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现代中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现代中药
中国中药协会;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中国药材公司
中国现代中药

中国中药协会;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中国药材公司

赵润怀

月刊

1673-4890

zybjb@163.com

010-88468213,88468211

100195

北京市海淀区西四环北路15号依斯特大厦8层

中国现代中药/Journal Modern Chinese MedicineCSTPCD
查看更多>>以推进中药产业现代化为己任,宣传国家有关中药政策,传递科技与市场信息,研究探讨产业发展中的技术和经济问题,交流推广中药研发的技术成果和经验,力求为政府宏观决策、企业生产经营、科技研发教育等广大中药界人士提供交流平台和全方位服务。《中国现代中药》2012年对栏目设置进行适当调整,调整后的栏目分别为专稿、中药科技、中药农业、中药工业、中药商业、中药文化。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用药网络、靶点网络和分子对接技术的中药治疗气阴两虚兼血瘀型糖尿病肾病临床用药机制探究

    段行宇柳菁罗成鑫刘毅...
    1197-120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通过整合用药网络及靶点网络分析中药治疗糖尿病肾病气阴两虚兼血瘀证的组方规律及其具体药理机制,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并为新药研发提供参考.方法:以"糖尿病肾病""气阴两虚""血瘀"为主题词,在中国知网、维普资讯中文期刊服务平台、万方医学数据库的相关文献中提取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方药并建立方药数据库,运用古今医案云平台进行数据统计并进行用药网络相关分析,筛选出核心药对及核心处方;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和GeneCards、OMIM和TTD数据库筛选出核心处方药物的有效化学成分及其相关靶点、糖尿病肾病的靶点,并取两者的交集靶点.利用Cytoscape 3.9.1 软件及相关插件构建药物-有效活性成分-交集靶点-疾病网络及交集靶点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并进行聚类分析、基因本体(GO)功能富集分析、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最终纳入 229 篇文献,筛选出 172 首方剂,涉及 379 味中药.治疗糖尿病肾病气阴两虚兼血瘀证方药中的高频药物药性多平、寒、微寒、温,药味多辛、甘、苦.常用配伍是丹参与黄芪、泽泻与茯苓、当归与黄芪.用药网络分析得到气阴两虚兼血瘀型糖尿病肾病的核心处方为六味地黄汤合当归补血汤加丹参、金樱子、芡实.核心处方的关键成分为槲皮素、木犀草素、山柰酚、泽泻醇B、芒柄花素等,核心靶点为细胞骨架肌动蛋白(ACTB)、Janus激酶 2(JAK2)、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 1(VCAM1)、白细胞介素-4(IL-4)等关键蛋白靶点,可能参与晚期糖基化终产物(AGEs)-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受体(RAGE)信号通路、JAK2-信号传导及转录激活蛋白(STAT)信号通路等.分子对接结果表明,网络药理学所预测的核心靶点中的JAK2、ICAM-1、VCAM1、IL-4 与关键活性成分稳定结合.结论:中医药治疗气阴两虚兼血瘀型糖尿病肾病的核心处方可通过多个活性成分,作用于多靶点、多通路发挥疗效,可为临床治疗糖尿病肾病药物的应用及研发提供参考.

    糖尿病肾病数据挖掘核心处方网络药理学

    基于Meta和网络药理学分析参苓白术散治疗糖尿病肥胖的作用机制

    付芳刘莉娜章新友吴地尧...
    1208-12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采用文献荟萃分析法(Meta)评估参苓白术散对糖尿病型肥胖的治疗作用,再结合网络药理学和动物实验方法分析参苓白术散治疗糖尿病肥胖的作用机制.方法:纳入国内外相关文献,以身体质量指数(BMI)、糖化血红蛋白(HbA1c)、餐后 2 h血糖(2 h PG)、空腹血糖(FBG)、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腰臀比作为结局指标,评估参苓白术散对糖尿病型肥胖的治疗作用.从GEO数据库中下载糖尿病肥胖的相关基因,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中医药综合数据库(TCMID)和中药分子机制生物信息学分析工具(BATMAN-TCM)中下载参苓白术散的作用靶点,对两者的交集靶点进行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分析,再根据拓扑分析筛选出核心靶点蛋白质;制备糖尿病肥胖小鼠的模型,分组后进行参苓白术散的灌胃治疗,2 周后测量各组小鼠体质量、血糖、Lee's指数,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法分析各组小鼠的脂肪细胞体积变化,测量小鼠血清中的胆固醇、三酰甘油及核心靶点蛋白质的浓度.结果:共纳入 9 篇文献,数据完整,未发现发表偏倚,评估为low risk.患者服用参苓白术散后,BMI、HbA1c、2 h PG、Homa-IR和腰臀比均得到明显改善;参苓白术散-糖尿病肥胖的交集靶点共 59 个,核心靶点为载脂蛋白E(APO-E)、胰岛素生长因子-1(IGF-1)、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参苓白术散主要通过影响细胞对油酸的反应(GO:0071400)、转化生长因子 β1 生产的正调控(GO:0032914)和纤溶酶原激活的负调控(GO:0010757)等生物学功能,影响不饱和脂肪酸的生物合成(hsa01040)、脂肪酸代谢(hsa01212)等信号通路来治疗糖尿病肥胖;动物实验结果表明,经过参苓白术散灌胃治疗后的小鼠血糖变化不显著,体质量和Lee's指数呈现明显下降趋势,脂肪细胞直径明显缩小,胆固醇、三酰甘油浓度及APO-E、IGF-1、PAI-1 水平均呈现下调趋势.结论:结合Meta分析和动物实验的结果,参苓白术散对糖尿病肥胖具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影响不饱和脂肪酸、脂肪酸的合成,减少糖和脂肪的转化,纠正机体能量代谢失衡,调控自噬促进脂肪组织的分解有关.

