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针织工业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针织工业
针织工业

邓淑芳

月刊

1000-4033

zzgybjb@yahoo.com.cn

022-27382711 27385020

300193

天津市南开区鹊桥路25号

针织工业/Journal Knitting Industries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针织工业》是目前全国针织行业唯一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科技期刊,被推荐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并多次被评为国家纺织工业局优秀期刊和天津市优秀期刊。《针织工业》创刊于1973年,多年来,为促进我国针织工业发展,加强针织工业科技信息交流,本刊密切注视国内外针织科技、针织生产方面的发展动向,大量搜集和报道了针织及染整方面的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的开发情况。对行业的实用技术、技改经验进行了推广。交流了许多企业的管理经验,同时也注意到相关行业的发展对针织行业的推动作用。《针织工业》的读者对象为针织行业工程技术人员、管理干部,大专院校师生,及针织机械、针织原料、染整机械、染化料助剂、纺织品贸易等针织相关行业的有关人员。本刊为国内外公开发行,全国各地邮局均可定阅。凡于当地邮局错过订阅的读者,可直接向本编辑部索取订单。另本编辑部还备有1994年至今的合订本,每年装订为一本,欢迎选购。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高强耐磨结构针织面料的开发

    杨建国刘萍邱阳
    72-74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开发一种具有高强耐磨结构的针织面料,由包含芳纶的纤维织造而成,具有凹凸的双层结构.采用芳纶材料和双层结构提高面料的耐磨性能,解决了面料表面,特别是制作于手腕、手肘、膝盖部位面料耐磨性能差的问题.经试验,面料的平均耐磨指数Ai值为0.001 1 g/次,面料的耐磨性远高于普通面料的平均水平.该项目开发的高强耐磨结构针织面料因结构特殊,具有优异的耐磨性,同时具有手感柔软、适合贴身穿着的特点.

    高强耐磨结构针织面料芳纶双层结构耐磨指数

    电脑横机三维间隔织物应用与工艺研究

    汪玥宋晓霞
    75-79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一种新型缓冲材料,间隔织物由上下两个表面和中间的间隔层组成.在间隔织物中,针织间隔织物具有轻质、保暖、透气和富有弹性等特点.针织间隔织物分为针织经编间隔织物和针织纬编间隔织物,这里主要介绍纬编间隔织物在纺织领域的应用现状,并归纳整理纬编间隔织物在电脑横机上的编织工艺.在此基础上,参考纬编轴向织物的编织原理,进一步提出一种新型间隔层添加增强纱的纬编间隔织物.结果表明:这种新型织物通过在间隔层中添加具有高强度和耐用性的增强纱,提高了织物整体性能,为后续研究和产品开发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参考.

    三维间隔织物纬编织物间隔结构编织工艺电脑横机增强纱

    高性能防弹复合材料在软质防弹衣中的应用

    孟花张燕刘永佳
    80-83页
    查看更多>>摘要:概述纤维复合材料的防弹机理,介绍了芳纶Ⅱ防弹材料、芳纶Ⅲ防弹材料、超高分子量聚乙烯防弹材料、PBO防弹材料及剪切增稠液防弹材料的性能特点及其在软质防弹衣中的应用.指出为满足未来对软质防护材料轻量化、高防护、舒适性的要求,树脂基高性能纤维增强复合防弹材料将成为新型防弹材料的研究热点,仅单一高性能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将难以满足未来对防弹材料的要求,混杂纤维防弹复合材料综合性能优异,未来会成为防弹材料的研究方向.

    软质防弹衣芳纶纤维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PBO纤维剪切增稠液防弹复合材料

    多尺度纳米纤维结构设计及对铜离子吸附性能

    郑凯伍海明陈娜娜陈磊...
    84-88页
    查看更多>>摘要:碳纳米纤维及碳纳米管因其超高的比表面积,在重金属离子吸附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文中首先利用静电纺丝工艺制备了聚丙烯腈纳米纤维,对其进行预氧化和炭化后制备了碳纳米纤维,研究了预氧化和炭化工艺对纳米纤维形貌和结构的影响;然后基于等离子体辅助气相沉积工艺在碳纳米纤维表面生长了碳纳米管,探讨了不同功率下纳米纤维表面碳纳米管结构的演化规律;将其用于吸附铜离子污染物,探讨了吸附溶液pH值、金属离子浓度、吸附剂含量等对吸附量的影响规律.

    碳纳米纤维碳纳米管静电纺丝预氧化炭化铜离子吸附

    强化硫化黑染色废水中S2-去除的电絮凝体系

    李明辉姚继明张维谢源...
    89-9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高硫化黑染色废水中S2-去除效率,以镁、铁作为交替阳极,选择交流电源构建电絮凝-芬顿耦合体系.采用响应曲面法(RSM)对体系参数如施加电压、电解时间、初始pH值、H2O2用量进行优化设计与验证,探究其对S2-去除、色度、化学需氧量(COD)的影响.结果表明:H2O2添加量对废水COD去除率和S2-去除率有一定影响,S2-浓度受多因素的复合效果影响较明显.在施加电压27 V、电解时间40 min、初始pH值为5.9、H2O2为0.4 mL,S2-去除率最高,达到79.41%,此时COD去除率为48.08%,色度30倍.

