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医药信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医药信息
中华中医药学会;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中医药信息

中华中医药学会;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匡海学

双月刊

1002-2406

zyyxxbjb@sina.com

0451-82117809,82195331

150040

哈尔滨市香坊区和平路24号

中医药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中国科学技术情报学会、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共同主办,是全国创刊最早,影响较大的中医药学术信息综合性刊物之一,为国际连续出版物,国家自然科学Ⅰ类期刊,多次荣获优秀科技期刊一等奖。为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全文收录期刊,2001年入选中国期刊方阵。本刊着重反映全国中医药、中西医结合研究进展、动态和成就,及时交流国内外中医药学术信息。刊登继承有新意,发挥有深度,创新有依据的中医药、中西医结合学术论文,反映各学科临床研究进展及科研成果的综合性文章及探讨中医药发展方向的文章。辟有:学术探讨、理论研究进展、临床研究进展、中(方)药研究进展、针灸研究进展、临床报道、名医经验、临证体会、中西医结合、制剂研究、实验研究、学术争鸣等栏目,对从事中医药、中西医结合临床、教学、科研的人员及中医药学员、广大中医药爱好者颇有裨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国医大师干祖望耳鼻喉科医案本体构建研究

    李玥李文林
    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构建国医大师干祖望耳鼻喉科医案本体,为国医大师临证经验传承及中医耳鼻喉科病症诊疗决策提供支持.方法:采用Protégé 5.5.0作为本体构建工具,使用OWL作为本体语言,通过"斯坦福七步法"构建干祖望耳鼻喉科医案本体,实现耳鼻喉科知识表示.结果:根据国医大师干祖望教授的医案结构与中医理论知识,创建了27个重要类,使用了247个实例,制定了22个对象属性,补充了9个数据属性,较为完整地展示了干祖望教授耳鼻喉科医案知识体系,为国医大师干祖望教授的诊疗经验的共享与应用奠定基础.结论:耳鼻喉科医案的本体构建是促进中医耳鼻喉名医经验知识图谱构建的基础,对国医大师经验传承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

    本体干祖望耳鼻喉经验传承

    黄芩抗斑马鱼焦虑的作用及靶向GABA受体的分子对接研究

    张文韬潘豪杰胡应宝闫攀...
    9-13,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黄芩50%乙醇提取物对1-(3-氯苯基)哌嗪盐酸盐(mCPP)致焦虑的斑马鱼焦虑状态的治疗作用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抗焦虑研究:选取受精后10、30 d的斑马鱼分为空白组、模型组(0.1 nmol/L mCPP)、给药组(不同浓度黄芩提取物+0.1 nmol/L mCPP),Zebralab软件分析斑马鱼的平均移动距离.采用分子对接软件Autodock Vina分析黄芩中的12种主要成分与γ-氨基丁酸A型受体(GABAAR)的结合能,初步确定潜在的活性组分.结果:黄芩50%乙醇提取物对mCPP诱导的受精后10、30 d斑马鱼焦虑均有抑制作用,其中受精后30 d斑马鱼空白组、模型组(0.1 nmol/L mCPP)和给药组(200 μg/mL+0.1 nmol/L mCPP)的平均移动距离分别为3 633、4 280、3 894 mm,说明200 μg/mL黄芩提取物可以减缓0.1 nmol/L mCPP对受精后30 d龄斑马鱼的焦虑行为.同时斑马鱼的焦虑行为符合趋触性.11种黄芩活性成分与GABAAR结合能强于原配体地西泮的结合能(-7.2 kcal/mol),白杨素的结合力最强(-8.8 kcal/mol),主要成分黄芩素、黄芩苷、汉黄芩素和汉黄芩苷的结合力也较强,分别为-8.3、-7.7、-8.3、-7.3 kcal/mol.预测黄芩苷等黄酮类成分是黄芩治疗焦虑主要物质基础.结论:黄芩具有抗斑马鱼焦虑的确切疗效,其活性机制可能与黄芩黄酮类成分激活GABAAR有关.

    黄芩斑马鱼焦虑分子对接γ-氨基丁酸A型受体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优选半夏散剂粒度范围

    赵璇王彬马彦江魏玉...
    14-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天南星科植物半夏生品及炮制品的中药散剂粒度对药材质量的影响,并优选出最佳粒度工艺.方法:首先对不同粒度的半夏生品及炮制品散剂中多个活性成分(尿嘧啶、次黄嘌呤、黄嘌呤、尿苷、鸟苷)含量进行检测,再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检测数据进行处理,计算不同散剂的综合评价指标值,并构建回归模型,通过模型函数优选出不同散剂的最佳粒度.结果:通过分析最终得到的最优散剂粒度为:生半夏散过6号药典筛、市售炮制品过7号药典筛、自制炮制品过9号药典筛.结论:本实验方法可靠,以粒度作为因素,结合成分含量数据基于主成分分析法可作为中药散剂的质量评价标准.

