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医临床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医临床研究
中医临床研究

王仰宗

半月刊

1674-7860

zy@cjocm.cn

010-59431886

102218

北京市昌平区102218-59信箱

中医临床研究/Journal Clinical Journal of Chinese Medicine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技术研究柴胡治疗卒中后抑郁的药效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

    吴雪梅龚丽陈春艳刘顶鼎...
    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柴胡治疗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的潜在活性成分和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和蛋白质序列数据库(Uniprot)筛选出柴胡主要活性成分及其靶点基因,并将目标蛋白名称标准化,通过GeneCards、OMIM数据库获取PSD靶点基因;对两者靶点取交集后采用STRING数据库构建柴胡治疗PSD的潜在靶点的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图;利用Cytoscape-v3.9.1软件进行核心靶点筛选;利用DAVID数据库对潜在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富集分析及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最后,利用PyMol软件和AutoDockTools-1.5.7 软件对柴胡主要活性成分与核心靶点使用分子对接技术绘制相应的分子对接图.结果:共筛选得到柴胡活性成分 17 个,去重后对应靶点 175 个,疾病靶点 852 个,经Venny数据库预测到疾病-药物交集靶点 45 个.GO功能富集分析结果显示共获得323个GO功能注释,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显示获得106条信号通路.分子对接结果显示,牵牛花色素与糖原合成酶激酶 3β(Glycogen Synthase Kinase 3 Beta,GSK3B),异鼠李素与雌激素受体 1(Estrogen Receptor 1,ESR1)、GSK3B,山柰酚与半胱氨酸蛋白酶(Caspase 3,CASP3),槲皮素与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基质金属蛋白酶 9(MatrixmetalloProteinase 9,MMP9)、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 3(Insulin Like Growth Factor Binding Protein 3,IGFBP3)、CASP9 均结合稳定.结论:柴胡活性成分牵牛花色素、异鼠李素、山柰酚、槲皮素,可能通过脂质与动脉粥样硬化、流体剪切应力与动脉粥样硬化、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等信号通路作用于GSK3B、ESR1、CASP3、IL-10、MMP9、IGFBP3、CASP9 等核心靶点,发挥治疗PSD的疗效,初步预测了柴胡对PSD的作用机制.

    卒中后抑郁柴胡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机制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苓桂术甘汤改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潜在作用机制

    张傲李然刘立萍黄杨玲...
    9-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预测和探讨苓桂术甘汤改善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活性成分及其潜在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TCMSP、ETCM数据库筛选出苓桂术甘汤的活性成分和相关的潜在靶点.利用GeneCards数据库检索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相关靶点.基于苓桂术甘汤潜在靶点与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相关靶点的匹配结果,在STRING平台进行蛋白质相互作用分析,筛选核心靶点.利用CytoScape 3.9.1软件拓扑分析筛选出关键活性成分,构建苓桂术甘汤活性成分-非酒精性脂肪肝病-靶点-通路网络.通过Reactome与Metascape数据库进行基因本体论(GO)与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利用Autodock Tools 1.5.7 将前 5 位核心靶点和对应的活性成分进行分子对接.结果:苓桂术甘汤改善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重点活性成分为槲皮素、柚皮素、山柰酚等,关键靶点有细胞肿瘤抗原p53(Cell Tumor Antigen p53,TP53)、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1(Akt Serine/Threonine Kinase 1,AKT1),主要涉及细胞对脂质的反应、对异种刺激的反应、无机物质反应等生物过程,主要富集在癌症通路、糖尿病并发症中的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及其受体信号通路、白细胞介素-17 信号通路等.TP53、TNF、IL-6、IL-1β与槲皮素对接良好,AKT1 与柚皮素对接良好.结论:苓桂术甘汤可以多方向、多维度改善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本研究为进一步揭示苓桂术甘汤改善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机制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参考依据.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苓桂术甘汤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靶点预测

