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医临床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医临床研究
中医临床研究

王仰宗

半月刊

1674-7860

zy@cjocm.cn

010-59431886

102218

北京市昌平区102218-59信箱

中医临床研究/Journal Clinical Journal of Chinese Medicine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阳虚致郁理论探讨五脏与食管癌相关性抑郁的关系

    王汇汇梁惠
    108-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食管癌相关性抑郁属于"肿瘤相关性抑郁"范畴,是由食管恶性肿瘤诱发的一系列病理反应,可归于中医"郁证"范畴.现代医学治疗本病效果欠佳,且不良反应较大,严重影响患者预后以及生活质量.文章阐述"阳虚致郁"理论的内涵,提出阳虚是郁证发病的根本病因病机,探讨食管癌相关性抑郁病机以及五脏阳虚在该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在病机方面,食管癌患者因疾病分期、手术以及放化疗等综合因素影响,五脏阳气不足,无法正常发挥生理功能,进而直接或者间接影响食管癌相关性抑郁的发生发展,导致一系列抑郁情绪及躯体化症状.治疗方面,食管癌早期,患者肺肝阳气不足,气机宣降失调是基础;中晚期,患者脾肾阳气不足,先后天之本渐衰是关键;疾病全程中,心阳不足,神失清明是根本.因此,主张分期论治,以温补五脏阳气,扶阳安神解郁为重点.文章着重从五脏阳虚角度出发,从病机和治法两方面阐述食管癌相关性抑郁的诊疗思路,以期为临床治疗该病提供新的路径.

    食管癌相关性抑郁阳虚五脏抑郁症

    藏医学与中医学之药味理论比较研究

    夏吾卓玛占堆顿珠卓玛措...
    112-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查阅藏医学与中医学相关文献,从药味的含义、味源、种类、功效四个角度比较藏药学与中药学的药味理论,发现藏医学与中医学的药味理论有一定的共性也有显著的区别.两者均认为"药味"即舌头遇到药物时所感受到的滋味.在藏医学中有甘、酸、咸、苦、辛、涩等六味,皆由四源所生;在中医学中把涩味归为酸味,有甘、酸、咸、苦、辛等五味,皆由五行产生,根据天文历算五行可归属于四源.因此两者在药味含义、味源、种类上具有共性.在六味功效方面,甘味在藏医学中具有延年益寿、滋养机体、缓解中毒、医治隆病与赤巴病、诱发培根病等功效,在中医学中具有"能补、能和、能缓"功效.藏医学认为酸味生热开胃、顺气、克制培根病、诱发血液病和赤巴病;中医学认为酸味"能收、能涩".藏医学认为咸味消除淤积、疏通孔道、生热开胃、克制隆病与培根病、诱发赤巴病及血液病;中医学认为咸味"能软、能下".在藏医学中苦味主要开胃、解渴、解毒、止吐、治疗麻风病与赤巴病、诱发培根病及隆病;中医学认为苦味"能泄、能燥".藏医学认为辛味生热开胃、疏通孔道、去腐生肌、消除水肿、克制培根病与隆病、诱发赤巴病;中医学认为辛味"能散、能行".藏医学认为涩味可提亮肤色、祛除油脂、克制赤巴病和血液病、诱发培根病与隆病;中医学中无涩味.因此两者在六味功效上既有共性也有异性.