    参苓白术散糖尿病肥胖作用机制荟萃分析法网络药理学

    响应面法优化天仙果总黄酮提取工艺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黄雅瑜林米妮蔡树芸杨光乐...
    1219-12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优化天仙果总黄酮提取工艺,并测定其抗氧化活性.方法:通过响应面优化建立数学模型,考察乙醇体积分数、料液比、提取时间、提取次数 4 个因素,得到天仙果总黄酮最优提取条件.考察天仙果抗氧化活性,进行 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法、2,2-联氮-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二铵盐(ABTS)法、羟自由基清除能力的测定.结果:天仙果总黄酮最佳提取工艺为乙醇体积分数 60%、料液比 1∶23、提取时间 18 min、提取 1 次,在此条件下,提取率为 16.25 mg·g-1,天仙果总黄酮对DPPH、ABTS、羟自由基清除率分别为 92.84%、89.34%、69.73%.结论:优化后的提取工艺可操作性强、稳定可靠,天仙果抗氧化活性好.

    天仙果总黄酮提取工艺响应面法抗氧化活性

    醋芫花标准汤剂HPLC特征图谱研究

    伍红菊田桂玉马骏周琳...
    1227-123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建立醋芫花标准汤剂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特征图谱,在全面表征其成分特征的同时,能够区别于芫花标准汤剂.方法:采用Kromasil Cl8 色谱柱(250 mm×4.6 mm,5 μm),以甲醇(A)-0.05%磷酸水溶液(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 1.0 mL·min-1,柱温为 35℃,进样量为 20 µL,检测波长为 238 nm.将得到的21 批芫花标准汤剂和 21 批醋芫花标准汤剂特征图谱经"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04A版)进行峰匹配,分别明确共有峰个数,并生成对照特征图谱.通过对比,明确芫花标准汤剂与醋芫花标准汤剂特征图谱的区别点,指认共有特征峰,并对比指认的特征峰峰面积的变化情况.结果:通过对比生成的芫花标准汤剂和醋芫花标准汤剂对照特征图谱,发现其中tR在 27.0 min的特征峰是关键区别点,推测该成分可能为醋芫花挥发油中新生成的烯类化合物.指认 7 个特征峰成分,分别为芹菜素-7-O-葡萄糖醛酸苷、芫花素-5-O-茜草苷、木犀草素、椴树苷、芹菜素、羟基芫花素和芫花素,其含量在炮制前后并没有明显的变化.结论:该方法简单可行,能够较好地区分芫花标准汤剂与醋芫花标准汤剂,从源头加强样品质量控制的同时,可为醋芫花标准汤剂及其配方颗粒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芫花醋芫花标准汤剂特征图谱质量控制

    常通舒颗粒质量控制与评价方法

    郎淑琴肖小武吴旻昱朱迪...
    1235-124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建立常通舒颗粒质量控制与评价方法.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常通舒颗粒中的何首乌、当归、桑椹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芍药内酯苷、芍药苷、2,3,5,4ʹ-四羟基二苯乙烯-2-O-β-D-葡萄糖苷和苯甲酸的含量;以上述 4 个成分含量为综合指标,建立灰色关联度法评价常通舒颗粒的质量优劣.结果:薄层色谱图对应药材斑点清晰可见,分离度好,阴性样品无干扰;芍药内酯苷、芍药苷、2,3,5,4ʹ-四羟基二苯乙烯-2-O-β-D-葡萄糖苷和苯甲酸在各自线性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为 100.19%~100.80%,RSD%为 0.48~0.90%;由最优和最差评价单元序列得到的相对关联度为 0.334~0.675,说明各样品质量有差异.其中,S3、S2、S5 排名前 3,质量相对较好.结论:建立的薄层鉴别法稳定性较好,同时测定 4 个指标成分含量和灰色关联度综合评价模型客观、准确、可靠,可为常通舒颗粒的质量控制和评价方法研究提供新思路.

