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医药管理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医药管理杂志
中医药管理杂志

曹正逵

月刊

1007-9203

zyyg@chinajournal.net.cn

010-62005172,62005170

100029

北京市朝阳区樱花园东街甲4号

中医药管理杂志/Journal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Management
查看更多>>卫生管理刊物。旨在指导中医药各级管理工作,交流经验,沟通信息。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从"三位十性"开展课程思政的思考——以大学中医基础理论课程为例

    薛进旭李淑琪孔令娟刘苗...
    27-2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专业课程是中医药院校思政育人的重要载体,目前许多教师对如何在课程中通过思政教育对学生进行价值观引导,以及如何富有活力而又自然而然地将其融入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中较为迷茫.在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教育理念的前提下,文章结合中医药学知识体系的特点,分析了中医药院校的课程特点、挖掘思政元素和融入方式,介绍了适合中医药院校课程思政的教学方法,以及构建"三位十性"思政课堂的做法.

    三位十性课程思政中医基础理论

    中医药文化融人中医学专业思政教育的研究与实践

    马杰安达
    29-3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医药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之瑰宝,是世界医学之重要组成.其内容除了基本的医药理论之外,涵盖了人文思想、阴阳平衡、立德爱人、和谐自然等哲学理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同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相结合,建立符合中医药院校特点的人才培养模式,做好中医药守正创新、传承发展工作.思政教育是新时代教育的重要主题,是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举措,对中医学专业学生进行思政教育,不仅符合高校立德树人理念,还可实现中医药优秀文化与思政课教学内容的有机统一.文章在总结中医药文化与思政教育相融合的基础上,探讨将二者有效融合的方法,以培养具有职业道德和敬业守信的医者.

    中医药文化思政教育中医教育

    广西某高校农村订单定向毕业医学生岗位胜任力调查与分析

    唐文华李琳蓉邓建鸣刘中伟...
    32-3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广西某高校农村订单定向毕业医学生岗位胜任力情况及影响因素,为住培质量提升提供参考依据,为订单定向医学生培养提供借鉴.方法:2024年1月,采取问卷星,对广西桂林医学院毕业的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进行线上问卷调查,共得到有效问卷158份,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结果:66.5%的定向生对岗位胜任力评价良好,其中人文执业能力评分为(4.22±0.483)分,自我评价最高;其他依次为全科服务能力评分(4.09±0.475)分、团队协作能力评分(4.08±0.572)分,学习发展能力评分最低为(4.05±0.550)分.性别是影响订单定向毕业生岗位胜任力的因素.调查对象认为最需要提升的岗位胜任力是全科医疗诊疗能力.结论:广西某高校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的岗位胜任力自我评价尚可,但学习发展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全科服务能力等仍需提升.建议住培阶段加强临床思维培养,通过独立管床及值班,提升全科诊疗能力;加强培训管理,提升培训效果.培训应增加疾病防控、疫苗接种、科研能力和统计学等方面的内容,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能力,强化慢病管理及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提高订单定向医学生住培阶段的培养质量.

    订单定向医学生结业岗位胜任力提升策略

    三部门联合印发《卫生健康行业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参考指引》

    张霄
    35页

    康复科患者中医特色技术知信行现状与影响因素分析

    周敏林吉蔡礼松滕莹颖...
    36-3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调查医院康复科患者中医特色技术知信行现状,分析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4年3月医院康复科的18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问卷调查患者的中医特色技术知信行情况,采用单因素及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影响中医特色技术知信行的因素.结果:164份有效问卷中,中医特色技术得分为(77.42±6.53)分,知信行水平较低.其中中医特色技术的知识、信念、行为的得分分别为(30.88±4.74)分、(25.14±2.23)分和(21.40±3.67)分.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影响患者中医特色技术知信行得分的因素包括受教育程度、收入水平、有无保险、合并慢性病、亲属从事中医相关职业(P<0.05).多重线性回归显示,受教育程度、收入水平、有无医保是影响患者中医药知信行得分的主要因素(P<0.05).结论:医院康复科患者中医特色技术知信行水平整体较低,其中对中医特色技术的信念度较高,中医特色技术的行动实践和知识水平较低.受教育程度、收入水平、有无保险是影响患者中医药知信行水平的主要因素.医院康复科应针对影响因素开展教育宣传活动,改善患者的中医特色技术知信行水平,促进中医特色技术的推广与应用.

    康复科中医特色技术知信行现状调查影响因素

    中医药专业研究生培养模式探索—基于优才成长历程的调研分析

    陈剑钰王玉露贺龙刚陈燕...
    39-4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基于优才成长历程的调研分析,探索中医药专业研究生培养新模式.方法:以2015-2023年获得中医药学科优秀青年项目资助的28名学者为研究对象,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官方数据、各高校官网调取研究对象的履历信息,涉及获得项目年龄、性别、学习经历、科研经历、工作经历、导师信息等;然后续继续观察其成长历程,如是否获得杰出青年、长江学者等人才项目资助等信息进行整理.结果:前期分析28名获得中医药学科优秀青年项目资助学者的履历信息(以2015-2023年),结果表明,学者获得国家级青年人才项目资助年龄集中在35~38岁.普通中医药院校及211高校是培养上述学者的主力院校.结论:学者成才与否与其较强的学习能力且保持终身学习的态度密切相关,顶尖学府对中医药行业优秀学者培养成才与否关联性不强,各院校中医药方向名师"传帮带"式培养接班力量,加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增加师生互动,有助于中医药人才培养.

