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制造业自动化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制造业自动化
制造业自动化

黎晓东

半月刊

1009-0134

ma@riamb.ac.cn

010-82285780

100011

北京德胜门外教场口1号

制造业自动化/Journal Manufacturing Automation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杂志由北京机械工业自动化研究所主办,国家机械工业局主管,1979年创刊。主要刊载制造业自动化领域所取得的新技术、新成果、新产品、新方法以及自动化技术应用成果、科技动态与信息等。常设栏目有:专家论坛、先进制造技术、CAD/CAM/CIMS、生产自动化、自动化技术与装置、控制与检测、数控技术、工业机器人、应用技术、产业动态等。读者对象为从事制造业自动化技术工作的科技人员、管理人员、企业技工、院校师生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改进二阶广义积分磁链观测器的PMSM无位置传感器控制

    李英春任文武
    69-75,81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磁链观测器的永磁同步电机无位置传感器控制时,准确估算磁链至关重要.常规一阶纯积分器和传统低通滤波器估算磁链存在直流偏移,并且低通滤波器还带来了磁链相位偏移和幅值衰减.有人将二阶广义积分器运用到磁链观测器中衰减估算磁链的直流偏移现象,但是衰减能力有限.基于上述情况,在传统二阶广义积分器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改进的二阶广义积分磁链观测器.理论分析表明,该观测器估算磁链能完全消除直流偏移,提高了磁链估算精度.最后,在MATLAB/Simulink仿真软件系统中搭建了永磁同步电机的矢量控制模型以及在ACM32F403CET7微控制器的永磁同步电机驱动平台上进行实验测试,验证了该控制方法的有效性.

    磁链观测器无位置传感器控制改进的二阶广义积分永磁同步电机

    基于温度触觉反馈的人体站立平衡姿态矫正

    吴志鹏焦慧敏郭兴伟续明进...
    76-8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保持人体站立平衡姿态稳定性,基于惯性感知模块(IMU)、温控模块通过上位机实现双串口控制,设计了人体站立平衡姿态矫正可穿戴系统.通过实验设定固定阈值,针对人体不同部位皮肤给予触觉刺激,验证了不同部位触觉刺激对人体站立平衡矫正的可行性.通过分析实验结果,证明该系统对站立平衡矫正有帮助;通过比较不同触觉感受发现指尖对人体站立平衡矫正效果更好,说明指尖皮肤相较手臂小臂外侧皮肤更适合触觉刺激;同时前倾矫正均比后倾矫正准确率高,表明前倾矫正比后倾矫正更容易.该系统不仅能帮助人体站立平衡姿态,而且在姿态矫正和辅助康复上有重要意义.

    惯性感知温控双串口触觉刺激平衡姿态矫正

    NPC型三电平逆变器的永磁同步电机双矢量模型预测电流控制

    杜昡张斌
    82-8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点钳位式三电平逆变器拓扑结构简单,适用于高电压,大容量场合.提出了表贴式PMSM模型预测的控制算法,同时为了提高三电平逆变控制的PMSM的稳态性能,改进了传统单矢量控制,提出NPC型三电平逆变器的PMSM双矢量模型预测电流控制,从而达到减小电流谐波,抑制转动脉距的目的.还根据正负小矢量作用于中点电位时的效果相反来实现中点电位的平衡.提出的双矢量模型预测电流控制和传统的单矢量模型预测电流控制,经过仿真实验的结果表明:双矢量模型预测电流控制优于传统单矢量模型预测控制,双矢量模型预测控制能有效的减少电流谐波和转动脉据,对电机的动稳态性能有很好的效果.

