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华中医药学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华中医药学刊
中华中医药学刊

康廷国

月刊

1673-7717

zhzyyxk@vip.163.com

024-31207045

110032

沈阳市皇姑区崇山东路79号

中华中医药学刊/Journal Chinese Archive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中医药学刊》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管、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的全国几种大型中医药学术刊物之一。编委会中,由4名院士及全国最负盛名的20余位名中医专家(均为博士生导师、教授、研究员)作为顾问,全国26所中医院校校长担任编委,为高层次、高品位的中医药期刊。主要面向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与中医药学术发展同步。重点报道专家、学者及各级立项课题的最新发展动态,并为国家级科研项目开辟有绿色快速通道。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AMPK及mTOR与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关系及中药干预研究进展

    马桦齐大河陈雯玥司雨...
    164-170页
    查看更多>>摘要: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是一组生殖内分泌代谢紊乱的综合征,临床以稀发排卵、高雄激素体征、胰岛素抵抗为主要特征,其中育龄期发病率高,对女性生育力造成严重不良影响。PCOS的发生发展涉及多种信号通路,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及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作为细胞能量感受器是其中两个关键靶点。二者在PCOS各个发病部位包括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子宫内膜、脂肪与骨骼肌中发挥重要的调节作用,通过影响细胞自噬、氧化应激、炎症、线粒体功能、葡萄糖摄取等,促进卵泡的发育和成熟,改善胰岛素抵抗。近年来,中医药因其成分多样、靶点众多等优势广泛应用于临床,研究人员已对PCOS的发病以及中药治疗及改善PCOS的机制进行了大量研究,结果提示AMPK与mTOR相关通路在其中发挥关键作用。通过总结中药干预AMPK与mTOR及其相关通路治疗PCOS的研究结果,为临床治疗及基础研究提供参考。

    多囊卵巢综合征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中药作用机制

    栀子豉汤治疗抑郁症研究新进展

    刘朋良许二平康丽杰丁娜娜...
    171-174页
    查看更多>>摘要:抑郁症是一种临床常见的情感阻碍性疾病,具有"三高"高发病率、高复发率、高致残率等发病特点,患者常表现出以"三低"情绪低落、意志消沉和思维迟缓为特征的临床表现。临床上,西药治疗抑郁症存在不良反应大、有效率不高、患者依从性较差等问题;中医中药治疗抑郁症具有安全性高、疗效好、不良反应少、患者依从性高等优点。栀子豉汤是张仲景所著《伤寒论》中的经典名方,具有解郁除烦,清热泻火的功效。通过检索栀子豉汤治疗抑郁症的临床观察和实验研究的相关文献,发现临床应用和实验研究均证实治疗抑郁症疗效颇好。临床研究发现,栀子豉汤常通过合方或者联合西药抑或者联合针刺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抑郁症状,且依从性高,无不良反应。实验研究表明,栀子豉汤的抗抑郁机制主要与其能够增加抑郁患者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降低中枢及外周促炎因子;调节肠道菌群;保护神经细胞等有关。从理论、临床应用和实验研究三个方面对栀子豉汤治疗抑郁症进行讨论,旨在深入研究栀子豉汤治疗抑郁症的新进展,以期为临床治疗抑郁症提供新的思路和依据。

