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医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医杂志
中医杂志

张伯礼

半月刊

1001-1668

jtcmcn@188.com

010-64013162,64014411-3040

100700

北京市东直门内南小街16号

中医杂志/Journal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建国以后我国中医药学术界创刊较早、发行量最大、在国内外具有较高权威和影响的学术刊物之一。本刊始终坚持发扬中医特色,以中医学术为本,同时推动和关注中医现代研究和中西医结合研究的发展;提高为主,兼顾普及;面向临床,兼重基础理论的正确办刊方针。本刊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已经成为国家级核心期刊,并多次在全国科技期刊评比中获奖。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构建中医辨证解释体系的挑战与思路

    张婷婷王亚强蒋艺宁温川飙...
    445-448,454页
    查看更多>>摘要:辨证的解释是智能辨证研究的必要课题.中医辨证体系庞大,解释具有多样化及相互关联的特点,且语言表达非规范化,而详细解释又涉及复杂的中医基础理论和文献,导致体系的整理具有挑战性.从文本挖掘的角度,分析现有智能辨证研究的局限性,明确构建辨证解释体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出解释体系的构建思路包括构建概念体系、逻辑体系、评价体系以及体系的展示四个方面.未来的研究可以基于此思路,继续细化解释体系的结构、逻辑和语义关系以及评价方法,并进行具象的展示,利用教材、医案、医话、论文等多种数据源,构建解释语料库,进而为技术人员提供辨证解释的标准参考和数据支撑.

    智能辨证解释体系自然语言处理

    "异类相制"理论及其指导下的有毒中药应用策略

    周学平冯哲俞志超聂炜珏...
    449-454页
    查看更多>>摘要:有毒中药功专效捷,其安全应用已成为临床亟待解决的难题,而配伍减毒是有毒中药临床合理应用、发挥其疗效优势的重要方法."异类相制"理论形成于长期的临床实践认知,是临床经验的提炼升华,其含义为有毒中药通过与不同性味、不同功效中药的合理配伍,以调其偏性、制其毒性."异类相制"理论涵盖了性味相制、异效相制、扶正制毒的配伍减毒方式及交互相呈关系,各药物配伍所起的相反相成作用是其内涵的延伸,可从物质基础、效应机制两方面阐释其原理.在此理论指导下,能够优化有毒中药复方配伍方法,为临床有毒中药的配伍组方提供新策略,实现复方的减毒增效.

    异类相制有毒中药配伍减毒组方策略

    张志远运用赭石治疗胃病经验

    韦美岐刘桂荣
    455-458页
    查看更多>>摘要:总结国医大师张志远运用赭石治疗胃病的经验.认为治疗胃病以恢复胃气肃降为要,赭石为降胃气、降逆气的要药,尤适用于胃病的治疗.常以赭石配伍柴胡、吴茱萸以解郁降逆,配伍大黄、瓜蒌以消痰降气,配伍沉香以调气畅中,配伍人参以开壅补虚.对于肝胃不和者,在疏肝理气药中加入赭石可以降肝平冲,恢复胃气的通降之性;对于胆胃不和者,在利胆化痰药中加入赭石可使痰浊下降,胆火达胃,胆之清气自可升发;对于脾胃不和者,在健脾温胃药中加入赭石可以镇逆安中,使虚可受补;对于肺胃不和者,在润肺清胃药中加入赭石可以降胃和阴,直折亢火,佐金肃气,培土生金,助化津液.

    赭石胃病名医经验张志远

    艾儒棣运用中医外治法分期治疗湿疹经验

    周水涵韩冰莹宋玮肖敏...
    459-463页
    查看更多>>摘要:介绍艾儒棣教授运用中医外治法分期辨治湿疹经验.认为湿疹发病以"湿"为关键病理因素,"治湿"应贯穿始终,以"三期分治,湿邪为本,随症论治"为主导思想.根据各个发病时期的病机及皮损特点选择外治剂型及方药,急性期以风湿热蕴肤为主要病机,治以清热收敛、解毒止痒,剂型多选用溶液、洗剂,方选痒症洗方、荆防苦参汤、苦丁二黄汤、香连金黄散;亚急性期以痰湿热伏为主要病机,治以除湿化浊、清理余热,剂型多选用膏剂,方选蛇黄软膏、黄连膏、紫花地丁软膏;慢性期以痰湿瘀结为主要病机,治以除湿消痰、化瘀止痒,方选止痒软膏、润肌膏、愈肤膏;日常调护常用荷荷巴油、橄榄油外用以润肤.

