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能源与环保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能源与环保
能源与环保

王春林

月刊

1003-0506

zzmttg@163.com

0371-67575989

450001

郑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枫杨街17号

能源与环保/Journal China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中州煤炭》重点刊登介绍煤炭生产新技术、新工艺、新经验、新产品的文章和信息,兼容经营管理。面向煤炭系统和相关行业的工程技术人员、管理干部、技术工人和大专院校师生。本刊为双月刊,彩色封面,国际标准大16开本,112页,月下旬出版,自办发行。每期定价10元,全年6期60元。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信息化的矿井水文地质信息管理系统

    孟凡贞仲崇坤张力杰韦华...
    198-203页
    查看更多>>摘要:伴随着新一轮的工业革命,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针对目前矿井水文地质信息管理不够精细和智能的诸多问题,在GIS技术基础上研究开发了矿井水文地质信息管理系统.系统主要包括矿井水文地质信息基础数据库、矿井水文地质图形文件管理、矿井采空区积水管理、矿井探放水辅助设计、矿井水害预测预报和矿井水文地质基础信息管理系统6个模块,实现了数据管理、图形处理、图件绘制、水害评价、预测预报一体化的管理能力.并在山东省济宁三号煤矿进行了应用,验证了矿井水文地质信息管理系统的实用性.

    信息化数据管理图形处理图件绘制水害评价预测预报

    基于高分卫星影像的威宁县光伏电站提取及分布特征分析

    刘芸杨娟黄林峰廖瑶...
    204-208,215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贵州省威宁县为例,基于高分一号卫星WFV传感器影像资料,分析研究区光伏电站在光谱、纹理和几何上的特征,选择合适的分类特征参数,建立基于面向对象光伏电站提取规则,结合最优分割参数,完成对威宁县的光伏电站提取及精度评价,并根据提取结果统计分析威宁县已建成光伏电站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很好完成威宁县光伏电站识别,分类质量达极好水平,可快速且准确的完成以县为单位的光伏电站提取,为光伏电站的建设情况和健康发展监测提供一定的参考和理论依据;卫星监测到威宁县已建成光伏电站占地面积26.98 km2,主要集中在威宁县西北部及南部地区,电站海拔集中在+1 629~+2 742 m,坡度以缓坡为主,坡向主要朝向东方.

    光伏电站高分卫星影像面向对象分类法

    基于模型预测控制的光储场站与SVG协同优化策略

    唐成虹董存孙树敏
    209-215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新能源高渗透接入电网,电网的电压控制问题变得越来越复杂.针对多无功源之间协同优化存在多时间尺度特征的问题,采用了模型预测控制方法,从日前计划与日内短期调度出发,建立了不同时间尺度下的多无功源协同优化模型,并制定了日前—日内多无功源协同优化调度策略.仿真验证表明,所提策略能够显著缩减离散无功设备的动作次数,并高效协调光储场站与SVG设备,在保证电网经济运行的同时,避免电网节点电压越限的问题.

    无功优化模型预测控制新能源

    基于LVRT能力光伏电源的配电网继电保护增强技术研究

    李良杰李锦锦杜丽艳
    216-222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具备低电压穿越(LVRT)技术的分布式光伏系统在配电系统中的应用不断增加.然而,由于分布式光伏系统的短路电流贡献较低,与传统同步电机的短路特性存在差异,这导致传统过流保护系统易出现误动作问题.针对该问题,提出了一种自适应整定策略,用于提高过流保护系统的性能.该策略基于LVRT工作原理,通过对故障电压进行估计,并利用故障期间电压下降效应来补偿分布式光伏逆变器的限流控制引起的电流轻微增加,从而加速保护系统的动作速度,并在IEEE-12节点配电系统上使用DIgSILENT软件对所提出的方法进行了验证.实验结果表明,在保持选择性的同时,所提出的自适应整定策略显著改善了保护系统的动作时限,验证了其有效性.

    有源配网低电压穿越分布式光伏配网保护过电流保护

    基于任务驱动的煤矿生产安全智能化管控平台设计与研究

    魏其东王甲伟邰凯红梁静浩...
    223-228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研究智能化矿井建设的基础上,根据具体业务和任务需求,从煤矿从业人员的角度出发,提出了一个发挥机关科室专业特长,促使基层联队安全、高效、高质量完成每日、每月、每年工作任务的智能化管控平台数学模型;设计了基于此管控平台所需的,将各种单一业务、任务信息化应用的数据之间联系起来的应用层、分析处理层、传输层、设备感知层的技术架构;描述了构建一个统一联动各子系统,实现信息收集与反馈,多类别、多来源不同感知信息集成与融合的数据采集系统,为调度指挥中心及平台使用者实现协同管控一体化、信息流通畅通化、生产效率最大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任务驱动数学模型技术架构数据系统

    基于人工智能的智能电网调度业务决策系统研究

    李惠松王晓光
    229-233,240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智能电网调度业务中海量电力大数据的接入,现代智能电网的信息处理与业务应用需要考虑多源异构信息的加工与反馈机制.为解决业务全生命周期智能化处理需求问题,提出了能够实现业务数据接入、业务数据处理与业务集成服务的智能电网调度业务决策系统.该系统通过构建态势感知模型、事件推理模型与控制策略模型,实现对电力系统的实时感知、智能化的控制策略制定,从而优化智能电网的调度业务决策过程.最后,以IEEE14节点系统为例验证模型的应用效果,证明了该系统能够对智能电网调度业务形成态势可感、设备可控、经济环境协同最优的管控效果,从而为调度员提供智能化监督、调度与决策流程.