    栀子豉汤抑郁症作用机制综述

    基于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探讨暖心康改善缺血性心力衰竭小鼠心功能的机制

    李玄林祉均陈梓欣董鑫...
    175-178,后插27-后插2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暖心康通过干预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形成,抑制炎症反应,改善心肌细胞内环境稳态,减少心肌细胞损伤,从而改善缺血性心衰小鼠心室重塑,提高心功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30只成年健康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模型组、暖心康组,模型组与暖心康组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建立缺血性心衰小鼠模型,假手术组仅开胸但不结扎冠状动脉。暖心康组给予暖心康灌胃,假手术组和模型组给予等量0。9%氯化钠溶液灌胃,1次/d,持续4周。对每组小鼠行心脏彩超检测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左室缩短分数(left ventricular fractional shortening,LVFS);苏木精-伊红染色法(Hematoxylin-eosin staining,HE)染色、天狼星红染色检测心肌结构及纤维化程度,RT-PCR检测各组心肌组织脑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 α(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TNF-α)、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O)的表达;免疫组化染色(immunohistochemistry,IHC)观察MPO在心脏中的表达情况,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小鼠外周血瓜氨酸化组蛋白 3(citrullinated histone 3,CitH3)水平。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小鼠室壁运动幅度减弱,LVEF、LVFS显著降低(P<0。01),心脏组织炎性细胞浸润增多,心肌细胞肥大、排列紊乱,胶原纤维增多,心衰标志物BNP与炎症因子IL-6、IL-1β、TNF-α的mRNA表达水平升高(P<0。01),心脏组织中MPO的蛋白表达明显增多,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01),外周血CitH3含量显著升高(P<0。001);与模型组比较,暖心康组小鼠室壁运动幅度增大,左室射血分数、左室缩短分数升高(P<0。05),心脏组织炎性细胞浸润减少,心肌细胞结构与排列改善,心衰标志物BNP与炎症因子IL-6、IL-1β、TNF-α的mRNA表达水平降低(P<0。05),MPO的蛋白表达明显减少,mRNA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0。001),CitH3含量显著减少(P<0。001)。结论 暖心康可改善缺血性心衰小鼠心功能,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干预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形成,抑制炎症反应,改善心肌细胞内环境稳态,减少心肌细胞损伤,进而改善缺血性心衰小鼠心室重塑。

    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炎症因子缺血性心力衰竭暖心康

    中成药治疗心房颤动临床研究证据图分析

    孙阳乔利杰彭广操李彬...
    179-184,后插30-后插32页
    查看更多>>摘要:背景 中成药是中医治疗心房颤动的重要手段,然而目前尚缺乏对该领域临床研究证据的全面把握。目的运用证据图的研究方法对中成药治疗心房颤动的临床研究进行梳理和总结,以了解该领域的证据现状与存在问题。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Embase和The 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收录的有关中成药治疗心房颤动的临床研究,检索时限为2013年1月—2022年9月。由2名研究员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以文字描述和图表结合的形式展示证据分布特征。结果 最终纳入文献355篇,包括干预性研究323篇、观察性研究8篇、系统综述24篇。总体发文量比较稳定,近2年有下降趋势。纳入文献对老年、心力衰竭、高血压合并心房颤动的关注度较高,共涉及36种中成药,以稳心颗粒和参松养心胶囊占比最多。干预疗程以4~12周为主。结局指标对疗效和安全性指标关注度较高,对预后/终点、中医、生活质量、经济学、心理状况指标关注度不足。随机对照试验的偏倚风险大多判断为"未知偏倚风险",仅1篇文献进行了研究方案的注册,存在设盲不足相关问题。Meta分析/系统评价的方法学质量测量工具(Assessment of Multiple Systematic Reviews,AMSTAR)评分在3~9分之间,多数研究只能得出"潜在有效"的结论。结论 中成药治疗房颤已经开展了大量小样本、短周期研究,但是文献质量偏低,关注人群局限、干预疗程较短、结局指标选择不规范,临床选择应当谨慎,未来应做好顶层设计,以提高研究的影响力。

    心房颤动中成药证据图方法学

    参苓白术散对2型糖尿病Zucker大鼠甜味觉受体的影响

    杭天怡战丽彬孙铁锋张栎婧...
    185-190,后插3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参苓白术散对于2型糖尿病Zucker大鼠甜味觉受体相关蛋白的影响。方法 SPF级5周龄的瘦型对照Lean Zucker(LZ)雄性大鼠4只作为对照组,将自发型2型糖尿病肥胖Zucker(Zucker Diabetic Fatty,ZDF)大鼠雄性大鼠16只,随机分为模型组,低、中、高剂量参苓白术散治疗组。低、中、高剂量参苓白术散治疗组分别给予生药浓度为6、12、24 g·kg-1·d-1。对照组和模型组每日予同中药给药剂量超纯水灌胃,连续灌胃给药28d。定期测量大鼠的体质量、摄食量、随机血糖,实验末期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OGTT)。运用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WB)技术检测舌组织、空肠组织及回肠组织样本检测葡萄糖转运蛋白-2(Glucose transporter 2,GLUT2)以及甜味觉受体1型成员2和3(Taste receptor 2 and 3,T1R2、T1 R3)、α-gustducin的蛋白表达。结果 2型糖尿病模型组Zucker大鼠的体质量增长、随机血糖值、食物摄入量水平明显高于瘦型对照组,葡萄糖耐量显著低于瘦型对照组。经治疗后,参苓白术散3个剂量组均能不同程度降低2型糖尿病Zucker大鼠的血糖、体质量增长及食物摄入量,并改善2型糖尿病Zucker大鼠葡萄糖耐量。干预4周后,参苓白术散3个剂量组均可以使2型糖尿病Zucker大鼠舌、回肠、空肠的GLUT2、T1R2、T1R3、α-gustducin蛋白表达水平不同程度恢复。结论 参苓白术散剂量依赖性地降低2型糖尿病Zucker大鼠血糖,其作用可能与调控舌和肠道甜味感知和葡萄糖代谢有关。

