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辛世俊

双月刊

1001-8204

zdxbw@126.com

0371-67781275

450001

郑州市科学大道100号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Zhengzhou University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创刊于1960年,为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综合性学术期刊。主要刊发哲学、政治学、法学、经济学、社会学、史学、文学等方面的学术性文章,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全国百强学报、曾连续四届获河南省优秀社科期刊暨“河南社科期刊二十佳”称号。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城市工业用地集约化转型的障碍与治理

    罗娇娇吴雁飘张晓滨
    75-80页
    查看更多>>摘要:城市工业用地的集约化转型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然而,由于地方经济绩效考核指标单一、土地资源市场价格扭曲、社会治理参与机制薄弱等因素,均造成城市工业用地的粗放型低效利用乃至土地资源闲置.为此,应发挥多元主体的治理结构优势,科学构建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工业企业间的利益协调机制与考核机制,遵循"新主体激发、原主体优化、多主体持续"的转型逻辑,形成土地资源利用的激励相容机制,围绕共容利益强化主体协作和上下联动,有效发挥政府干预、市场配置和社会监督的作用,从而实现工业用地集约化利用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城市土地工业用地集约化利用社会监督

    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是否推动了城市房价水平?——来自政策文本的经验证据

    毛丰付乔星星郑好青王海...
    81-86页
    查看更多>>摘要:规模庞大的数字基础设施必然对国民经济各部门产生重要影响.通过整理数字基础设施政策文本数据,实证检验了数字基础设施对我国城市房价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在需求侧,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会通过促进人口集聚对城市住房形成新刺激和新需求;在供给侧,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会影响土地资源配置,从而加大城市房价上涨的可能.同时,相对于大城市、高铁未开通的城市,数字基础设施对城市住房的溢价效应在中小城市及高铁开通城市中的表现更为明显.为此,需要积极引导市场参与者及时关注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状况,并形成合理的市场预期,避免房价出现短期过快上涨的态势.同时,地方政府应强化城市分类调控,利用数字基础设施对中小城市房价上涨带来的正效应,弱化城市间的房价分化.

    数字基础设施人口集聚土地资源配置城市房价

    金融集聚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空间非均匀效应

    赵丹妮易露霞祝佳
    87-94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采用2011~2022年省级面板数据构建空间计量模型,实证检验了金融集聚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影响和空间效应.研究发现,金融集聚能显著驱动企业数字化转型,且存在显著的正空间相关性;从不同金融集聚业态来看,银行业集聚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促进和溢出作用更大.从企业属性来看,本地区金融集聚对国企和非高科技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驱动作用更大,周边地区则对国企和高科技企业的助推作用更大.影响机制表明,金融集聚在金融监管和市场化程度的影响下能够与本地区金融集聚形成互补作用,对企业数字化转型形成增益效果,且基于金融业态集聚和企业属性的异质性,并呈现一定的异质性效应.本文为金融集聚如何更好驱动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政策启示.

    金融集聚数字化转型空间溢出影响机制

    同情与想象力在环境审美中的作用——围绕亚当·斯密的讨论

    艾米丽·布雷迪何敏
    95-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亚当·斯密的同情与想象力思想在环境审美中具有重要作用.虽然反对者认为,将情感和想象运用到对自然的审美鉴赏中可能会导致主观化和琐碎化,但这一思想还是有重要价值的.首先,同情与想象力可能提供一种更深层、更敏感的审美参与.其次,站在无功利的立场上,审美判断可能源于一种自我调控的反映,这种客观、理性立场可以避免由于过度人性化而导致的自然审美欣赏的失败.

    亚当·斯密自然同情想象力环境美学

    论春秋飨礼用乐的演变

    罗军凤靳薇薇
    101-105页
    查看更多>>摘要:飨礼的用乐原本受制于礼仪空间和宾客的尊卑等级.春秋时期,王子颓、郑伯乐及遍舞,僭用或借用周王室飨礼用乐.宋国袭用商王室飨礼用乐,仪节上改变旧章且吸纳周礼.晋人韩厥融合多种礼仪用乐以娱宾,赵武减省飨礼的繁缛仪节,飨礼与宾客的尊卑等级之间的联系减弱.而飨礼在野,突破了飨礼的礼仪空间,飨礼名存而实亡.在春秋时期的礼乐变革中,晋人扮演了重要角色.