    藏医学中医学药味比较研究

    基于"面口合谷收"理论探讨针刺治疗鼻前庭炎

    吴泰基王国书孙艳廖维婷...
    116-120页
    查看更多>>摘要:鼻前庭炎是耳鼻喉科的常见病,临床表现为鼻前庭皮肤弥漫性红肿、疼痛等,是不可忽视的公共卫生问题.现代医学治疗以外用激素药膏为主,不良反应较大且易产生依赖性.中医治疗多以中药内服和外用为主,时效性不如针刺治疗.针刺作为中医外治疗法之一,具有简便效廉的特点,可有效缓解疼痛,改善鼻前庭炎症状.但目前鲜有针刺治疗该病的临床报道.中医称鼻前庭炎为鼻疮,认为该病与外邪侵袭或内热炽盛相关,病机为肺热上蒸于鼻,与手阳明大肠经相关,因此治疗从大肠经入手,通过肺合大肠的脏腑关系来治疗肺之外窍,同时发挥"经脉所过,主治所及"的经络效应.合谷穴为手阳明大肠经原穴,既可清泻相关脏腑之热,又能通调三焦之气和肾之原气,以调和一身气血,引气归原,激发人体自愈力.合谷穴又擅走头面、疏风散热,进而消肿止痛.《乾坤生意》中有"面口合谷收"的经典论述,被后世医家奉为圭臬.现代研究发现,在大脑皮层中合谷穴区与面区的感觉和运动皮层的分布位置存在毗邻、相交的关系,这与中医经络理论手阳明大肠经息息相关.文章基于"面口合谷收"理论,从中医理论和现代医学角度探析针刺合谷穴治疗鼻前庭炎的机理,为临床针刺治疗鼻疮提供理论依据,通过验案进一步阐述从"面口合谷收"论治鼻前庭炎的针刺经验,以期为针刺治疗鼻前庭炎提供临床思路.

    面口合谷收合谷穴针刺鼻前庭炎

    从承制角度认识补中益气汤应用进展

    宋典意李国臣李旭
    121-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主要探究与认识补中益气汤临床应用范围广泛的原因与机理,一是从承制角度分析补中益气汤的方药组成、配伍模式;二是举证百家案例并加以分析;三是从药理方面分析本方的作用机理.本方具有补中益气、升阳举陷之功,不仅主治脾虚不升所致头晕目眩、耳鸣耳聋,以及中气下陷之内脏下垂等病证,还可以治疗痿证、尿浊、遗精、飧泻、癃闭、痞满和便秘等病症.本方可通过多种作用机制发挥免疫调节、抗肿瘤、抗炎等作用,影响胃肠功能、心功能和肌张力.本方与四君子汤、升陷汤均为补气之方,但补中益气汤侧重于解决中气下陷,升陷汤则偏重于治疗大气下陷,因二者具有阴阳相对、承制相因的特点,故比四君子汤应用更广泛.补中益气汤具有寒温并用、攻补兼顾、升降相因之特点,其中前两者属于辨证施治的范畴,后者属于承制施治的内容,此为其能够治疗内、外、妇、儿之症的原因所在.在符合基本方证的前提下,以此为组方思路加减应用,必将使其发挥更大的治疗作用.

    承制角度补中益气汤脾胃虚弱甘温除热升阳举陷

    基于睑板腺按摩及雾化熏蒸干预治疗对睑板腺功能障碍相关生干眼疗效的Meta分析

    郭炼玟贾洪亮熊剑旭张文新...
    126-13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系统评价睑板腺按摩联合雾化熏蒸干预治疗睑板腺功能障碍相关性干眼的疗效.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期刊数据库、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共6个数据库,纳入2018年1月—2023年9月发表的治疗睑板腺功能障碍相关性干眼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文献.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睑板腺功能障碍相关性干眼,试验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采用睑板腺按摩联合雾化熏蒸治疗.剔除重复文献,进行层层筛选,提取相关数据,进行风险偏倚评估,采用Review Manager 5.4和Stata 16软件对眼表疾病指数(Ocular Surface Disease Index,OSDI)评分、泪膜破裂时间(Break-up Time,BUT)、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 I Test,SIT)、角膜荧光染色(Corneal Fluorescein Staining,CFS)评分、睑板腺分泌物性状评分(Meibomian Gland Yielding Secretion Scale,MGYSS)、临床疗效6个结局指标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25篇随机对照试验研究,涉及睑板腺功能障碍相关性干眼患者2 732例.Meta分析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治疗做到了更好地提高临床疗效(OR=5.84,95%CI:4.24~8.04,Z=10.82,P<0.000 01)、BUT(SMD=1.27,95%CI:0.84~1.71,Z=5.70,P<0.000 01)、SIT(SMD=1.20,95%CI:0.35~2.04,Z=2.78,P=0.006),降低 OSDI 评分(SMD=-1.43,95%CI:-2.19~-0.67,Z=3.68,P=0.0002)、CFS 评分(SMD=-0.96,95%CI:-1.51~-0.42,Z=3.46,P=0.000 5)、MGYSS(SMD=-1.99,95%CI:-3.05~-0.93,Z=3.68,P=0.000 2).结论:与单纯西医常规治疗相比,睑板腺按摩联合雾化熏蒸干预治疗睑板腺功能障碍相关性干眼临床疗效更佳,能更好地改善患者的自觉症状和体征.