    健脾祛痰方对限制活动ApoE-/-小鼠体成分/行为学变化的影响

    杜高乐姜钧文
    16-20,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健脾祛痰方对限制活动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Apolipoprotein E Knockout,ApoE-/-)小鼠体成分/行为学变化的影响.方法:将 30 只ApoE-/-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阿托伐他汀组以及健脾祛痰方低浓度组、健脾祛痰方中浓度组、健脾祛痰方高浓度组;将 6 只C57BL/6J小鼠作为正常组.正常组以普通饲料喂养,其余 5 组以高脂饲料喂养,阿托伐他汀组进行阿托伐他汀2.4 mg/(kg·d)灌胃,健脾祛痰方低浓度组、健脾祛痰方中浓度组、健脾祛痰方高浓度组以健脾祛痰方[2.97 g/(kg·d)、5.94 g/(kg·d)、11.88 g/(kg·d)]灌胃,正常组和模型组以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12 周后进行脾虚痰浊模型评价.实验期间每周观察小鼠的皮毛色泽、活动能力及大便性状,检测体成分,以旷场实验、跑台实验进行动物行为学评估.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旷场实验运动总距离减少,跑台实验跑步力竭时间降低,体脂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健脾祛痰方低浓度组、健脾祛痰方中浓度组、健脾祛痰方高浓度组小鼠旷场实验运动总距离呈上升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健脾祛痰方中、高浓度组小鼠跑台实验跑步时间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阿托伐他汀组和健脾祛痰方低浓度组跑步时间均呈上升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健脾祛痰方低浓度组、健脾祛痰方中浓度组、健脾祛痰方高浓度组小鼠体脂呈上升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阿托伐他汀组小鼠体脂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健脾祛痰方可增加限制活动ApoE-/-小鼠的行为活动,但对体成分改善作用不显著.

    健脾祛痰方动脉粥样硬化动物行为学体脂ApoE-/-小鼠

    隔姜铺灸联合低频子午治疗仪对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功能与日本骨科学会评分的影响

    农惠玲
    2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隔姜铺灸联合低频子午治疗仪对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椎功能与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 2018年1月-2020年12月百色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 例.对照组采用子午低频治疗仪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隔姜铺灸,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中医证候评分、简化McGill 疼痛问卷(Short Form of Mcgill Pain Questionnaire,SF-MPQ)评分、JOA评分、Oswestry 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分、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评分和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评分、SF-MPQ评分、JOA评分、ODI评分、ADL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但观察组中医证候评分、SF-MPQ评分、JOA评分、ODI评分、ADL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隔姜铺灸结合子午流注低频治疗仪可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部功能障碍及临床症状,缓解疼痛,提高日常生活能力,疗效优于单纯子午流注低频治疗仪治疗.

    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隔姜铺灸低频子午治疗仪腰椎功能

    王友仁颈椎牵扳配合按动微调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经验探析

    郑生泓王友仁
    26-30页
    查看更多>>摘要:颈椎病属我国临床常见的病症类型之一,神经根受到刺激,就会出现上肢疼痛、麻木等一系列症状,发生神经根型颈椎病.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致病机制并不复杂,是椎间盘突出压迫或者刺激神经根导致上肢放射性神经痛、麻木等一系列症状,故要解决神经的压迫症状,就必须解决突出物的力学刺激,并给予神经根良好的恢复环境.只要颈椎的曲度和偏歪得到有效改善,颈部的内外平衡就会重新建立,颈椎间盘受到的压力也会随之减少,对神经根的压迫和刺激得以改善,则神经根的疼痛和麻木症状就会得到治愈.北京按摩医院王友仁主任医师是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第四届首都国医名师,从事推拿临床工作 60 余年,擅长以颈椎牵扳配合按动微调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文章旨在阐述颈椎牵扳法的操作方法及优势,并对按动微调法的机制进行探讨,从而分析王友仁老专家正骨、按动为一体的诊疗思路,体现了王老"动静结合、医患配合""以按治痛、以动治动""筋骨并重,重视脊柱内外平衡"等治疗理念,是其"不正则痛、不通则痛、不顺则痛"学术思想的临床应用.运用颈椎牵扳配合按动微调法具有针对性强、安全性高、患者易接受、疗效确切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