    常通舒颗粒薄层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灰色关联度

    基于薄层鉴别和多指标成分定量的连豆清脉合剂质量评价

    张文明卞振华唐静月胡敏敏...
    1243-124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基于多指标成分含量测定及薄层色谱法建立连豆清脉合剂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鉴别连豆清脉合剂中的连翘、黄连和赤芍;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连豆清脉合剂中连翘苷、小檗碱含量,色谱柱为XBridge C18,乙腈-0.6%磷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流速为 0.7 mL·min-1,柱温为 25℃,检测波长为 277 nm.结果:连翘、黄连和赤芍 3 味中药各色谱图斑点清晰,比移值符合要求,阴性均无干扰;连翘苷、小檗碱质量浓度分别为14.84~148.36、5.72~57.22 μg·mL-1(r=0.999 3)时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 99.07%(RSD为 2.75%)、99.86%(RSD为 3.60%).3 批样品中连翘苷质量浓度分别为 409.63、402.29、378.86 μg·mL-1,小檗碱质量浓度分别为 205.61、201.73、163.02 μg·mL-1.结论:所建立的多指标成分含量测定及薄层色谱法科学、有效,可用于连豆清脉合剂的质量控制.

    连豆清脉合剂质量评价薄层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连翘苷小檗碱

    本草经典理论体系之饮片炮制论

    张世臣朱博杨乐李宇...
    1250-125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医临床用药有 2 个最重要的特色:一是药材炮制成饮片后方能入药,中药的性、味、归经等功效属性均源自饮片;二是饮片需经临床医师辨证论治、复方配伍后使用,这样才能以君、臣、佐、使的和合之力发挥最佳疗效.炮制是形成性、味、归经等中药药性的重要阶段,也是中药临床应用的必经过程.炮制的自身发展也经历了从临床用药需求到药性形成需求的升华,从简单净制处理到水火共制成就药性的演变,从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到生物变化的递进,从产地粗加工到减毒增效、改性存效的精妙工艺传承.从炮制称谓演变开始,系统梳理炮制方法变迁、炮制目的演进、炮制工艺的传承,以期勾勒出本草经典中蕴含的中药饮片炮制科学理论.

    中药饮片药性功效炮制工艺炮制规范

    甘草油治疗糖尿病足植皮术后伤口的临床研究

    王雨徐旭英吕培文
    1260-126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中药外用制剂甘草油治疗糖尿病足植皮术后伤口的临床效果.方法:将 60 例糖尿病足植皮术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 30 例植皮区伤口给予莫匹罗星纱条换药,治疗组 30 例植皮区伤口给予甘草油外用换药.观察两组疗效及术后第 3 天植皮成活率、术后第 7 天创面愈合率、术后前 3 次换药时疼痛情况.分析手术前 1 d,手术后第 3 天、第 7 天患者创面渗液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及 MMP 抑制剂-1(TIMP-1)含量变化.结果:治疗组术后第 3 天植皮成活率和术后第 7 天的创面愈合率分别为 85.0%和 90.0%,均高于对照组的 60.0%和 5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前 3 次换药时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手术后第 3 天创面渗液中MMP2 质量浓度为(15.87±5.22)ng·mL-1,手术后第 7 天创面渗液中MMP-2 质量浓度为(9.36±1.97)ng·mL-1,各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手术后第 3 天创面渗液中TIMP-1 质量浓度为(26.36±4.16)ng·mL-1,手术后第 7 天创面渗液中TIMP-1 质量浓度为(35.37±5.81)ng·mL-1,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甘草油外用治疗糖尿病足植皮术后伤口效果较好,能改善患者伤口炎症因子表达,促进伤口修复.

    植皮术创面床糖尿病足

    知识图谱技术在中医药研究中的应用

    黄佳丽王彦峰侯子雨刘海波...
    1265-1273页
    查看更多>>摘要:知识图谱技术在从关系的角度发掘实体与实体间关联方面具有独特优势,中医药知识的高度复杂性和内在强关联性的特点使知识图谱技术更适合应用于中医药学研究.中医药知识图谱研究在模式层构建、实体命名和识别等方面取得了长足发展,深度学习、Python编程、链路预测、预训练模型等技术被引入到知识图谱中,进一步提高了知识图谱的可靠性和构建效率.回顾了中医药知识图谱技术近年来的发展历程,从概念、构建方法、在中医药领域的应用及不足几个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促进知识图谱技术在中医药领域的发展和应用.

    知识图谱科学知识图谱中医药应用现状

    娑罗子化学成分、药理活性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杨婧王平
    1274-1282页
    查看更多>>摘要:娑罗子为我国传统中药,具有宽中、理气、和胃、止痛之功效,主要含三萜皂苷类、黄酮类、香豆素类、吲哚生物碱类及脂肪油等多种成分.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娑罗子具有抗炎、抗氧化、抗肿瘤、神经保护等多种药理活性.随着对娑罗子的深入研究和开发,发现七叶皂苷钠作为其主要活性成分,在临床常用于治疗脑卒中、肺系疾病、胃肠病、甲状腺疾病、眼部疾病等.对娑罗子化学成分、药理活性及临床应用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其相关产品的研发提供参考.

    娑罗子化学成分药理活性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