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医临床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医临床研究
中医临床研究

王仰宗

半月刊

1674-7860

zy@cjocm.cn

010-59431886

102218

北京市昌平区102218-59信箱

中医临床研究/Journal Clinical Journal of Chinese Medicine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慢性光化性皮炎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及皮损白细胞介素-17、叉头状螺旋转录因子3的表达

    李涛黄静孙素姣陈文秋...
    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检测慢性光化性皮炎(Chronic Actinic Dermatitis,CAD)患者外周血辅助性T细胞(T Helper Cells,Th)17、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s,Treg)、Th1、Th2细胞百分比以及皮损中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7、叉头状螺旋转录因子3(Forkhead Helix Transcription Protein 3,FOXP3)的表达,探究其变化趋势及相关临床意义.方法: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检测:以大理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科符合CAD诊断标准的患者20例为试验1组,以健康体检科符合研究标准的2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1组.通过流式细胞分析仪检测外周血中Th1、Th2、Th17、Treg细胞的百分比,计算Th1/Th2和Th17/Treg值.采用相应统计学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皮损IL-17、FOXP3的检测:选取大理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科符合CAD诊断标准的患者20例作为试验2组,以手术门诊切痣患者切下的痣组织周围正常皮肤组织20例作为对照2组.通过石蜡切片免疫荧光实验检测CAD皮损和正常皮肤组织中IL-17、FOXP3的表达.采用相应的统计学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试验1组外周血Th1、Th2、Th17、Treg百分比分别为(25.81±6.52)%、(42.79±9.66)%、(12.34±5.15)%、(8.32±3.06)%;对照 1 组外周血Th1、Th2、Th17、Treg 百分比分别为(12.59±2.69)%、(50.88±9.06)%、(12.74±5.09)%、(10.42±2.07)%;②试验 1 组 Th1/Th2 和 Th17/Treg 值分别为 0.58(0.48,0.74)和 1.65(1.00,2.21);对照组Th1/Th2和Th17/Treg值分别为0.26(0.21,0.31)和1.23(0.82,1.45);③试验2组皮损中IL-17和FOXP3的阳性率分别为(85.91±11.73)%和 3.60(1.97,4.83)%;对照 1 组皮损中 IL-17 和 FOXP3 的阳性率分别为(89.85±8.18)%和 1.32(0.85,2.79)%.结论:CAD患者非急性发作期外周血中Treg低表达、Th1高表达,皮损中FOXP3高表达,其发病可能与外周血Th17/Treg、Th1/Th2表达失衡及皮损IL-17/FOXP3的表达失衡有关,而Th17/Treg、Th17百分比及皮损中IL-17表达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慢性光化性皮炎白细胞介素-17叉头状螺旋转录因子3T细胞亚群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分析史哲新教授辨治老年缺铁性贫血组方及用药规律

    杜阳帆郭江水闫理想史哲新...
    8-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探讨和总结史哲新教授辨治老年缺铁性贫血的思路及组方用药规律.方法:整理史哲新教授2019年7月-2022年6月于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科病房诊治的老年缺铁性贫血的病历及处方,筛选得到中药处方,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系统,应用该软件的频数统计、关联规则分析及熵聚类等数据挖掘方法,对录入的中药处方进行用药规律分析.结果:共获得处方149首,涉及中药152味,总体药性以温、平为主,药味以甘为主,药物归经多入脾经、胃经;用药频数居前10位的药物依次为陈皮、茯苓、清半夏、党参片、焦山楂、炒鸡内金、焦六神曲、焦麦芽、甘草片、五味子;用药频数居前5位的药对依次为清半夏-陈皮,清半夏-茯苓,陈皮-茯苓,清半夏-陈皮-茯苓,陈皮-党参片;得出药物核心组合18组,新处方7首.结论:缺铁性贫血老年患者有五脏渐衰、气血懈惰的临床特点,中医治疗时需突出补养,尤其注重脾、胃、心的滋养顾护,以温补中焦、健脾和胃,调养气血、养心安神为基本方法.史哲新教授这一处方用药特点可为中医药治疗老年缺铁性贫血提供参考.

