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药药理与临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药药理与临床
中药药理与临床

邓文龙

双月刊

1001-859X

zyyl707@163.com

028-85234707

610041

成都市人民南路四段51号

中药药理与临床/Journal Pharmacology and Clinics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C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为双月刊,每期16开48页,是由中国药理学会主办的国内外唯一一家中药药理的专门学术刊物,1985年创刊。辟有治法研究、名方研究、实验研究、临床研究、思路与方法学探讨、学术争鸣、综述等栏目。主要刊载有关中药理学和临床治疗学研究的学术论文。不仅是国内外中药药理学学术交流的主要场所,而且因其突出的导向、示范性和样板作用,成为我国中药药理学的代表性权威刊物,在促进中药药理学学科的发展和人才培养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加减丹栀逍遥散和阿维A胶囊随机对照治疗寻常型银屑病肝经郁热证的疗效观察

    王庆兴张步鑫王丽屠远辉...
    71-7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加减丹栀逍遥散和阿维A胶囊随机对照治疗寻常型银屑病肝经郁热证的临床疗效。方法:21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3组,各70例。中药组给予加减丹栀逍遥散,西药组给予阿维A胶囊,联合组给予加减丹栀逍遥散联合阿维A胶囊,疗程4周。分析3组临床指标,血清和皮损组织中CD4+T淋巴细胞亚群百分比、生长因子、炎性指标的差异。比较3组临床疗效、复发率及安全性。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为98。6%,高于中药组的82。1%(P<0。05)和西药组的80。3%(P<0。05)o与治疗前比较,中药组和联合组治疗后银屑病皮损面积及严重性指数(PSAI),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DLQI),皮损厚度,中医证候评分、Th1、Th17、Th22、神经生长因子(NGF)、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降钙素原(PCT)、CC趋化因子受体6(CCR6)、核因子-κB(NF-κB)、单核细胞趋化蛋白4(MCP-4)含量明显降低(P<0。05),Treg、表皮生长因子(EGF)含量明显升高(P<0。05);西药组PSAI、DLQI、皮损厚度、中医证候评分、NGF、TGF-β1、VEGF、PCT、NF-κB含量降低(P<0。05),EGF含量升高(P<0。05);治疗后,联合组PSAI、DLQI、皮损厚度、NGF、TGF-β1、VEGF、PCT、NF-κB、MCP-4含量较中药组明显降低(P<0。05),EGF含量较中药组升高(P<0。05);联合组 PSAI、DLQI、皮损厚度、中医证候评分、Th1、Th17、Th22、NGF、TGF-β1、VEGF、PCT、CCR6、NF-κB、MCP-4含量较西药组降低(P<0。05),Treg、EGF含量较西药组升高(P<0。05)。复发率比较:联合组<中药组<西药组(P<0。05)。不良反应比较:中药组<联合组<西药组(P<0。05)。结论:加减丹栀逍遥散可有效减轻寻常型银屑病肝经郁热证患者的皮损程度,改善血清和皮损组织中CD4+T淋巴细胞亚群百分比,生长因子,炎性指标的水平,复发率低,安全性高。加减丹栀逍遥散联合阿维A胶囊具有增效减毒的作用。

    加减丹栀逍遥散阿维A胶囊寻常型银屑病肝经郁热证增效减毒

    西药联合茵栀黄对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产后出血量及妊娠结局影响的Meta分析

    卢佳南焦波吴俏坪夏霁...
    76-8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常规西药联合茵栀黄对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的出血量及妊娠结局的影响,以期为相关疾病的早期治疗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采用复合逻辑检索方式,以"茵栀黄"、"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妊娠结局"、"Pregnancy-related chole-stasis"、"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of pregnancy"等为检索词对中英文数据库(PubMed、Medline、知网、万方等)从建库至2022年12月31日的文献进行检索,并筛选以西药联合茵栀黄(包括茵栀黄颗粒、茵栀黄口服液、茵栀黄注射液及茵栀黄中药汤剂)用于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治疗的参考文献。Review Manager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计纳入16项研究,与对照组比较,联合组产后出血量显著降低,血清ALT、AST水平显著降低,治疗有效率显著升高(P<0。01);妊娠结局中,剖宫产、胎儿窘迫、早产、羊水粪染发生率显著降低(P<0。01)。结论:西药联合茵栀黄用于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的治疗,有助于改善患者肝功能,降低产后出血量,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早产、胎儿窘迫、羊水粪染等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

