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现代中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现代中药
中国中药协会;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中国药材公司
中国现代中药

中国中药协会;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中国药材公司

赵润怀

月刊

1673-4890

zybjb@163.com

010-88468213,88468211

100195

北京市海淀区西四环北路15号依斯特大厦8层

中国现代中药/Journal Modern Chinese MedicineCSTPCD
查看更多>>以推进中药产业现代化为己任,宣传国家有关中药政策,传递科技与市场信息,研究探讨产业发展中的技术和经济问题,交流推广中药研发的技术成果和经验,力求为政府宏观决策、企业生产经营、科技研发教育等广大中药界人士提供交流平台和全方位服务。《中国现代中药》2012年对栏目设置进行适当调整,调整后的栏目分别为专稿、中药科技、中药农业、中药工业、中药商业、中药文化。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HPLC指纹图谱的葶苈大枣泻肺汤相关评价

    马云关永霞王艳严琴琴...
    342-34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建立葶苈大枣泻肺汤物质基准的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指纹图谱和 6 个指标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梯度洗脱法,借助"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12A版)建立 14 批葶苈大枣泻肺汤的HPLC特征指纹图谱,同时测定槲皮素-3-O-β-D-葡萄糖-7-O-β-D-龙胆双糖苷、芦丁、异槲皮苷、异鼠李素-3-O-β-D-葡萄糖苷、槲皮素和异鼠李素 6 个指标成分的含量.结果:葶苈大枣泻肺汤的HPLC特征指纹图谱共标定了 27 个共有峰,6 个特征峰分别为 5 号峰(槲皮素-3-O-β-D-葡萄糖-7-O-β-D-龙胆双糖苷)、18 号峰(芦丁)、19 号峰(异槲皮苷)、21 号峰(异鼠李素-3-O-β-D-葡萄糖)、24 号峰(槲皮素)和 27 号峰(异鼠李素).对 14 批葶苈大枣泻肺汤进行含量测定,槲皮素-3-O-β-D-葡萄糖-7-O-β-D-龙胆双糖苷、芦丁、异槲皮苷、异鼠李素-3-O-β-D-葡萄糖苷、槲皮素和异鼠李素质量浓度分别为 111.33~118.71、9.16~9.36、16.51~17.26、12.23~12.62、3.10~3.36、3.51~3.62 μg·mL-1,方法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均良好.结论:建立的HPLC指纹图谱和多指标成分含量测定方法稳定可靠,可为葶苈大枣泻肺汤的质量标准研究提供参考.

    葶苈大枣泻肺汤物质基准高效液相色谱法指纹图谱含量测定

    基于QbD理念的散偏汤提取工艺设计空间预测

    孙萌刘雪纯赵玥瑛张晴...
    348-35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预测散偏汤提取工艺的设计空间.方法:基于质量源于设计和设计空间理念,采用鱼骨图结合失效模型与效应分析的方法确定提取次数、提取时间、加水倍量为散偏汤提取工艺的关键工艺参数,以阿魏酸、芥子碱硫氰酸盐、甘草苷、甘草酸的含量及出膏率为关键质量属性,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试验设计拟合数学模型,考察其相互关系,建立散偏汤提取工艺设计空间.结果:依据数学模型建立了散偏汤提取工艺设计空间,在此空间内取点验证,发现单个处方阿魏酸、芥子碱硫氰酸盐、甘草苷、甘草酸的质量分数分别为 0.450‰、0.787‰、0.248‰、0.451‰,出膏率为 23.83%,符合关键质量属性的要求.结论:建立的设计空间可为散偏汤放大生产和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质量源于设计设计空间散偏汤提取工艺

    蟾蜍油炮制工艺及质量评价方法研究

    牟丽燕高萌陆兔林毛春芹...
    357-36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优化蟾蜍油干燥工艺,并建立以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指纹图谱及氨基酸含量测定为主的质量评价方法.方法:以氨基酸和浸出物为指标,进行蟾蜍油热风干燥、自然阴干、冷冻干燥及真空干燥工艺的优选,分别考察了热风干燥的加热温度、加热时间、物料厚度,冷冻干燥的预冻时间、冷冻干燥时间,真空干燥的温度及时间对蟾蜍油的影响.采用HPLC建立 15 批蟾蜍油的指纹图谱,确定共有峰并进行相似度评价;同时,采用柱前衍生化法测定氨基酸含量.结果:蟾蜍油最佳工艺为不叠加样本,50℃热风干燥 11 h.HPLC指纹图谱中共确定 7 个共有峰,相似度均大于 0.99;异亮氨酸、亮氨酸、苯丙氨酸、赖氨酸质量分数分别为 0.40%~0.57%、0.57%~0.78%、0.54%~0.75%、0.26%~0.86%.结论:所确定的工艺及质量评价方法简便、重复性好,可为蟾蜍油的加工炮制及质量评价提供参考.

