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遵义医科大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遵义医科大学学报
遵义医科大学
遵义医科大学学报

遵义医科大学

双月刊

2096-8159

2043579886@qq.com

0851-28643529

563099

贵州省遵义市新蒲新区学府西路6号(新蒲校区)

遵义医科大学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Zunyi Medical UniversityCSTPCD
查看更多>>《遵义医学院学报》是经贵州省科技厅及贵州省新闻出版局批准,由贵州省教育厅主管、遵义医学院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医药卫生类学术刊物。创刊于1960年(原刊名《大连医学院学报》),现刊名《遵义医学院学报》,双月刊。主要栏目设有:专家述评、基础医学研究、临床医学研究、临床经验交流、技术与方法、调查报告、综述、学术动态、消息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3D打印技术辅助治疗甲状腺乳头状癌合并脊柱骨巨细胞瘤一例报告

    杨义李代君韩建华蔡玉强...
    1112-1117,112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报告一例罕见的甲状腺乳头状癌(PTC)合并脊柱骨巨细胞瘤(GCTB)的病例,增加对两种疾病的医学了解,并探讨3D打印技术在手术中的应用、治疗方法及其成效。方法 32岁女性患者,在接受全甲状腺切除术及淋巴结清扫后,因胸背部疼痛就医,最终被诊断为脊柱GCTB。治疗过程中,采用3D打印技术辅助进行GCTB的手术切除,并使用3D打印人工椎体进行脊柱重建。结果 手术成功切除GCTB并通过3D打印技术重建脊柱,术后患者获得良好的支撑和稳定性的恢复。分子病理学检查显示H3F3A基因G34W错义突变,符合骨巨细胞瘤的诊断。结论 该病例报告增加了对甲状腺乳头状癌与脊柱骨巨细胞瘤的了解,并强调了跨学科合作和分子生物学在诊断和治疗中的重要性。此外,本病例还展示了3D打印技术在脊柱手术中的应用,为未来的手术治疗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

    甲状腺乳头状癌骨巨细胞瘤3D打印

    累及无名静脉和上腔静脉的复发胸腺神经内分泌肿瘤手术麻醉管理一例报告

    陈松罗俊丽瞿文栋罗天元...
    1118-112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报告一例累及无名静脉和上腔静脉的复发胸腺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行肿瘤切除术的系统麻醉管理流程。方法 胸腺肿瘤累及无名静脉和上腔静脉,手术及麻醉风险大,术中静脉压迫以及血管置换,可引起静脉回流受阻,严重可导致上腔静脉综合征,影响患者术后转归。本病例术前系统制定手术麻醉方案,术中密切关注手术进程,外科医生和麻醉医生密切配合,术中输液精细化管理及持续精准监测静脉压力等方法,充分保障了患者的手术麻醉安全。结果 患者术中平稳,无严重并发症,术后顺利康复出院。结论 该类病例重点在于预防术中静脉回流受阻引起的相关并发症。本病例的成功管理经验对后续类似疾病的手术麻醉处理具有指导意义。

    胸腺神经内分泌肿瘤静脉压上腔静脉综合征

    m6A甲基化修饰和非编码RNA在非小细胞肺癌中串扰的研究进展

    郑健豪柯希贤宋永祥
    1122-1133页
    查看更多>>摘要:肺癌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一种癌症,也是导致癌症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其中非小细胞肺癌(NSCLC)占约85%。N6-甲基腺苷(m6A)是RNA的表观遗传修饰之一,异常的m6A修饰与多种疾病,尤其是肿瘤的进展和预后密切相关。非编码RNA(ncRNAs),如微小RNA(miRNA)、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和环状RNA(circRNA)等参与了肿瘤的发生、转移和其他相关恶性表型的过程。本文综述了m6A和ncRNAs之间的相互作用,阐明了它们之间错综复杂的相互作用,为NSCLC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非小细胞肺癌非编码RNAN6-甲基腺苷甲基化

    β-catenin功能及核转运机制研究进展

    张子恩夏嫱卢彦欣
    1134-1141,1150页
    查看更多>>摘要:β-catenin蛋白是一种多功能且进化保守的分子,在生物的发育和维持稳态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它通过Wnt信号通路参与细胞内信号传导,在细胞膜上与E-cadherin相互作用维持细胞黏附,进入细胞核内激活下游转录因子,促进多种肿瘤的发生和发展。尽管大多数细胞蛋白质都是通过经典转运途径完成核转运,但β-catenin的独特结构导致其不能通过该途径进行核转运。目前关于β-catenin核转运的分子机制尚未完全明了,通过深入研究这一过程,对于发现潜在肿瘤生物标志物和疾病治疗靶点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综述了β-catenin的结构特征及其在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中的功能,重点总结其核转运机制的最新研究,为深入研究这一重要分子机制提供了新的思路。

    β-catenin核转运分子机制肿瘤Wnt信号通路

    转录组学和蛋白组学在中药毒性机制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赵灿灿张建永李晓飞
    1142-1150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中药的普遍使用,其潜在的毒性风险也逐渐被人们所重视。目前中药毒性检测及其分子机制研究仍缺乏安全、高效、灵敏的技术体系。转录组学作为一门研究细胞内基因转录及其调控的学科,蛋白质组学作为研究生物体内蛋白质组成、结构、功能和相互作用的学科,均可为深入研究中药毒性提供了新视角和新方法。二者的联合应用可弥补因转录后调控、翻译效率等因素造成的基因表达与蛋白质表达之间的差异,可更全面地了解生物体在毒性机理下的分子变化,从分子层面更精确地解释毒性机制。本文综述了近年来转录组学和蛋白组学在中药毒性研究中的应用进展,旨在为中药的安全使用提供科学依据。

    中药毒性转录组学蛋白组学组学联用作用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