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职业技术教育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职业技术教育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
职业技术教育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

旬刊

1008-3219

cctve@vip.163.com

0431-86908094;86908095

130052

吉林长春凯旋路3050号

职业技术教育/Journal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Education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宣传国家职业技术教育的方针政策,开展教学理论研究,介绍教学改革新鲜经验,为职教教师和教学工作者提供理论与方法借鉴。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以科教融汇服务新质生产力提升

    雷世平
    1页

    来稿须知

    4页

    职业教育如何赋能新质生产力

    6-7页

    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中国职业教育话语体系实现新转向

    徐平利
    8-14页
    查看更多>>摘要:话语体系是系统存在、价值存在、文化存在和生产力存在,以上特性决定了话语体系的转向具有历史必然性.技术革命、工业革命、启蒙运动和教育革命的综合效应生成了审美启蒙主义职业教育话语体系,这一话语体系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和工业效率运动中转向了效率主义.进入数智时代,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中国职业教育话语体系从效率主义转向生命主义,这种新的转向要求职业教育回归人的生命本质,营造教育生态系统,突出教育生长特征.

    新质生产力职业教育话语体系效率主义生命主义

    高职院校助力新质生产力高质量发展探究

    林夕宝余景波宋燕
    15-23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与新质生产力的内在逻辑关系主要体现在新质生产力促进高职教育系统变革、高职教育是新质生产力形成的必要因子以及高职人才培养与新质生产力高质量发展是双向互动作用关系三个方面.但高职院校助力新质生产力高质量发展面临着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的现实性挑战,制约高职院校助力新质生产力高质量发展目标的达成.针对上述挑战,需要以系统观念为引领,更新高职教育育人理念;拓展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层次,构建多元化人才培养格局;立足"一带一路"倡议,引导和规范高职教育"出海"行为;树立服务意识,注重人才培养社会效益;多措并举,促进教师教学与科研能力双提高;推进职教招生考试制度改革,消除高职学生层次差异化.

    高职院校新质生产力高质量发展人才培养

    基于新质生产力锻造的职业教育创新逻辑与路径

    冯海芬
    24-31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质生产力是对社会发展根本动力的人、物和技术诸多因素及其关系的改造,需要多方力量协同推进.职业教育因与生产力的载体——产业具有天然亲近关系,在新质生产力锻造中应大有作为.对职业教育创新和新质生产力锻造内涵及要素的梳理发现,职业教育创新与新质生产力锻造存在对应的供需关系,职业教育通过科技创新,培养高技术技能型劳动者,创新产教融合模式,致力于科学技术创新、人力资本跃升和产业转型升级,为新质生产力的锻造提供"高素质"劳动者、"新介质"劳动资料、"新料质"劳动对象三方面的驱动力量.当下,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驱动新质生产力的锻造还存在诸多因素导致的实然困境,亟需开展制度优化工程、人才培优工程、产教融合提质工程,以提升职业教育服务新质生产力的水平.

    职业教育新质生产力产教融合创新驱动

    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内涵、问题与路径

    邱飞岳刘雪冰张彭丽管睦洁...
    32-38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化转型为职业教育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契机.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不仅是数字技术在教学领域的应用,更是职业教育生态、模式、方式和价值的根本性变革.职业教育应准确识别数字化转型的新机遇,以创新的理念和方法,激发职业教育发展活力,形成契合于数字化时代特征的新型教育模式.当前,我国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面临的转型理念存在认知误区、转型发展存在地域差异、转型特色缺乏辨识度、转型成熟度难以评估等问题.突破这些问题需要从四个层面探析:科学引领,重塑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思维;多方协同,打造职业教育数字化共建共享生态;立足自身,运用数字化推动职业教育特色发展;数字赋能,构建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成熟度评估模型.

    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数字技术

    数字化转型视域下职业教育信息化效果评估——基于湖北省高职院校的实证研究

    黄旭中安妮向蓉
    39-46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和就业优先发展战略的时代背景下,探究教育信息化与高职院校就业质量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湖北省59所高职院校的面板数据,通过分析发现:教育信息化总体上有利于提升就业质量,但信息化基础设施、教育资源和教学应用的具体影响差异悬殊.夏普利值分解发现,随着教育信息化投入逐年增加,其对就业质量的贡献度却持续下降,应用低效问题不容小觑.对此,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要回归教育发展本源,以教育发展作为衡量标准,从数字基础设施、师生数字素养、数字技术创新应用和调查评估研究等方面审慎推动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和就业质量提升,促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数字化转型职业教育信息化效果评价高职院校实证研究

    高职创新创业学院的结构定位与功能实现

    万是明闫俊
    47-52页
    查看更多>>摘要:依据结构功能主义理论,创新创业学院作为高职院校内部的一个基层组织结构,兼具二级学院和行政管理部门的双重结构身份,兼具创新创业教育和创新创业管理的双重基本功能.创新创业教育功能主要表现为会同相关职能部门和二级学院开展创新创业课程教学、创新创业培训、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和创新创业教育研究.创新创业管理功能主要表现为整体规划和设计创新创业教育、统筹管理和整合创新创业教育资源、组织创新创业竞赛和孵化管理创新创业项目.为实现双重基本功能,应积极完善创新创业教育和管理的结构架构,全面整合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大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改革创新,建立健全创新创业教育生态链.

    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创新创业学院结构功能

    西北中等职业教育与乡村振兴协调发展:时空特征及其驱动因子

    郭文强曾鑫雷明尹凤至...
    53-61页
    查看更多>>摘要:实现中等职业教育与乡村振兴的协调发展是激发乡村内生性力量的关键举措.基于西北地区五省(自治区)2011-2021年的面板数据,构建中等职业教育与乡村振兴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运用熵值法、综合评价模型、耦合协调模型、趋势分析法以及地理探测器,对两系统协调演进关系定量测定.研究结果发现:西北地区中等职业教育与乡村振兴综合发展水平大致呈现递增趋势且具有"西低东高,南高北低"空间布局特征;耦合协调度逐年提升,协调互促作用愈加显著,且受到经济发展水平、对外开放程度等多因子的综合影响.基于此提出促进西北地区中等职业教育与乡村振兴区域间协调发展建议:改革教育模式,实现供需匹配;促进创新氛围,吸引人才回流;充分发挥区位优势,挖掘乡村价值.

    中等职业教育乡村振兴耦合协调度地理探测器西北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