首页期刊导航|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杨发展

月刊

1002-2147

029-85308197 85212152

710062

陕西师范大学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教学刊物。为提高中学政治课教学质量和思想政治工作水平服务;为思想政治课改革服务。紧密配合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实际,反映全国各地的政治课改革,教学中的新鲜经验和政治理论研究中的新观点及积极开展思想政治课教研活动和第二课堂活动的新情况。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用生命影响生命 以微光照亮微光——写在第40个教师节

    范纯静
    1页

    人物介绍

    3页

    习近平文化思想融入思政课教学策略探究——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两汉文化

    赵笑
    4-5页
    查看更多>>摘要:习近平文化思想体系完备、内涵丰富,将其融入高中思政课教学具有重要意义。在深刻把握习近平文化思想核心要义基础上,应探究习近平文化思想融入高中思政课教学策略。高中思政课教学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善用乡土资源,带领学生重回两汉,体悟汉韵,开展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在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中坚定文化自信、激荡爱国之情。

    习近平文化思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汉文化

    把握习近平文化思想,肩负新的文化使命

    朱文静
    6-7页
    查看更多>>摘要:习近平文化思想明体达用、体用贯通,深刻回答了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强国建设进程中,我国要发展怎样的文化、怎样发展文化等根本问题,是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的最新成果、理论总结和智慧结晶,蕴含丰富的真理。很多原创性理论成果融入教材内容,拓宽了教学视域。在日常教学中,创设适切的议题情境,自觉将习近平文化思想融入课堂,用以固本培元、启智润心、培育新人,是上好高中思政课的题中之义和必由之路。

    习近平文化思想立德树人文化育人

    思政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四维实践

    王殿臣张艳
    8-10页
    查看更多>>摘要: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立德,小到私德,大到公德,都需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人,树的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思政课立德树人使命的达成,既离不开课堂教学,也离不开学科课程建设。增强学生服务强国目标的看家本领,坚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需要思政课教师在课程育人和活动育人中协同塑造时代新人,发挥思政课培根铸魂、启智润心的独特优势。

    课程育人活动育人时代新人协同效应

    思政课教师与班主任协同育人路径探析

    张新慧
    1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既是大中小学段相统一的过程,又是学段内教育资源互相协调、逐步融合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在新时代立德树人总目标驱动下,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现实要素向新质生产力转型重构历史进程的一部分。高中学段是人才培养的重要机遇期,思政课教师与班主任是德育生态中两股同向同行的重要力量。将两股力量拧成一股绳,需要从观念更新、路径探索、机制优化三个方面实践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视域下协同育人的新路径。

    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协同育人班主任思政课教师

    政治性:回归思政课程的本质特性

    王恒富
    13-15页
    查看更多>>摘要:思政课是一门特殊课程,其特殊性简而言之具有浓厚而鲜明的政治性,讲政治由思政课的性质决定,旗帜鲜明讲政治是思政课最大特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政课要实现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但在教学过程中两者经常分离。思政课讲政治需要做到:讲信仰,让思政课有根有魂。坚持在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和把握基础上,立足人民至上,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明政理,让思政课有理有据,坚持在切中肯綮中把政理讲深、在慎思明辨中把政理讲透、在学思悟践中把政理讲活;重政教,让思政课有情有义,坚决避免"填鸭说教""一蹴而就""自说自话"。

    政治性讲信仰明政理重政教

    四维发力:激活思政课提质增效『新动能』

    刘敏
    16-18页
    查看更多>>摘要:考试总结与分析的形式不仅关系学校管理指向、教师积极性和主动性的调动、问题发现与经验分享,还关系教师能否在后续教学中改进工作、创造性地工作。通过学生考试成绩评价教师教学效果不够全面、科学,因为教师的业务水平不完全决定学生的学业水平,学生的学业水平由学校管理、教师能力、学生学业基础和学习品质及家长素养等综合因素决定。学校、教师、学生、家长四维主体综合发力,才能真正发挥实效,提升思政课教学质效。

    四维发力思政课教师学生提质增效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课的三重逻辑

    马彩红
    18-20页
    查看更多>>摘要: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思政课教师的重要任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课堂是思政课教学的"必修课",也是立德树人的重要途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课,要把握好学理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从而增强思政课教学的科学性、引领性和有效性。

    优秀传统文化江南水文化思政课核心素养立德树人

    以议题探究推进分众教学

    乔红刚武丹
    21-23页
    查看更多>>摘要:分众教学关注不同类型学生的学习需求与偏好,突出同质性群体的交流协商,契合学生思想活动和行为方式的多样性、可塑性。结合思政课学科特色,以议题探究为切入点,通过构设多元议题、贯通引领线索,创设多样议境、丰富体验载体,布设多维议学、明晰交互路径,进一步构建联结现实生活、关注学情差异的分众教学体系,有利于彰显不同学生群体的能力特长和经验优势,增强思政课教学的针对性与实效性,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培育。

    议题探究分众教学学情差异同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