    2型糖尿Zucker大鼠参苓白术散甜味觉受体

    中药小分子药物在抗肿瘤免疫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王成志张晓青刘一帆朱甜甜...
    191-196,后插34页
    查看更多>>摘要:肿瘤免疫治疗已成为目前最有潜力的一种新型抗肿瘤治疗手段,免疫治疗与化疗、靶向等联合方案已成为多种恶性肿瘤的一线治疗方案。中医药在肿瘤综合治疗中具有重要地位,可通过增加免疫细胞数量,改善免疫细胞活性,改善肿瘤免疫微环境,发挥抗肿瘤作用。中药小分子药物种类繁多,具有多靶标、多通路以及药理作用广泛等特点,一直是当前众多肿瘤学者研究的热点领域。大量研究发现,抗肿瘤免疫中药小分子药物多归属于多糖类、黄酮类、二酮类以及类黄酮化合物等,可通过调节机体固有免疫系统(包括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自然杀伤细胞和髓系抑制细胞等)、适应性免疫系统(包括T淋巴细胞、B细胞和调节性T细胞等)以及相关细胞因子[包括白细胞介素(Interleakin,IL)-2、IL-4、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等],直接或间接改善免疫细胞的活性,增加免疫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杀伤力,从而改善肿瘤免疫微环境,更好地发挥抗肿瘤作用。通过收集近年来中药小分子药物在抗肿瘤免疫领域的相关研究,从中药小分子药物调节免疫细胞作用机制角度进行论述,以期为中医药治疗肿瘤提供新的理论基础,有助于实现中医药在肿瘤治疗中的现代化之路。

    中药小分子药物肿瘤免疫机制研究

    天麻不同发育阶段7种有效成分的动态变化规律及质量差异标志物确认

    朱锦峰刘博徐倩孟子渊...
    197-203,后插3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天麻在发育过程中有效成分的动态变化规律,为科学评价与合理利用天麻资源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 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对乌天麻(Gastrodia elata Blume f。glauca S。Chow)种子、原球茎、米麻、白麻、箭麻等5个不同发育阶段天麻中天麻素、对羟基苯甲醇、对羟基苯甲醛、巴利森苷A、巴利森苷B、巴利森苷C、巴利森苷E等7种活性成分同时进行测定,并采用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Discriminant Analysis,OPLS-DA)等化学模式识别方法对影响天麻不同发育阶段的差异标志物进行了预测,对天麻的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主要化学信息进行动态监测。结果 5个发育阶段中,米麻阶段7种有效成分的总含量最高。天麻素、巴利森苷A、巴利森苷B、巴利森苷E在米麻时期含量最高,对羟基苯甲醇和巴利森苷C在原球茎时期含量最高,对羟基苯甲醛的含量在白麻时期含量最高。PCA分析将不同采收时期的31批天麻样品聚类成5类,能有效区分5个不同的发育阶段;使用OPLS-DA确定巴利森苷A、对羟基苯甲醇和巴利森苷E是影响天麻品质和发育的3个主要差异标志物。结论 建立的HPLC结合化学模式识别的方法稳定、可靠,可以更全面地为进一步探讨天麻药材的质量控制和成分积累机制提供参考。

