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华中医药学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华中医药学刊
中华中医药学刊

康廷国

月刊

1673-7717

zhzyyxk@vip.163.com

024-31207045

110032

沈阳市皇姑区崇山东路79号

中华中医药学刊/Journal Chinese Archive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中医药学刊》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管、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的全国几种大型中医药学术刊物之一。编委会中,由4名院士及全国最负盛名的20余位名中医专家(均为博士生导师、教授、研究员)作为顾问,全国26所中医院校校长担任编委,为高层次、高品位的中医药期刊。主要面向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与中医药学术发展同步。重点报道专家、学者及各级立项课题的最新发展动态,并为国家级科研项目开辟有绿色快速通道。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淫羊藿苷对消化系统肿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进展

    赵云鹏刘培民李东东
    98-102,后插13页
    查看更多>>摘要:消化道肿瘤预后差且缺乏有效治疗药物,是导致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淫羊藿(黄檗科)作为补肾壮阳中药用药历史悠久,现代研究表明淫羊藿及其主要活性成分淫羊藿苷(Icaritin,ICA)具有多途径、多靶点的抗肿瘤特性,是有广泛应用前景的抗消化道肿瘤药物,其成药阿可拉定已在肝癌、宫颈癌患者中显示出良好疗效。通过梳理淫羊藿苷调节肿瘤细胞周期,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和迁徙,调控肿瘤免疫等机制,综述近年来淫羊藿苷在消化系统肿瘤中的研究进展,以期加快淫羊藿苷药理作用分子机制的探索和发现,为临床新药研发提供参考依据。

    淫羊藿苷消化道肿瘤作用机制

    从"脾主运化"理论探讨微塑料在体内的运输和蓄积

    陈丽娟李宁张哲贾连群...
    103-106,后插19页
    查看更多>>摘要:微塑料作为新型污染物具有生物危害性,其体内过程尚未阐明。阐明微塑料在体内的运输、蓄积机制是认识其危害的前提和防治其危害的关键环节,但该机制目前尚不清楚。脂质借助载脂蛋白转运与"脾主运化"功能关系密切,作为与脂质具有相似性的微塑料是否也受脾功能调控有待阐明。通过阐明微塑料与载脂蛋白的关系探讨其运输机制,通过脾虚膏脂转输障碍时微塑料蓄积的时空特征探讨其蓄积机制,将有助于认识微塑料体内生理过程和蓄积条件,并深化现代知识背景下中医脾脏象理论新内涵。

    微塑料运输蓄积脾主运化载脂蛋白

    基于肠道菌群探讨结直肠癌从脾肾论治的作用机制

    宁春晖闫蕴孜吴娜孙凌云...
    107-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结直肠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且发病率呈逐年上涨趋势。中医学认为,该病属于"肠覃""锁肛痔"等范畴,脾虚、肾亏是其发病之根本。基于脏腑理论,中医药从脾肾论治结直肠癌,疗效较为显著,但其具体机制 目前尚未明确。脾肾亏虚可引起肠道菌群失调,而且多种肠道菌群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通过调节肠道菌群种类及数量的平衡可以抑制结直肠癌的发生与发展。补肾健脾类中药对肠道微生态具有良好的调节作用,基于此,以"肠道菌群"为切入点,结合现有研究成果,阐述肠道菌群失调与结直肠癌之间的关系以及脾肾两脏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发现肠道菌群可能是从脾肾论治结直肠癌的重要纽带之一,肠道菌群结构正常,则脾气健运,气血生化充足,则肾精得以充养,正气充盛,则不易受邪,可有效预防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最后进一步阐述了脾肾失资导致肠道菌群失调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的科学内涵,以期为中医药防治结直肠癌提供重要参考和理论基础。

    结直肠癌肠道菌群脾肾藏象

    中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网络解析研究进展

    刘心媛周惠芳
    112-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是育龄期妇女的常见疾病,亦为妇科界研究的疑难病种,临床根治率相对较低。中医药具有多成分多靶点的特点,可以通过干预不同疾病环节,在EMs的临床实践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网络药理学基于大数据库及高级算法,为中医药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和策略,广泛应用于中医药的研究中。整理归纳近年相关文献,对高频、有效治疗EMs的单味中药、中药药对、中药复方及中成药进行综述,发现中药可能通过抑制炎症因子水平、调节细胞凋亡自噬、调控异位血管生成、对抗氧化应激代谢等通路及生物学过程,从而干预雌激素受体、白细胞介素家族、前列腺素内过氧化物合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等关键靶标起到抗EMs的治疗作用。然而,我们必须认识到中药尚存在靶点不明确、机制不清晰的缺陷,严重阻碍了其临床应用,限制了其临床推广。因此对网络药理学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进行展望,认为未来有必要运用生物信息学手段和科学前沿技术,深入构建中医药药理网络体系,为中医药的发展潜力和广阔前景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

