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州学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州学刊
中州学刊

喻新安

月刊

1003-0751

zzxk1979@126.com

0371-63836785,63936507

450002

河南省郑州市文化路50号中州学刊杂志社

中州学刊/Journal Academic Journal of Zhongzhou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中州学刊》创刊于1979年,是河南省社会科学院主办的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理论学术期刊(双月刊,逢单月10日出版)。《中州学刊》系国际学术交流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连续多年被评为河南省社科类优秀期刊、一级期刊、河南省二十佳期刊。发行范围遍及中国大陆及港、澳、台地区,远及东南亚、日本、欧美等地。《中州学刊》以“崇尚科学、追求真理、提倡原创、打造精品”为办刊理念,广集百家睿智,编发精品力作,弘扬中原文化,关注学术前沿,在学术界享有盛誉。《中州学刊》立足中原,面向全国,放眼世界,注意研究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刊载人文与社会科学研究的最新成果。《中州学刊》主要刊登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法学、哲学、历史学、文学等学科学术论文。开设的主要栏目有:“当代政治”、“理论经济学新探”、“农村经济”、“经济学比较研究”、“社会问题研究”、“法学研究”、“伦理学研究”、“易经、道家研究”、“宋明理学研究”、“冯友兰研究”、“宋史研究”、“史学理论研究”、“先秦文学研究”、“唐宋文学研究”、“文艺研究”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全过程人民民主国际传播的现状、面临问题与提升路径

    宋雄伟
    5-13页
    查看更多>>摘要:国际话语传播能力决定着话语权在国际领域的扩展,是国际社会对中国声音了解和认知的关键所在。作为中国式民主标识性概念的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国际传播还处于"有话说不出,有理传不开"的局面。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国际传播面临着世界民主话语权"西强东弱"的总体态势、西方国家对民主话语的垄断、国际舆论场中中国媒体的"自说自话"以及对外传播主体能力失衡与联动不足的问题。应从深化标识性概念内涵、创新全过程人民民主话语叙事、增强议题设置主动性、优化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联动机制和建构主体联动的对外传播新格局等方面提升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国际传播效果。

    全过程人民民主国际传播国际话语权

    技术赋能基层直接民主的新生机遇、实践形式与优化进路

    杨德山李少杰
    14-22页
    查看更多>>摘要:技术赋能基层直接民主,是物质技术和思维技术对基层直接民主的基本要素进行改造与重组,孕育新的方法、路径或可能性,激发参与主体能力、加速民主进程并释放民主效能的过程。伴随科学技术革命性突破与人民政治素养的提升,我国基层直接民主事业迎来了新的历史机遇。技术通过赋能民意表达、议事协商、决策制定、执行参与以及监督评估等结构性要素,帮助人民群众实现了更为直接的民主参与。但在实践中,技术悬置、失真、滥用等问题对基层直接民主构成了严峻挑战,可能引发更深层次的政治风险。推动技术手段在基层直接民主事务中得到更好应用,必须在坚持党的领导的基础上,对技术要素进行妥善把控,同时平衡好实践创新与厚植基础的关系、追求效率与妥善监管的关系、制度存量与制度增量的关系。

    民主政治全过程人民民主直接民主基层治理民主技术

    以农业新质生产力提升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刘静
    23-29页
    查看更多>>摘要: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是有效提升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重要手段和着力点。高素质劳动者、高科技劳动资料和宽范围劳动对象相结合是农业新质生产力全方位的体现,也是推动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显著提升的基础。以农业新质生产力提升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面临着农业劳动者素质与客观生产条件更新速度不匹配、农业劳动资料贡献与科技发展要求不平衡、农业劳动对象的局限性与绿色高效生产模式不相适应等制约。在以农业新质生产力提升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农业新质生产力的作用,保障新型农业劳动者的数量和质量,提升劳动者竞争力;拓宽农业科技应用场景,提高农业科技创新领跑能力;挖掘现有水土资源的深度,拓展开发新型农业生产对象的广度。

    农业新质生产力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农业生产力要素农业科技创新

    新质生产力加速农业绿色转型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径

    胡钰
    30-38页
    查看更多>>摘要:推进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实现由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的转变,必须突破资源约束,推动农业绿色高效发展。新时期,我国农业绿色转型面临新形势、新挑战,发展新质生产力将为我国纵深推进农业绿色转型提供新的动力和路径。更高素质的劳动者将加速绿色理念的传播与绿色技术的应用,科技创新下的农业劳动资料将更加智能化、绿色化,劳动对象边界的有效拓展可以突破资源约束,生产要素优化组合跃升有助于推进构建绿色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以新质生产力加速推进农业绿色转型,需要深刻理解我国国情农情的特殊性。在生产关系变革上注重活化要素能效和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通过科技创新推动组织创新;在生产力发展上注重科技创新与产业赋能,通过科技创新提升改造传统产业,催生新产业新业态。

    新质生产力农业绿色转型农业生态产品科技创新

    新质生产力助推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理论逻辑与创新路径

    王明月陈大恩
    39-46页
    查看更多>>摘要:站在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关口,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对加快构建新型能源体系、筑牢国家能源安全之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至关重要。作为一种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先进生产力质态,新质生产力凭借技术革新效应,可以引发新能源生产方式的根本性变革,助力新能源企业降本增效,塑造新能源产业竞争新优势。同时,新质生产力既能够通过放大产业集聚效应和数据要素乘数效应,促进新能源产业"链"式发展,又可以依托新能源技术装备、新型储能科技深度开发和利用新能源,实现新能源对化石能源的有序替代,提高新能源产业的生态环境保护效益。然而,以新质生产力助推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仍面临新质人才总体缺口较大、科技支撑能力相对不足、数据要素价值释放不充分、区域发展不平衡现象凸显等现实挑战。为此,有必要以培育新能源领域的新质生产力为战略主线,从打造高能级新能源领军人才梯队、完善新能源产业技术创新体系、促进新能源产业智能化转型、优化新能源产业链区域布局等方面入手,驱动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