    蟾蜍油干燥工艺高效液相色谱法指纹图谱氨基酸

    基于层次分析-熵权法优选温肺平喘汤的提取工艺

    王博王瑞王佳吴作敏...
    364-36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采用层次分析(AHP)-熵权法(EWM)建立多指标综合评价复方的方法,优化温肺平喘汤的提取工艺.方法:以芍药苷、甘草苷、迷迭香酸、丹酚酸B、甘草酸含量和干浸膏得率为评价指标,采用AHP-EWM确定权重系数,通过L9(34)正交设计考察加水倍量、提取时间、提取次数对温肺平喘汤提取工艺的影响.结果:最佳提取工艺为 8 倍量水提取 3 次,每次 1 h.结论:优选的提取工艺重复性好、稳定性好、提取率高,适用于温肺平喘汤的标准化生产.

    温肺平喘汤提取工艺层次分析-熵权法丹酚酸B

    栀子不同炮制品标准汤剂的对比研究

    李振雨何民友吕渭升刘晓霞...
    370-37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栀子不同炮制品标准汤剂质量指标的差异.方法:测定 19 批栀子、炒栀子和焦栀子标准汤剂出膏率、指标成分栀子苷的含量和转移率,并建立标准汤剂指纹图谱,计算指纹图谱相似度,采用对照品比对的方式对共有峰进行确证,以指纹图谱共有峰的峰面积为变量,进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寻找差异性标志物.结果:标准汤剂的出膏率排序焦栀子>栀子>炒栀子;栀子苷的含量排序栀子>炒栀子>焦栀子;栀子苷的转移率排序焦栀子>栀子>炒栀子.栀子、炒栀子和焦栀子指纹图谱均标识出 7 个共有峰,指认出其中 5 个成分,栀子不同炮制品标准汤剂指纹图谱的相似度均大于 0.95;OPLS-DA将栀子、炒栀子和焦栀子分为两类,并找到 5 个差异性成分,分别为峰 6、峰 5、峰 7、峰 3 和峰 2,表明随着炒制程度的加深,上述化学成分在标准汤剂中的含量逐渐降低.结论:可为栀子、炒栀子和焦栀子配方颗粒及其经典名方复方制剂的研究与开发提供参考.

    栀子炮制品标准汤剂对比研究

    基于指纹图谱与化学计量学的藿香正气软胶囊质量控制方法研究

    马宿杉苏建李舒琪苏紫藤...
    378-38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建立藿香正气软胶囊的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指纹图谱及多指标成分测定方法,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评价藿香正气软胶囊的质量.方法:采用HPLC,SHIMADZU VP-ODSC18 色谱柱(250 mm×4.6 mm,5 µm),以乙腈-0.1%磷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 1.0 mL·min-1,梯度波长为 254、283 nm,柱温为 30℃,进样量为 10 μL,建立指纹图谱及多指标成分测定方法,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对不同批次藿香正气软胶囊质量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建立了藿香正气软胶囊的HPLC指纹图谱,共标定了 22 个共有峰,15 批藿香正气软胶囊指纹图谱的相似度均在 0.8 以上;对甘草苷、柚皮芸香苷、橙皮苷、水合氧化前胡素、白当归脑、欧前胡素、和厚朴酚、珊瑚菜素、异欧前胡素、厚朴酚 10 个成分进行了含量测定;化学计量学分析表明,不同企业生产的藿香正气软胶囊质量存在一定差异,区分各样品的质量差异标志物为水合氧化前胡素、和厚朴酚、异欧前胡素、珊瑚菜素、厚朴酚和甘草苷.结论:建立的HPLC指纹图谱及多指标成分测定方法准确、简便,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可用于评价藿香正气软胶囊的质量.