    湿疹中医外治名医经验艾儒棣

    从改善症状入手探析糖尿病的治疗思路与方法

    周艺杨叔禹柯鸿飞李博...
    464-468页
    查看更多>>摘要:探析从改善症状入手治疗糖尿病的临床思路与方法.认为糖尿病相关症状可不同程度地影响血糖、血脂等代谢指标的控制,并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诊疗糖尿病强调"两标并重",即代谢指标和生活质量指标并重,应关注患者的症状,从症状辨证入手,在诊疗过程中抓关键症状,而对于症状繁多者可采取症候群合并治疗,并采用"间者并行、一日多方"的法则,同时可通过糖尿病专科医师、中医师、健康管理师三师团队参与的"三师共管"管理模式,助力糖尿病症状管理.

    糖尿病症状代谢指标生活质量

    基于调气解毒法探讨溃疡性结肠炎"炎-癌"转化及防治思路

    杨冰炜陈雪王成磊李卫东...
    469-473,502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调气解毒法探讨溃疡性结肠炎"炎-癌"转化的病机,认为气机失常,内生"热、瘀、湿"病邪胶结于大肠,邪气不解,日久成毒,以致引发癌变.临床运用调气解毒法进行防治,提出通腑气、调血气和健脾气的调气之法以荡热毒、散瘀毒和化湿毒;同时根据不同阶段毒邪致病特点,灵活组合运用调气解毒的不同方法,以期截断溃疡性结肠炎"炎-癌"转化的进程.

    溃疡性结肠炎气机失常炎症癌症治未病

    章次公治胃病"双重诊断,一重治疗"中西汇通思想浅析

    黄圣刘果
    474-478页
    查看更多>>摘要:章次公注重西医病理和中医病机的对应,提出"双重诊断,一重治疗","双重诊断"是指对各种病症诊断出西医病理、病因、病名和中医证候,"一重治疗"是指采用中药治疗.通过阅读章次公胃病验案和相关论述,总结出胃病的"双重诊断,一重治疗",包括胃病的三步法诊断逻辑、病理-病机的对应关系、病因诊断和中医辨证,以及急性胃炎、胃溃疡和胃酸过多、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消化不良和胃肠神经官能症、上消化道出血的中药治疗.在逻辑思维、临床实践、科研有机融合的思考模式下,章次公将"气血、寒热温凉"与"物质、功能"的中西医基础概念对应代入,探索了中西医互通的本质,从而使中医辨证和中药功效的范畴扩大到微观的生理、病理层面.章次公学术思想对探索现代中西结合的"双赢"方式有参考价值,应在遵循取长补短、互补互融的前提条件下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

    章次公胃病中西汇通微观辨证

    中医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试验中的中药安慰剂效应Meta分析

    黄开月黄金科王凤云马祥雪...
    479-48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中医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D)随机对照试验(RCTs)中的中药安慰剂实施现状并系统评价其安慰剂效应.方法 利用医学主题词和自由词组合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收录的1994年1月31至2023年9月30日发表的设有中药安慰剂组治疗FD的RCTs,分析其剂型、成分及评价方法现状,通过Cochrane偏倚风险评估标准评价文献质量,对FD患者的中药安慰剂应答率进行单组率Meta分析,并根据诊断标准、疗效标准、治疗时间、安慰剂剂型、是否含有活性成分及是否行安慰剂评估进行亚组分析和Meta回归分析.结果 纳入34篇文献,共5046例患者,其中2221例FD患者接受了中药安慰剂治疗.颗粒剂为最主要的安慰剂剂型,占71%(24/34),32.35%(11/34)研究的安慰剂添加了原药,只有12项(35%)研究对外观、气味、味道都进行了描述.安慰剂组FD患者安慰剂应答率为41%(95%CI:0.35~0.47;P<0.01,I2=87%);不同诊断标准、不同治疗时间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不同疗效评价标准、不同安慰剂剂型、是否含有低剂量活性成分、是否进行安慰剂评估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D患者存在明显的中药安慰剂效应,颗粒剂为主要的安慰剂剂型,不同诊断标准、不同治疗时间可能会影响患者的应答率,中药安慰剂中加入低剂量原药未见对应答率具有影响.临床试验者对安慰剂的关注度还不够,中药安慰剂的制作和评价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规范性.