    半夏中药散剂主成分分析高效液相法

    益肺通络方对肺纤维化大鼠上皮间质转化的影响

    李泽峰李传慧周博文马先...
    20-27,3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益肺通络方干预大鼠肺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56只SD雄性大鼠,随机选取10只大鼠作为空白组(Control组),剩余56只大鼠通过气管内灌注硫酸博来霉素(5 mg/mL)的方法建立肺纤维化动物模型.造模成功后将存活的40 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Model组)、醋酸泼尼松组(PRED组)、益肺通络方低剂量组(YFTL-L组)、益肺通络方高剂量组(YFTL-H组).PRED组灌胃1.17 mg/kg醋酸泼尼松片,YFTL-L组、YFTL-H组分别灌胃1.027、2.054 g/mL益肺通络方水煎液,Control组和Model组均灌胃等体积生理盐水,连续给药21 d.治疗结束后计算肺脏系数;HE、Masson染色观察肺组织破坏及胶原沉积情况;ELISA检测血清中羟脯氨酸(Hyp)、TNF-α水平;免疫荧光检测肺组织TGF-β1、Col-I、E-cadherin蛋白水平;免疫组化检测肺组织α-SAM、vimentin蛋白水平.结果:与Model组比较,YFTL-L组、YFTL-H组肺组织结构破坏情况均有改善,胶原沉积减少,大鼠肺脏系数和纤维化评分均降低(P<0.01),血清中Hyp、TNF-α水平降低(P<0.01),肺组织中TGF-β1、Col-I、α-SAM、vimentin蛋白表达下调(P<0.01,P<0.05),E-cadherin蛋白水平升高(P<0.05,P<0.01),且随着灌胃药物浓度升高呈现出一定的剂量依赖效应.结论:益肺通络方可延缓大鼠肺纤维化进展,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缓解肺泡炎症、抑制上皮间质转化机制转化发挥抗纤维化作用.

    益肺通络方肺纤维化上皮间质转化胶原沉积炎症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临床试验探讨健心颗粒治疗糖尿病心肌病的作用机制

    李中政郭进建杨晓雯郭文辉...
    28-3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和临床试验探讨健心颗粒治疗糖尿病心肌病的作用机制.方法:应用网络药理学相关工具及方法,获得健心颗粒活性成分、作用靶点及糖尿病心肌病的疾病靶点,找出健心颗粒作用于糖尿病心肌病的关键靶点,分析相关信号通路,探究可能的分子机制.通过临床试验进一步验证部分靶点,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糖尿病心脏病患者74例,依据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服用健心颗粒,观察两组超声心动图、中医症状积分的变化情况及对炎症靶点的作用.结果:共获得健心颗粒活性成分92个,药物作用靶点186个;糖尿病心肌病疾病基因780个;药物-疾病直接作用靶点91个;构建蛋白与蛋白互作(PPI)网络筛选出19个核心靶点,排名前两位为白介素-6(IL-6)、白介素-1β(IL-1β),主要通路涉及IL-17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脂质和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并发症中的AGE-RAGE信号通路等.临床试验结果显示,健心颗粒可以改善糖尿病心肌病患者的临床症状,治疗组的中医症状积分改善情况和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IL-6、IL-1β、NF-κB、NT-proBN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IL-6、IL-1β、NF-κB、NT-proBNP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IL-6、IL-1β、NF-κB、NT-proBN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89.2%(33/37),高于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67.6%(25/37)(P<0.05).结论:健心颗粒可多成分、多靶点治疗组治疗后、多通路改善糖尿病心肌病,其中通过IL-17信号通路抑制IL-6、IL-1β表达进而调节炎症反应发挥了重要作用.

    健心颗粒糖尿病心肌病网络药理学炎症反应

    基于"玄府-气液-肺络"理论探讨特发性肺纤维化的证治

    李金飞肖世伟朱亚楠苏玉杰...
    38-41,46页
    查看更多>>摘要: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是一种慢性、进展性的间质性肺疾病,属"肺痹""肺痿"范畴.本文系统梳理IPF的辨治思路,从中医玄府理论、气液理论、络病理论角度出发,归纳IPF基本病机为玄府郁闭、肺失宣降为发病之因,气液不通、痰瘀痹阻为病变之枢,肺络瘀阻、肺失其用为病进之果,此病变过程与现代医学的肺部微循环改变、炎性微环境不谋而合.笔者探讨IPF与"玄府-气液-肺络"的关系,认为"气络-玄府-血络"结构高度契合肺脏与外界气体交换的生理特性及外邪由浅入深的传变规律.通过审机论治,以承制调平为立足点,分期论治IPF,抵御外邪、畅通玄府、输布气液、补肺通络、扶正调平.