    藿香正气软胶囊指纹图谱化学计量学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质量评价

    本草经典理论体系之药理论

    张世臣石秀佳朱雨欣孙静...
    387-393页
    查看更多>>摘要:药物之所以对疾病有效,必有其用药之理,药理的理念自古已有之.历代医药学家一直坚持不懈探求用药之理,并形成了独特的药性理论,同时也进行着独特的实验药理研究.中药药理体系从药性理论入说,针对有生命的整体,从宏观上阐释临床疗效与所用方药之药理的关系.通过病理模型(包括病态的人或动物)观察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评价其临床意义,并释以中医用药之理.医药学家坚持不懈、孜孜以求地进行科学探索,加深了对各种药物药理作用的认识,为构建具有中医药特色的中药药理体系奠定重要基础.

    用药之理药性理论药效

    经典名方驻景丸的历史沿革与方证信息分析

    黄益清温煜杰郑璐璐张俐敏...
    394-403页
    查看更多>>摘要:驻景丸是 2023 年《古代经典名方目录(第二批)》汉族医药的第 40 首,出自北宋《太平圣惠方》,由菟丝子、车前子、熟地黄 3 味药组成,功用补益肝肾、清热明目,主治肝肾亏虚之眼病,为中医眼科临床常用名方.采用文献统计学方法,搜集分析驻景丸的古今文献,共筛选有效古籍数据 63 条,涉及 47 部中医古籍.从驻景丸的方源方名、组成剂量、药物基原与炮制、制法用法、主治功效等方面进行系统梳理,总结其方证关键信息.研究发现,驻景丸中菟丝子、车前子、熟地黄的配比为 5∶3∶3 是采用《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所载剂量;《黎居士简易方论》首载加减驻景丸,该方的主治范围与原方相仿,但药效更全面有力,历代应用更加频繁;现代医家继续对驻景丸进行化裁,提出驻景丸加减方、通络驻景丸等衍生方,广泛应用于眼科临床,取得良好效果.驻景诸方以滋补肝肾为本,或兼宁心安神,或兼清热利湿,或兼化瘀通络,然其对应的病机根本在于肝肾虚损,导致目力不足、障翳昏花.驻景诸方在老年性眼病、其他老年退行性改变及青少年近视防治方面均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后续可开展相关药理研究和制剂研发.

    经典名方驻景丸《太平圣惠方》历史沿革方证信息文献考证

    降香药材质量标准历史沿革与现状分析

    何文杰刘洋洋赵祥升杨云...
    404-411页
    查看更多>>摘要:20 世纪 60 年代以后,本草书籍及各地方标准中降香药材的来源已变为降香檀的心材部位,在质量评价时通常以色紫红、质硬、不带外皮和边材、油润、香气浓者为佳.然而,由于降香供不应求,市场上充斥着伪劣产品,亟须调整相关质量标准以规范降香药材市场.对降香质量标准、炮制规范和商品规格进行综述,以期为降香质量标准的提升和规范研究提供参考.

    降香质量标准炮制规范商品规格

    中医药对血管性认知障碍中调节性细胞死亡的调控作用研究进展

    钟奕黄川孙乐马培...
    412-424页
    查看更多>>摘要:血管性认知障碍(VCI)是由脑血管病危险因素、明显或不明显脑血管病引起的,涵盖从轻度认知障碍到痴呆的一大类综合征,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严重威胁老年人生活质量.调节性细胞死亡(RCD)是可调控的细胞死亡方式,包括细胞程序性坏死、自噬、细胞焦亡等多种形式,拥有独特的生化、形态特征.研究表明,缺血条件下调控RCD可促进细胞生存、减少神经细胞死亡,在延缓VCI的发生发展中具有较大的作用.化学药治疗VCI主要对改善血管风险因素及对发展到痴呆阶段后的认知能力进行干预,使用临床已成熟的药物较多,用药安全,但药效一般,对神经细胞的RCD调控较少.临床上也广泛使用中医药治疗VCI,疗效较好,但尚未明确其具体机制,其与RCD的关系也缺少相关总结.综述VCI中铁死亡、细胞焦亡、线粒体自噬及依赖性细胞死亡等不同形式RCD的研究进展,中医药对RCD的调控、对VCI的治疗作用,以期为探索临床VCI治疗的潜在靶点提供新的视角.

    调节性细胞死亡血管性认知障碍脑血管病中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