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医临床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医临床研究
中医临床研究

王仰宗

半月刊

1674-7860

zy@cjocm.cn

010-59431886

102218

北京市昌平区102218-59信箱

中医临床研究/Journal Clinical Journal of Chinese Medicine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新型药物艾司氯胺酮的特性与效能

    刘慧杜雪江
    113-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氯胺酮最早于 20 世纪 90 年代在欧洲国家上市,最初被用作麻醉剂和战争创伤中的麻醉药,后由于其滥用导致精神运动、心血管系统等不良反应的限制,逐渐淡出临床工作中.艾司氯胺酮作为氯胺酮的右旋异构体,与其外消旋混合物相比,保留了药代动力学的特征,静脉注射后 1 分钟内便可达到峰值浓度,之后艾司氯胺酮及其代谢产物都主要通过肾脏排泄,不同的是艾司氯胺酮拥有更快的清除倾向和更大的总清除率;另外其药效动力学发生了变化,其镇静镇痛效力更强、所需剂量更小,达到相同麻醉效果用量仅为氯胺酮的1/2,且血流动力学变化更加平稳,锥体外系反应及其他不良反应也更加轻微.2019年艾司氯胺酮因其抗抑郁成果取得重大突破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上市,自此作为一种新型药物重新进入临床麻醉工作视野中.目前艾司氯胺酮可用作麻醉诱导与维持、术后止痛、神经阻滞佐剂和抗抑郁等多种用途,复合用药时可减少丙泊酚和阿片类药物的使用量,更快创造插管条件,逆转阿片类药物的呼吸抑制,也可抑制瑞芬太尼诱发的痛觉过敏,同时具有镇静镇痛、产生意识消失和遗忘、抗炎抗应激、改善情绪等多重效能.本研究就艾司氯胺酮的药理学特性、临床应用等方面作如下综述,以供临床参考.

    艾司氯胺酮麻醉镇静镇痛抗抑郁不良反应

    桔贝合剂质量标准的研究和探讨

    李业永
    118-12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对桔贝合剂的质量标准进行研究,增加了新的检测项目和检验方法.方法:建立桔贝合剂中桔梗、枇杷叶的薄层色谱鉴别方法.建立桔贝合剂高效液相色谱特征图谱,色谱柱为Agilent ZORBAX-C18(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为乙腈(A)和 0.1%磷酸水溶液(B),梯度洗脱,柱温 30℃,流速 1.0 mL/min,检测波长 250 nm.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桔贝合剂中贝母素甲与贝母素乙的含量,色谱柱为Waters T3 C18(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为乙腈-0.1%二乙胺溶液(70︰30),柱温 30℃,流速 1.0 mL/min,蒸发光散射检测器(ELSD).结果:薄层色谱中样品与桔梗、枇杷叶相对应的位置特征斑点明显,分离度好;建立了以黄芩苷为参照峰的高效液相色谱特征图谱,确定了 8 个共有特征峰,分别来自苦杏仁、甘草、黄芩和苯甲酸钠,12 批样品特征图谱与对照特征图谱的相似度大于 0.95;贝母素甲和贝母素乙分别在 52~520 μg/mL和58~580 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分别为 101.0%和 96.3%.12 批样品中贝母素甲和贝母素乙含量范围分别为12.4~55.4 μg/mL和6.2~48.3 μg/mL,两者含量总和范围为19.2~85.3 μg/mL.结论:本研究采用薄层色谱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的检验方法可对桔贝合剂进行定性鉴别和定量测定,能够有效评价与控制桔贝合剂质量.

    桔贝合剂薄层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特征图谱贝母素甲贝母素乙含量标准研究

    儿童肥胖影响因素及干预措施研究进展

    李慧敏唐温胡淑萍
    125-12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前随着社会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大幅提升,儿童肥胖发生率也在日益上升,现已成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常见的公共卫生问题.肥胖不仅是一种疾病,还是许多其他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与高血压、糖尿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血脂异常等疾病息息相关,对儿童生理及心理健康都会产生较大影响.另外,引起儿童肥胖的原因并非单一因素,而是多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为保障儿童身心健康,明确导致儿童肥胖的危险因素极为重要,以便采取适当的干预措施,对于控制儿童肥胖及降低肥胖发生率至关重要.研究从探究儿童肥胖影响因素及干预措施的角度出发,通过探索相关国内外文献,指出儿童肥胖影响因素主要有孕期营养状况、喂养方式、饮食习惯、运动过少、睡眠不足、基因遗传、周围环境影响、情绪心理障碍、其他代谢疾病等,干预措施主要集中在生活行为干预、环境干预、心理干预及医学干预方面.然而在目前的干预措施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如儿童心理抵触情绪较大,干预措施难以系统开展,难以长期维持;后续跟踪随访缺失,有效可观察病例较少等,还需要进一步探讨更为有效且实施性强的干预措施.

