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州学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州学刊
中州学刊

喻新安

月刊

1003-0751

zzxk1979@126.com

0371-63836785,63936507

450002

河南省郑州市文化路50号中州学刊杂志社

中州学刊/Journal Academic Journal of Zhongzhou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中州学刊》创刊于1979年,是河南省社会科学院主办的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理论学术期刊(双月刊,逢单月10日出版)。《中州学刊》系国际学术交流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连续多年被评为河南省社科类优秀期刊、一级期刊、河南省二十佳期刊。发行范围遍及中国大陆及港、澳、台地区,远及东南亚、日本、欧美等地。《中州学刊》以“崇尚科学、追求真理、提倡原创、打造精品”为办刊理念,广集百家睿智,编发精品力作,弘扬中原文化,关注学术前沿,在学术界享有盛誉。《中州学刊》立足中原,面向全国,放眼世界,注意研究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刊载人文与社会科学研究的最新成果。《中州学刊》主要刊登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法学、哲学、历史学、文学等学科学术论文。开设的主要栏目有:“当代政治”、“理论经济学新探”、“农村经济”、“经济学比较研究”、“社会问题研究”、“法学研究”、“伦理学研究”、“易经、道家研究”、“宋明理学研究”、“冯友兰研究”、“宋史研究”、“史学理论研究”、“先秦文学研究”、“唐宋文学研究”、“文艺研究”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乡村振兴促进农民增收的逻辑理路——基于"势能—效能—动能"框架的分析

    孙迎联
    88-96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时代以来,面对农民增收的应然需要与实然状况之间的张力,基于"政治势能—治理效能—内生动能"的分析框架,乡村振兴促进农民增收是国家在场、外源嵌入、组织振兴的综合过程。其中,以国家在场凝聚政治势能是乡村振兴促进农民增收的起点,以外部资源要素嵌入乡土社会释放乡村增收治理效能是实现农民增收的关键,以组织振兴培育农民增收的内生动能则是农民增收的保障。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最优行动策略就是通过构建国家政策链、完善乡村产业链、优化村社组织利益链,形成"三链同构"的合力推动。

    乡村振兴农民增收政治势能治理效能内生动能

    应用伦理学中的程序伦理

    甘绍平
    97-108页
    查看更多>>摘要:应用伦理学的任务在于为功能分化的社会各个领域部门出现的道德冲突与伦理悖论提供解答,这一任务的完成有赖于程序伦理理念的建构。作为一种程序伦理,应用伦理学通过体现民主在道德哲学中的运用而呈示了全新的伦理范式。依照论证程序的建构原则,具有价值多元性的商谈决策参与者们唯一能够达成一致的起点只能是中立的程序,但实际上商谈程序又并非纯形式上的和价值中立的,因为程序伦理以自由为价值底蕴,以公正先于善好为价值导向。商谈程序的参与者应具备伦理专业基础知识和敏锐的判断力,对情境有全面精准的把握,善于提炼和厘清伦理问题,能够运用伦理理论工具,自觉遵循程序的基本规范性设定,力求在理性论证基础上赢得也许并非道德真理而是具有一定道德正确程度的道德共识,所有这一切均构成程序伦理的基本样态。

    应用伦理学程序伦理自由公正道德共识

    《儒行》篇:戴仁而行,抱义而处——孔子为儒者赋予价值规定的经学文本解读

    余治平
    109-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早期儒者转型的时点上,孔子致力于"君子儒"的建构,有意把儒者群体带出"小人儒"的困境。《儒行》篇是孔子第一次自觉而系统地为整个阶层的职业行为制定标准,率先为儒者立范立则,赋予仁义价值规定。"待聘""待问""待举""待取"意味着早期儒者群体已经做好心理和行动的积极准备,耐心等候进用。儒者执持操行,面对货财乐好之利却不亏损道义。有道义充塞于心,具有强大的意志力和自制力,儒者无所畏惧,勇往直前,即便献出生命也在所不惜。儒者为道义而生,为道义而死。"往者不悔,来者不豫"则强调儒者须有抓住当下、直击本体的能力和品格。以忠信为甲胄,以礼义为干橹,戴仁而行,抱义而处,则是早期儒者队伍自觉告别"小人儒"的庄重宣言,足见风骨气节。"不临深而为高"则要求儒者不与世沉浮而建构独立的精神人格。

    孔子《儒行》赋予规定仁义经学诠释

    王船山对饶双峰《孟子》说的批评与接受

    许家星
    117-124页
    查看更多>>摘要:王船山《读四书大全说》对朱子再传饶双峰的《孟子》说加以深度剖析,从解经方法上严厉批评饶双峰过于分析的区别法"自误误人不小",简直是"石田中求罅隙";在理气观上,船山倡导理气不相离、理势不可截然分的理气相因观;在人心论上,船山严格辨析真心、本心与佛老之别,对双峰以人心为仁之解极表赞赏;在仁与礼乐、仁与不仁、孝与义等问题上,船山提出新的看法,批评双峰"谕父母于道"说违背了孝道精神。船山对双峰的反思与接受,表明船山思想的形成与发展建立在对朱子后学继承与批判之上,朱子后学构成船山思想的重要来源,显示出船山学的朱学底色。