    功能性消化不良中药安慰剂Meta分析应答率

    益气活血方治疗气虚血瘀证宫腔粘连患者随机对照临床观察

    秦瑜玲隋娟周琳毕红...
    489-494,51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益气活血方联合手术及雌激素、孕激素序贯治疗气虚血瘀证宫腔粘连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21年6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在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收治的宫腔粘连患者6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例,均接受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TCRA)治疗.对照组术后予雌激素、孕激素序贯治疗,每日口服1片,前14天服雌二醇片,后14天服雌二醇地屈孕酮片.治疗组术后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益气活血方治疗,每日1剂.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子宫内膜厚度、宫腔粘连评分、月经量积分及治疗结束3个月后的复粘率、妊娠率,并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0.63%、75.00%,两组临床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子宫内膜厚度、月经量均较本组治疗前增加,宫腔粘连评分、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或P<0.01).治疗后治疗组宫腔粘连评分、中医证候积分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治疗组术后6个月妊娠率为37.50%,高于对照组的12.50%(P<0.05).治疗组复粘率为3.13%,对照组为9.38%,两组复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出现不良事件.结论 益气活血方联合手术及雌激素、孕激素序贯治疗宫腔粘连气虚血瘀证术后患者,可促进子宫内膜恢复,增加月经量,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妊娠率及临床疗效,且安全性好.

    宫腔粘连宫腔粘连分离术益气活血方雌激素孕激素妊娠率子宫内膜

    基于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探讨针刺治疗乳腺癌化疗相关认知障碍的脑机制

    吴子婷刘妮张亚男梁婷婷...
    495-50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s-fMRI)探讨针刺治疗乳腺癌化疗相关认知障碍(CRCI)的作用机制.方法 选取25名乳腺癌CRCI患者,以调和气血、补心益智治法进行针刺治疗,选穴为足三里(双侧)、血海(双侧)、膻中、中脘、气海、百会、风府(双侧)、心俞(双侧)、通里(双侧)、照海(双侧)、(譩)(譆)(双侧),每周针刺2次,每次间隔2~3天,疗程8周.比较针刺前后蒙特利尔评分量表(MoCA)、简易智力量表(MMSE)、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生命质量问卷(EORTCQLQ-C30)量表评分,并进行MoCA量表疗效评价;治疗前后接受rs-fMRI检查,采用低频振荡振幅、功能连接(FC)分析方法,提取双侧前扣带回、双侧海马、双侧杏仁核、双侧颞极颞中回、双侧颞极颞上回等感兴趣区的zALFF平均值进行比较,并以治疗前后zALFF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脑区为种子点进行基于种子点的FC分析.对影像学指标与临床量表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24名乳腺癌CRCI患者完成治疗及随访.治疗后患者rs-fMRI检查左侧海马、左侧杏仁核、左侧颞极颞中回的zALFF值降低(P<0.05或P<0.01),左侧颞极颞中回与右侧小脑后叶FC在针刺治疗后升高(t=-5.169),MoCA量表总分及视空间与执行、命名、延迟回忆认知评分,MMSE量表总分,EORTC QLQ-C30量表情绪评分显著升高(P<0.05或P<0.01).MoCA总有效率为58.33%.治疗前后左侧颞极颞中回zALFF值差值与MoCA总分(r=-0.499,P=0.015)及抽象功能差值(r=-0.498,P=0.016)呈负相关.结论 调和气血、补心益智法针刺治疗能够改善乳腺癌CRCI患者认知功能,其机制可能与改善海马、杏仁核和颞叶的功能活动及左侧颞极颞中回和右侧小脑后叶的功能连接相关.

    乳腺癌针刺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化疗相关认知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