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闽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闽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闽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肖庆伟

季刊

1004-468X

0596-2591371

363000

福建省漳州市县前直街36号

闽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Zhangzhou Teachers College (Philosophy & Social Sciences)CHSSCD
查看更多>>本刊为综合性学术刊物。主要反映漳州师院教学和科研成果,也有一定的篇辐介绍国内外优秀科研成果。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反思、超越与时代价值

    徐寿凤
    1-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的现代化是近代社会以来中华民族的梦想和追求,是中国共产党诞生一百多年来奋斗的理想与目标.在总结近代以来现代化道路上的挫折并不断反思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最终确定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中国式现代化超越了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破除了苏联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的束缚,是实现了人民民主专政的现代化发展新道路、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现代化发展新体制新模式.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实行改革开放,赋予了现代化以新的时代价值和内涵,是真正实现了公平正义、协调发展、以人民为中心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为世界上其他国家的现代化发展道路提供了启示和借鉴,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

    中国式现代化历史反思历史超越时代价值

    "松绑"放权的本质内涵、历史贡献与当下启示

    林建辉周蓉
    9-17页
    查看更多>>摘要:"松绑"放权成就了福建和全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一段佳话,蕴含着敢为人先、勇于担当的精神."松绑"放权的本质内涵包括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打造良好营商环境,其在改进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促进经济体制改革、催化企业家精神培育等方面作出了重要历史贡献.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我们要继续发扬"松绑"放权的宝贵经验,坚持党的领导和尊重人民首创精神相结合,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方向,持续推进政府职能转变,不断谱写高质量发展和中国式现代化的新篇章.

    "松绑"放权本质内涵历史贡献当下启示

    女性主义平等政治视域下法律范式的转型与挑战

    曾晞
    18-23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多元主义时代的到来,自由主义法律范式与福利国家法律范式已无法适应当前复杂多变的社会情境,私人自主与公共自主之间的零和博弈、法律平等与事实平等之间的冲突日益明显.在此背景下,哈贝马斯试图通过构建一种程序主义法律范式来为相关的权利和平等问题提供协商的公共领域,从而解决法的合法性问题.但在女性主义批判理论家看来,公共领域的女性主义潜力被哈贝马斯的普遍主义预设抹除,结构性不平等带来的对边缘性群体的无意识压迫也未能进入哈贝马斯的考量之中.因此,一种旨在达成理解的对话能否免于话语霸权的干预,真正实现每个个体的自主性,仍有待商榷.

    法律范式的转型程序主义法律范式公共领域女性主义

    南音馆阁的功能形态研究

    李双陈孝余
    24-33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功能形态维度看,当代南音馆阁具有"茶馆"功能,"教室"功能和"基地"功能,发挥着娱乐、传承和传播等实际作用.此功能形态的内涵作为学理探讨,可以从馆阁称谓和南音变迁等历史文化维度的考察中得到更深层认识.南音馆阁功能在时代发展中变迁,当下表现出三大功能:社会性功能、服务性功能和传承性功能.

    南音馆阁功能内涵变迁

    从民歌《丢丢铜仔》的音乐形态看闽台音乐关系

    黄滢珊
    34-41页
    查看更多>>摘要:民歌从文学和音乐上反映了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面貌,如两岸民歌在歌词和旋律上便反映了闽台文化血溶于水的现象.宜兰调《丢丢铜仔》是台湾民歌,却与闽南音乐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在《丢丢铜仔》的历史溯源基础上,从民族音乐学视角,分析其闽南曲调色彩与闽客歌词交融的音乐形态特点,由此探源闽台音乐元素的关系,以小见大,窥见其在台湾社会的历史文化价值,及其音乐形态蕴含的闽台音乐文化关系.

    《丢丢铜仔》民歌音乐形态闽台音乐关系

    传统家训社会化的途径

    徐梓
    42-49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父祖长辈对子孙后代训教的家训,一般发生在以血亲和婚姻关系为基础的家庭成员之间,只对家庭成员有约束力.但从宋代开始的家训的社会化,使得传统家训走出了一家一族的狭小圈子,逐渐成为所有社会成员依循、遵守的共同准则,家训已不再是一家一族的私有财产,而成了全社会共同的文化财富.宋代以后家训社会化的途径或表现形式有三:家训的结集以及随之而来的训诫对象的改变、不同家训之间内容的相互借鉴、与其他训诲劝诫文献交叉与融合.

    家训社会化教家训子

    清白俭素传家范——司马光家世家风源流考

    刘一
    50-59页
    查看更多>>摘要:"清白"和"俭素"是司马光关于建设优良家风的基本主张.以宋人所作碑传和现存司马氏家谱为主要史料,对司马光家世和家风的源流进行系统考辨,可以深入探究司马光家风建设理论的思想根源.司马氏"以官为氏",起源于西周末年的程伯休父.东周以后,司马氏一分为三,司马光家族源自迁往赵国的"河内司马氏",尊晋安平献王司马孚为始祖.北魏前后,该家族迁至夏县涑水乡,其后四五百年间"降在畎亩",在宋代迎来再次兴盛.该家族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清白尚义、树德崇俭、敦本务农、同居共爨等优良家风,成为司马光及其后人作为"君子之子"所承继的宝贵精神财富.

    司马光家族史家风思想根源

    论明代余姚王阳明家族的家教与家风

    黄漫远潘采薇
    60-65页
    查看更多>>摘要:家教家风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中国古代家族十分重视庭训家教、养成家风.明代余姚王阳明家族秉持孝悌传承,践行忠义良风,注重蒙以养正,其家教家风具有独特风貌与鲜明特点,可以为新时代家风建设提供启示和借鉴:一是继续传承孝长慈幼的道德风尚,二是将忠义良风转化为家国情怀,三是在立德树人背景下,构建新时代"蒙以养正"儿童德育体系.

    余姚王氏王阳明家教家风

    《求是斋粘件簿》所见近代文人手札

    杜志强
    66-85页
    查看更多>>摘要:《求是斋粘件簿》是晚清至民国时期陇籍学者慕寿祺的诗文手稿兼资料簿,其中保留有许多慕寿祺收到的信件.这些信件真实反映了慕氏交往群体的心声,见证了一代知识分子的悲欢离合,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考察慕寿祺与陈昌、周应沣、黎元洪、刘尔炘、程天锡、刘庆笃、秦望澜、范振绪、阎毓善、许承尧、廖元佶、李克明、王学伊、张建、赵元贞、熊献方、李恭、贾秉权、金陵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等的十九通信件,可见慕寿祺是在当时陇右学术文化界享有高度声誉之人,甚至可以看作是当时兰州学术文化的中枢人物.

    《求是斋粘件簿》近代文人文人手札

    岳珂《桯史》版本考略

    申一迪陈文明
    86-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南宋岳珂所著《桯史》,其祖本长期以来被认为是国家图书馆所藏宋刻七卷残本.今"中华再造善本工程"推出宋刻元明递修本《桯史》,另有经龚心钊收藏现藏于上海图书馆的宋刻元明递修本《桯史》.以上两个版本较为珍贵,字体、行款、内容高度吻合,当出自同一套原始底版,二者相互佐证可在一定程度上还原宋刻《桯史》足本祖本.《桯史》刊刻时间亦可据此而定,其版本源流便清晰可辨.

    《桯史》岳珂宋刻本祖本版本源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