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能源与环保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能源与环保
能源与环保

王春林

月刊

1003-0506

zzmttg@163.com

0371-67575989

450001

郑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枫杨街17号

能源与环保/Journal China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中州煤炭》重点刊登介绍煤炭生产新技术、新工艺、新经验、新产品的文章和信息,兼容经营管理。面向煤炭系统和相关行业的工程技术人员、管理干部、技术工人和大专院校师生。本刊为双月刊,彩色封面,国际标准大16开本,112页,月下旬出版,自办发行。每期定价10元,全年6期60元。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南皮地区石盒子组沉积微相特征与有利储集相研究

    李国华佘晓宇何丽彭代诚...
    126-131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港南皮地区目的层石盒子组碎屑岩砂体分布广泛、厚度大,但沉积展布及有利储集相分析并不完善.为此,以沉积环境研究为基础,依据测井沉积学理论,利用测井曲线形态特征与岩性剖面的对应关系,对研究区单井沉积微相精细解释与划分.运用均方根振幅属性切片技术,分析了沉积相空间展布规律.研究表明,石盒子组曲流河相沉积体系主要有3种亚相7种微相,砂体由北东向南西展布.其中,河床滞留沉积相与边滩相主要以陆源砾石为主且粒度较粗,孔隙连通性好,在研究区是砂岩和储油物性最发育的层段.泛滥平原泥质含量高,孔隙喉道较窄,沉积颗粒细,储油性差.该区研究能为油气藏的合理高效开发和其他地区沉积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石盒子组沉积环境沉积微相特征沉积展布有利储集相

    河南西部某煤田地质特征研究

    张蕾许岩炯谌霞王丰琪...
    132-137,145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当前形势下,实现煤炭资源的保障,要立足国内供给,加大煤矿资源潜力评价和地质勘查,挖掘自身潜力,利用自身优势,寻找新的后续矿源.以某煤炭区域地质情况为背景,研究了煤田沉积环境特征、测井响应特征、煤层分布特征、煤层物理性质、煤岩特征以及煤类.研究得出,某煤炭区可采煤层为赋存在山西组下部的二1煤层,煤层厚度0.15~10.57 m,平均厚4.11 m,属大部分可采的中厚煤层、结构简单,二1煤层为中灰、中硫、高热值贫煤和无烟煤,区内二1煤层的稳定程度属较稳定煤层.研究对该地区煤炭工业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沉积环境特征测井响应特征煤层分布特征煤层物理性质煤岩特征煤类

    基于ROSS-Miles法的不同砂含量下泡排剂性能影响实验研究

    许鸷宇赵玉陈君廖丽...
    138-145页
    查看更多>>摘要:泡排技术是一种成本低、效果较好的排液采气方式,广泛应用于气田的出水治理.部分气井在排液采气过程中存在地层出砂,影响泡沫排水采气效果的问题.为此,基于ROSS-Miles法开展泡沫排水采气泡排剂评价及优选实验,为气田泡沫排水采气泡排剂的选择提供依据.实验针对气井不同砂含量,进行了泡排剂在不同砂含量地层水中起泡能力以及稳泡能力的评价实验,从而分析砂含量对泡排剂性能的影响程度,同时采用改进后的气流法装置对不同泡排剂的携液能力进行实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介质中,泡排剂的携液速率会随着携液时间的增加而减小,考虑砂含量的影响程度,综合判断出XHY-4泡排剂的起泡性能、稳泡能力、携液率、携液速率均较好,适合含砂气田排水采气,同时为含砂气田泡排剂优选提供参考.

    泡沫排水采气砂含量携液能力起泡性能稳泡能力

    分布式光纤监测技术在水平井分段压裂中的应用

    周明秀管英柱张国威董为民...
    146-154,162页
    查看更多>>摘要:水平井分段压裂过程中,涉及大量繁杂的数据监测与处理工作,同时,压裂过程的不确定性给实时监测带来了更大的难度.传统的井下监测方式存在监测精确度低、受电磁干扰、成本高昂等问题,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的产生,为这些亟待解决的难题提供了新的解决思路.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以其成本低、耐高温、性质稳定、不受电磁干扰等优势,逐渐在油田得到应用.对水平井分段压裂的应用现状进行研究,分析了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原理,总结了分布式光纤的井下安装方式,归纳了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在水平井分段压裂中的应用现状,最后提出了分布式光纤监测技术的发展建议.研究认为:目前,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已受到广泛关注,将成为井下监测的重要工具;分布式光纤传感在水平井分段压裂中的应用主要有压裂液注入分布诊断、人工裂缝起裂及延伸诊断、封隔器泄漏监测和DTS/DAS数据定量解释;对未来温度和声学监测数据的解释方法将向定量解释的应用方向发展.

    水平井分段压裂分布式光纤监测井下安装DTSDAS数据解释

    不连沟井田岩溶水水化学特征及其演化规律研究

    李双慧朱宏军朱开鹏黄选明...
    155-162页
    查看更多>>摘要:岩溶水害是准格尔煤田安全生产的重大隐患之一,在分析准格尔煤田东北部不连沟井田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运用水文地球化学和数理统计的方法,查明研究区水化学特征及演化规律,为矿井水害治理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①研究区岩溶地下水pH值为7.5~8.35,呈弱碱—偏碱性,TDS小于1 000 mg/L,整体为淡水;岩溶水水化学类型包括HCO3-Na·Ca·Mg型水、HCO3·Cl-Na·Ca型水和Cl-Na型水;Na+、Ca2+、HCO3-、Cl-、SO42-为岩溶水的主要阴阳离子.②岩溶地下水水化学组分主要受水岩作用及阳离子交替吸附作用的影响;Na+、Cl-主要来源为盐岩的溶解或阳离子交换作用,Ca2+、Mg2+、HCO3-主要来源为方解石、白云石的溶解,SO42-离子主要来自石膏的溶解和黄铁矿氧化.③反向水文地球化学模拟表明,沿岩溶地下水径流方向发生的主要水岩作用包括方解石、白云石的沉淀和溶解,石膏、盐岩和CO2的溶解,Na-Ca阳离子交换.

