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资源开发与市场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资源开发与市场
四川省自然资源科学研究院
资源开发与市场

四川省自然资源科学研究院

月刊

1005-8141

zykfsc@163.com;zykfysc@188.com

028-68107829;68107828

610015

成都市一环路南二段24号

资源开发与市场/Journal Resource Development & Market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四川省科学技术厅主管,四川省自然资源研究所主办的综合性自然科学学术期刊,涵盖自然科学的各个学科,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重点刊登国内以自然资源为主、兼顾社会经济资源的科学理论研究的创新成果,资源开发中的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以及资源与环境、资源管理、开发与保护等具有创新性的科研成果。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现代服务业城市空间响应演化研究——以中国西部5个中心城市为例

    佟艳芬黄林
    1690-1699页
    查看更多>>摘要:产业结构变化城市空间响应的研究,是新经济地理学及其城市与产业协同发展研究的重要内容.运用产业空间响应指数和泰尔指数,对西部重庆、成都、南宁、昆明和贵阳5个中心城市2008-2022年现代服务业城市空间响应演变情况进行测度和分析,继而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了5个中心城市现代服务业城市空间响应的影响因素.结果发现:①5个中心城市的现代服务业空间响应呈增强趋势,但各个城市空间响应强度及其变化趋势均有差别,5个中心城市对现代服务业产业拉动作用存在差异;②5个中心城市的泰尔指数呈现上升和下降交叉运行趋势,说明中心城市现代服务业结构转型与城市空间形态变化是一种波动式适应,但总体趋势是越来越相适应的;③投资强度、外向经济水平、创新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和政府宏观管理政策对现代服务业产业结构转型城市间响应均存在正向效应.最后,提出明确现代服务业发展目标和方向、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入口与产业协同集聚、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以及完善政策保障体系等建议,以推动现代服务业发展变化和城市空间优化的协同发展.

    中心城市现代服务业城市空间响应指数影响因素

    绿色金融、绿色创新对中部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

    赵天宇
    1700-1707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绿色金融和绿色创新发展水平的提升是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核心因素的理论预期,运用熵值法测算2011-2021年中部地区6个省份的绿色金融发展指数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数,在此基础上运用面板模型及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了绿色金融综合指数及分项指数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基准回归结果表明,绿色金融不仅促进了中部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而且还提升了绿色技术创新水平;中介机制检验结果表明,绿色创新在绿色金融支持中部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时发挥中介作用,分项指标表明,绿色信贷、碳金融均具有部分中介效应,绿色债券具有完全中介效应;研究还发现,绿色金融与绿色创新协同是支持中部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最优路径.因此,需要结合中部地区各省的实际状况,实施差异化的绿色金融政策,提高对真正具有绿色技术创新能力企业的甄别能力,进一步强化绿色金融、绿色创新对中部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

    绿色金融绿色创新经济高质量发展中介效应

    基于SNA的武夷山国家公园社区茶产业发展利益相关者研究

    刘新怡李丽娟
    1708-1713页
    查看更多>>摘要:国家公园社区产业发展涉及的利益相关者数量种类众多、关系错综复杂,减少利益冲突并促进不同利益主体的协同发展是国家公园建设的关键任务之一.基于武夷山国家公园社区茶产业发展的利益相关者合作现状,构建社会网络拓扑关系模型,对整体网络结构及个体网络特征展开分析.研究发现:在技术创新、产业融合延伸、品牌建设推广等转型发展事务中,网络的凝聚性和均衡性有待提高;地方政府作为核心主体具有显著的资源和信息控制力;茶农和微型茶企处于较为弱势的边缘地位;行业协会担任利益主体间的桥梁,发挥着纽带作用.以社会网络结构优化为导向,探索整合利益主体优势的发展策略,对推动国家公园社区产业可持续发展,实现多元价值共创具有参考价值.

    国家公园社区产业利益相关者社会网络分析武夷山国家公园

    中国"体旅桥"资源融合的内涵、机遇与开发理路——以山地民族特色体育强省为例

    罗赣罗乔有王松
    1714-1722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时代中国体旅融合内涵不断丰富、外延不断扩大,"体旅桥"资源融合正是体旅融合的再深入和再扩展.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与参与式观察等方法,以山地民族特色体育强省贵州为例,在明晰"体旅桥"资源融合理论内涵的基础上,对贵州"体旅桥"资源融合的时代机遇、模式选择与开发理路进行研究.时代机遇主要为以政策导向为基石、以经济发展为驱动、以资源汇聚为支撑、以科技进步为保障和以市场扩大为引领,模式选择包含自然观光、户外运动、体育赛事、科普研学和虚拟现实等旅游模式;并提出细化政策供给服务、优化人才培养体系、强化科技赋能效应、转化数字技术成果与异化产品项目体验等"体旅桥"资源开发理路,以期助力贵州高质量建设山地民族特色体育强省.