    神经根型颈椎病颈椎牵扳法按动微调法

    针药并用分期论治周围性面瘫体悟

    丑花兰王浩啸
    30-34页
    查看更多>>摘要:周围性面瘫相当于西医学中的面神经炎,为神经内科的常见病,主要临床表现为口眼喎斜,眼睑闭合不全或不能闭合,不能完成鼓腮、露齿、吹气、皱眉等动作,伴或不伴一侧面部额纹消失,部分患者起病前几天可有同侧耳后、乳突区轻微疼痛.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 20~40岁,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大部分为单侧发病,双侧同时发病者极少,以冬春季、夏季发病率较高.由于病变部位主要在面部,影响患者美观及日常生活,使患者心理负担较重,常伴有焦虑情绪.在治疗方面,激素类药物疗效显著,可减少炎症反应,减轻面神经水肿,但同时不良反应亦较多,使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顾虑重重.针灸在治疗面瘫方面历史悠久,配合中药口服,预后良好,无明显不良反应.关于本病要防治结合,将"治未病"的思想贯穿始终,不但治已病,更要防复发,这对其治疗及预后具有重要意义.临证时当全面分析病情.在急性期,及时应用营养神经、糖皮质激素、B族维生素、扩血管等药物治疗,辅以中药、针灸治疗.在恢复期及后遗症期,针药并用,辅助机体恢复正气,调节免疫状态,促进面部肌肉恢复.文章结合作者临证经验,介绍了从急性期、恢复期、后遗症期 3 期辨治,针药并用的心得体会,疗效满意,进行总结归纳,以供同道参合.

    周围性面瘫针药分期论治体悟

    《针灸大成》中大陵穴的临床应用规律探析

    高玉妍刘孔王诗怡曾仕圣...
    34-3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针灸大成》是一部中国古代针灸经典,其中对于大陵穴的应用有详细的论述.文章旨在整理并分析《针灸大成》一书中关于大陵穴的记载,并归纳总结其穴名、定位、归经、刺灸方法及配伍规律,为临床应用大陵穴提供参考和理论依据,以推广大陵穴及其针灸治疗的方法.方法:以《针灸大成》为文献检索来源,检索词为"大陵",采用文献资料分析法,通过计算机检索及人工检索相结合的方式筛选、分析《针灸大成》中关于大陵穴的条文,建立相应的数据库,并应用IBM SPSS Modeler 18.0 及Cytoscape_v3.9.1 数据处理软件进行数据处理、频次分析,归纳总结大陵穴的穴名、定位、治法、配伍规律及适应病症等,并结合现代医学相关研究分析大陵穴的作用机制.结果:大陵穴位于腕掌侧远端横纹中,掌长肌腱与腕屈肌腱之间,可针可灸可推.常规针刺深度为针针三至五分,常规灸量为三壮.大陵穴长于治疗心系病症,对于疼痛类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外科疮疡等亦有较好的疗效.结论:大陵穴首见于《黄帝内经》,是临床常用穴位且是十三鬼穴之一,在临床应用中具有广泛的适应证和显著疗效.临床应用大陵穴时应根据具体病症施治,配合其他穴位的应用,以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针灸大成》大陵穴临床应用规律探析

