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能源与环保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能源与环保
能源与环保

王春林

月刊

1003-0506

zzmttg@163.com

0371-67575989

450001

郑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枫杨街17号

能源与环保/Journal China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中州煤炭》重点刊登介绍煤炭生产新技术、新工艺、新经验、新产品的文章和信息,兼容经营管理。面向煤炭系统和相关行业的工程技术人员、管理干部、技术工人和大专院校师生。本刊为双月刊,彩色封面,国际标准大16开本,112页,月下旬出版,自办发行。每期定价10元,全年6期60元。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增强的煤矿井下尘雾图像渲染算法

    管少锋孙艳玲朱晨光高敏...
    200-205,211页
    查看更多>>摘要:煤矿井下工作环境恶劣,受复杂光照及尘雾等影响监控图像模糊不清,很大程度上影响煤矿作业的安全性.现有合成尘雾数据集方法假定大气光是均匀分布的前提条件在煤矿场景中并不成立,使得深度去雾算法在煤矿场景中泛化性能较差.针对该问题,首先估计清晰图像深度信息,利用Ret-inex理论得到对应带雾图像空间变化的亮度信息,结合图像深度信息和亮度信息通过神经网络训练,在亮度一致性等损失约束下生成能够反映空间亮度变化的带雾图像.另外,考虑到煤矿真实场景光照复杂的特点,对清晰图像进一步增强处理,消除图像去雾后过于昏暗的问题.结合煤矿真实场景的对比实验,表明了本文方法的有效性.

    光照尘雾图像Retinex图像增强深度信息

    基于EDEM的物料转载对中接料技术探讨

    刘二朋王涛
    206-211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散料输送系统中物料转载流动的特点,提出了多种物料转载对中接料技术.建立了物料转载对中接料仿真模型,通过EDEM软件仿真,验证了所述物料转载对中接料技术的可行性;通过将多种物料转载对中接料技术结合,并基于物料速度和物料轨迹等参数设计出一种可靠性较强的转载对中溜槽结构,该结构可减小物料对中部转载装置及输送带的冲击,解决了物料偏离下级输送机中心和输送带跑偏问题,有效地延长了设备寿命,具有实际的工程应用价值.

    物料转载对中接料EDEM仿真减少跑偏对中溜槽

    新能源参与的电力系统备用辅助服务成本价值机制分析

    王科张艺镨范展滔邱生敏...
    212-21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新能源参与辅助服务市场机制问题,提出了计及新能源参与的备用辅助服务成本价值机制.采用基于成本和效益评估的备用服务成本价值方法,结合我国初级电力市场的情况,提出了新能源提供旋转备用服务的机会成本、系统失负荷价值及系统可靠性指标相结合的定价模型,建立了由机会成本表示的供给成本模型,效益则根据消费者剩余理论由服务效益的失负荷价值(VOLL)计算,并通过可靠性指标失负荷概率(LOLP)作为权重,综合并且合理地确定了新能源提供辅助服务的补偿价格,最后通过算例分析说明了备用期望价值判断备用容量与负荷需求之间的非线性关系,从而进一步优化电网备用辅助服务与负荷的关系.

    新能源备用服务成本价值机制失负荷价值

    面向"双碳"目标的虚拟电厂能源需求响应策略

    张海静刘霄慧孙小斌李秋爽...
    218-221,227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我国"双碳"目标引领下,新型电力系统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升级,虚拟电厂技术作为破解清洁能源消纳和绿色能源转型的解决方案,对我国能源战略转型和"双碳"目标的实现具有重大意义.基于构成分析法对考虑碳排放的虚拟电厂基本架构以及功率交互模式进行探究,提出了 一种虚拟电厂需求响应调度策略;采用三级聚合的方式对用户负荷进行调控,并对各级聚合商的分工提出明确要求,以保障能源供应的供需平衡;最后,对虚拟电厂的发展进行规划,旨在充分发挥虚拟发电厂在负荷调控及系统控制等方面的价值作用,参与电力市场绿色交易持续完善市场交易准则,更好地服务到市场中去,这对促进"双碳"目标实现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虚拟电厂"双碳"需求响应碳排放

    煤矿井下辅助运输现状及发展趋势探讨

    王添沈飞史发慧
    222-227页
    查看更多>>摘要:井下辅助运输系统作为煤矿智能化建设的关键部分,是集驱动、控制、运维和管理等先进技术于一体的高效、安全、趋向智能化和无人化的运输系统,其核心在于新技术与新理论在井下的应用实践.为此,对我国煤矿井下辅助运输系统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与分析,对其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首先,介绍了有轨辅助运输在车辆设计与优化、轨道结构与布局、电机车控制与自动化等方面的技术,目前有轨电机车无人驾驶技术尚未达到自主自动驾驶程度,辅助运输系统应重点研究精细化闭环管控和高级辅助驾驶技术;其次,阐述了目前无轨运输在设计构建、安全管理和经济效益方面的研究现状,认为井下无轨运输车辆无人驾驶技术目前受限于汽车自动驾驶技术,并不能满足井下复杂环境的要求,且低功耗和防爆设计难度较大,暂未有实际进展;最后,分析了辅助运输系统在自动化与智能化、新型动力系统、无线通信和远程监控技术等关键技术的发展要求,提出未来煤矿井下辅助运输将朝向自动化、智能化、节能环保和数据驱动的方向发展.