    人工智能智能电网协同调度电力大数据

    电牵引滚筒采煤机变频调速节能控制技术

    王学权
    234-240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电牵引滚筒采煤机的变频调速过程进行节能控制,可以提高煤矿企业的经济效益.为了降低电牵引滚筒采煤机变频调速的能耗,提出一种电牵引滚筒采煤机变频调速节能控制技术.选择MG180/435-W型电牵引滚筒采煤机为实验对象,利用变频调速装置实现电牵引滚筒采煤机的能耗控制.通过电牵引滚筒采煤机的运动学分析,制定电牵引滚筒采煤机变频调速装置的能耗控制方案,在不同方案下,启动采煤机变频器,通过调速实现变频调速装置的能耗控制,测试了转速和频率对电牵引滚筒采煤机能耗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矢量控制方案下,将牵引转速和滚筒转速设定为400 r/min、频率为62 Hz时,电牵引滚筒采煤机的能耗最低;在恒压控制方案下,将牵引转速和滚筒转速设定为600 r/min、频率为135 Hz时,电牵引滚筒采煤机的能耗最低,通过电牵引滚筒采煤机的变频调速,降低电牵引滚筒采煤机变频调速的能耗.

    滚筒采煤机节能控制动力学分析变频调速电牵引能耗

    平煤矿区十二矿下保护层开采底板破坏深度数值模拟研究

    韩泰然李昂吕璐娜
    241-24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深入系统地研究复杂条件下工作面开采底板岩层破坏机理和突水条件,根据平煤矿区十二矿31040下保护层工作面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及岩石物理力学测试报告,采用FLAC3D有限差分程序,分别对不同条件下的底板扰动破坏深度及其演化规律进行了数值计算分析,得出了底板岩体扰动破坏深度计算公式,并针对十二矿31040下保护层工作面开采对底板扰动破坏深度发育形态影响进行分析研究,验证拟合公式的科学实用性,可为今后平煤矿区带压安全开采提供技术支持和指导.

    平煤矿区底板破坏深度数值模拟水害防治

    动压巷道水力压裂切顶卸压技术研究与应用

    邢菲菲李海宏李明
    248-255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晋城矿区动压巷道多、服务周期长、服务期间受多次强烈采动影响等特点带来的围岩控制难题,以王坡煤矿典型动压巷道为工程背景,通过现场地应力与围岩强度实测,分析了复用巷道围岩变形破坏的原因,通过分析诱发巷道围岩变形的主要力源,揭示了水力压裂切顶卸压维护复用巷道围岩稳定的作用机理.利用理论计算确定了合理压裂层位高度及相关参数,制定了水力压裂卸压技术方案,并成功应用于井下试验.现场应用效果表明,水力压裂卸压技术有效缩短了工作面悬顶、降低周期来压步距,同时减小来压时动压系数;显著降低了支架所受顶板压力.压裂段巷道顶板移近量减少了 55.7%,采动影响范围明显减小,水力压裂能够极大减小复用巷道围岩的收敛量与收敛速度的同时在远场上形成了应力缓冲区,缓解了复用巷道的高应力状态,起到了良好的卸压效果,维护了巷道围岩的相对稳定.

    动压巷道水力压裂卸压机理复用巷道卸压效果

    厚煤层沿空留巷"煤—支护体"组合承载结构力学特性分析

    靳苏平
    256-261,268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厚煤层沿空留巷围岩控制难题,以王庄煤矿为工程背景,通过理论分析、数值模拟的研究手段,阐述了厚煤层沿空留巷巷旁支护体的失稳机理,提出了"切顶卸压改善留巷围岩应力环境+调节巷旁支护体高度以协调组合承载结构承压—让压能力"的围岩控制对策.研究表明,"煤—支护体"组合承载结构中,随支护体占比的减少,组合体抗压强度呈现出"急降—缓降—急降"的趋势,峰值应变呈现出"平稳—线性增长—平稳"的趋势.结合王庄煤矿数值模拟结果可得,支护体占比为80%时,"煤—支护体"组合承载结构兼具有较好的承压能力与让压能力,避免了基本顶沿留巷煤帮切顶下沉,优化了留巷围岩的应力环境.研究成果可为厚煤层沿空留巷技术提供理论参考.

    厚煤层沿空留巷巷旁支护体数值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