    网络药理学药物活性研究中药子宫内膜异位症

    益气养阴活血方调控Nrf2/NLRP3信号通路对糖尿病肾病大鼠的肾脏保护作用研究

    宋珂宋纯东段凤阳王宁丽...
    117-121,后插2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益气养阴活血方通过调控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NOD样受体蛋白3(NLRP3)信号通路对糖尿病肾病(DN)大鼠的肾脏保护作用机制。方法 清洁级雄性SD大鼠40只,适应性喂养1周后,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缬沙坦组、益气养阴活血方等剂量(等剂量)组及高剂量(高剂量)组。除空白组外各组均应用高脂高糖喂养,联合单次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建立DN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中药两组均灌服益气养阴活血方颗粒剂,缬沙坦组灌服缬沙坦,空白组和模型组灌服生理盐水,6周后留取大鼠24 h尿液、血液和肾脏组织。生化检测各组大鼠24 h尿总蛋白定量(24 h-UTP)、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葡萄糖(GLU)、总胆固醇(CHO)、甘油三酯(TG);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血清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18(IL-18)水平;HE染色光镜观察肾组织病理改变;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检测肾组织中Nrf2、血红素加氧酶-1(HO-1)、NLRP3蛋白水平;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大鼠肾脏Nrf2、HO-1、NLRP3mRNA表达水平。结果 生化: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24 hUTP、Scr、BUN、GLU、CHO、TG均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对比,各干预组24 h-UTP、Scr、BUN、GLU、CHO、TG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ELISA: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血清IL-1β、IL-18水平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干预组血清IL-1β、IL-18水平明显降低(P<0。05或P<0。01)。肾脏病理:与空白组对比,模型组大鼠肾脏组织病变严重;与模型组对比,各干预组肾脏病理均有改善。WB及PCR:与空白组对比,模型组肾脏Nrf2 mRNA、HO-1 mRNA及Nrf2、HO-1蛋白表达降低(P<0。05或P<0。01),NLRP3mRNA、NLRP3蛋白表达升高(P<0。05或P<0。01);与模型组对比,各干预组Nrf2 mRNA、HO-1 mRNA 及 Nrf2、HO-1 蛋白表达升高(P<0。05 或 P<0。01),NLRP3mRNA、NLRP3 蛋白表达降低(P<0。05或P<0。01)。结论 益气养阴活血方可能通过调控Nrf2/NLRP3信号通路,减轻氧化应激,抑制DN大鼠炎症反应,从而改善上述生化指标,减轻肾脏病理损害。

    益气养阴活血方糖尿病肾病Nrf2/NLRP3

    红芪品质现状及产地适宜性的研究进展

    林鑫李成义谢耀慧魏小成...
    122-1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红芪为甘肃的道地药材,具有较好的药用价值及经济效益,然而由于种植户对红芪产地适宜性缺乏全面了解而盲目引种,导致不同产地红芪质量存在差异,使得目前红芪产量及市场价格浮动较大,不仅造成了高品质红芪供不应求的市场现状,而且严重影响农户经济收入、种植积极性及地区经济发展。通过对红芪资源栽培现状、质量评价及产地适宜性评价指标进行综述,发现红芪生产过程中存在种质低、品质差异大、非药用部位浪费等问题。生态环境及社会环境严重影响红芪的质与量,因此分析环境因子和社会因素对红芪产地适宜性的影响,为红芪产地适宜区划、资源可持续利用、产业合理发展提供新思路与新方法,有助于解决红芪产区缩减、品质不一、产量下降等问题。

    红芪品质产地适宜性评价指标中药资源

    南蛇藤提取物通过DJ-1/PTEN/FAK轴抑制非小细胞肺癌侵袭转移

    倪晓晨姜晓敏于世龙周俊...
    126-130,后插2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南蛇藤提取物(Celastrus orbiculatus Thunb。Extract,COE)抑制非小细胞肺癌侵袭转移的具体机制。方法 通过CCK-8法测定COE抑制H1299细胞的生物活性,并依此选取低毒浓度进行细胞侵袭转移的功能研究。使用伤口愈合实验和高内涵成像追踪细胞轨迹对细胞运动功能进行测定。通过Western bolt实验进行分子层面的研究,探究COE抑制肺癌侵袭转移的具体分子机制。实验的分组采用剂量梯度进行设置,分别为Control组(0。05%DMSO),COE组:20,40,80 μg/mL。结果 COE以剂量依赖的形式明显抑制了 H1299的细胞活性。伤口愈合实验结果显示,COE显著抑制了 H1299细胞的迁徙能力,统计分析显示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高内涵成像实时动态追踪细胞轨迹显示,80 μg/mL浓度的COE显著抑制了 H1299细胞的迁徙能力,表现在运动速度的降低和均方位移量的下降。Western bolt实验结果表明,COE通过DJ-1/PTEN/FAK轴抑制非小细胞侵袭转移。蛋白质印迹的归一化分析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南蛇藤提取物能在低细胞毒浓度下通过DJ-1/PTEN/FAK轴抑制非小细胞侵袭转移。

