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医药管理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医药管理杂志
中医药管理杂志

曹正逵

月刊

1007-9203

zyyg@chinajournal.net.cn

010-62005172,62005170

100029

北京市朝阳区樱花园东街甲4号

中医药管理杂志/Journal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Management
查看更多>>卫生管理刊物。旨在指导中医药各级管理工作,交流经验,沟通信息。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2023年我院口服类中成药使用情况的调查与评价

    何江柳叶青妮钟巧巧
    51-5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口服类中成药使用情况与用药合理性评价,为促进中成药在临床上的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于2023年抽取医院老年科1 500张含口服类的中成药处方为研究对象,对药物剂型、常见药物进行分类,并进行合理性评价。结果:从剂型上看,胶囊占33。4%,口服液占30。1%,颗粒/合剂占20。9%,片剂占8。5%。常见的10种中成药使用情况:黄芪生脉饮占9。3%,乌灵胶囊占6。7%,六味安消散占6。5%,胃复春胶囊占5。7%,养胃颗粒占5。7%,肺力咳合剂占5。3%,芙朴感冒颗粒占5。1%,心脉通胶囊占5。1%,复方鱼腥草合剂占4。9%,养血清脑丸占4。8%。有64张处方被判定为不合理处方,占4。3%,主要为未辨证用药、超范围使用、剂量不适宜、重复用药等。结论:该院老年科中成药使用大多数符合临床指南和合理用药要求,但仍有一定的不合理使用情况,医院管理者应加强对医师进行中成药用药培训,持续优化临床用药方案,提高中成药的安全、合理使用。

    中成药调查评价黄芪生脉饮辨证用药口服液胶囊颗粒

    中医院医护人员中医治未病技术操作规范的应用现状调查及探索

    侯杨东俞霞傅水娟
    54-5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调查了解医务人员对中医治未病技术操作规范的认知及应用现状。方法:于2024年1-4月随机抽取杭州市中医院86名医务人员为研究对象,科室涉及内分泌科、骨伤科、针灸康复科、推拿科,自制问卷调查医务人员对中医治未病技术操作规范的认知和应用情况。结果:所有医务人员均对中医治未病技术操作规范有所了解,其中了解程度较高的5项为拔罐、艾灸、穴位贴敷、耳穴贴压、贴敷疗法;有65人经常使用中医治未病技术,占77。38%。使用较多的为拔罐、艾灸、穴位贴敷、耳穴贴压、贴敷疗法。结论:医务人员对中医治未病技术操作规范的了解有待提升,仅个别常用技术临床应用较多,今后仍需加大宣传力度,推进中医治未病技术在临床的使用。

    中医治未病操作规范认知应用现状调查

    2023年我院门急诊呼吸系统疾病中药饮片使用调查

    郑家青
    56-5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2023年医院门急诊呼吸系统疾病中药饮片使用规律,提出针对性管理对策。方法:随机抽取医院门急诊2023年呼吸系统疾病390张中药饮片处方为研究对象,统计处方疾病、用药味数、用药疗程、用药种类等情况,分析用药规律和特点。结果:医院门急诊呼吸系统疾病中药饮片处方使用数量由高到低的疾病分别是感冒、肺炎、急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哮喘;用药味数以7~12种最多见,处方占比73。33%,用药味数0~6种、≥13种的处方分别占11。03%、15。64%;用药疗程以4~7 d最常见,处方占比49。74%;其次是≥8天,处方占比33。59%;1~3 d的处方最少,仅占比16。67%。按照使用频率顺序,医院门急诊科呼吸系统疾病最常使用的前20种中药饮片分别是柴胡、防风、桔梗、甘草、浙贝母、荆芥、淡竹叶、薄荷、芦根、白术、牛蒡子、射干、瓜蒌、金银花、蒲公英、葛根、麦冬、地黄、茯苓、丹参。结论:医院门急诊呼吸系统疾病常用中药饮片以止咳化痰平喘药、健脾益气药、清热解表药为主,用药味数和用药疗程处于中等水平,用药相对合理,但仍存在用药安全风险,需要进一步加强用药管理。

    急诊门诊呼吸系统疾病中药饮片用药管理

    我院药剂科临床药师培训与服务模式评价体系探索

    严敏
    59-6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医院药剂科临床药师培训及服务模式评价体系的建立及效果。方法:以2023年8月-2024年2月医院药剂科在职的6名临床药师及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2023年12月对6名临床药师进行培训,同时构建药学服务模式评价体系并对患者实施。2023年8-11月,设为实施前;2023年12月-2024年2月,设为实施后。观察其实施前后的中西药知识掌握水平变化、专业素养变化及药学服务能力变化,同时构建药学服务模式评价体系,观察60例患者在药学服务模式评价体系实施前后的药学服务质量变化。结果:实施后临床药师中西药知识掌握水平显著提升,其中药知识掌握评分和西药知识掌握评分均明显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药学知识和技能、沟通协作能力、持续学习意识、问题解决能力、责任心和伦理道德方面的评分均明显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药物方案制定、药物治疗监测、药物信息教育、药物处方审查、责药物疗效评估方面的药学服务能力评分均明显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患者的处方合理性、用药安全性、用药满意度、用药及时性、用药依从性方面的药学服务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医院药剂科临床药师培训不仅可以有效提高药师中西药知识掌握水平及专业素养,而且还可以进一步增强其药学服务能力,同时及时构建药学服务模式评价体系应用于临床实践中,对患者药学服务质量的提升也具有积极作用。

