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王广谦

月刊

1000-1549

zycjdxxb@cufe.edu.cn;zycjdxxb@sohu.com

010-62288381;62288382

100081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南路39号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Central University of Finance & Economics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属于财经类社科学学术性期刊。主要刊登财政、税收、金融保险、财务、会计、济经管理、经济法等财经类理论研究和实践等方面的学术论文、课题研究成果、调研报告、会议综述等及有关国外财经方面的著文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土地要素空间配置对县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基于县域内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政策分析

    吴雨恒覃莉姚树荣路乾...
    3-19页
    查看更多>>摘要: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县域作为城乡融合发展的基本单元,其土地要素空间配置对县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是国家促进城乡土地要素空间流动和优化配置的举措之一,但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价值和贡献往往被忽视,且存在争议.本文使用全国2006-2022年县域内增减挂钩项目数据,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评估了县域内实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县域内增减挂钩政策的实施显著提高了地区生产总值水平,在推动县域经济增长方面具有正向政策效应.县域内增减挂钩通过优化城乡土地资源配置和充实地方政府财政收入,推动了县域经济发展.在东部沿海地区和邻近中心城市的地区、财政自给率较高的地区以及市场化水平较高的地区,增减挂钩对县域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更大.研究结论对进一步完善和改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建设统一的土地资源要素市场提供了有益参考.

    增减挂钩政策县域经济空间配置要素市场

    财政政策导向、国有企业配合度与债务风险——基于最优杠杆率偏离度的检验

    温来成莫钰杰李林
    20-34页
    查看更多>>摘要:国有企业债务风险问题及"平台化"现象引起社会各界关注.探究政策对国有企业融资决策的影响,有助于政府更有效地制定财政政策,引导国有企业规范融资行为,降低国有企业债务风险.笔者运用企业微观数据和宏观经济数据拟合的最优杠杆率构建杠杆偏离度指标,以"四万亿计划"政策措施为例,深入探讨了政策导向促使国有企业债务风险形成的机理.研究表明,相对于非国有企业,国有企业展现出对财政政策更高的配合度.在扩张性财政政策实施后,国有企业更积极地进行融资活动,导致实际杠杆率高于最优杠杆率.机制分析表明,提高政府补助和降低融资成本是促使国有企业配合的重要原因.异质性分析表明,在政策冲击后原本过度负债的国有企业杠杆偏离度更大,进一步扩大了债务风险;而经营范围与政策内容关联、与政府关系更紧密、市场地位更高的国有企业融资意愿也更强.进一步研究发现,过度负债的国有企业持续融资扩大了债务风险,阻碍了新质生产力发展,而低负债的非国有企业融资后能够显著促进新质生产力提高,体现出更高的资源配置效率.据此,提出引导国有企业稳健经营,优化资金配置效率,精准施策等政策建议.

    国有企业最优杠杆率财政政策债务风险

    税收征管感知与企业投资意愿——基于第十三次中国私营企业调查的经验证据

    毛德凤彭飞魏升民
    35-46页
    查看更多>>摘要:深化税收征管体制改革是营造公平竞争营商环境的重要举措,对微观市场主体行为具有深远影响.本文基于2018年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变化,利用第十三次中国私营企业调查数据,从企业家主观感知视角探究了征管体制不确定性感知对企业投资意愿的影响.实证研究发现,征管体制不确定性感知显著抑制了企业投资意愿,且这一效应在税费负担较重、税收征管较弱、营商环境不佳和风险管控薄弱的企业中更为强烈.机制分析表明,征管体制不确定性感知降低了企业税收遵从意愿,提高了政商关系成本,进而弱化了企业投资意愿.本文研究结论既进一步验证了税收征管在企业行为层面的积极治理作用,又有利于为民营企业营造公平、透明、可预期的税收营商环境提供政策启示.

    国税地税合并征管体制不确定性感知税收营商环境投资意愿

    中国内地股票市场板块泡沫存在特征与传染机制——基于GSADF检验法与R-Vine Copula模型

    王璇葛新权
    47-57页
    查看更多>>摘要:面对国内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和金融市场超预期等多因素挑战,我国内地股票市场易产生周期性泡沫与金融系统性风险问题.本文基于2011年9月至2023年7月我国部分股指数据,对可能存在的周期性泡沫进行存在性检验,探讨泡沫存在特征与泡沫期起止时间.构建R-Vine Copula模型识别风险传染的核心股指,建立条件结构探究传染相关性与传染机制.研究表明,样本期内股指序列均存在泡沫,情绪循环性和市场联动性是主板市场的股指泡沫的主要特征,创业板泡沫具有季节性和创新关联性.面对信息不对称挤压和羊群杀跌行为,要素之间的局部相互作用使泡沫的形成机制具有自组织性.进一步研究表明,股指风险传播强度在溢出效应影响下与连接层级成反比,呈现出动态相关性和非对称性属性.本文揭示了我国内地股票市场周期性泡沫的存在特征、形成机制和风险传播机理,为促进股票市场健康发展、构建风险监测与防范机制和探索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效能提供了理论依据与经验支撑.

    股票市场泡沫GSADF检验Copula模型

    央行抵押品框架的流动性创造效应

    耿广杰陈明威郭红玉
    58-68,80页
    查看更多>>摘要:央行抵押品框架具有量化宽松或信贷宽松政策的基本功能,成为金融危机后美联储和欧洲中央银行等发达经济体央行的货币政策工具和金融稳定工具.本文通过构建内嵌抵押品折扣率和流动性创造的金融中介利润最大化模型,并基于人民银行信贷资产质押再贷款试点这一"准自然实验"研究央行抵押品框架对银行流动性创造的因果影响.理论推导和实证研究表明:第一,央行抵押品框架扩容会显著提高银行流动性创造水平;第二,央行抵押品框架扩容通过资产配置机制和风险承担机制促进银行流动性创造.本文为货币当局通过央行抵押品框架促进流动性创造、增贷款促投资、不断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提供可能的政策建议.