    天麻发育阶段多成分定量高效液相色谱法质量差异标志物

    中医药干预三阴性乳腺癌相关信号通路研究进展

    杜薇王文萍
    204-211页
    查看更多>>摘要:截至2022年,乳腺癌已经成为国内外女性癌症发病率第一的癌症。三阴性乳腺癌(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是指经检测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或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查,孕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雌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growth factor receptor-2,Her-2)均表达为阴性的乳腺癌。目前西医治疗仍以细胞毒性药物化疗为主,例如蒽环类、白蛋白结合紫杉醇等药物。因其恶性程度较高,具有强烈的侵袭性,5年生存率仍较低,预后较差。翻阅国内外文献发现中医药治疗TNBC疗效确切且作用持久,故探索中医药治疗TNBC的机制已经成为近些年的研究热点。既往研究发现TNBC的形成与β-连环蛋白(Wnt/β-Catenin)、核转录因子 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磷脂酰肌醇 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3-kinase,PI3K)-蛋白激酶 B(protein kinase B,AKT)、刺猬因子(hedgehog,Hh)、Notch、Hippo等多种经典信号转导通路有关。中医药可通过干预以上相关信号通路发挥抑制TNBC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以及上皮间充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的形成,逆转耐药性,促进凋亡等作用,以达到抗肿瘤的目的。以细胞信号通路为基础,对近些年中医药治疗TNBC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总结,旨在为今后深入研究中医药治疗TNBC的提供参考依据,以期为临床治疗TNBC提供新思路。

    三阴性乳腺癌信号通路中医药研究进展

    蒲公英对乳腺疾病治疗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张文可程旭锋李志鲲王蓓蓓...
    212-216页
    查看更多>>摘要:乳腺疾病是我国常见的危害女性心理及健康的最主要因素,蒲公英在治疗乳腺疾病方面疗效确切,深入研究其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尤为必要。基于此,就近年来关于蒲公英对乳腺疾病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的相关文献进行归纳分析,发现可通过含蒲公英的复方治疗乳腺增生病;其主要有效成分可通过调控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kappa B,NF-κB)信号通路和微生物相关分子模式(microbe-associated molecular patterns,MAMPs)信号通路,下调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和白细胞介素-6(interlukin-6,IL-6)等炎性因子的表达治疗哺乳期乳腺炎;通过中药复方合理配伍治疗非哺乳期乳腺炎;通过调控细胞周期以抑制增殖、促进凋亡、抗侵袭转移、调节自噬、影响雌激素、提高免疫力、抑制相关代谢途径等抗乳腺癌。总结梳理的关于蒲公英作用于乳腺疾病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可为进一步研究蒲公英在乳腺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科学依据。

    蒲公英乳腺增生病哺乳期乳腺炎非哺乳期乳腺炎乳腺癌作用机制

    左归丸加减结合温针灸治疗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临床研究

    黄俐华钟海英张桃花廖朝青...
    217-22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左归丸加减结合温针灸治疗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临床疗效。方法 研究纳入2020年1月—2022年7月收治的81例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患者进行分组研究,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1例)与对照组(4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雌孕激素序贯疗法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雌孕激素序贯疗法治疗+左归丸加减结合温针灸治疗,各组数据对比: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中医证候(五心烦热、腰膝酸软、闭经、头晕及潮热盗汗等)积分变化及卵泡刺激素(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FSH)、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LH)以及雌二醇(Estradial,E2)等水平变化、窦卵泡数以及卵巢面积、卵巢平均直径等指标变化、血清免疫球蛋白A/G/M(Immuno globulins A,Immuno globulins G,Immuno globulins M,IgA、IgG、IgM)指标变化、不良反应。结果 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80。00%,32/40)比观察组患者(95。12%,39/41)低,P<0。05;各组患者治疗前中医证候(五心烦热、腰膝酸软、闭经、头晕及潮热盗汗等)积分、FSH、LH、E2、窦卵泡数以及卵巢面积、卵巢平均直径、IgA、IgG、IgM等指标比较,P>0。05,各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五心烦热、腰膝酸软、闭经、头晕及潮热盗汗等)积分、FSH、LH、E2、窦卵泡数以及卵巢面积、卵巢平均直径、IgA、IgG、IgM等指标均明显改善,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五心烦热、腰膝酸软、闭经、头晕及潮热盗汗等)积分、FSH、LH、E2、窦卵泡数以及卵巢面积、卵巢平均直径、IgA、IgG、IgM等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1例腹泻,1例恶心,1例呕吐,不良反应率为7。50%(3/40),观察组患者2例恶心(4。88%,2/41),两组不良反应均较为轻微,不良反应率较低,P>0。05。结论 左归丸加减结合温针灸治疗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临床疗效显著,患者治疗后病症明显减轻,且患者卵巢功能恢复较好,免疫功能提升,不良反应轻微且较少,安全可靠,值得临床应用。

    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左归丸加减温针灸疗效卵巢功能中医证候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