    药剂科临床药师培训服务模式评价体系专业素养药学服务能力药学服务质量

    多站式培训模式在提升中医实践能力中的效果

    王琴蒋燕珍林美玲
    62-6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基于提升中医实践能力的多站式培训模式的实践效果。方法:以医院心内科2023年2月-2024年2月在职的24名医护人员作为研究对象,2023年8月对24名医护人员采取多站式培训模式进行中医培训。2023年2-7月,设为培训前;2023年8月-2024年2月,设为培训后。观察其培训前后的中医理论及实践考核评分结果变化、中医实践能力变化、中医疗法掌握水平变化。结果:培训后医护人员的中医理论考核结果及中医实践考核结果均明显高于中医培训前(P<0。05)。培训后医护人员的中医实践能力明显提高,其中医四诊运用、中医体质辨识、中医病机分析、中医养生保健、中医健康宣教、中医辨证施护方面的评分均明显高于中医培训前(P<0。05)。培训后医护人员的中医疗法掌握水平明显提高,其中药疗法、推拿疗法、气功疗法、药膳疗法、情志疗法、针灸疗法方面的评分均明显高于中医培训前(P<0。05)。结论:基于提升中医实践能力的多站式培训模式具有良好的实践效果,可以有效提高中医培训效果,进一步增强医护人员的中医实践能力,提高其中医疗法掌握水平。

    中医实践能力多站式培训模式实践效果中医疗法掌握水平

    互动启发式教学模式在康复科中医辨证施护能力培养中的作用

    罗旦
    65-6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互动启发式教学模式在康复科中医辨证施护能力培养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22年12月-2024年1月医院康复科护士 57名,按照随机排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28名实施传统教学模式。观察组29名护士实施互动启发式教学模式。比较两组研究对象的中医辨证施护能力、思维能力及心理状态。结果:观察组的中医四诊、辨证施护兴趣、辨证施护技能、辨证施护方法各项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教学前,两组研究对象求知欲、开放思想、分析能力、寻找真相、系统化能力、批判思维自信心、认知成熟度各项评分均无显著差异(P>0。05);教学后,两组思维能力各项评分较教学前均有所提升(P<0。05),且观察组思维能力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教学前,两组研究对象情绪疲惫感、工作冷漠感、无工作成就感各项评分均无显著差异(P>0。05);教学后,两组情绪疲惫感、工作冷漠感评分较教学前有所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无工作成就感评分较教学前有所提升(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康复科培训管理中,实施互动启发式教学模式,有助于培养护士中医辨证施护能力与思维能力,并改善其心理状态,降低工作倦怠感。

    互动启发式教学模式中医辨证施护能力心理状态

    PBL联合情境模拟教学法在精神科中医护理技能培训中的应用

    范艳娟蒋晓春葛祖进汪琦...
    68-7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PBL)联合情境模拟教学法在精神科中医护理技能培训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期间我院精神科48名护理人员进行中医护理技能培训,依据教学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4名。对照组施行情境模拟教学法。观察组采用PBL联合情境模拟教学法,连续培训3个月。对两组研究对象教学效果、模拟情景演练和培训满意度进行评估。结果:观察组教学效果、模拟情景演练各项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培训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精神科中医护理技能培训中应用PBL联合情境模拟教学法可显著提高教学效果,改善中医护理质量,提升模拟情景演练水平,同时提高培训满意度。

    精神科PBL联合情境模拟教学法中医护理技能培训培训满意度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党组召开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2024年第六次集体学习会议

    国文
    70页

    临床药师在精神科开展药学服务模式的实践效果分析

    张丙魏严茜茜杨营营王洋洋...
    71-7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临床药师在精神科开展药学服务模式的实践效果。方法:选择医院精神科的住院病房在2023年收治的80例患者实施研究。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仅实施常规的精神科用药的药学服务。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采取临床药师参与的药学服务工作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用药过程中的不良反应情况,开展药学服务前后的负性心理状态和睡眠质量水平变化,及对药学服务干预模式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在用药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在干预后,对照组及观察组患者的匹兹堡睡眠质量评价量表(PSQI)评分、抑郁自评量表评分(SDS量表)和焦虑自评量表(SAS量表)评分均降低(P<0。05),并且经过干预后,观察组PSQI、SDS量表及SAS量表得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此外,观察组患者对药学服务干预模式的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精神科住院患者的用药干预过程中,采取临床药师参与的药学服务管理模式,既有助于降低用药不良反应风险以提升用药安全性,也能够改善患者的负性情绪和睡眠质量有效保证患者群体对于药学干预的满意度。

    临床药师精神科服务模式心理状态睡眠质量

    结构-过程-结果理论融入高危药物管理中的效果

    冯欣慧杨德火
    74-7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结构-过程-结果理论融入高危药物管理中的效果。方法:医院药剂科拟定从2023年开始对高危药物开展针对性管理,计划将结构-过程-结果理论融入到高危药物日常存放、周转和使用等流程管理中。研究人员自2023年4-12月期间药剂科高危药品管理记录中随机抽选320份,设为管理后。另从2022年2-10月期间药剂科高危药品管理记录中随机抽选320份,设为管理前。不同管理模式开展管理前后,分别对医院高危药物综合管理工作质量进行考察评估,统计高危药品各管理环节中发生不良事件和风险事件情况,最后抽选相同例数的临床医务人员调查其对院内高危药物管理工作的满意度,比较管理前后组数据差异,探讨新管理方案的实施开展效果。结果:管理后医院高危药物综合管理工作质量明显高于管理前(P<0。05);管理后临床高危药物管理使用过程中发生不良事件和风险事件的概率明显低于管理前(P<0。05);管理后临床医务人员对医院高危药物管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管理前(P<0。05)。结论:结构-过程-结果理论融入高危药物管理中效果显著,是提升临床高危药物综合管理质量,降低高危药物管理使用过程中不良事件和风险事件发生率的有效措施,对保障临床诊疗、用药安全有积极作用,管理满意度高。

    结构-过程-结果理论高危药物管理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