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能源与环保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能源与环保
能源与环保

王春林

月刊

1003-0506

zzmttg@163.com

0371-67575989

450001

郑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枫杨街17号

能源与环保/Journal China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中州煤炭》重点刊登介绍煤炭生产新技术、新工艺、新经验、新产品的文章和信息,兼容经营管理。面向煤炭系统和相关行业的工程技术人员、管理干部、技术工人和大专院校师生。本刊为双月刊,彩色封面,国际标准大16开本,112页,月下旬出版,自办发行。每期定价10元,全年6期60元。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大面积密集煤矿采空区地质工程勘察技术研究

    赵新马明强房贤东崔艳昭...
    139-143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空区容易发生地面沉降或开裂等问题,为了降低事故发生概率,提出了大面积密集煤矿采空区地质工程勘察技术.在某煤矿区布设测网,利用瞬变电磁技术采集测线上的视电阻率并绘制视电阻率等值线断面图,结合多条测线的视电阻率分析结果将采空区位置标注在平面图上,结合采空区位置的横纵坐标计算采空区面积和体积,完成采空区地质工程勘察.结果表明,研究区共存在3个采空区,2个采空区在1号矿区且为无水采空区,1个采空区在2号矿区且为充水采空区.这是由于该区域地势较为低洼,再加上煤矿开采后,岩层破碎,产生大量裂隙,使得地表水逐渐渗入采空区.研究可为煤矿采空区地质工程勘察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指导.

    煤矿采空区瞬变电磁技术视电阻率地质工程勘察

    西湖凹陷中央背斜带中南部区带油气成藏主控因素与勘探方向

    李宣玥
    144-154页
    查看更多>>摘要:西湖凹陷深层—超深层油气资源勘探潜力大,具有良好的勘探前景.为明确西湖凹陷中央背斜带中南部区带的油气成藏主控因素,对西湖凹陷中央背斜带的构造背景、沉积特征、烃源岩条件和储层性质进行分析研究.通过分析西湖凹陷中央背斜带中南部不同区带油气分布特征,总结了油气富集的分布规律以及差异成藏的主控因素,建立了成藏模式.结果表明,西湖凹陷中央背斜带中南部的油气成藏主控因素为早期通源断裂与砂体耦合及晚期保存条件,并根据储盖组合及油气分布规律划分为平湖组、花港组、龙井组3个成藏组合,其中花港组是主要的成藏层系,花港组具备发育岩性体的沉积环境,具有岩性、地层圈闭形成条件;烃源岩持续生烃提供了充足的油气源,深层—超深层砂岩储集性能依然保持较好,在3 900~3 700 m低渗储层广泛发育,有利沉积相带叠合次生溶蚀控制优质储层分布,油气充注与圈闭的形成时间配置关系好.研究结果对于西湖凹陷的持续勘探开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油气成藏主控因素成藏模式西湖凹陷中央背斜带

    燃煤锅炉烟气湿法脱硫废水中重金属及钙镁离子沉淀规律研究

    王志永崔振赵德玉勾宝亮...
    155-161页
    查看更多>>摘要:燃煤锅炉烟气湿法脱硫废水中的重金属及钙镁等离子危害较大,开展其沉淀去除规律的研究有利于废水中有用元素的资源化回收和废水的回用.采用碱液沉淀法对脱硫废水进行分级处理,对沉淀产物采用SEM-EDS等手段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采用氢氧化钙作为沉淀剂可以实现去除重金属、回收镁资源及去除氟化物和降低废水硬度等多种目标.在去除重金属离子的过程中,当脱硫废水pH值为9.0~9.5时,废水中的重金属离子可得到有效去除且达到污水排放标准,镁离子几乎没有损失,钙增加率也较低,仅为4.6%以下;将废水pH值调整为9.5~9.7可有效回收废水中的镁元素,镁的回收率在62%以上,回收效果较好.在碱性条件下,向废水中投加Na2CO3可有效降低废水中的钙离子和残留的镁离子,实现废水降硬的目标.不同pH值下沉淀物的SEM-EDS能谱显示,对脱硫废水进行梯级pH处理可以达到分级去除重金属污染物和回收镁元素的目标.通过对脱硫废水中重金属及钙镁结垢离子的沉淀规律研究,实现了废水的分质分盐有用成分的资源化回用,避免了产生杂盐危废造成二次污染的可能,达到了脱硫废水的零排放的目标.

    脱硫废水碱液沉淀重金属离子钙镁离子

    煤矸石资源综合利用制有机肥工程设计与研究

    任晓红赵鑫
    162-165,172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矿区煤矸石资源的排弃会造成大量的资源浪费,且排弃及存储堆放过程中对环境造成污染,渗滤液对地下水形成影响.辽宁亚太固废研究院提出了煤矸石资源综合利用制有机肥科的科研项目,通过自主研发的生产工艺技术,多次实验分析得到有机肥料配方,利用煤矸石为主要原材料,配加营养土、腐植酸、黏合剂、菌剂等作为原材料,经过生产加工成环保农业有机肥料.项目开发设计共2套生产工艺技术,1号、2号生产线为10万t/a颗粒状土壤增效颗粒,3号、4号生产线为40万t/a粉剂状土壤增强颗粒.煤矸石资源综合利用项目的实施将煤矸石固废进行了资源再利用,实现了节约矿产资源,改善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环境的目标.

