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医药管理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医药管理杂志
中医药管理杂志

曹正逵

月刊

1007-9203

zyyg@chinajournal.net.cn

010-62005172,62005170

100029

北京市朝阳区樱花园东街甲4号

中医药管理杂志/Journal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Management
查看更多>>卫生管理刊物。旨在指导中医药各级管理工作,交流经验,沟通信息。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中医传承计算平台分析我院膏方用药规律

    王群星吕惠玲陈洛颖徐菲拉...
    77-8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总结分析医院膏方处方用药特点及思路.方法:采集医院2022年膏方处方,基于中医传承计算平台(V3.0)软件,通过频次统计、关联规则、k-means聚类等数据挖掘方法,总结膏方组方规律和辨治经验.结果:对筛选所得264首处方进行分析,得出高频用药76味(频数≥50次).温性药应用最多、其次为寒性药和平性药;甘味药、苦味药、辛味药应用较多,归经以肺、心经为主;药物功效主以补虚、清热、解表、活血化瘀和利水渗湿.根据关联规则获得关联药物组合55个,通过k-means聚类获得核心药物组合4个.结论:医院膏方配伍巧妙,具有寒热并调,补中寓疏,平补为主的用药特点,诊疗思路注重肺卫调护,着力气机枢转,甘润养阴以安五脏达到调养补虚的目的.

    膏方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关联规则用药规律

    行为诱导法在提高患儿对中医外治技术配合度中的作用

    陆槿
    81-8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行为诱导法在提高患儿对中医外治技术配合度中的作用.方法:医院儿科于2022年2月将行为诱导法用于提高患儿对中医外治技术配合度.纳入2021年1月—2023年1月在医院儿科进行住院治疗的患儿120例.2021年1月—2022年1月为实施前;2022年2月—2023年2月为实施后.实施前后均纳入患者60例.比较实施前后患儿对中医外治技术的配合度、患儿治疗恐惧情况及家属满意度.结果:实施后患儿的配合度明显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患儿治疗期间的恐惧程度明显低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患儿家属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行为诱导法可以明显提高患儿对中医外治技术的配合度,降低患儿治疗恐惧感和提升患儿家属的满意度.

    行为诱导法中医外治技术配合度儿科

    中国传统哲学影响下的中医思维传承与发展应用探究

    汤姗
    83-8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在中国传统哲学影响下中医思维如何传承与发展.方法:在2022年医院心血管内科所收治的15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抽签法进行分组,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5例.对照组在治疗期间应用常规理念进行干预.观察组则接受中医思维管理进行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中医思维理论接受程度、心脏功能评价,同时比较两组患者对于干预工作的满意程度.结果:观察组干预前其在中医思维理论接受程度及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直径(LVESD)、左室射血分数(LVEF)等方面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中医思维理论接受程度及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直径(LVESD)、左室射血分数(LVEF)等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对于干预工作的满意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中国传统哲学的影响下,中医思维的传承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在心血管内科中的应用效果显著.

    中国传统哲学中医思维传承与发展应用探究

    基于"互联网+"的消化内科新诊疗模式的构建与实施

    代波
    86-8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基于"互联网+"的消化内科新诊疗模式的构建与实施.方法:为改进管理流程,提高诊疗服务质量,医院消化内科从2023年开始在临床试行基于"互联网+"的消化内科新诊疗模式.研究人员分别从实施前后消化内科接诊患者患者随机抽选相同例数展开对照,2023年2-9月实施基于"互联网+"的消化内科新诊疗模式管理下的患者45例,设为实施后.2022年1-9月实施常规诊疗管理下的患者45例,设为实施前.不同诊疗模式管理后,研究小组评估消化内科患者诊疗管理质量,统计患者诊疗管理期间缺陷事件和差错事件发生率,调查参与研究患者对本科诊疗管理相关工作的满意度,比较实施前后数据差异,分析新诊疗模式在本科临床的构建和实施效果.结果:实施后患者诊疗管理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患者诊疗管理期间缺陷事件和差错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患者对诊疗管理相关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基于"互联网+"的消化内科新诊疗模式构建与实施效果显著,是提高科室诊疗服务工作效率以及临床患者整体诊疗服务质量的有较措施,还能减少患者诊疗风险,控制缺陷问题和差错发生,患者对新诊疗服务模式的满意度较高.

    互联网+消化内科诊疗模式构建实施

    中医药精准调控在肝胆外科专科疾病管理中的综合评估

    李丹丁晨诚陈育松
    88-9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评估中医药精准调控在肝胆外科专科疾病管理中的综合效果,探讨其对肝胆疾病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2020-2022年在医院接受肝胆外科手术治疗的100例肝胆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入院后接受规范的管理项目.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还接受了中医药精准调控管理项目.完成管理程序后,检测了各组的主要和次要观察变量,包括肠鸣时间、首次排气时间、排便时间、正常进食时间,及生活质量评分、疼痛评分和心理状态评分.还设计了肝胆外科患者满意度调查问卷,涵盖了服务、治疗、沟通和护理等方面的问题.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肠鸣时间、首次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和正常进食时间均明显早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疼痛评分和心理状态评分则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研究对象对管理程序的效果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药精准调控在肝胆外科专科疾病管理中具有显著的积极影响,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康复过程和生活质量.

