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专用汽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专用汽车
专用汽车

左伏桃

月刊

1004-0226

zyqc@chinajournal.net.cn

027-84298090

430056

湖北省武汉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沌阳大道318号

专用汽车/Journal Special Purpose Vehicle
查看更多>>本刊编辑部设在汉阳专用汽车研究所,由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专用车分会主任委员、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何春阳同志担任主编。编委会由有关骨干企业和院校具有高级职称的领导和专家组成。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贝叶斯网络的道路交通事故致因路径分析

    容嘉何超姜壁刚
    77-8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分析道路交通事故的发展过程和演变规律,以云南省某司法鉴定中心收录的2010—2023年间云南省各州、市道路交通事故调查数据库为基础,结合国家车辆事故深度调查体系(NAIS)中对于道路交通事故调查的关键信息记录项,提取出包含时间、道路、人员等4类因素在内的17个致因项,构造事故致因分析数据集.其次,利用基于评分函数的爬山算法对贝叶斯网络(BN)进行结构学习,结合专家经验确定贝叶斯网络的拓扑结构,利用最大似然估计的方法对BN进行参数学习,确定最终的事故致因贝叶斯网络.最后通过敏感性分析识别关键事故致因路径,利用通径模型分析路径的效应水平,确定最大致因路径.结果表明:道路因素是影响道路交通事故形态以及伤亡情况的主要因素,以这两类事故结果为末节点的关键事故致因路径分别有3条、4条,其中最大致因路径分别为"路面结构→道路类型→伤亡情况""路面结构→道路类型→事故形态".

    交通安全道路交通事故贝叶斯网络事故致因路径

    不同海拔对轻型货车加速油耗的影响分析

    韩飞李春波姜壁刚张春城...
    82-84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高原地区对轻型货车进行实际道路加速性能试验,通过在1271 m和3250进行加速性能和油耗试验,分析了不同海拔条件下对加速性能和加速油耗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超车加速60~80 km/h空载试验中,海拔3250 m的加速时间和加速距离比1271 m空载分别缩短16.4%和16.8%;对于轻型货车在60~80 km/h车速条件下,高海拔加速性能较好于低海拔,加速油耗则略高.

    高海拔轻型汽车动力性经济性

    混动专用变速箱的系统效率测试方法研究

    彭超徐玄之蒋文俊魏黎...
    85-87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能源汽车是全球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绿色发展的主要方向,也是我国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选择[1],由工信部指导发布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路线图2.0》,期望2035年混动新车占传统燃油车的比例达到100%,混动乘用车平均油耗达到4 L/100 km,各车企均选择了混动专用变速箱技术路线.为最大实现最优化运行策略,需要测试各模式下系统效率,以制定扭矩分配策略,实现最低油耗.基于此,主要介绍一款P1+P3两挡混动专用变速箱(DHT)的系统效率测试工况的制定及测试方法,指导整车制定扭矩分配策略,实现最佳油耗.

    混动专用变速箱系统效率油耗

    汽车刹车系统产品认证中的温度与压力测试研究

    谢润媛
    88-90页
    查看更多>>摘要:汽车刹车系统是保障车辆行驶安全的关键部件,其性能的稳定性直接影响到驾驶的安全性.温度和压力作为影响刹车系统功能的两个主要因素,长期以来在刹车系统的设计与测试中受到广泛关注,刹车系统在实际应用中会经历温度和压力的剧烈变化,这些变化会导致系统效率降低、组件磨损加剧,甚至出现系统故障.因此,重点研究汽车刹车系统中温度与压力的影响及其测试方法,探讨目前温度与压力测试技术的现状与挑战,提出优化建议,进而提高汽车安全性能.

    刹车系统温度测试压力测试

    重型汽车侧后防护装置加载强度试验研究

    谢升辉
    91-93页
    查看更多>>摘要:阐述了GB 11567—2017标准中侧面和后下部防护装置加载强度试验的主要内容,分析了两种不同类型防护装置的加载强度要求.通过实车的侧面和后下部防护装置加载强度测试,为企业设计和制造满足标准要求的防护装置提供技术指导,提出汽车后下部防护装置加载试验的发展趋势.

    重型汽车侧面和后下部防护装置加载强度

    智能驾驶中的关键点检测技术

    吕纤纤
    94-97页
    查看更多>>摘要:智能交通系统和智能驾驶技术的快速发展对车辆姿态信息及三维属性的获取提出了新的要求.探讨了两种主流的多目标关键点检测方法,即基于自顶向下和自底向上方法,并分析了两者在精度和速度方面的表现.然后搭建了一种基于自顶向下的、使用Heatmap+Offsets方法的卷积神经网络车辆关键点检测模型,该模型具有很高的平均精度,且误差较小,在处理角度信息时也具有较高的精确度.

    智能驾驶关键点检测姿态估计车轮关键点深度学习

    基于频率响应的汽车冷却风扇分析及优化

    赵俊
    98-102页
    查看更多>>摘要:汽车冷却风扇工作环境较复杂,一方面要承受来自地面传递给车身的激励,另一方面,风扇及电机的自重以及风扇转动同样会造成一定的影响,所以冷却风扇设计的合理性至关重要.以汽车冷却风扇为研究对象,首先使用Hypermesh建立有限元模型,以Nastran软件为求解器,对冷却风扇进行模态频率响应分析.结果显示:冷却风扇第2阶模态频率与路面激励发生共振,风扇罩壳在47 Hz时最大应力为47.7 MPa,大于目标值40 MPa,不满足强度要求.对冷却风扇进行优化设计,对优化后的方案进行模态分析和强度校核,结果显示:模态和强度均满足要求,说明该分析方法可以为工程类零件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冷却风扇频率响应分析强度校核优化设计

    某型横向稳定杆取消端部喷涂套纸的分析与改善

    王哲周婷
    103-105页
    查看更多>>摘要:某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在制造横向稳定杆时,对其端部通过套纸喷涂的方法来降低端部膜厚,但是此方法会增加企业生产成本,降低企业生产效率,同时不利于环境保护.针对此问题,通过对生产过程中人、机、料、法、环等方面进行分析,设计出一种端部导向装置,通过万向可调自动吹粉有效消除端部粉末,降低膜厚,生产出符合标准的稳定杆,同时起到降本增效的作用,也可为其他商用车及专用车横向稳定杆生产提供参考.

    横向稳定杆喷涂套纸端部导向装置降本增效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汽车信息管理系统设计

    蒋丽娜
    106-10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实现智能汽车的高效信息管理,研究了基于物联网的智能汽车信息管理系统.该系统通过集成先进传感器、通信技术及数据分析方法,满足实时监控、智能决策与安全性需求.结果表明,系统在高负载下仍能保持稳定性能,有效提升了交通安全与运营效率,推动了智能交通的发展.

    物联网智能汽车信息管理系统设计

    新经济背景下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整合与能效提升

    李亚龙
    109-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经济背景下,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整合与能效提升是关键所在.当前,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整合与能源提升具有明显的优势,然而也面临技术等方面的挑战.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整合与能效提升的必要性,并指出了相关的挑战,进一步提出了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整合与能效提升策略,以期能够更好地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可持续发展.

    新经济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整合能效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