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周帆

双月刊

1009-3583

zysyxb@sina.com

0852-8920464

563002

贵州省遵义市上海路830号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Zunyi Normal College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革命精神研究的几点原则和要义——以长征精神研究为例

    李懋君
    1-4页
    查看更多>>摘要: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用好红色资源,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持续抓好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宣传教育,不断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文章认为在当前革命精神研究中,应该注重把握革命精神的内涵、注重史料的搜集和整理、紧密结合时代发展和现实需要、拓展研究领域、创新研究方法。

    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长征精神原则要义

    贵州长征文化资源与虚拟现实技术融合育人的价值意蕴及理论依据

    田必春
    5-8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虚拟现实技术已成为助推教育变革的关键技术。贵州长征文化资源丰富,实现虚拟现实技术与贵州长征文化资源的融合育人能有效解决省内长征资源分布差异带来的教育不平衡,增强长征文化的育人亲和力,增强长征资源的活态传承,助推数字化时代长征精神的大力弘扬。虚拟现实技术与贵州长征文化资源的融合育人顺应了马克思主义科技引领发展的要求,契合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理论,符合建构主义、心流(沉浸)理论的教育思想。

    虚拟现实技术贵州长征文化自由融合育人

    《土官底簿》视域下明代改土归流的时间、空间与原因探析

    颜丙震杨胤焓
    9-13,39页
    查看更多>>摘要:《土官底簿》载录有众多改土归流的事例,为我们研究明代的土司政策和地方治理提供了重要史料。从这些改土归流的时间和空间分布看,明嘉靖中期以前改土归流的高潮集中于正统和成化时期的云南地区。究其原因,正统麓川之役和成化吏治败坏与之关系密切。这些改土归流的原因复杂多样,反映了明代土司承袭制度的完备性和灵活性。但更值得关注的是,《土官底簿》对改土归流的详细记载亦暴露出明王朝的土司政策与地方施政存在较大程度的背离。

    《土官底簿》明代改土归流土司制度地方施政

    媒体融合时代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土司遗址"网络文献探究

    李鸿雁
    14-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网络世遗土司文献分布在政府及其管理部门网站、研究机构专题网站、新闻机构网站以及机构或个人发布的自媒体平台之中。内容包括考古发掘与遗址推介、考察指导与工作研讨、申遗工作动态、遗址保护与开发利用、世遗土司研究等方面。网络世遗土司文献的价值意义在于:提升了 土司遗址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为中国其他文化遗址的申遗、保护、开发提供了参考和借鉴,助力土司历史文化研究,丰富完善世遗土司文献资源体系。

    媒体融合土司世界文化遗产网络文献

    神光寺事件再研究——以林、徐之争为视角的考察

    孙祥伟王宁蒋虎成
    19-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神光寺事件发生在两次鸦片战争之间,因如何对待英人租住福州房屋看法不一,林则徐与徐继畲两位"近代睁眼看世界"的代表意见分歧,进而针锋相对。双方的冲突诚然是由于二人对于当时福州形势判断的差异,但究其根本原因在于徐、林二人乃至咸丰帝对于世界形势认知的不同,以及传统夷夏观念的影响。

    神光寺徐继畲林则徐英人

    战国楚将庄蹻入滇路线考

    罗进全显勇
    23-25页
    查看更多>>摘要:战国楚将庄蹻是史册记载中内陆开发云南边疆的第一人。秦楚争霸之时,秦军步步进逼,楚国郢都危在旦夕,庄蹻率军从郢都出发,长驱直入秦军后方云南昆明,开辟敌后根据地,缓解了楚军正面战场的压力。对于庄蹻入滇路线,史学界一直存在着"循江"说和"泝沅"说。不过,无论是从成书时间来看,还是从作者治学态度来看,亦或是从当时秦楚双方战略形势和沅江通航情况来看,"循江"说比"泝沅"说更符合历史真实。

    战国楚将庄蹻入滇路线

    中国共产党赢得民心的早期实践及经验启示——基于红军长征入黔后贵州普通民众心态变迁视角

    吴永燕
    26-29页
    查看更多>>摘要:红军转战贵州后原则性和灵活性地将"宣传发动、群众工作、纪律执行"与"维护群众利益"有机结合起来,促进了贵州普通民众心态逐步实现从"逃难避祸、观望期待"到"认可欢迎、拥戴支援"的历史性转变。这是中国共产党争取民心、赢得民心的早期探索和伟大实践,对新时代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长征入黔民众心态民心

    唐德宗的应对与后遗症:以兴元至贞元的旱蝗灾为历史背景

    陈驾衡
    30-34页
    查看更多>>摘要:唐代兴元至贞元初遍布北方的旱蝗灾对时人的影响程度是可以与建中之乱并论的。在应灾政策的背后,国用的窘乏与建中之乱的经历让德宗在应灾的全局中更倾向于关照军队和京畿地区,两方面的背景进而影响到德宗在贞元中后期的为政举措,德宗对军心稳定的敏感与关注财政乃至专意聚敛的为政特点,都在这时期的旱灾背景下有生动反映。

    唐德宗京畿旱蝗灾应对余波

    抗美援朝时期劳动竞赛的历史考察——以《工人日报》为中心

    刘诗晨
    35-39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通过梳理抗美援朝时期《工人日报》对劳动竞赛的宣传报道史料,发现在国内工人自发组织的竞赛运动基础上,中共中央采取宣传动员、抓典型引路、检查总结等措施,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以"增产节约"为主要内容的爱国主义劳动竞赛。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开展的第一次全国性劳动竞赛,它强有力地支援了抗美援朝战争,推动了国家经济发展,强化了工人对党和国家的政治认同。

    抗美援朝时期增产节约劳动竞赛

    仡佬族文化内涵、保护现状以及激活仡佬族文化元素的思考

    杜朝东夏晖何德兵
    40-43,51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从仡佬族文化的演进轨迹、仡佬族文化内涵及特征、仡佬族文化保护现状及原因剖析、激活仡佬族文化元素的策略等方面进行了探讨,以期为保护与传承、发展与运用仡佬族文化提供参考与借鉴。

    贵州仡佬族文化内涵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