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医教育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医教育
北京中医药大学
中医教育

北京中医药大学

乔旺忠

双月刊

1003-305X

ecm1982@sina.com,ecm1982@yahoo.com.cn

010-64286602

100029

北京市朝阳区北三环东路11号

中医教育/Journal Education of Chinese Medicine
查看更多>>本刊创办于1982年,是国家教育部主管、北京中医药大学主办的国家级中医药教育科学研究刊物。本刊面向海内外公开发行,集导向性、学术性、研究性、应用性于一体,全方位服务于中医药教育事业。其读者对象为高等中医药院校,中等中医药学校,中医药函大、夜大、社会力量办学的师生和自学中医者;以及进行中医药继续教育的各级中医、中药、科研人员和准备参加中医药自学考试人员。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新医科"视阈下中医药人才培养创新体系的构建与思考

    高维娟马小顺梁文杰
    1-4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医科"教育强调成熟知识的融合创新,培养能够适应智能技术革命,运用交叉学科知识解决医学领域前沿问题的创新人才."新医科"中医药人才培养的创新体系包括以生命健康为中心的理念创新、以学科融合为特质的结构创新、以多方协同为主体的模式创新、以优质教育为核心的质量创新、以自主学习为导向的范式创新、以人文教育为特点的特色创新等."新医科"视阈下,构建中医药人才培养的创新体系对于"传承精华,守正创新"与培养卓越中医药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新医科中医药人才培养创新

    《中医教育》征订、征稿启事

    4页

    高等中医药院校人才培养现状的可视化分析

    徐海玉张礼财赵丽颖程薇...
    5-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可视化分析直观展现国内外高等中医药院校人才培养的研究现状和前沿热点,为未来高等中医药院校人才培养方向提供参考,并促进中医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方法 检索从 2000 年 1 月—2023年3 月收录于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与2005 年1 月—2023 年3 月收录于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中的高等中医药院校人才培养相关文献,采用CiteSpace 6.2.R6 对 808 篇文献的高频关键词、文献来源、时序分布等进行文献计量学分析,并绘制知识图谱进行可视化呈现.结果 目前高等中医药院校人才培养的相关研究呈现波动上升趋势,但学者间的合作关系相对较少,学术研究质量有待提高."中医药院校""针刺""教学改革""心理健康""辅助治疗""中医药"是当前研究的热点;"骨伤专业""静脉溶栓""脑梗死""systematic review""extract"等是未来研究的前沿.结论 高等中医药教育未来可从培养模式创新、人才培养、中西医融合3 个方面促进其发展.

    高等中医药院校人才培养研究现状可视化分析文献计量学

    2013-2022年高等院校中、西医各层次毕业生数量对比分析

    曹桑蔚张智刘艳梅张礼财...
    13-21,7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近年来全国中医和西医相关专业培养规模和结构的变化情况,为中医和西医教育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3-2022 年全国中医和西医相关专业高职(专科)、普通本科、硕士和博士毕业生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和对比分析,同时采用最小二乘法(Ordinary Least Square,OLS)估计半对数模型进行分析.结果 在全国高等教育体系中,中医和西医相关专业培养规模不断扩大,近10 年,高职毕业生在中医类和西医类毕业生中的年均增速均居首位,目前在中医类和西医类毕业生中,高职毕业生占比最高.除本科层次外,其他学历中医类毕业生数年均增速均超过同层次西医类毕业生.中医类毕业生中的高学历毕业生占比大于西医类.结论 全国中医和西医相关专业的总体规模和学历结构仍然需要进一步调整,应该严格控制高职院校医学专业的招生培养规模,并逐步扩大本科中医类专业的招生培养规模,以推动医学教育向高学历层次发展.