    煤矸石煤矸石制有机肥煤矸石综合利用有机肥工程设计矿产资源综合利用

    LNG罐箱BOG回收工艺研究——基于冷能利用和气体水合物技术协同创新

    郑志王树立姚景徐惠...
    166-172页
    查看更多>>摘要: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愿景下,天然气系统甲烷排放日益受到关注.针对罐式集装箱(罐箱)储运液化天然气(LNG),阐释了 LNG蒸发气(BOG)放散排放及其常规处理措施,分析了 LNG及其蒸发气的低温及冷量特性、气体水合物的理化及储气特性,研究了 LNG及其蒸发气冷能可用性和水合物储运BOG可及性,提出了耦合冷能利用技术和气体水合物技术用以回收LNG罐箱BOG的工艺路线.研究表明,将LNG罐箱超压泄放BOG自身所蕴含的高品位冷能应用于BOG自身与水和添加剂等所形成气体水合物的生成和固态储运等环节,可实现LNG罐箱BOG的"零排放"及其冷能的梯级利用,有益于节能减污降碳和降本提质增效.研究结果可为冷冻液化气体罐箱及运输车BOG的回收利用提供借鉴.

    LNG罐式集装箱BOG回收冷能利用技术气体水合物技术协同创新

    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法在地热水找矿勘查中的应用

    常志岐金鑫高俊木宗勇...
    173-177页
    查看更多>>摘要:贵州省荔波县处于扬子准地台黔南台陷贵定南北向构造变形区的有利空间部位,该变形区发育一系列高温地热水资源,具有集中开发绿色清洁能源的优势.针对该区域热源异常区普遍埋藏深的特征,采用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法对深部热源场和导热构造等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①研究区地表无明显的地热异常显示,但根据地质条件等综合认为该区域具有寻找深部热水的条件;②通过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验证了该区域深埋的3条断裂构造,其低阻体的空间分布及延伸特征与耕者倒转背斜吻合,下部F2上盘与其接触部位、低阻碎屑岩层下部存在的宽缓次低阻带,为研究区主要储水储热有利部位,是进一步勘查的重点靶区;③储水有利部位为埋深2 000~2 800 m的次低阻带,同时钻孔还应充分考虑F2、F5断裂在深部的空间展布情况.

    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法储热空间导热构造地热水找矿

    新型电力系统环境下电网储能运营机制和成本传导工程应用

    刘显茁李崇浩王皓怀周思成...
    178-18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典型储能项目在发展过程中商业模式和成本回收机制的问题,提出了新型电力系统环境下电网新型储能运营机制.分析了国外储能典型项目和商业模式,指出了我国储能商业模式及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集中式储能和新能源配储为主要场景分析了储能的3种成本传导机制,结合储能商业价值分析了在用户侧、配网侧、分布式电源侧的主要运营模式,针对储能的传导机制进行了仿真分析,说明随着容量比例的增加,容量租赁费用呈下降趋势.在同样的容量比例下,收益率越高,容量租赁费用越高.结合我国储能配置,给出了灵活性资源补偿的市场机制建议.

    新型电力系统电网储能运营机制成本传导

    考虑碳交易—绿证交易的可再生能源优化调度策略

    幸旭彬刘尧兰炜罗科...
    184-190,196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双碳目标背景下,含可再生能源机组的电力系统调度面临着成本优化和系统稳定运行的挑战,为此,提出考虑碳交易—绿证交易的可再生能源优化调度策略.首先分析碳交易和绿证交易基本模型,分析需求响应机制对系统调度的影响,建立以经济性最佳为目标的优化调度模型,考虑需求响应的作用约束,考虑日前调度和实时调度的偏差,利用仿真分析论证了本文所提模型的有效性和算法的可靠性.

    碳交易绿证交易可再生能源调度需求响应

    德菲斯矿综放成套设备应用实践

    杨文明刘程张立超
    191-196页
    查看更多>>摘要:土耳其德菲斯煤矿位于马尼撒省的索马盆地,因地质构造复杂,断层较多,而且工作面走向存在一定的倾角,导致在工作面开采过程中,存在刮板机与液压支架"上窜下滑"、漂溜等问题,严重地制约了产能.通过对设备的受力进行理论分析,在矿井下对采煤工艺进行针对性的调整,保证了"三机"成套设备在P01工作面的顺利使用.对于矿方复购的第2套设备,通过对工作面刮板输送机、液压支架的结构改进,从配套层面优化设备布局及连接方式,从而极大提升设备的生产适应性,顺利解决了"上窜下滑"、漂溜等问题,达到了工作面产能300万t/a的目标.

    "三机"设备综采放顶煤成套化"上窜下滑"漂溜

    基于蜂巢思维的配电网能源规划理念及模型研究

    刘方蓝张璞张凯秦冰...
    197-205,238页
    查看更多>>摘要:"双碳"战略背景下,配电系统形态正面临巨大挑战,随着可再生能源大规模接入,配电系统正朝着"源网荷储"四要素的演变方向发展.针对这一挑战,基于蜂巢思维(hive mind)在配电网规划中的适用性,提出了蜂巢态配电网规划模型.首先,通过分析"蜂巢态"的物理架构、运行模式、演进和交互,构建了蜂巢思维配电网物理拓扑结构;其次,采用5G切片技术,搭建"5G+自组网"的信息架构进行通信;最后,使用马尔科夫决策模型(MDP)预测理论,将试验结果代入其中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与传统配电网规划相比,提出的规划模型在投资成本、电力损失、负载损失以及可再生能源削减方面均取得了显著降低效果;在IEEE三类总线的配电网络下,分别比传统配电网规划节省68.18%、82.89%和90.81%的计算时间.该规划可满足高比例分布式能源接入电网时的能源自治要求,对于提高配电网灵活性、可靠性、柔性适配度与经济效益的具有积极意义.

    蜂巢思维配电网规划5G切片技术MD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