    煤矿井下辅助运输煤矿智能化安全管理发展趋势

    破碎松软复合煤体高效螺旋钻进技术试验研究

    段会军
    228-233,242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速螺旋复合钻进技术是针对破碎松软复合煤体钻孔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改进的一种方法.通过研究给进速度、压风风量以及钻具转速等关键参数,确定了合适的钻进参数;此外,设计了 3种具有高强度、良好刚度和钻孔保直性较好的钻具组合,分别为φ110/63.5 mm、φ95/60.3 mm和φ88/50 mm.通过优化钻杆材质,并选择了三角锥齿PDC钻头,提高了螺旋钻具的使用效果.同时,匹配了ZDY6000LR大功率钻机,增强了深孔成孔的能力和成孔率.在某煤矿4318工作面的现场工业性试验中,证明了高速螺旋复合钻进技术和配套的钻探装备与钻具组合可以有效解决施工过程中的排渣困难和喷孔顶钻等问题.钻孔成孔率得到了显著提高,百米以上的钻孔成孔率超过70%.

    破碎松软复合煤体高效螺旋复合钻进螺旋钻具钻进工艺参数钻探设备

    沙曲二矿顶板注浆锚索支护与单元支架支护设计及应用

    张俊虎
    234-242页
    查看更多>>摘要:结合沙曲二矿的地质条件及工作面条件,通过现场调研,设计了沙曲二矿5号煤层5302工作面110工法中空注浆锚索支护与单元支架临时支护,并进行实践.现场应用结果表明,切顶卸压后采取注浆锚索支护与单元支架的临时支护技术,在距切眼0~200 m内,顶底板移近量及巷道两帮移近量逐渐减小,趋于稳定.顶板总体下沉量不大,底鼓量较大.留巷段前200 m两帮移近增量逐渐变小,巷道逐步进入稳定阶段,满足留巷要求,验证了本文提出的支护技术的可靠性.

    110工法注浆锚索支护单元支架支护切顶卸压

    煤柱回收工作面支护方案及顶板控制效果分析

    曹建波王艳萍
    243-248,253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我国对煤炭需求快速增长,煤炭储采比大幅度下降,煤炭保有储量呈现明显降低趋势,作为不可再生资源,煤炭的可持续开采受到严重威胁,对煤柱进行回收是提高回采率和资源利用率的有效办法.以轿子山煤矿9717工作面为研究对象,针对大巷煤柱回收工作面顶板控制问题,运用理论分析与现场实测相结合的方法,结合大巷煤柱回收工作面支架与围岩耦合关系,确定了支架工作阻力,合理进行了工作面液压支架的选型,设计了煤柱回收工作面的顶板控制方案,分析了工作面支护效果,保障煤柱回收工作面的安全回采.研究可为类似地质条件下的煤柱回收工作面回采提供借鉴.

    煤柱回收矿压显现规律液压支架破坏特征围岩稳定性

    起伏薄煤层顺层孔工艺研究

    徐树斌
    249-253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国南方地区的煤层赋存条件复杂,煤层较薄,倾角变化大,常规钻进工艺无法有效完成工作面顺层孔施工要求,存在抽采空白带.为了消除肥田矿111601工作面抽采盲区,在111601工作面进行顺层孔施工工艺试验研究.试验采用扶正器保直钻具组合和定向钻进2种施工工艺,根据钻孔轨迹分析了偏移规律及煤层赋存条件.现场试验表明,单一的保直钻具组合无法满足消除抽采盲区的目的;定向钻进工艺能通过分支孔施工,适应煤层起伏,使钻孔从一侧覆盖整个工作面宽度,有效消除了工作面中部抽采盲区,对于后续该工作面抽放钻孔施工具有指导作用.

    顺层孔瓦斯治理抽采盲区保直钻具组合定向钻进

    沿空留巷围岩稳定性综合评判与控制技术研究

    李军成升升王飞马洪波...
    254-259,26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高沿空留巷稳定性,以东瑞煤矿1203工作面运输巷(沿空留巷)为研究背景,采用层次分析法,研究沿空留巷稳定性主控因素,得出煤体强度、巷道断面支护强度对沿空留巷围岩稳定性影响最大,其权重占比高达59.7%.基于主控影响因素,设计了切顶高度为5 m、切顶角度为10°的切顶卸压方案,采用3DEC数值模拟,得出切顶后巷道顶板垂直应力下降了 7%;切顶断面支护优化后,右侧顶板塑性区发育面积缩小了 54%,底板塑性区发育面积缩小了 37%.支护优化后,临时支护顶底板累计变形量减小了 23.8%,两帮累计变形量减小了 47.3%;永久支护顶底板累计变形量减小了 3.6%,两帮累计变形量减小了 26.9%.巷道采用切顶与提高锚杆索预紧力后,巷道围岩变形控制效果明显.

    沿空留巷层次分析切顶卸压支护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