    茵栀黄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妊娠结局肝功能早产羊水粪染胎儿窘迫剖宫产

    基于转录组学探讨外泌体诱导病毒性哮喘动物模型的作用机制及潜在的中药干预

    姚冰周智王孟清罗银河...
    82-8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基于转录组学探究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干预后的外泌体在哮喘发病中的作用及潜在中医药干预机制。方法:利用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干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后提取外泌体,并进行透射电镜、粒径(NTA)及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鉴定外泌体的形态及标志物等;将24只SPF级雄性C57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呼吸道合胞病毒组、外泌体组,造模3周后进行肺功能、病理染色验证是否存在哮喘病理改变,并对小鼠气道组织进行RNA-seq高通量转录组测序,明确差异基因;通过中药整合药理学方法对关键靶点潜在中药进行预测并汇总。结果:透射电镜显示外泌体呈典型的双层膜茶托样结构,粒径显示其平均直径为133。1nm;WB法检测到外泌体膜标志蛋白(CD63、CD9和TSG101)的表达。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呼吸道合胞病毒组与外泌体组用力肺活量(FVC)明显下降(P<0。05),动态肺顺应性(CDYN)明显下降(P<0。01),呼吸道合胞病毒组、外泌体组最大呼气流量(PEF)明显下降(P<0。05);而呼吸道合胞病毒组和外泌体组肺阻力(RL)明显升高(P<0。01)。在炎症浸润及气道黏液分泌等方面,外泌体组小鼠有炎症细胞浸润及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呼吸道合胞病毒组以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浸润为主,杯状细胞黏液分泌较外泌体组明显。气道上皮测序结果提示三组间差异基因多富集在免疫、神经及内分泌系统;差异基因共同富集的通路为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白介素-17、细胞外基质-受体相互作用信号通路。预测的潜在治疗中药以清热药、补虚药及理气活血药为主,其组分能作用多个靶点及通路调节哮喘神经、内分泌及免疫平衡。结论:病毒干预后的外泌体能够诱导哮喘气道炎症、气道重塑等病理改变;中医药从多环节、多靶点、多系统方面发挥了其整体调节作用。

    病毒性哮喘外泌体呼吸道合胞病毒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转录组学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

    缺血性眼病大鼠模型的评价及应用

    谭为袁天翊周茂杰王建美...
    90-9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评价电凝法制备的大鼠轻度和重度缺血性眼病模型的病理特征和应用范围。方法:采用氢溴酸樟柳碱评价不同程度的血栓性缺血眼病模型。将动物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轻度模型对照组、氢溴酸樟柳碱Ⅰ 0。045 mg/kg组、重度模型对照组、氢溴酸樟柳碱Ⅱ 0。045 mg/kg组,连续灌胃给药28 d。通过虹膜拍照、眼底视网膜显微成像技术以及过碘酸雪夫(PAS)染色观察大鼠眼组织血管和微血管的变化;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和组织病理学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眼组织结构的变化;血氧仪比较各组大鼠眼组织的血氧水平;视觉电生理技术观察大鼠视功能的变化;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视紫红质(Rhodopsin,RHO)、紧密连接跨膜蛋白-5(Claudin-5)、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阳性表达情况。结果:与假手术对照组比较,眼血管方面,两种程度模型对照组大鼠的虹膜、视网膜、脉络膜血管以及视网膜微血管均有不同程度的缺血、断流;眼组织结构方面,两种程度的模型对照组大鼠视网膜和脉络膜结构明显出现不同程度的改变;轻度模型对照组大鼠角膜上皮层厚度和角膜厚度、晶状体、视神经未出现明显变化;而重度模型对照组大鼠的角膜上皮细胞萎缩,角膜厚度与上皮层厚度均有显著变化(P<0。01),晶状体间充质细胞变形,上皮细胞丢失,结构改变,排列混乱,视神经的胶质细胞增生,排列紊乱;血氧方面,两种程度模型对照组大鼠的血氧饱和度和血流灌注指数均低于其他各组(P<0。01);视功能方面,两种程度模型分别在视杆细胞反应、最大混合反应、震荡电位反应、视锥细胞反应以及20 Hz闪烁反应中,振幅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P<0。05或P<0。01);进一步检测视网膜光感受器的蛋白表达,两种程度模型对照组大鼠的视网膜RHO、Claudin-5蛋白表达显著下降,GFAP蛋白的表达明显升高(P<0。05或P<0。01)。与轻度、重度模型对照组相比,氢溴酸樟柳碱Ⅰ组和Ⅱ组大鼠上述检测指标明显改变(P<0。05或P<0。01)。结论:轻度眼缺血表现为虹膜、视网膜、脉络膜缺血,重度眼缺血在此基础上又增加了角膜、晶状体和视神经的缺血。氢溴酸樟柳碱可以修复不同程度眼缺血造成的眼部血管、眼组织结构(特别是视神经)以及视网膜感光细胞损伤,提高眼部血氧水平,维护视功能。

    缺血性眼病电凝法轻度眼缺血重度眼缺血氢溴酸樟柳碱

    基于中西医临床病证特点的胆囊炎动物模型分析

    秦格张亚楠惠香香谢逸轩...
    98-102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通过分析胆囊炎的诊断标准及临床表现,总结胆囊炎动物模型的复制方法及特点,基于临床诊断标准、病证特点、病因病机和中医辨证分型,对常用动物模型与中西医临床病证的吻合度进行对比分析,明确其优缺点及应用前景。胆囊炎动物模型造模方法较多,在一定程度反映了胆囊炎发病机制,但无法充分体现胆囊炎的临床表现。因此,仍需进一步探索既能反映胆囊炎发病机制又能体现临床表现的造模方式,即更加吻合临床病证特点的动物模型,促进该疾病的临床治疗。