    老年缺铁性贫血中医辅助传承平台用药规律

    大承气汤对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大鼠胃肠功能及炎症因子的影响

    余应嘉叶淑芳邓燕芳郑依玲...
    14-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大承气汤对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模型大鼠胃肠运动功能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将5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大承气汤高(10g/kg)剂量组、大承气汤中(5 g/kg)剂量组、大承气汤低(2.5 g/kg)剂量组,每组10只.除假手术组,其余采用经典盲肠结扎穿刺法制备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模型大鼠,造模后,大承气汤各组分别予相应剂量药液,假手术组与模型组予等量生理盐水,连续灌胃7d,每天1次.给药结束后,采用半固体糊法测定各组大鼠胃残留率及肠推进率,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胃肠激素胃动素(Motilin,MTL)、胃泌素(Gastrin,GAS)及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β 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胃排空率、肠推进率、MTL、GAS水平显著降低,而TNF-α、IL-1β水平显著升高,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大承气汤各组大鼠胃排空率、肠推进率均不同程度升高,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大承气汤高剂量组、大承气汤中剂量组MTL、GAS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大承气汤各组大鼠TNF-α水平均显著降低,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而大承气汤高、中剂量组大鼠IL-1β水平显著降低,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大承气汤可有效促进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大鼠胃肠运动,提高胃肠激素分泌水平,同时可抑制炎症因子释放,减少脓毒症炎症反应.

    大承气汤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炎症因子

    杨国旺教授辨病分期论治肿瘤相关肾脏病经验

    申子龙李姝蒙张旭杨国旺...
    19-22页
    查看更多>>摘要:肿瘤相关肾脏病是指一类继发于全身各个器官的由肿瘤导致的肾脏损害性疾病,包括实体肿瘤导致的肾脏损伤和血液系统肿瘤引起的肾脏损伤,另外尚有肿瘤治疗(手术、化疗、分子靶向、免疫调节)过程中导致的急性和慢性肾损伤.临床表现以蛋白尿或肾病综合征或肾功能衰竭为主.肿瘤相关肾脏病的预后主要取决于肿瘤的类型、部位以及疾病分期等.根据肿瘤相关肾损害发病特点可将其归属于中医"癥瘕""积聚""虚劳""关格"等范畴.中医治疗肿瘤相关肾脏病,首先要辨别肾脏损伤的原发病,再进行论治.杨国旺教授倡导辨病论治与分期论治相结合治疗肿瘤相关肾脏病.辨病论治强调首先要辨别引起肾脏损伤的原发病,再进行论治.如肺癌辨病以气阴两虚、痰浊瘀毒阻肺为核心病机,治宜以益气养阴、化痰散结、祛瘀解毒为法;淋巴瘤辨病以"痰"为根本病理因素,"寒""虚""瘀""毒"共同构成其核心病机,治宜以化痰散结、散寒解毒、扶正逐瘀为法.分期论治基于虚损期、虚劳期、虚衰期,在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基础上强调益肺健脾、补肾固精、抗癌解毒、通腑泄浊、攻补兼施、标本兼顾等治疗思路.文章分析杨国旺教授辨病分期论治肿瘤相关肾脏病经验,并附病案1例,以期为临床相关治疗提供参考.