    不连沟井田岩溶地下水水化学特征Gibbs图反向水文地球化学模拟

    丛式定向井技术在探查陷落柱范围中的应用

    高玉超李永雷王芳
    163-170页
    查看更多>>摘要:金桥煤矿四采区东部发育一陷落柱,为了进一步探明陷落柱发育形态及范围,优化采区设计,消除奥灰水通过陷落柱进入矿井造成水害隐患,采用地面丛式定向井钻探技术(1个主孔,4个分支孔)对陷落柱发育范围进行探查.通过对钻探取芯、岩屑录井、数字化测井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判断,探明了陷落柱发育范围,陷落柱长轴长约68 m,短轴长约47 m,面积约0.00255 km2,比三维地震探勘范围减少了 0.003 93 km2.为了验证地面丛式定向井探查的可靠程度,施工了 7个井下验证钻孔,累计完成钻探工程量590 m.钻探资料表明,两者所探查范围基本一致,地面丛式定向井探查技术精度达到米级.结果表明,地面丛式定向井技术实现了小型陷落柱发育范围的精准探查,为探查陷落柱的范围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手段.

    丛式定向井陷落柱井下钻探验证钻孔探查手段

    CPGS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电应用进展

    魏菊艳付美龙刘玉龙
    171-177页
    查看更多>>摘要:CPGS结合了 CO2地质封存和深部地热开发2种技术的优势,在实现地热能开采的同时,也对CO2进行了地质封存,从而实现了温室气体减排和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的结合,CO2的排放在最大限度上减少.介绍了增强型地热系统和CO2羽流地热系统,对比分析了水和CO2作为传热工质的优缺点,同时详细地介绍了CO2羽流地热系统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研究需要改进之处.最后介绍了3种CO2羽流地热系统发电应用技术,即热伏发电、有机朗肯循环发电技术、基于以太阳能为辅助热源的CPGS-sCO2布雷顿联合循环发电技术.

    CO2羽流地热系统增强型地热系统地热能热伏发电有机朗肯循环

    基于GWO-SVM算法的油气井产能预测模型研究

    杨毅赵洪绪袁胜斌
    178-183页
    查看更多>>摘要:油气井产能对于油藏完井方式选择及相关作业起着决定性作用,是油气藏开发的关键指标之一.当前基于机器学习算法的油气井产能预测过程中预测结果受样本数据影响明显.针对支持向量机方法和灰狼算法在处理小数据样本时的特征及优势,将支持向量机与灰狼算法相结合,形成了灰狼算法—支持向量机算法(GWO-SVM算法).利用某油田数据实际井数据对优化前后的算法及当前常用的机器学习算法进行对比测试,结果表明,优化后的GWO-SVM算法在计算速度和计算精度上表现出了明显优势,能更准确地确定油气井产能.研究结果对油气井产能预测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油气井产能预测支持向量机算法灰狼算法GWO-SVM算法

    新能源与火电联合技术研究

    丁建博周广利刘志宝沙少飞...
    184-190,197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双碳"目标的提出,新能源技术不断发展,新能源发电占比稳步提升,但是新能源发电的不稳定性必然会导致新能源发电存在电能质量低和可控性差的问题.结合国内当前资源状态和发电模式结构来看,仍以火电为主,新能源为辅.由于煤炭和天然气资源供需关系、环保要求,也严重限制火电的发展,新能源与火电联合技术将成为热门研究趋势,新能源与火电联合技术发展可以实现能源结构优化互补,推进新能源火电联营运行模式.针对新能技术与火电中燃气机组、燃煤机组、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机组(Integrated Gasification Combined Cycle,IGCC)构型分析.将各种火电特性和新能源优势整合分析研究,可以有效解决新能源储能问题、更高效实现火电的富氧燃烧和CO2捕集.

    新能源火电IGCC富氧燃烧氢储能燃气联合循环

    激发极化测深法对洛阳市浅层地热勘查的研究

    付新建李飞邵超张旭...
    191-197页
    查看更多>>摘要:洛阳市地热资源勘查及开发利用对支撑城市经济绿色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研究区位于洛阳盆地内,地形地貌类型较为复杂,采用常规的方法在地热勘查中收效甚微,而地球物理探测方法具有成本低、高效且适用性强等特点,在目前地热勘查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在系统梳理研究区地形地貌、地层岩性、水文地质特征以及岩石地球物理性质等资料基础上,选用激发极化测深手段通过电测深曲线特征对比分析、物探数据精准采集、测深成果反演解释以及异常推断等细致的研究过程,基本查清了 225 m以浅研究区地层岩性、构造分布等,并推断含水层空间分布情况,可为区域间接寻找浅层地热资源提供支撑,为下一步寻找地热资源布设钻孔提供了充足的依据.

    洛阳市激发极化测深法地层岩性地热勘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