    飨礼乐及遍舞金奏韩厥赵武

    西汉文学中的汤武受命论争及其演绎

    杨允
    106-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西汉文学中的汤武受命论争发轫于景帝时辕固生与黄生就"汤武受命"一事在景帝面前展开的论争,因其在言语交锋中牵引出"高皇帝代秦"之语,因而牵涉到了汉家政权合法性的问题,并由此衍生出很多有关"受命"的论议、奏疏、记述等.汉代文学在对这一话题的多重阐释中,表现出朝廷最高统治者、朝臣和学者对汉家皇权的理性审视和思想引导,演绎出对君权合法性、君权与天命、君权与民心关系等重要问题的思考.汤武受命不仅是一个学术话题、历史话题,它还隐含着对现实皇权的关注,演绎出对汉家政权合法性、刘氏历代君主的作为及统治合法性与时效性的考量.

    辕固生黄生汉景帝受命放杀皇权焦虑

    论汉魏之际佛道关系的老学化转向

    胡永辉
    112-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汉至魏晋佛道关系经历了"黄老神仙方术化——老学化——老庄并举"三个阶段.至晚在东汉桓帝时,佛道关系由佛教与黄老神仙方术的沟通开始转向佛教借鉴吸收老学,黄老神仙方术与老学产生了位移,这具体体现在当时的佛教译经中.在汉魏之际三教论争中,佛教多以老学回应时人的质疑和责难,以儒家学说为内在标准,强调佛教与儒学的内在一致性,并以老子学说论证佛教学说的合理性,以此来消解儒家的质疑.这一现象至少说明老学在时人看来可以用来回应儒家并被人们接受.魏晋佛教译经过程中的老庄并举不仅折射出魏晋时期庄学的流行,也间接反映出汉魏之际佛道关系老学化转向的余绪.老庄、玄学与佛教般若学的互动是推动魏晋本体论问题讨论的重要动因.从此角度说,汉魏之际佛道关系的老学化转向可看作魏晋玄佛合流思潮之前奏.

    三教关系汉代佛教玄佛合流神仙方术化老学化

    元代朱子学范式下礼乐互诠关系的义理解读——以陈澔《礼记集说》为例

    曾令巍
    117-123页
    查看更多>>摘要:自理学范式确立以降,传统哲学中的概念就被以程朱为代表的理学家所重视并赋予新内涵.元代朱子后学陈澔以《礼记》为研究对象自觉接续其思想遗产,既从义理诠释上实现了朱子学的精微化,又从经学维度上补救了朱子学流于繁琐、空虚之弊.受礼乐彼此依存关系的影响,陈澔《礼记集说》通过太极"函三为一之理"的思想、道器不离的关系、阴阳动静的屈伸变化以及体用不离的关系,不仅实现了礼乐互诠的义理诠释,而且还达到了经典诠释与义理建构的双重旨趣.

    朱子后学礼乐"一理"道器阴阳动静体用

    河南新闻教育的开端:中原大学新闻系历史考论

    邓绍根李欢
    124-130页
    查看更多>>摘要:学界关于河南新闻教育起源的研究莫衷一是,且存在事实不清、历程不明等问题.根据第一手的校刊、新闻报道和回忆资料等,认定1948年8月中原大学开设的新闻系是河南新闻教育之始.以培养革命和建国需要的、为人民服务的新闻干部为 目标,中原大学新闻系发展出独特的办学与培养模式:以联队讲座和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民主检讨会培养学员"入伍思想",以时事政治和业务实践增强学员对新闻宣传战线的政策方针和实际情况的学习,以"教-导-学"相结合的民主学习模式强化短期培训效果.这一模式为建国前后向新民主主义教育的专业化迈进积累了经验.新闻系毕业的130余名学生持续活跃在中原、华中的新闻宣传岗位上,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中原大学新闻系新闻教育解放战争

    同步与相辅:全过程人民民主与党管媒体的价值取向与实践理路

    尤成朱清河
    131-135页
    查看更多>>摘要: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与坚持党管媒体是互为表里、相辅相成的辩证关系.在价值取向上,全过程人民民主和党管媒体具有高度的同步性;在理论逻辑上,党管媒体和全过程人民民主昭彰"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追求;在实践理路上,坚持党管媒体是赋能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应有之义.两者在实践中相互耦合、形成合力,共同展现了中国新闻业在民主政治领域不同于西方模式的新图景.

    党管媒体全过程人民民主以人民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