    睑板腺按摩雾化熏蒸睑板腺功能障碍相关性干眼Meta分析

    麦肯基力学疗法在康复领域应用的可视化分析

    朱婷梁诗志刘华辉贺强...
    134-14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对麦肯基力学诊断治疗技术(The McKenzie Method of Mechanical Diagnosis and Therapy,MDT)在康复领域的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梳理该治疗技术的应用现状、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为MDT在康复领域的应用及研究提供指导.方法:检索Web of Science数据库核心合集中MDT应用于康复领域的相关文献.通过软件CiteSpace V对发文量、发文期刊、作者等方面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筛选后共纳入文献167篇,发文量总体呈上升趋势,《MANUAL THERAPY》是发表文献最多的期刊,发文量最高的作者是HIROSHI TAKASAKI,发文量最多的机构来自英国,发文量最高的国家是美国.由关键词分析可知该领域的研究以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研究为主.腰痛患者的诊断、管理及治疗是该领域的研究热点.肌骨疼痛及脊柱相关疾病受到较多关注.结论:MDT的研究热点主要为慢性下腰背痛治疗、颈痛治疗,以及脊柱相关疾病治疗.除了注重对脊柱相关疾病的治疗外,还应关注MDT在骶髂关节错位、头痛、上交叉综合征、下交叉综合征等疾病中的发展,提高其临床应用范围.目前MDT的相关研究仍处于探索阶段,今后还需加强MDT在不同年龄阶段、不同疾病领域的运用及高质量科研论文的产出,以发挥MDT在物理治疗及康复中的优势.

    麦肯基疗法康复医学可视化分析

    基于CiteSpace和VOSviewer针刺治疗支气管哮喘可视化分析

    杨艳王雅静王紫铃谢健周...
    142-148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我国,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常见疾病,具有迁延难愈、反复发作的特点.西医治疗该病通常以激素类和茶碱类药物为主,然而长期使用这些药物可能带来诸多不良反应.中医药特色疗法具有"简便廉验"特点,在治疗支气管哮喘中显示出优势.针刺是中医外治法的重要手段之一.本研究运用可视化软件Citespace和VOSviewer,结合中国知网中关于针刺治疗支气管哮喘的文献数据,生成综合多元的可视化知识图谱,对该领域的研究走向和发展趋势进行梳理和探索,以期提供有益参考.目的:利用CiteSpace及VOSviewer软件对近10年针刺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研究进行可视化分析,为研究者提供指导及可行性建议.方法:检索中国知网,搜集2013年-2023年关于针刺治疗支气管哮喘的文献,导入CiteSpace及VOSviewer中,对发文量、作者、机构、高频关键词等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最终纳入有效文献515篇,其中共包含1 138位作者.关键词聚类分析共形成10个聚类标签,包括电针、针刺、穴位注射、针刺疗法等.结论:目前的针刺治疗支气管哮喘研究领域主要关注临床疗效观察和研究,而对治疗机制的研究较少,此外,穴位埋线和穴位注射疗法已成为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主要方法,针药并用、穴位贴敷、电针等多种治疗方法的综合应用可能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

    针刺支气管哮喘CiteSpace软件VOSviewer软件可视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