    儿童肥胖影响因素干预措施

    多发性骨髓瘤周围神经病变中西医治疗研究进展

    朱佳宇戚振伦刘朝霞
    130-134页
    查看更多>>摘要: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一种克隆浆细胞异常增殖的恶性疾病,在血液系统中是第二常见的恶性肿瘤,以老年患者多见,诊断中位年龄65岁,对于大多数患者来说具有不可治愈性.随着蛋白酶体抑制剂等药物的不断应用和诊疗水平的提高,周围神经病变(Peripheral Neuropathy,PN)的发生率也逐年增加.超过60%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PN,打乱了患者的化疗周期,严重影响了疗效,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其临床表现与神经受损有着密切的关系,表现为感觉神经、运动神经及自主神经受损的症状或体征,患者常出现手指及足趾感觉迟钝、异常和过敏,如麻木、刺痛感等,引起PN的化疗药物包括硼替佐米、沙利度胺、长春新碱等,且发病机制各不相同.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手段,以预防和对症治疗为主,西医主要通过调整药物剂量,改变给药方式,给予神经营养剂等对症治疗大量临床研究表明,中医药在治疗多发性骨髓瘤周围神经病变(Multiple Myeloma Peripheral Neuropathy,MMPN)方面具有优越性,中药汤剂口服、足浴、熏洗、针灸、穴位贴敷等都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因此,对于MMPN发病机制及相关预防药物的研究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希望能够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多发性骨髓瘤周围神经病变研究进展

    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中西医治疗研究进展探析

    王丹王娜娜
    134-138页
    查看更多>>摘要:慢性疲劳综合征主要临床表现为疲劳、乏力,同时可能伴有睡眠障碍、躯体关节疼痛等症状,但在体格检查以及相关辅助检查时往往没有异常,严重影响患者正常的工作和生活.西医学对慢性疲劳综合征的发生机制尚没有准确定论,认为是精神压力大、不良生活习惯、脑力和体力过度劳累及病毒感染等多种因素导致患者神经、内分泌、免疫等多系统功能调节失常的综合征,治疗方法主要为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在中医学中,慢性疲劳综合征属于"虚劳""五劳"等范畴,其发病与外感病邪、劳损过度、情志不舒等因素密切相关,与肺、脾、肾等脏腑关系密切,治疗主要采用中药、针刺、艾灸、拔罐等中医特色疗法.我国人群慢性疲劳综合征发病率呈增长趋势,因此寻求一种绿色有效、不良反应小并适用于普遍人群的干预方法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阐述了慢性疲劳综合征的流行病学特征,介绍了中医和西医对慢性疲劳综合征发病机制的认识,引入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临床诊断金标准,对比中医和西医在临床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上的差异,重点论述国内有关专家和团队运用多种中医特色疗法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取得的显著效果,说明中医药在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改善其临床症状方面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慢性疲劳综合征中西医治疗研究进展

    健脾益肾泄浊通络方治疗慢性肾脏病3~5期的临床观察

    刘纳公冶晨霞王祥生
    139-14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健脾益肾泄浊通络方治疗脾肾亏虚、浊瘀内阻型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3~5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2月―2021年6月济宁市中医院肾病科收治的CKD 3~5期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尿毒清颗粒治疗,治疗组给予健脾益肾泄浊通络方治疗.观察两组治疗8周后的疾病总疗效、中医证候总积分、血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血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GFR)、血清白蛋白(Serum Albumin,ALB)、血红蛋白(Hemoglobin,Hb)、血清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和三酰甘油(Tri-glyceride,TG)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疾病总疗效、中医证候总积分、Scr、BUN、肾小球滤过率估值(eGFR)、ALB、Hb和TC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TG有所改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脾益肾泄浊通络方集补脏腑之虚损、泄机体之浊邪、祛经络之瘀血为一体,虚实兼顾,相辅相成,以助正气、祛邪实,使气血和,络畅通,充分体现了中医药治疗CKD的独特优势.通过本次临床观察,初步证实了健脾益肾泄浊通络方治疗CKD 3~5期的有效性,可以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减少尿蛋白,纠正低蛋白血症,改善肾性贫血,调节血脂代谢,有助排泄肌酐和尿素氮,改善肾脏微循环,减轻肾纤维化,从而改善肾功能,缓解CKD的进展,为中医药治疗CKD提供一种新的方法和思路.

    健脾益肾泄浊通络方慢性肾脏病临床观察

    黑白同治汤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白癜风疗效观察

    成爱华韩梅海韩娴王江梅...
    144-14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黑白同治汤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Narrow-band Ultraviolet B,NB-UVB)照射治疗白癜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滨州华海白癜风医院收治的白癜风患者 116 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口服黑白同治汤,对照组口服白灵片,两组均联合NB-UVB治疗治疗 6 个月,并在治疗前及治疗 3 个月、6 个月后分别观察及记录白斑面积与不良反应、复发等情况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本次研究剔除脱落病例 5 例,治疗组 56 例,对照组 55 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 3 个月后,治疗组愈显率 75.0%(42/56),总有效率 92.9%(52/56);对照组愈显率 18.2%(10/55),总有效率 38.2%(21/5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 6 个月后,治疗组愈显率 89.3%(50/56),总有效率 98.2%(55/56),对照组愈显率 27.3%(15/55),总有效率 61.8%(34/5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 6 个月后,不同类型患者愈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 6 个月后,不同部位患者愈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 6 个月后,治疗组未出现不良反应,对照组不良反应率为 14.5%(8/5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 6 个月随访,治疗组无复发,对照组复发率 16.4%(9/5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黑白同治汤联合NB-UVB照射对多种证型、不同部位白癜风疗效确切,该技术患者依从度高,无不良反应,巩固后不复发,值得进一步临床推广.

    白癜风黑白同治汤辨证治疗窄谱中波紫外线白灵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