    南蛇藤提取物非小细胞肺癌肿瘤转移DJ-1PTENFAK

    香芹酚对2型糖尿病肝损伤的影响及机制

    卿菁周衡陈莉赵伟...
    131-135,后插22-后插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香芹酚对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小鼠损伤肝脏的保护作用,并从Toll样受4(Toll-like receptor4,TLR4)/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蛋白激酶 B1(protein kinase B1,AKT1)/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信号通路的角度探讨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 将自发性2型糖尿病db/db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香芹酚组,并将db/m小鼠设置为对照组。给药6周后检测小鼠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法检测 空腹胰岛素、糖化血清蛋白(glycated serum protein,GSP)、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transaminase,AST)、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ALT)、高密度脂蛋白(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苏木精-伊红染色法(hematoxylin-eosin staining,HE)及碘酸雪夫氏染色(periodic Acid-Schiff stain,PAS)观察肝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WB)检测小鼠肝组织中TLR4、NF-κB、核苷酸结合寡聚化域蛋白样受体3(Nod-like receptor protein 3,NALP3)、AKT1、磷酸化蛋白激酶B1(phospho-protein kinase B1,p-AKT1)、胰岛素受体(Iusulin receptor,INSR)、磷酸化胰岛素受体(phospho-Iusulin recep-tor,p-INSR)、mTOR、磷酸化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phospho-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p-mTOR)、胰岛素受体底物 1(Iusulin receptor substrate 1,IRS1)和磷酸化胰岛素受体底物 1(phospho-Iusulin receptor substrate 1,p-IRS1)蛋白表达。结果 香芹酚组小鼠的空腹血糖、GSP、AST、ALT、TC、LDL-C、TG 水平、TLR4、NF-κB、NALP3、INSR、p-INSR、IRS1、p-IRS1蛋白水平明显下降(P<0。05),HDL-C水平明显升高(P<0。05),香芹酚组肝脏组织病理损伤较模型组明显减少。结论 香芹酚对T2DM小鼠损伤的肝脏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TLR4/NF-KB、ATK1/mTOR炎症信号通路有关。

    香芹酚2型糖尿病肝损伤TLR4/NF-κB信号通路ATK1/mTOR信号通路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术后冠脉微循环障碍的中医药治疗研究概述

    王澳龙卫靖靖于瑞彭广操...
    136-141页
    查看更多>>摘要: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是目前最有效的再灌注方式,但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MI)患者在术后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风险仍然较高,这种现象与冠脉微循环障碍(coronary microvas-cular dysfunction,CMD)密切相关。目前已提出很多诊疗策略防治冠脉微循环障碍,但常规西药治疗效果并不显著,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居高不下,仍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案。多项研究表明,中药对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冠脉微循环障碍有显著疗效。概述中医药治疗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冠脉微循环障碍的相关研究进展,以期为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冠脉微循环障碍提供新的治疗思路。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冠脉微循环障碍中医药

    兔儿风属植物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高苑吕燕慧徐希科辛佳芸...
    142-16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兔儿风属Ainsliaea植物的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进行综述,以期为研究兔儿风属的化学成分并根据其药理作用为相关的新型药物提供思路与启发。方法 对近40年来大量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搜索与分析,并进行归纳整理与综述。结果 兔儿风属植物具有多种活性成分,该属植物化学成分主要包括倍半萜类、三萜类与甾体类化合物及其衍生物、酚酸类、黄酮类、蒽醌类、香豆素类、木脂素类、挥发油类等成分,其中倍半萜类成分主要包括愈创木烷型、吉玛烷型、桉叶烷型、多聚体倍半萜内酯等倍半萜类成分。此外,兔儿风属植物具有多种药理作用,主要涉及抗菌作用、抗炎作用、抗肿瘤作用、抗肥胖作用等方面。结论 兔儿风属植物药用历史悠久,具有多种化学成分与药理活性。目前的研究局限于兔儿风属植物的几个种,对兔儿风属植物质量控制的研究相对较少,可以考虑对该属的其他种植物进行相应的研究并综合研究成果规范该属植物质量控制的标准。现有的文献多局限于针对单一化合物在体内外活性机制的分析,对于其他种类化合物发挥药理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不够深入,有待进一步探索。

    兔儿风属倍半萜类抗菌抗炎抗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