    胆囊炎动物模型中西医病证结合

    探讨师伟教授治疗子宫腺肌病的用药规律信息学研究

    刘洋师伟
    103-107,3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探讨师伟教授治疗子宫腺肌病(Adenmyosis,AM)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2020年5月1日-2023年5月31日就诊于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师伟教授专家门诊的子宫腺肌病患者病案信息,用Excel软件建立处方数据库,采用SPSS Modeler18。0、SPSS Statistics 25。0软件对中药处方中的药物分别进行药物的复杂网络分析、二项、三项关联分析、系统聚类。结果:纳入254例子宫腺肌病患者临床病案处方信息,收集有效处方768首,涉及药物174味,用药总频次15 827次。统计分析得出,师伟教授在治疗子宫腺肌病的组方中使用频次最多的药物是甘草、黄芪、赤芍、茯苓、皂角刺、重楼、桂枝、桃仁、没药、牡丹皮;"四气"使用频次较多的是寒、温、平性,"五味"使用频次最多的是甘、苦、辛味,"归经"使用频次最多的是肝经、心经、脾经,中药功效使用频次最多的是补虚药、活血化瘀药。复杂网络核心处方主要由桂枝茯苓丸合黄芪建中汤合没竭散化裁组成,高频药物系统聚类分析得到5个药物聚类组合。结论:师伟教授认为AM病机是阳虚血瘀为本,病位在冲任、胞宫,变化在气血,表现为痛证与血证。在治疗AM时,师伟教授遵循"衰其大半而止"的原则,治法重在平心、调肝、健脾,燮理冲任气血,恢复脏腑功能;用药寒温平调,攻邪不忘扶正,以益气活血、祛瘀消癥为主;临证遣方擅于化裁经典方剂,方简效宏。治疗时谨守病机,审证求因,分期施治。

    数据挖掘子宫腺肌病用药规律师伟教授

    臭壳虫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概况及质量标志物的预测分析

    闫靖楠马科吴丹李秀育...
    108-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臭壳虫为药食同用的传统虫类药,具有败火解毒、软坚散结、消肿止痛、息风定惊等功效,因其在抗肿瘤方面展现出良好的药理作用而备受关注。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臭壳虫各方面的研究逐渐扩大和更新,结果显示臭壳虫还具有抗菌、抗炎、抗氧化、调节免疫、保肝、镇痛、抑制瘢痕增生、改善贫血等药理作用,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研究通过对臭壳虫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进行系统总结,以中药质量标志物(Q-Marker)为指导,从化学成分的特有性、有效性、可测性及临床药效研究等方面对臭壳虫的质量标志物进行预测分析,建议将原儿茶酸、经基酪醇、Rynchopeterine A~I、Blapsins A和Blapsins B等特征性酚类成分以及十三烷、3-甲基丁酸等成分作为臭壳虫质量标志物的备选物质,为臭壳虫质量评价体系的建立提供依据,以期为臭壳虫药材的进一步深入研究及合理利用提供参考。

    臭壳虫化学成分药理作用质量标志物

    维吾尔药神香草的研究进展及其质量标志物的预测分析

    兰卫
    115-121页
    查看更多>>摘要:神香草是维吾尔医广泛应用的传统药物,主要化学成分包括挥发油和多酚类等,具有抗哮喘、抗炎、抗糖尿病和抗肿瘤等药理作用。本文从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质量控制现状方面对神香草的现代研究做出了综合评述,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植物亲缘、药物功效、药物性质、方剂配伍以及化学成分可测性等,对神香草质量标志物进行了预测分析,以期望对神香草药材质量的进一步研究及综合利用提供参考。

    神香草挥发油类药理作用抗哮喘抗炎抗氧化抗肿瘤质量标志物

    败酱属植物中环烯醚萜类成分的活性研究进展

    马趣环王梦凡董学凤连小龙...
    122-128,81页
    查看更多>>摘要:败酱科败酱属植物多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在我国发现的有10种、3亚种和2变种。其药用历史悠久,具有清热解毒、破瘀排脓、活血化瘀和镇心安神的功效。近年来研究发现败酱属植物具有镇静、镇痛、抗炎、止血、抗菌、抗病毒、提高免疫、抗肿瘤和保肝利胆等作用,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出的化合物主要有环烯醚萜类、皂苷类、黄酮类、香豆素类、生物碱类、有机酸类和挥发油等,已超过230种,其中环烯醚萜类成分是其发挥药理作用的重要物质基础。本文通过对败酱属植物中环烯醚萜类成分的药理作用的系统归纳总结,希冀为败酱属植物的深入研究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败酱属环烯醚萜类成分抗肿瘤镇静镇痛免疫调节抗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