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杨发展

月刊

1002-2147

029-85308197 85212152

710062

陕西师范大学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教学刊物。为提高中学政治课教学质量和思想政治工作水平服务;为思想政治课改革服务。紧密配合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实际,反映全国各地的政治课改革,教学中的新鲜经验和政治理论研究中的新观点及积极开展思想政治课教研活动和第二课堂活动的新情况。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指向核心素养发展的思维型教学建构

    王涛
    28-31页
    查看更多>>摘要: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思维是学生能力的核心,也是核心素养的核心.缺乏思维,核心素养就无法有效形成与落地.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关键课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要建构指向思维赋能的核心素养发展教学新样态.基于指向核心素养的思维型教学理论,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开展聚焦核心概念的单元教学、落实聚焦学科思维的深度学习、设计聚焦思维进阶的单元作业,从而形成指向核心素养发展的思维型 教学.

    核心素养思维型教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建构

    启发·迁移·融合:时政概念赋能深度学习——以"新质生产力"为例

    崔晓雪
    31-33页
    查看更多>>摘要:时政概念蕴含着丰富的价值,将时政概念与道德与法治教学相结合是实现学生深度学习的重要举措.《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要求教学"要及时丰富和充实教学内容,反映党和国家重大实践和理论创新成果".在教学中,可以将最新时政概念融入本土真实情境,通过启发性教学原则、议题式教学方法、正确价值观引领等手段,达成深度学习 目标,培育学生核心素养.

    时政概念深度学习大概念教学有效学习新质生产力

    守好一段渠 畅行一体路

    汪荣翠
    34-35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成为引领思政教育发展的新旗帜.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 要从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完善评价策略三个维度出发,深化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在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中的承上启下作用,为构建高效连贯的思政教育体系提供具有实践意义的参考.

    思政教育一体化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价策略

    情境教学何以培育学生批判性思维

    彭润
    36-38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情境教学与批判性思维培养的有效融合,为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注入了新活力.情境教学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探究欲望,更为培育学生批判性思维提供了良好平台,既是对传统教学方式的革新,又是对学生未来社会适应能力的有力锤炼,为培养具备独立思考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现代公民奠定了坚实基础.

    情境教学批判性思维理论契合实践融合反思调和

    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主题教学策略

    轩家梅
    38-40页
    查看更多>>摘要: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的思政课,承担着对学生进行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的重要职责.通过对具体案例的分析提炼,形成初中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主题教学策略,包括用课程内容串联知识与素养、以知识价值引 导成长迷思、据课程知识回应问题解决、在鲜活生活中关注心理世界等方面.

    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核心素养课程内容知识价值心理世界

    "三点五学":初中思政课学科融合优化路径

    张静
    41-43页
    查看更多>>摘要:生活是形成道德的根基,生活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决定了思政课程必然涉及多个学科领域的知识.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往往由于缺乏创新的教学理念和恰当的实施策略,导致思政课学科融合深度不够、效果不佳.初中思政课"三点五学"教学模式结合议题式教学,通过对课堂结构的重塑及对教学媒介的整合,使议题式教学的议题、情境、活动、任务的呈现方式和实施过程得以优化,在教学中有效突破时间和空间、连接模拟和现实、拓展广度和深度、融汇知识和能力,从而促进学科融合.

    "三点五学"学科融合议题式教学

    沉浸:让《读本》教学从生动走向深刻——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为例

    杨璐
    44-45页
    查看更多>>摘要:沉浸式教学,就是集情境、活动、感悟于一体,让学生在课堂活动中"境身合一",获得积极的学习体验.通过沉浸式教学,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初中)》教学从生动的课堂体验走向深刻的价值感悟,帮助学生深度参与学习,厚植家国情怀.

    沉浸式教学《读本》教学情境活动

    初中道德与法治本色课堂实践理路

    黄琳琳
    46-47页
    查看更多>>摘要:课堂是教学的生命线.《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颁布实施以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理念和教育策略等不断创新发展,呈现出各具特色的课堂生态,但仍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对此,思政课教师要不断变革传统教学理念,关注学生情感体验,立足学生生活实践,尊重学生主体地位,让课堂回归本色,真正实现由知识导向到素养导向的转变.

    本色课堂生活主体路径

    融合真情实境场域 拓展铸魂育人时空

    张婷婷
    48-49页
    查看更多>>摘要:遵循当代青少年的认知水平和身心成长规律,以"智能+"深度体验场景、亲子共同成长空间、真实生命教育场域和红色基地研学为活动载体,着力引导"拔节孕穗期"的青少年主动进行情境感知、情感熏陶、过程体验与理性体会,为确立正确价值观、坚定理想信念、砥砺优良品德、提升健全人格提供精神力量.

    学科实践智能场景亲子空间生命场域红色场馆

    基于校馆合作的思政育人实践反思

    周俊荣孟炳忠
    50-52页
    查看更多>>摘要: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立足区域红色文化,加强校馆联动合作,构建地方红色课程,让革命精神薪火相传,是思政教育的必然要求.江苏省盐城市中小学和盐城新四军纪念馆等革命场馆通过"统筹区域资源,搭建合作平台""整合运用资源,优化教学方式""丰富活动形式,增强活动体验"等措施,加强校馆合作,在一定程度上创新了思政教育模式,开辟了思政育人新路径,走出了 一条特色鲜明的德育之路.

    校馆合作红色文化思政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