    肿瘤相关肾脏病辨病论治分期论治中医药

    齐元富教授以"扶正祛邪"治疗骨肉瘤的经验

    陈嘉琪夏蕾谭兆峰齐元富...
    22-26页
    查看更多>>摘要:骨肉瘤作为临床最常见的骨恶性肿瘤,在早期就可发生远端转移,对人类的生命健康有巨大的威胁,现代医学治疗手段提高了骨肉瘤患者的生存率,但对于转移或者复发的患者,其生存率和生活质量仍不容乐观.中医学对骨肉瘤的病因病机有一定的认识,中医药在延长骨肉瘤患者的寿命、提高其生活质量、减轻放化疗的不良反应、增强放化疗的作用等方面有重要的作用.齐元富教授认为骨肉瘤病位在骨,先天不足、肝肾亏虚是发病的重要原因,饮食不节、跌仆损伤也是重要因素.气郁、痰湿、毒邪是骨肉瘤发生发展过程中重要的病理因素,也是骨肉瘤患者病情进展的重要因素,治疗上以扶正祛邪为重点,采用清热解毒、健脾和胃、清肺化痰、扶正补虚等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文章概括了齐元富教授治疗骨肉瘤的经验,通过收集、研究齐元富教授门诊病历,总结、归纳齐元富教授治疗骨肉瘤的辨证经验、治疗思路及常用药物,为临床治疗骨肉瘤提供一定借鉴.

    名医经验骨肉瘤中医药

    徐力教授防治高危肺结节"结癌转化"思路探析及验案举隅

    陈铭昱徐力邬欣悦
    27-31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胸部高分辨率CT的普及,高危肺结节检出率大大提升,其往往提示人体肺结节有恶变趋势,西医除手术外尚无可靠的治疗办法,但部分患者存在外科手术禁忌证,且手术往往费用昂贵且不能治本.中医药治疗肺结节具有独特优势.南京中医药大学徐力教授具有丰富的治疗高危肺结节的临证经验,认为高危肺结节的基本病机为肺气虚馁,以气化失常、阴形聚集为本,痰瘀胶结、顽固难解、癌毒渐生为标,属本虚标实.人体肺气虚弱,津液输布失常,邪气入侵,阴阳失衡,内外相引,精微物质变生痰、瘀等病理产物胶结于肺络,则生结节.结节日久,肺气愈损,痰瘀固结不解,出现豹变之势而内生癌毒,癌毒附着于痰、瘀之邪上,胶结于肺络则生窠囊,发为高危结节.治疗需先证而治,预截潜证,以通补肺气、抑阴扶阳为总纲领,以补肺汤为底方拟"截阻结癌转化"方,并将着眼点立于"肺络"理论,多法复方并举,以"清解热毒,宣肺清络""消痰祛瘀,行气和络""攻毒散结,畅通肺络"为要确立分治则.徐教授在临证中成功扭转多例患者的"结癌转化"进程,现兹举两案并作浅析,以飨同道.

    结癌转化肺结节名师经验中医药疗法

    基于医院信息系统真实世界扶正消瘤贴对肝癌患者的临床疗效获益的回顾性队列研究

    葛书怡李斯曼刘聪聪邓雪飞...
    31-3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本研究基于真实世界分析扶正消瘤贴对肝癌的临床疗效,为后续前瞻性研究提供证据和数据支撑,为肝癌及其并发症发掘潜在的治疗手段.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的方法,纳入患者共219例,按照是否采用扶正消瘤贴治疗分为消瘤贴组和对照组.Cox回归分析用于探讨生存期指标的风险因素,根据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HIS)病历记录以及肝功能检查,分析住院前后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Child-Pugh评分和体力状况评分,并统计与扶正消瘤贴相关的不良事件.结果:在患者基线水平比较中,经过单因素Cox模型分析后发现,40~60岁(P=0.0122,HR=0.605)和高血压病(P=0.009 2,HR=0.558)是肝癌生存期的保护因素.消瘤贴组的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有低于对照组的趋势,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PFS)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3 7).消瘤贴组的VAS评分差值、体力状况评分差值显著优于对照组(P=0.007 4,P=0.005 8).消瘤贴组的Child-Pugh评分在治疗后呈下降趋势,对照组则呈上升趋势.消瘤贴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9.94%.结论:扶正消瘤贴治疗方案在缓解癌性疼痛方面疗效显著,并且在控制肝癌进展、提升生活质量上有一定优势,且临床安全性较高.