    王船山饶双峰四书学朱子学

    再论澶渊之盟

    张希清
    125-132页
    查看更多>>摘要:北宋景德元年,辽承天太后与圣宗率大军 20 万南下攻宋,同时命宋降将王继忠致书宋真宗,表示"愿修旧好"。辽军围攻瀛州失败后,绕过大名府,兵临澶州城下。宋真宗亲征至澶州,登上北城门楼,宋军皆呼万岁,气势百倍。辽南京统军使萧挞览(凛)率军攻澶州北城,被宋军伏弩射死,辽军士气大挫。宋辽和议使节经过多次往返,终于订立澶渊之盟。双方相约为"兄弟之国";"沿边州军,各守疆界";宋朝岁遗辽朝"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作为"助军旅之费"。澶渊之盟结束了长达 25 年的宋辽战争局面,维持了此后将近 120 年的和平友好往来,对宋辽双方的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以及中华民族的融合与发展都起到了重要作用,对当代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和谐也具有借鉴和启迪意义。

    宋真宗兄弟之国寇准澶渊之盟

    清代长城沿线民族杂居地区的"一体化"治理

    王晓辉
    133-142页
    查看更多>>摘要:明末清初,长城沿线以北主要为蒙古部落游牧之地。随着大量人口的涌入,清代长城沿线逐步形成蒙汉杂居区域。热河地区是长城沿线蒙汉杂居的典型地区,清廷在长城沿线蒙汉杂居地区逐步推行与内地"一体化"的边区治理,在"一体化"的过程中,蒙汉民族互动往来,交往交流交融,清廷对热河地区由间接统辖变为直接治理,热河地区逐步实现边疆内地化、军政向民政转化、二元管理体制向行省制转化,体现从"边区"到"政区",从"多元"到"一体"的演变过程。

    清代蒙汉民族交流热河地区

    唐宋审美转型中佛禅"空"境的文学书写新变——以王维和苏轼为中心

    杨吉华
    143-151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唐宋审美转型背景下,王维与苏轼诗词中对于佛禅"空"境书写的新变,从写作手法、审美意蕴和内在精神追求三个层面,折射出佛禅"空"境文化气质的唐宋变化。王维通过以画入诗方式形成的"空"境,自我与宇宙万象浑然天成,圆融无碍,蕴含着一种空灵蕴藉的灵动之美,充满对宇宙自然世界美的发现的一往情深,是王维诗歌禅意盎然的重要体现。苏轼采用以禅入诗方式形成的"空"境,则大多于世事沧桑的自我人生经历中,伴随着对宇宙人生空幻寂灭的持久体验,始终关注对自我个体生命的内在超越,从而使其诗词中的"空"境,在具有形而上意义的空幻寂灭之悲剧色彩的同时,也蕴含着性命自得的内在精神追求,具有较强的禅理意味。

    "空"境佛禅文化唐宋审美转型王维苏轼

    现代"小说话"与《红楼梦》文学经典的建构

    温庆新
    152-159页
    查看更多>>摘要:现代"小说话"不仅关注《红楼梦》的文化典范价值,而且将《红楼梦》当作重要的文学经典作品;不仅从小说类型归纳与小说史定位来强调《红楼梦》的文学经典性,而且基于现代文化语境发掘出《红楼梦》新的审美意义。这是现代"小说话"批评者对《红楼梦》阅读"体验"后,意图与文本进行怡然自得交流的体现。作为一种批评与阅读媒介,现代"小说话"不仅对传统小说的现代接受有着重要的推进作用,而且能够揭示彼时小说批评的新原则与新意义导向的文化必然性。

    "小说话"《红楼梦》阅读史经典建构

    共同富裕背景下城乡信息分化治理的行动路径——基于县域治理的分析框架

    何志武游祯武
    160-168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信息资源成为新型生产要素的时代背景下,城乡信息分化治理是推动乡村振兴的必要举措,也是推进以共同富裕为特征的中国式现代化的应有之义。城乡信息分化治理具有化智为治、科技引领、数字再生、时空链接等技术赋能的实践价值,但也面临着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人力资源严重短缺、协同治理机制失衡、市场环境表现不佳等困境。因此,以县域为空间尺度和政策发力点,通过完善基础设施、加强人才培育、提升治理效能和促进产业兴旺等县域治理路径,能够推进城乡信息分化的治理和共同富裕战略的实现。

    城乡信息分化信息赋能县域治理共同富裕

    保供与强链:基于县级融媒体的城乡信息分化治理路径

    陈洪友
    169-176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前我国社会从传统农业社会向工业化、信息化社会转型的进程中出现了城乡信息分化的现象,其中新媒体突飞猛进带来的媒介分化、信息全领域全流程广泛使用带来的信息应用分化以及由此导致的城乡社会分化表现突出。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从物质条件和信息传播渠道等方面为城乡信息分化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基本保障,从战略层面统筹了城乡信息传播的一张网建设。县级融媒体在解决城乡信息分化问题时,可以通过延展媒介供应链缩小媒介分化、拓宽县级融媒体公共服务链缩小信息服务分化、增强自媒体关系链弥合信息的社会分化等三条路径,促进城乡信息化同步发展和县域内的信息资源平衡。

    城乡信息分化县级融媒体媒介供应链城乡信息化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