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杨发展

月刊

1002-2147

029-85308197 85212152

710062

陕西师范大学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教学刊物。为提高中学政治课教学质量和思想政治工作水平服务;为思想政治课改革服务。紧密配合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实际,反映全国各地的政治课改革,教学中的新鲜经验和政治理论研究中的新观点及积极开展思想政治课教研活动和第二课堂活动的新情况。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在"两个结合"中推动我国人权事业发展

    刘喆
    1,4-7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反对神学神权的有力武器,"人权"话语兴起于启蒙运动,以将人从神的压迫中解放出来为 目的,倡导自由、民主、博爱,呼吁个性张扬,对近代西方社会思想解放、社会进步产生了重大作用。但西式人权根源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需要,代表资产阶级根本利益,具有政治国家层面的平等和市民社会层面实际的不平等形成强烈对比的特点。马克思就此展开批判性阐述,认为真正的人权应以现实的人为出发点,摒弃阶级属性,达到真正意义上的自由与平等。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人权思想传入我国,逐渐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一是将马克思主义人权理论与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权因子相结合,吸收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积淀下的人权、人文关怀,打牢历史根基,让马克思主义人权具有中国特色。二是将马克思主义人权理论与我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理论的生命力在于回应现实、解决问题,回应现实的过程也是检验和丰富理论的进程。以马克思人权观解读为引子,以"两个结合"为切入口,探讨马克思主义人权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意义重大。

    人权马克思主义人权观"两个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政参》(第4周)投稿须知

    3页

    新时代奉献精神的价值及其培育路径

    李轩明李涛
    8-1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我国逐渐步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培育和弘扬新时代奉献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共同富裕的现实需要,也是人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基于此,应该积极搭建"1+3"奉献精神培育格局,切实推动新时代奉献精神培育。

    奉献精神持续发展共同富裕全面发展"1+3"培育格局

    高校专业课与思政课协同育人的内涵、原则与路径

    徐娜
    12-16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校专业课与思政课协同育人在观念、队伍、载体、内容、方法等方面,呈现出不同于传统思政课的新样态。高校专业课与思政课协同育人,要遵循"政治—学理"正当性原则、"知识—价值"功能性原则、"主体—导向"适当性原则、"育人—育才"目标性原则。探索高校专业课与思政课协同育人的实践路径,要坚持"上层—下层"统筹布局的纵向联动,注重"思政学科—其他学科"整合渗透的横向交融,建立"评价—成效"体制机制的长效保障。

    课程思政专业课思政课协同育人

    学风建设融入『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探究

    田贵芝李天凤
    17-19页
    查看更多>>摘要:学风建设和"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同根同向,都是高等教育质量提升工程的重要内容,将两者同步推进具有现实必要性。首先,可以归纳分析学风建设的维度和目标,明确需要聚焦的对象;其次,理清"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核心内容的体系结构,找寻与学风建设各维度契合的理路;最后,沿循"三全育人"工作思路和实施举措,以"十大育人体系"为基准,两两体系结合,逐一聚焦学风建设维度,思考学风建设融入"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的五大实践路径。

    学风建设"三全育人""十大育人体系"融入路径

    系统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逻辑、动力与路径

    张媛
    20-23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思政课"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大思政课"的大协同理念、大资源体系、大课堂主体和大历史视野,与系统的整体性、结构性、层次性和开放性特征有着高度的逻辑契合性。新时代人才强国目标、思政课高质量发展、青年学生政治素养提升,是"大思政课"建设的动力。系统的整体优化律、环境优化律、结构功能耦合律和机制协调应变律,为"大思政课"建设廓清了实践路径。

    "大思政课"系统观念动力实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思政课"探析——基于"第二个结合"

    杨建国史育华冉冉
    24-2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既蕴含着立德树人、以文化人的丰厚资源和方式方法,又蕴含着理解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基因。"第二个结合"增进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根铸魂功效,其理论的全面阐释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思政课"提供了理论指引与路径选择。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对接,增进思政课教学实效性;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联接,讲求思政课程与课程 思政协同性;以中华优秀传 统文化为衔接,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重要实践,也是推进"大思政课"建设、发挥"三全育人"效应的有效路径。

    "第二个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思政课"以文化人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提升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认同教学探析

    王滢
    28-31页
    查看更多>>摘要:探析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推进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认同的教学重点、基本原则、教学路径,是"两个大局"背景下强化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实效性的关键。可以从大学生政治、理论、文化、行为层面把准思政课提升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认同的教学重点。要遵循政治性根本原则、系统性内容原则 及"八个相统一"方法论原则,从注重思想引 领、强化共情体验、加强网络舆论引导、力推实践转向维度探寻高校思政课提升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认同的教学路径。

    高校思政课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政治认同

    大学思政课讲好中国民主的三重维度

    韩笑鹏
    32-34页
    查看更多>>摘要: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全国高校思政主干课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思想概论"的重要内容。大学思政课教师讲好中国民主,需要立足中国,放眼世界,从理论维度讲透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源流,从比较维度讲清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核心价值,从发展维度讲好全过程人民民主在中国式现代化中的定位和作用,以此增强大学生对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理解,并加深大学生对中国式民主和中国道路的认同,提高大学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

    全过程人民民主大学思政课中国民主

    中国式现代化的教育指引与行动逻辑

    彭飞霞
    35-3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式现代化是一种融合时间、空间、价值等多向视角的新型现代化理论,为中国式教育现代化提供路线指引、行动指引、内容指引和成效指引。在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框架下开展中国式教育现代化行动,要构建以中国共产党全面领导的教育现代化行动组织,形成以立德树人为追求的行动框架,建立以自我革命为特征的行动方法,以理论革新改写教育发展基因。

    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式教育现代化教育指引行动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