    新质生产力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能源安全

    "金融强国"背景下新质生产力赋能发展研究

    刘建平祝伟
    47-5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央金融工作会议首次提出建设"金融强国"的宏伟目标。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血脉,应切实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发展新质生产力,将源源不断为中国经济注入新动能,不仅需要前沿技术的颠覆性创新,也需要现代化金融体系的支持。"金融强国"战略完全契合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要求,"金融强国"战略下的现代金融业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目前我国金融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存在诸多问题,以间接金融为主导的金融体系滞后于新质生产力的发展需求,直接金融服务新质生产力的能力有待提升。立足"金融强国"六大体系,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数字金融三篇文章,直接金融和间接金融协调发展的金融市场等三方面可以构建金融赋能新质生产力的逻辑框架。以"金融强国"战略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要优化金融市场结构布局,提升金融机构工作质效,构建多样化专业性金融服务体系,完善金融基础设施体系建设,建立完备有效的金融监管体系,构建科学稳健的金融调控体系。

    金融强国新质生产力现代金融体系科技金融

    论合同性质认定的三个维度

    张良
    55-63页
    查看更多>>摘要:合同性质需要通过合同解释才能认定。应当以文义解释为基础,妥善运用体系解释、目的解释、习惯解释等解释规则,综合考量当事人的整体意思表示对合同性质进行认定。合同性质的认定应当特别注意三个维度,即合同名称所体现的合同性质是否符合合同内容所反映的合同性质(名与实)、合同文本所确立的合同性质是否被履行行为所变更(静与动)、合同某一或者少数条款是否优越于其余条款并因而决定合同性质(少与多)。就"名与实"维度而言,合同的名称与合同约定的权利义务内容不一致的,通常应当根据合同内容确定合同性质,但若合同内容自相矛盾或者含混不清导致无法根据内容对合同性质进行判断,此时合同名称对合同性质认定就具有决定性意义。就"静与动"维度来说,只有在确有充分证据证明当事人的履行行为与合同文本表现的效果意思存在显著差异时,才可依据履行行为确定合同性质。就"少与多"维度而言,若认为某个(少数)条款决定合同性质,则应当着力论证为何该(少数)条款比其余(多数)条款的分量更重以至于决定了合同性质。此三个维度并非各自孤立,而是在同一个案件中可能存在相互重叠、彼此交错的情形。

    合同性质合同解释合同名称合同内容履行行为

    预约合同的认定与违约救济

    关淑芳
    64-71页
    查看更多>>摘要:预约合同和本约合同相对应,通常存在于较复杂的民商事交易中。预约合同在比较法上广泛存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合同编通则若干问题的解释》第 6-8 条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 495 条的规定进行的阐释和细化,对合同当事人妥善运用预约合同制度实现交易目的有重要作用,为人民法院实现类似案件类似处理的目标提供了更具操作性的依据。就预约合同的认定而言,要运用类型化的思考方法将本约合同订立之前的各种协议类型化,尤其要注意预约合同与商业磋商、本约合同之间的差异;就预约合同的效力而言,要重点关注预约合同是否得到履行,运用类型化的思考方法确定应对之策。若未能依预约合同签订本约合同,守约方有权主张违约方承担违约责任,违约责任的承担方式以损害赔偿为主。关于损害赔偿的数额,有约定的依照约定;无约定的,由人民法院结合交易成熟度等因素,妥善运用举证责任分配规则来确定。

    预约合同预约合同的认定预约合同的违约救济交易成熟度

    中国公益慈善"强国家—强社会"发展模式及其构建路径

    江亚洲徐东涛
    72-80页
    查看更多>>摘要: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制度体系,需要理清公益慈善发展中国家与社会的关系。现有研究在阐述公益慈善"强国家"与"强社会"模式时大多将其分开讨论,而公益慈善"强国家—强社会"发展模式强调"强国家"与"强社会"之间的强互动关系。构建公益慈善"强国家—强社会"模式是中国特色公益慈善事业发展的内在要求,需要推动公益慈善"强国家"与"强社会"互为依托、彼此嵌入和相互赋能。鉴于当前中国公益慈善"强国家—强社会"发展过程中,仍存在公益慈善"强国家"压缩"强社会"发展空间、"强社会"难以与"强国家"形成有效互动以及"强国家"与"强社会"彼此割裂等问题,须强化政府的引导支持和自我革新能力,提升公益慈善组织的组织化程度和创新活力,并持续推动公益慈善中国家与社会的协调互动,从而形成发展合力。

    公益慈善"强国家—强社会"构建路径

    新质生产力、第三次分配与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

    李健马创军
    81-88页
    查看更多>>摘要:历史上每一次生产力的跃迁和升级都对慈善事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这为新质生产力赋能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基础。通过分析新质生产力、第三次分配与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契合关系,可以发现慈善事业作为生产关系中的上层建筑,不仅要适应生产关系中作为经济基础的第三次分配制度创新之要求,更要适应生产力发生革命性变革的新质生产力能级跃升之需要。具体来看,新质生产力通过提升劳动者技能、改进劳动资料和拓展劳动对象为慈善事业发展注入动力。然而,由于新质生产力视域下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在劳动者、劳动资料及劳动对象方面仍面临困境,所以须从以人为本、和衷共济以及融合为要的角度,积极培养高素质慈善人才,夯实公益慈善数字底座,拓展慈善事业劳动对象,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新质生产力驱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创新作用。

    新质生产力第三次分配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