    中医药专业研究生培养优才成长历程

    基层中医院护士对中医适宜技术的认知调查

    范婷婷黄秋梅
    42-4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调查某基层中医院护士对中医适宜技术的认知和培训需求.方法:抽取医院90名护士作为研究对象,调查对中医适宜技术的认知情况和培训需求,分析影响中医适宜技术临床开展的因素.结果:医院护士对中医适宜技术安全、具有中医独特优势、使用病种广泛、疗效显著、经济适用、操作简便的认可率分别为86.67%、83.33%、80.00%、70.00%、70.00%、53.33%;护士认为医院推广力度不足、护士中医护理技能掌握不足是限制中医适宜技术临床开展的主要原因,认同率均为100.00%;对中医护理理论基础、常见中医适宜技术操作、中医护理病历书写的需求较高,分别为96.67%、93.33%和86.67%;对培训方式多倾向网络课程自学、操作实践演练,需求率分别为100.00%和83.33%,其次是理论授课、临床轮转、进修学习.结论:基层中医院护士对中医适宜技术的认知不足,对培训需求较高,临床应加强中医护理相关知识培训,确保中医适宜技术在临床得到更好的推广和应用.

    中医适宜技术基层中医院认知调查培训需求

    中医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需求和供给情况分析

    黄攀洁潘彩娟
    44-4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中医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需求和供给情况,为社区中医药服务发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2023年5-6月采取抽样调查结合典型调查的方式对兰溪市居民中医药服务需求和社区卫生服务供给情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共收回有效问卷458份(95.02%),其中376名居民对中医药服务有需求,占82.10%.年龄≥60岁对中医药服务需求明显高于年龄<60岁者(P<0.05);中医药汤剂在中医药服务技术需求中占比最高,为50.27%;其次是推拿,占20.21%;1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有开展中医药服务的相关设施,其中4家具备中医特色专科诊疗服务,占25%;12家有中药房,占75%;14家可开展常见病中医诊疗服务,占87.5%;13家可开展中医推拿等适宜技术,占81.25%;对151名医师的调查结果显示,中医师50名,占33.11%;以初级职称占比最高,为54.00%;年龄≤30岁占比最高,为40.00%;专科学历占比最高,为58.00%.结论:社区居民对中医药服务的需求处于较高水平,其中以老年人居多,而当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所能提供的服务还有较大差距,有较大的改进空间,需采取相应措施,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和质量,以推动中医药事业发展,提升社区居民卫生保健质量.

    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服务需求供给调查

    金华地区不同级别医护人员中医疗法使用情况研究

    石燕芬张文婵蒋笑笑
    47-4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金华地区不同级别医护人员中医疗法使用情况.方法:选择医院2020-2023年在职的32名急诊科医护人员为研究对象,自制问卷调查不同级别医护人员使用中医疗法的情况,包括使用频率及使用目的,分析影响医护人员使用中医疗法的因素.结果:初级医护人员高频、中频和低频使用构成比最高的中医疗法分别为推拿(80.00%)、刮痧(53.33%)和针灸(93.33%);中级医护人员高频、中频和低频使用构成比最高的中医疗法分别为穴位按摩(90.00%)、中药外敷(70.00%)和针灸(80.00%);高级医护人员高频、中频和低频使用构成比最高的中医疗法分别为艾灸(85.71%)、中药外敷(42.86%)和针灸(57.14%).初级医护人员使用中医疗法是的目的以舒筋活络构成比最高(80.00%),其次为化瘀消肿(73.33%)和减轻疼痛(66.67%);中级医护人员使用中医疗法的目的以减轻疼痛构成比最高(80.00%),其次为促进苏醒(70.00%)和驱寒祛湿(60.00%);高级医护人员使用中医疗法的目的以化瘀消肿构成比最高(85.71%),其次为减轻疼痛(71.43%)和驱寒祛湿(57.14%).影响初级医护人员使用中医疗法的主要原因为资历和经验不足,影响中级医护人员使用中医疗法的主要原因为患者抗拒中医疗法,影响高级医护人员使用中医疗法的主要原因为设施设备无法满足中医疗法开展.结论:金华地区不同级别医护人员中医疗法使用情况存在一定差异,初级、中级、高级医护人员分别以推拿、穴位按摩、艾灸为主,而针灸使用频率最低.另外使用的目的也不尽相同,涉及舒筋活络、减轻疼痛及化瘀消肿等,影响不同级别医护人员使用中医疗法的原因不同,管理者有必要加以干预,以促进不同级别医护人员更好地使用中医疗法.

    金华地区不同级别医护人员中医疗法使用情况

    三甲医院心内科中成药服务指南与实践差异的调查

    余莹莹
    49-5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三甲医院心内科中成药服务指南与临床实践之间的差异,为提升中成药使用的合理性和安全性提供参考.方法:以某三甲医院心内科为例,采用随机性原则从信息管理系统中筛选2023年1-9月中成药处方1 200张为研究样本,统计心内科中成药用药频率,评估中成药处方合理性和使用规范性.结果:1 200张中成药处方涉及6种中成药,累计用药频次2 433次,单张处方用药频次为2.03次(2 433/1 200).其中麝香保心丸的用药频率最高(25.52%),其次为稳心颗粒(20.88%).不合理处方占5.00%,其中用法用量不适宜的占比最高(1.50%),其次为重复用药(1.25%).心内科中成药使用规范性评估中总分为(22.50±1.54)分,其中使用方法为(8.00±0.39)分,保存和有效期为(7.90±0.36)分,禁忌和副作用为(6.60±0.40)分.结论:该三甲医院心内科中成药服务在规范化管理和治疗效果方面已取得一定成效,但仍存在不合理用药和患者教育不足的问题.通过加强医护人员的专业培训、改善患者沟通与教育、建立信息化审核系统、强化副作用管理、开展药物利用评估以及提供多渠道服务接入,可以有效提升中成药服务的安全性、合理性和可及性.

    三甲医院心内科中成药服务指南实践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