    中医药精准调控肝胆外科康复生活质量满意度

    中医药姑息管理在提升肿瘤患者整体管理水平中的优势

    徐杭英徐倩
    91-9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中医药姑息诊疗方案在肿瘤疾病管理中的优势.方法:选择2018年3月—2019年12月期间在医院肿瘤内科收治的106例患者进行研究.其中53例患者接受了基础肿瘤疾病专科管理,作为对照组.另外53例患者接受中医药肿瘤诊疗体系的相关服务,作为观察组.分别进行照护质量评价、医疗服务质量的综合评价.结果:观察组需求评估、躯体症状管理、心理社会支持、不良事件管理、患者/家属满意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服务能力、服务效率、医疗安全、中医特色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药姑息诊疗方案在肿瘤疾病管理中的优势非常显著,特别是在整体性治疗、辅助治疗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中医药肿瘤诊疗体系优势管理中医特色

    中医药传承创新优先实施政策和建议调查分析

    杨楠朱丽娟
    93-9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中医药传承创新优先实施政策和建议调查结果,通过创新管理方案提高内科患者护理质量.方法:选取医院2024年2-5月的163例内科患者归为调查对象,依据随机分组方法分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的82例内科患者给予传统护理方案进行干预.观察组的81例内科患者给予中医药传承创新优先实施政策及建议管理方案进行干预.按照分组方法对内科患者进行分组后分别给予相应的管理措施,采用调查量表对内科患者和医护人员进行中医药相关知识认知水平、中医药传承创新相关政策了解程度等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干预后医护人员采用对应的评价量表对内科患者的管理质量评分情况、管理干预满意度情况进行评价,分别比较量表数据值的差异情况.结果:问卷调查医院内科患者中医药知识认知水平较低的占比值较高,达到15.34%.医院内科医护人员中医药相关政策的了解程度分数值处于中等水平,较高的指标分别为科研体系、中药产业、服务体系、人才支持和管理机制.观察组内科患者各指标管理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内科患者管理干预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根据中医药传承创新优先实施政策和建议调查结果,医院管理人员制定了相应的管理模式和措施,管理后内科患者在管理质量及管理干预满意度方面均有所提高.

    中医药传承创新实施政策和建议调查结果

    中医多途径综合管理模式对急诊患者的管理效能分析

    程妮江薇
    96-9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旨在探讨中医多途径综合管理模式对急诊患者的管理效能,并与常规科室管理进行比较.方法:研究对象为医院急诊科在2022年3-11月期间收治的70例患者,按照管理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科室管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科室管理方案的基础上采用中医多途径综合管理模式.根据急诊实际管理内容设置急救救治能力评估方法,评估两种管理模式下的安全评估、应急处置方案掌握、工作评价、项目管理能力、资源整合能力、信息交流能力、危机应对能力情况,并设置患者满意度评价问卷,对服务意识、诊疗水平、紧急处理能力、医学伦理、病情把握能力、心理疏导、多学科协作方面的满意度进行量化评分.结果:观察组在急救救治能力评估中,安全评估、应急处置方案掌握、工作评价、项目管理能力、资源整合能力、信息交流能力、危机应对能力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对服务意识、诊疗水平、紧急处理能力、医学伦理、病情把握能力、心理疏导、多学科协作方面的满意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多途径综合管理模式在急诊患者管理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能够提高医护人员的综合管理能力,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有助于提高急诊科的管理质量和效率.

    急诊科中医多途径综合管理模式常规科室管理急救救治能力评估患者满意度评价

    中医药管理在医护服务体系中的应用与实践

    史霞咪许纯纯王鑫萍
    98-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中医药管理在医护服务体系中的应用与实践,探讨其对于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的作用.方法:按随机性原则分别筛选某院2023年1-6月(未接受中医药管理)的150例患者,设为管理前和2023年7-12月(接受中医药管理)的15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设为管理后.比较中医药管理前后医疗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结果:管理后中医药使用率和总体治愈率均高于管理前,医疗服务投诉率低于管理前(P<0.05).管理后平均就诊时间、处方调配时间、平均等待时间、医疗服务投诉处理时间均短于管理前(P<0.05).结论:中医药管理能够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提高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改善患者的就医体验,对于提升医护服务体系整体效能具有积极意义.因此,建议在医护服务体系中进一步推广和优化中医药管理,以促进中医药与现代医学的深度融合,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

    医护服务体系中医药管理服务质量服务效率

    合理运用中药性味理论完善老年慢性疾病康复管理流程

    赵菊女杜秀琴
    101-10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合理运用中药性味理论完善老年慢性疾病康复管理流程的效果.方法:随机选择120例2021年期间医院收治的老年慢性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管理策略不同将12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接受一般康复管理工作;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合理运用中药性味理论优化康复管理工作.进行医疗服务质量与健康教育质量的评价.结果:观察组医德医风、特殊患者管理、舒适、安全和便捷、风险筛查与管理、近期疗效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心理健康、生活方式健康、饮食营养行为、睡眠状态、压力管理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性味理论对老年慢性疾病康复的指导意义显著,为老年慢性疾病康复管理工作提供一个有益的理论支持与实践指导.

    中药性味理论老年慢性疾病康复管理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