    央行抵押品框架银行流动性创造信贷资产质押再贷款试点

    自贸区制度与资本结构动态调整

    刘继明吴锴刘向丽
    69-80页
    查看更多>>摘要:自贸区的设立通过制度创新为企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基于2007-2019年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本文首次研究了自贸区设立对企业资本结构动态调整的作用.研究发现,自由贸易试验区的设立显著提高了企业资本结构的调整速度,并且对非国有企业和负债不足的企业该效应更为显著.此外,机制研究表明,自贸区制度通过两个渠道影响资本结构调整:融资约束渠道和市场竞争渠道.进一步研究发现,自贸区设立降低了企业的债务融资成本,并促进了企业的债务和权益融资活动.本文使用工具变量法、倾向性得分匹配法、安慰剂检验、其他的资本结构测度和估计方法进行了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发现研究结论依然成立.总之,本文从资本结构优化的视角评估了中国自贸区建设的微观效应.

    自贸区资本结构动态调整融资约束市场竞争

    利润上缴政策改革与企业金融资产投资

    林楠黄孜妍董青
    81-92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中国经济呈现出一定的"脱实向虚"趋势,对企业的风险管控与持续发展提出了严峻挑战.以2003-2019年中国A股中央企业控股公司和非国有公司为样本,本文考察了国有资本管理改革对企业金融资产投资的影响.研究发现:(1)中央企业利润上缴政策实施显著抑制了企业的金融资产投资行为,且主要表现为对投机性金融资产的抑制;(2)随着上缴比例的不断调高,政策效果愈发明显;(3)当企业资源丰富、行业盈利能力较弱以及高管业绩偏好较高时,政策效果受到一定削弱;(4)政策实施降低了金融资产中的"投机"成分,进而缓解了企业经营风险.本文从宏观政策角度丰富了企业金融化影响因素的研究,也丰富了国有资本管理改革政策经济后果的研究.本文的结论对于完善国有资本管理制度、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具有较为重要的政策意义.

    国有资本管理改革金融资产投资利润上缴经营风险

    户籍地房价对人口流动的阻滞效应研究——基于CLDS2016调查数据的分析

    樊学瑞邵禾欣
    93-103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房价和人口流动是萦绕中国城镇化进程中的两个重要问题,也是城镇化后半程实现城镇化高质量发展亟需关注的政策着力点.本文从户籍地房价入手,利用2016年CLDS调查数据,使用Probit模型从个体层面考察了户籍地房价对流动人口跨省流动决策的影响.研究发现,户籍地房价越高,流动人口跨省流动的意愿越低,户籍地房价对流动人口跨省流动决策存在阻滞效应.相较于沿海区域和城市人口,户籍地高房价对内陆区域和农村户籍人口的跨省流动阻滞效应更强.根据研究结果,本文得出应当从优化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扩大流动人口公共服务覆盖面、提升农村转移人口技能素质三个角度提高城镇化发展质量.

    户籍地房价人口流动跨省流动阻滞效应

    社会比较理论视角下企业员工创新身份"双刃剑"效应形成机制探讨——基于追踪问卷调查有效数据的实证检验

    赵景华严秋燕
    104-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企业员工创新身份的"双刃剑"效应缘于对其工作行为共存的创新行为效应和偏离行为效应.笔者基于社会比较理论,在构建了一个企业员工创新身份"双刃剑"效应研究模型的基础上,以来自对高新技术企业员工三个时点追踪调查问卷的有效数据,运用路径分析和bootstrap方法,实证检验了企业员工创新身份与其创新行为和偏离行为之"双刃剑"效应的关联性.检验结果证实:企业员工创新身份通过创新过程参与感与其创新行为正相关;企业员工创新身份通过心理特权感与其偏离行为正相关;企业员工创新身份的"双刃剑"效应,受制于创新普遍性氛围且因之高、低不同而调节方向相反.本研究通过尝试性地将员工创新过程参与感、心理特权感和创新普遍性氛围等相关变量引入探究企业员工创新身份与其创新行为和偏离行为相对应之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的关联中,扩展了社会比较理论的应用边界,丰富了组织行为学研究领域的现有相关文献,研究结论有助于为企业有效管理员工创新身份提供理论依据.

    员工创新身份创新普遍性氛围创新过程参与感心理特权感创新行为偏离行为

    "认房认贷"政策放松对房地产市场影响效应分析——基于住房交易挤出的视角

    黄河张红宇梁尧刘洪玉...
    115-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明晰需求端政策调控对二手房和新房市场的影响效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认房认贷"政策作为研究对象,运用时间断点回归模型,分析2022年部分二三线城市"认房认贷"政策放松对二手房和新房成交量价的影响以及两个子市场的联动规律,并进一步检验政策放松的空间挤出效应.研究发现,"认房认贷"政策放松显著增加了二手房的成交量,并减缓了二手房成交价格的下行趋势,但政策生效存在1~2个月的时滞.然而,二手房市场流动性增强挤出了新房市场的改善性住房需求,使得大户型新房成交量显著减少,并带来当期新房成交价格的下降.此外,高能级城市"认房认贷"政策的放松对周边低能级城市住房交易有较强的挤出效应,对小中大户型的新房交易均有持续显著的抑制效果.据此提出要因城施策引导刚性和改善性购房者分流.

    "认房认贷"政策住房价格住房交易挤出效应时间断点回归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