    体育旅游体旅桥体旅融合资源融合贵州

    数字经济赋能文旅融合发展的理论逻辑与路径选择——基于文旅强省的实证分析

    赵成伟夏丹尼熊心愚
    1723-1732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文旅产业融合已经是大势所趋.运用熵权—Topsis法、耦合协调模型识别并聚焦文旅强省,运用固定效应模型,探讨数字经济与文旅融合发展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通过障碍度模型分析影响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耦合协调发展的障碍因子,运用中介效应模型和门槛效应模型进一步验证数字技术赋能文旅强省的作用程度.结果表明:数字经济赋能文旅强省文旅产业融合具有显著的正向效应,科技创新和产业结构具有中介效应作用,同时数字经济也能很好地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结构升级,共同赋能文旅强省文旅融合发展;将数字经济作为门槛变量,发现数字经济对文旅融合的促进作用表现为边际效率递减趋势.最后,将文旅强省分为5种类型,针对每种类型未来发展路径提出建议.

    数字经济文旅融合路径文旅强省

    长三角地区博物馆业发展水平的空间格局及其形成机制

    潘纪晓黄成昆王梓宁林霏阳...
    1733-1741页
    查看更多>>摘要:博物馆不仅是历史文化教育的重要场所,更是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关键要素.通过构建博物馆业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综合评价模型及地理探测器等研究方法,探析长三角博物馆业的空间格局及其形成机制.结果表明:长三角博物馆业总体发展水平存在较强的空间差异性,呈现以上海、南京、杭州为核心,向四周扩散的中心—外围结构,在空间上表现出典型的非均衡性;区域内的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第三产业比重、旅游市场接待总人次与国家级非遗数量对博物馆业发展水平的空间分异具有较强的解释力;长三角博物馆业空间发展格局的形成是经济基础、社会环境和文化资源相互作用的结果.

    博物馆业空间格局形成机制地理探测器长三角地区

    旅游效率与交通可达性时空演化特征及耦合协调度测算研究——以陕西省为例

    席岳婷张小波马文博
    1742-1751页
    查看更多>>摘要:区域交通可达性的增强对增加旅游人数、刺激旅游消费、提高旅游效率有着正向作用,研究二者之间的相关性对充分释放生产力、提高旅游供给品质具有重要价值.以陕西省为例,对2012-2019年旅游效率及交通可达性的时空演化特征进行分析,并对其耦合协调度进行测算.结果表明:①2012-2019年陕西省总体的旅游效率有所上升,但多个城市的旅游效率都呈现先升后降趋势;②2012-2019年陕西省交通可达性均有了大幅提升,且区域之间的差距有所减小;③陕西省的交通可达性除西安市作为省会有较高的可达性以及对周边地区具有的辐射作用外,总体呈现南北强、东西弱的特点;④陕西省各区域旅游效率与交通可达性的耦合协调水平较高,除商洛市外其他区域都达到了中级协调及以上状态.

    旅游效率交通可达性DEA模型GIS空间分析耦合协调度

    社交媒体中的旅游人际关系:话题内容与时空特征

    李小永童星辰赵振斌
    1752-1760页
    查看更多>>摘要:社交媒体拓展了旅游活动的边界,也引发了旅游人际关系产生新的变化,然而这些变化尚未引起学界足够关注.以游客在著名景区九寨沟发布的微博数据为研究对象,使用质性分析、定量分析与空间分析相结合的混合方法,探究互联网背景下社交媒体中旅游人际关系的话题内容与时空特征.研究发现:①旅游者在社交媒体中构建的人际关系包括实体人际关系与网络人际关系,实体人际关系包括单向凝视和双向互动,网络人际关系包括艾特(@)分享和艾特(@)互馈;②时间上,实体与网络人际互动行为均基本覆盖一天各个时刻,两类人际关系话题发布时间均呈现出多峰值和波浪形变化特征;空间上,实体人际互动行为呈分散分布格局,网络互动行为呈集中分布格局,但两种互动行为在景区核心景点处产生重叠;③社交媒体使得旅游社会关系复杂化,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不停地穿梭于实体空间和网络空间,同时构建实体和网络人际关系,存在双重凝视的现象.

    旅游人际关系社交媒体话题内容时空分布混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