    特发性肺纤维化玄府气液络脉辨治思路

    基于"伏风理论"探讨IgA肾病的发病与治疗

    刘辰霈林燕
    42-46页
    查看更多>>摘要:IgA肾病是最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肾炎之一,通过系统梳理近年来中医药辨治IgA肾病的理论研究,发现"伏风"的致病特点与IgA肾病的发病机制及临床表现具有相似之处,IgA肾病病机总属本虚标实,肾元亏损是邪气内伏致病的基础.提出"伏风"与IgA肾病发病相关,然后结合疾病的静止期及活动期,分别阐述了邪气可蛰伏于咽喉、肠道、泌尿道,伺机而动,在诱因的作用下,转出少阳三焦,致气化失司.总结历代医家的证治经验,遵循标本兼顾、祛邪务尽的治则,提出了固护脾肾、肃清病灶、托邪外出、搜风通络、疏利三焦等治法.

    IgA肾病伏邪伏风理论黏膜免疫少阳三焦

    化瘀涤痰益智方结合认知康复训练对卒中后认知障碍的临床疗效及肠道菌群多样性的影响

    汪金宇程为平程光宇
    47-51,5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化瘀涤痰益智方结合认知康复训练治疗卒中后认知障碍(PSCI)的临床疗效及对肠道菌群多样性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PSCI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对症治疗,对照组进行认知康复训练治疗,治疗组给予化瘀涤痰益智方结合认知康复训练联合治疗,共治疗12周.分别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MMSE评分、MoCA评分、SS-QOL评分、血清神经递质水平和肠道菌群多样性的变化情况,同时比较MMSE和MoCA疗效.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MMSE、MoCA和SS-QOL评分明显升高,5-HT、DA与NE的含量明显上调,OUT、Chao1与Shannon指数明显增加,Simpon指数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治疗后MMSE、MoCA和SS-QOL评分明显升高,5-HT、DA与NE的含量明显上调,OUT、Chao1与Shannon指数明显增加,Simpon指数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MMSE疗效总有效率83.3%(25/30)高于对照组50%(15/30)(P<0.05);治疗组MoCA疗效总有效率86.7%(26/30)高于对照组60%(18/30)(P<0.05).结论:化瘀涤痰益智方结合认知康复训练可明显改善PSCI患者的认知功能,疗效确切,其机制可能与改善肠道菌群多样性,增加神经递质水平有关.

    化瘀涤痰益智方脑卒中认知障碍肠道菌群

    逍遥散加减治疗肝郁脾虚型乳腺癌患者癌症相关性疲乏疗效观察

    胡正军任广胜金益峰靳永杰...
    52-5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逍遥散加减治疗肝郁脾虚型乳腺癌患者癌症相关性疲乏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患者第一次就诊时间顺序,将96例肝郁脾虚型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8例,其中对照组治疗过程中脱落2例,共94例患者完成临床试验,其中治疗组48例,对照组46例,所有纳入患者均为放疗、化疗及靶向治疗结束2个月以上.治疗组给予逍遥散加减口服,对照组予以仙鹤草颗粒剂口服,每2周复诊,4周后观察记录癌症相关性疲乏评分及中医症状评分,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免疫功能指标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癌症相关性疲乏评分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显著(P<0.05).治疗组治疗后肝郁脾虚中医症状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并且CD4+、CD8+,CD4+/CD8+水平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结论:逍遥散加减能够改善肝郁脾虚型乳腺癌患者癌症相关性性疲乏,增强患者免疫功能.

    乳腺癌癌症相关性疲乏肝郁脾虚逍遥散

    针刺联合肌电生物反馈疗法对脑梗死后前臂旋后功能障碍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

    李玉珍张锋刘东坡
    58-6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针刺联合肌电生物反馈疗法治疗脑梗死后前臂旋后功能障碍患者的效果及其对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脑梗死后前臂旋后功能障碍患者122例,依据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6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对症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针刺联合肌电生物反馈疗法治疗,两组治疗时间均为1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NIHSS)评分、临床痉挛指数(CSI)评分、Fugl-Meyer肢体运动功能评估(FMA)评分、Carroll上肢功能测试(UEFT)评分、关节活动度以及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量表(GQOLI-74)各维度评分.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NIHSS、CSI评分均降低(P<0.05),且研究组治疗后NIHSS、CS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FMA评分、UEFT评分、关节活动度升高(P<0.05),且研究组治疗后FMA评分、UEFT评分、关节活动度高于对照组(P<0.01).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GQOLI-74各维度评分均升高(P<0.05),且研究组治疗后GQOLI-74各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针刺联合肌电生物反馈疗法治疗脑梗死后前臂旋后功能障碍患者,可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降低患者的肢体痉挛程度,促进恢复患者的运动功能,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针刺疗法肌电生物反馈疗法脑梗死后前臂旋后功能障碍运动功能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