    硫化黑染色废水交流电絮凝响应曲面法S2-去除率电芬顿

    Ni/Co-MOF的制备及对酸性橙156的吸附

    司俊杰刘秀明房宽峻卢雪...
    95-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采用溶剂热法制备得到一种新型复合材料Ni/Co-MOF,并对其进行表观形貌、结构表征及对酸性染料吸附性能的研究.结果表明,Ni/Co-MOF具有独特的花瓣状中空纳米笼结构,孔径高达14.56 nm;Ni/Co-MOF对酸性橙156的吸附量最高可达355 mg/g;通过吸附等温线和动力学研究说明酸性橙156在Ni/Co-MOF上的吸附符合Langmuir等温线模型和准二级动力学模型,为吸热自发过程,吸附方式以化学吸附为主;5次吸附与脱附试验后,Ni/Co-MOF仍可对酸性橙156表现出优异的吸附性能.

    Ni/Co-MOF酸性橙156吸附性能可重复利用

    Au/N-TiO2复合纳米纤维光催化降解及漂白

    肖鹏业
    101-105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静电纺丝及沉积沉淀技术,将Au纳米颗粒沉积到氮掺杂TiO2纳米纤维表面,成功制备出具有优良可见光响应的Au/N-TiO2光催化剂,并对催化剂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对比原始TiO2纳米纤维及氮掺杂TiO2纳米纤维催化剂,Au/N-TiO2复合纤维对罗丹明B和亚甲基蓝的降解率更高;在暗反应过后10 min的光反应,Au/N-TiO2催化亚甲基蓝降解率能够达到98%,罗丹明B能达到96%;将Au/N-TiO2用于光催化产双氧水同步棉织物漂白,其催化双氧水产量达288 μmol/L,并能有效提高棉织物白度;机理分析表明,N掺杂和Au纳米颗粒的等离子共振效应(SPR)拓宽了复合纳米纤维催化剂的可见光响应范围,增强了光催化活性.

    纳米金N掺杂TiO2可见光催化

    仿牛仔成衣水洗效果针织成形编织工艺设计

    顾远渊陈茜睿
    106-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传统牛仔水洗工艺污染性较强、舒适度不高等问题,提出仿牛仔成衣水洗效果针织成形编织工艺设计和应用的必要性.首先梳理牛仔水洗工艺,并按照其所呈现的外观效果进行分类.以该分类为依据,结合针织组织结构和纱线选择,对仿牛仔成衣水洗效果的针织成形编织工艺进行技术实践.最后阐述上述针织工艺在仿制经典牛仔服装款式以及在针织成形服装经典款式中应用的可行性.该研究是在环保可持续的大主题下,对牛仔风格服装设计与工艺的有益探索.

    仿牛仔水洗效果仿牛仔针织服装针织成形服装编织工艺组织结构设计纱线选择

    针织衫拼接设计创新方法与应用实践

    张金滨匡迁
    111-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首先阐述针织衫拼接设计分类及特征,分析拼接方式在针织衫中的应用案例,其次分别对针织衫拼接设计与创新方法进行探究.其中,较为详细地阐述针织衫拼接设计方法,进一步提出创新拼接设计方法并进行应用实践.最后指出,恰当的针织衫拼接设计能够有效节约成本,实现一衣多穿及旧物再利用.研究认为,针织衫拼接设计可创新空间较大,可通过运用接缝创新、异料拼接创新、同料拼接创新、组合拼接创新进行针织衫创新设计,服务针织衫设计推陈出新.

    针织衫拼接设计创新方法应用实践

    基于苏州地域文化的针织旗袍设计与工艺研究

    孙静尹雪峰傅菊芬
    117-122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对苏州地域文化可视化元素进行提炼,设计相关图案,并应用于针织旗袍及其配饰设计中.从针织旗袍的廓型、提花组织选择、局部结构创新设计、针织工艺实现手法4个方面进行实践研究.在电脑横机编织实践中,运用收放针、加弹力丝、衣片边缘包边处理等方法,处理针织旗袍较大的胸腰差和腰臀差,通过组织变化处理局部造型,更好地呈现出迎合当代人们生活需要与精神需求的针织旗袍,旨在让旗袍文化和苏州地域文化得到进一步发扬,亦使国内的针织服装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设计出具有差异化以及将传统文化与流行元素相融合的针织产品.

    苏州地域文化元素针织旗袍图案设计电脑横机编织工艺创新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