    针灸联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及肢体运动障碍的影响Meta分析

    胡梦飞潘宾许萍萍
    39-4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系统评价针灸联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和肢体运动障碍的效果.方法:检索中文电子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及英文电子数据库(PubMed、Embase),筛选出针灸联合康复治疗脑卒中的临床试验研究并进行文献提取,检索时限为2012年1月-2022年7月.Meta分析使用R Software(R-4.1.3)软件.结果:经筛选,最终纳入12篇随机对照试验,共计收录1 080例患者,得出针灸联合康复能更好地改善神经功能指标NIHSS评分[SMD=-1.04,95%CI(-1.19,-0.89),P = 0.13]、CSS评分[SMD =-1.29,95%CI(-1.59,-0.98),P = 0.25],促进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FMA上肢评分[SMD = 1.99,95%CI(1.27,2.72),P<0.01],FMA下肢评分[SMD = 1.30,95%CI(0.82,1.79),P<0.01],FMA上下肢统一评分[SMD = 2.48,95%CI(0.70,4.26),P<0.01],能更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BI指数[SMD = 1.63,95%CI(0.52,2.74),P<0.01].结论:针灸联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及运动障碍方面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独治疗,但最终鉴于纳入研究的文献在数量和质量方面存在一定欠缺,同时存在方法学方面的不足,故结论尚待进一步考证.

    脑卒中针灸康复训练神经功能缺损肢体运动障碍

    三皇穴合当归芍药散治疗低蛋白血症临床经验总结

    谢倩张玉才
    45-49页
    查看更多>>摘要:低蛋白血症是临床中的常见病,近年来其发病率较前升高.低蛋白血症的病因和发病机制较为复杂,老年人群发生低蛋白血症的风险更高,这可能与老年衰弱、消化系统器官功能衰退等因素有关,患者常出现食物摄入不足、食欲不佳、消化不良等表现,进而造成营养物质的吸收障碍,继而引发低蛋白血症.本病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不利于患者身体恢复,对患者的身体和心理产生不良影响.目前现代医学治疗本病主要着眼于临床症状及化验指标,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笔者在多年临证工作中,善于从中医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角度出发诊治疾病,认为本病的发生与肺、脾、肾、三焦关系密切,其病因为脾虚湿盛、血瘀水停.在治疗上应着眼于整体,从"健脾""祛湿"与"活血利水"的角度入手.基于此,笔者采用针药结合的方法治疗低蛋白血症,在黄煌教授"方证相应"的理论基础上,采用了中医传统经典方当归芍药散,而且结合针刺治疗,取方当归芍药散结合针刺三皇穴治疗低蛋白血症,治疗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少,患者满意度高.文章为今后治疗此类疾病提供了针药结合的方法,也为中药及中医适宜技术在该疾病的治疗方面提供了新思路,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应用.

    低蛋白血症双下肢水肿针药结合三皇穴当归芍药散

    温针灸联合刺络放血干预膝骨性关节炎的Meta分析

    左泽慧魏琳龙景乾卢享君...
    50-5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系统评价温针灸联合刺络放血对膝骨性关节炎的疗效及对患者膝关节疼痛症状改善与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PubMed、MedlineComplete等各大数据库,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进行文献筛选.使用Review Manager 5.4.1 进行数据分析与绘制漏斗图、Cochrane偏倚风险测评工具进行发表偏倚风险评估,借助Stata 16.0 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共纳入17项临床研究,患者总样本量为1 342例,包含试验组684例、对照组658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①试验组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 01);②试验组在降低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缓解膝关节疼痛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 01);③在膝关节功能方面,试验组利斯霍姆膝关节功能评价量表(Lisholm Knee Function Score,Lysholm)评分提高水平优于对照组,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量表(Osteoarthritis Index of Western Ontario and McMaster University,WOMAC)总评分降低水平优于对照组,奎森功能演算指数(Lequesne)评分降低水平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 01);④试验组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温针灸联合刺络放血干预膝骨性关节炎近期疗效确切,能有效缓解膝关节疼痛症状,改善膝关节功能,可初步认为该方法干预膝骨性关节炎具有安全性.鉴于纳入研究总体质量较低,仍须更多高质量随机对照试验予以验证.

    膝骨性关节炎温针灸刺络放血疗效Meta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