    中医相关专业西医相关专业培养规模与结构学历层次

    不同教育层次中医药人才培养情况分析

    周奕汝张智刘艳梅赵丽颖...
    22-3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分析近10 年来中医药人才培养数据,梳理目前中医药教育各层次、各专业的结构变化并提出建议,旨在为中医药教育政策的制定提供相应参考.方法 采用结构变动度和高等教育发展层次指数分析近10 年来中医教育相关数据.结果 中医普通高等教育中各教育层次结构和结构变动贡献率均呈现出本科>硕士>博士的金字塔形;护理学(类)专业普通高等教育发展层次指数变化不大;高等职业教育(专科)层次护理类专业占比最高;高等教育层次结构中高职(专科)占比较高且呈上升趋势.结论 为推动中医药教育发展,应重视中医药高层次人才培养,提高中医药研究生比例,合理布局中医护理专业方向,优化高职(专科)专业结构,并适时调整中医药高等教育层次结构.

    高等教育发展层次指数结构变动度

    《中医教育》为防止作者误投虚假网站的通知

    30页

    中药学高层次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探索——以上海中医药大学为例

    郑秀棉王峥涛张彤沈岚...
    31-3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关键在人才,研究生教育肩负着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使命.以上海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高层次人才培养为例,从理念、措施、特色与成效等方面介绍实践探索的成果.一是强调"厚德惟新、融贯协同"的培养理念,旨在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中医药人才.二是通过多层次培养目标和方案、多元化培养路径、"导师-课题组-创新团队"协同指导等措施,创建"学科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服务需求"一体化的研究生培养范式,注重中医药思维与多学科交叉融合,为中药学高层次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中药学高层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生教育

    基于德尔菲法的中西医结合教师岗位胜任力指标体系构建

    李美耿韦华楼姣英
    37-42,9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构建中西医结合教师岗位胜任力的评价指标,为中西医结合教师的培养、测评与选拔提供标准和量化的依据.方法 基于文献研究及专家访谈了解实际情况,运用德尔菲法进行专家函询,确定指标的关键内容.结果 进行2 轮专家函询,研究构建了5 个一级指标、15 个二级指标、49 个三级指标的中西医结合教师岗位胜任力的指标体系.结论 中西医结合教师岗位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不仅体现了中西医结合教师的专业知识及教学能力,同时也在内在特质、道德标准、职业素养等方面有所体现.该指标体系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既能为中西医结合教师的选拔和培养提供客观、可量化的依据,也可以为中西医结合教育标准和规范的制定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持.

    中西医结合教师岗位胜任力教育考核评价指标德尔菲法

    中西医结合一体化教师教学能力评价体系构建研究

    赵涵琪杨胤清李勇钱丝诗...
    43-4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西医结合是我国特有医学学科,其教师教学能力是影响中西医结合高等教育质量的关键.探索制定一套中西医结合一体化教师教学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是推动中西医结合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通过运用文献分析法与德尔菲法确立3 项一级指标,8 项二级指标,22 项三级指标,以期为中西医结合一体化教师教学能力评价提供可实践性的依据与工具.

    中西医结合教师教学能力评价体系

    基于CiteSpace的中医内科学教学研究现状与热点可视化分析

    刘明煊方锦颖黄正慧马玉草...
    49-5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中医内科学教学研究的现状、热点及趋势,为后续的教学研究及教育改革提供参考.方法 在中国知网、万方、维普数据库检索发表时间为建库到 2023 年 10 月 31 日与中医内科学教学主题相关的文献,利用CiteSpace进行文献可视化分析.结果 共纳入 801 篇文献,2000 年后发文量呈上升趋势,2011-2022 年发文量动态波动.分析显示,目前尚未形成核心作者群体,且发文机构来源较为单一.关键词聚类得出临床教学实践、教学方法改革、课程思政建设3 个重要模块是研究的热点领域.突现强度较高的关键词为翻转课堂、课程思政和微课.结论 通过CiteSpace对中医内科学教学领域的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总结本领域的研究动态和热点,分析了热点产生的原因,为中医内科学的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提供了参考.中医内科学教学未来可以从培养中医思维、改革教学方法、建设课程思政3 个方面推动.

    中医内科学可视化分析教学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