    扶正消瘤贴肝癌回顾性队列研究生存期VAS评分

    杨英姿运用五行理论治疗肺癌咳嗽经验

    钟峻峰杨英姿
    37-39页
    查看更多>>摘要:杨英姿主任医师为全国第五届名老中医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现担任湖南中医药大学及重庆市中医药学院研究生导师,从事临床工作近三十年,擅长运用中医药治疗肿瘤及肿瘤相关病证,尤其善于运用中医基础理论,通过整体辨证论治治疗肿瘤及其相关病证.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简称肺癌)是起源于支气管黏膜或肺泡细胞的恶性肿瘤,也是目前世界上发病率、病死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且其发病率、病死率均在不断上升.临床表现主要为刺激性干咳、咯血、胸痛、胸闷、气急等症状.而咳嗽是肺癌最主要的症状之一,病程长、反复发作,常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严重降低了生活质量.中医药对肺癌咳嗽具有不错的疗效,已成为治疗肺癌咳嗽的重要方法之一.杨师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虽然肺癌是肺脏的局部病证,但肺癌咳嗽却与五脏六腑均有关,认为"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认为咳嗽与人体气的运行密切相关,故杨师善于运用五行理论,通过培土生金、扶土抑木、佐金平木、扶正抗癌等治疗原则治疗肺癌咳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文章总结了杨师对于肺癌的病因病机的认识,以及杨师运用五行理论辨证论治肺癌咳嗽的方法,为临床运用中医药治疗肺癌咳嗽提供更多思路.

    肺癌咳嗽五行理论

    苍龟探穴针刺手法探颐

    周熙祥陈二海刘婧
    40-44页
    查看更多>>摘要:经脉是经气运行的主要通道,有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的作用,当经气不通、不荣时,疾病产生.气至对针刺调节人体经气有重要的意义."飞经走气"就是应催经行气的原则而产生的针刺手法,是对刺灸法得气与气至病所的概括.苍龟探穴针法是"飞经走气"四法之一,具有过关节、催经气的作用,可达到"气至病所"的效果,从而疏通经脉以治疗疾病.关于苍龟探穴针法的操作,现代医家在疾病种类、手法刺激以及针具的选择方面有不同的见解.概括来说,苍龟探穴针法主要用于治疗骨关节炎、中风后偏瘫、吞咽功能障碍、颈椎病等疾病,临床疗效确切.文章从理论源流出发,整理历代医家对苍龟探穴手法的描述,对苍龟探穴手法进行溯源,概括其在现代临床中的发展及应用.为了探讨苍龟探穴针法的针刺效应,文章从《黄帝内经》中的五体理论出发,结合现代医学中的解剖、组织、生理学等相关内容,归纳推演苍龟探穴手法操作及针刺可能效应,以帮助针灸同道更形象地理解此类手法操作,从而更好地在临床中运用.

    《针灸大全》苍龟探穴针刺手法

    基于数据挖掘探析针刺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的选穴规律

    刘厚材黄朝林李安洪
    44-4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通过数据挖掘技术深入探究针刺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的选穴规律.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中文期刊服务平台建库至2023年3月5日收录的相关文献并进行整理,按照纳入标准、剔除标准遴选后,采用Excel对数据进行计量分析,再使用SPSS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最终纳入文献99篇,涉及腧穴75个,应用总频次为701次;神门穴、三阴交穴、百会穴、脾俞穴、心俞穴、足三里穴在所有腧穴中使用频次较高;膀胱经、督脉及经外奇穴为腧穴主要归经,头面颈项部及下肢部为主要分布部位;特定穴主要为交会穴、五输穴以及背俞穴,占总应用腧穴的74.67%(56/75);通过关联规则分析得出16条强关联规则,其中支持度最高的腧穴是心俞穴—脾俞穴,聚类分析得出5个有效聚类群.结论:针刺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以补益心脾、养血安神为治则,以辨证选穴原则为核心,重用膀胱经之背俞穴及督脉穴调理心脾功能,处方以特定穴为主,并体现了局部选穴配合远端选穴的思想,初步得出其选穴规律及特点,以期为临床治疗失眠提供针对性更强的穴位处方.

    数据挖掘针刺心脾两虚型失眠选穴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