    三电平逆变器模型预测电流控制中点电位平衡表贴式PMSM

    电动装载机高效能扭矩增强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王景云冀海东郝询马欢...
    88-94页
    查看更多>>摘要:工程机械电气化是一项快速发展的技术,旨在提升工程机械设备的性能、环保性和可持续性.以电动装载机为研究对象,对电动装载机的常规工况进行了分析,找出了电动装载机异常耗能的原因,探索了液力变矩器在电动装载机上不可行的原因,设计了一种适合电动装载机高效率增扭的传动系统.针对现有研究通过先增扭在节能的策略,利用主动轮的收缩舒张调节传动比,实现在选用更小型的电动机的前提下更高效的增扭传动效果,尤其对于突发性铲装高密度物料的情况,实现了被动增扭效果,并通过Lyapunov 稳定性理论,以LPV模型设计了一个状态反馈控制器,确保了系统的稳定性和收敛性.

    电动装载机传动系统模型预测控制Lyapunov稳定性分析线性矩阵不等式

    采用PSO-LSTM联合算法的MEMS陀螺仪温度误差补偿方法

    夏瑞阳肖承翔潘康华
    95-102页
    查看更多>>摘要:MEMS陀螺仪是一种用来测量角速度的惯性器件.是一种具有成本低、体积小、性能好、可靠性好等优点的微机械陀螺仪,可广泛应用于微惯性导航系统、军事、汽车、消费电子等领域.然而,由于MEMS陀螺仪的材质特性,其输出数据受温度影响较大,这一问题限制了其在工业生产领域的进一步应用.通过对MEMS陀螺仪温度误差补偿模型中所用算法的对比分析,结合用于优化人工神经网络的PSO粒子群优化算法提出了一种采用PSO-LSTM联合人工神经网络算法的MEMS陀螺仪温度误差补偿方法,并通过多种数据检测函数进行了仿真对比实验,基于RMSE和MAE两项参数验证了优化后算法的有效性,以期为MEMS陀螺仪工作过程中的温度误差补偿模块设计提供新思路.

    MEMS陀螺仪粒子群(PSO)算法PSO-LSTM联合人工神经网络算法

    改进NSGA-Ⅱ的炼焦配煤多目标优化方法

    李忠峰刘俊金辉汪继玮...
    103-108页
    查看更多>>摘要:配煤优化问题是中国焦化行业广泛存在的问题.为了获得低成本、高质量的焦炭,提出了一种多目标配煤优化模型(Multi-Objective Optimization of Coal Blending,MOCB),以克服传统单目标配煤优化模型仅考虑成本或焦炭质量的弊端.模型以配煤成本最低、焦炭质量六个评价指标的综合质量最大为目标函数,工艺条件和生产焦炭质量作为约束集,引入带有精英策略的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Nondominated Sorting Genetic Algorithm-Ⅱ,NSGA-Ⅱ),并结合配煤比调整专家规则进行改进形成新的优化算法(Expert-NSGA-Ⅱ)作为该模型的寻优算法并通过运行时间、反世代距离(Inverted Generational Distance,IGD)、超体积指标(Hypervolume,HV)评价四种算法及Pareto最优解集.对某焦化厂六个单种煤配煤为例进行配煤优化验证,优化结果表明Expert-NSGA-Ⅱ算法所得配煤方案(Pareto最优解集)具有较好的收敛性、多样性和鲁棒性且配煤结构多样化,可兼顾不同质量需求进行配比选择,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多目标优化配煤优化专家规则

    采用制造费用分配率的产品成本实时核算模型研究与实现

    王泽华乔运华高思妮
    109-113,144页
    查看更多>>摘要:成本核算作为管理者决策依据的主要来源,往往以月为核算周期,这导致企业管理时效性与灵活性的不足,无法适应当下企业准确性、实时性的成本管理需求.针对以上特点及需求,分析实际业务场景,建立产品成本实时核算模型,提出了采用制造费用分配率和生产报工数据的产品成本实时核算方案,根据生产计划和不同工艺路线建立动态成本中心,实时采集产品在制过程中的报工单、外协交接单、应付单据等数据;结合制造费用分配率成本核算模型,实时完成成本核算;为企业在生产过程中进行成本控制提供数据支撑,帮助企业降本增效、提升竞争力.

    成本控制产品成本实时核算模型构建ERP

    带式输送系统节能优化调度研究

    岑梁尹小明黄海棠胡文博...
    114-119页
    查看更多>>摘要:带式输送系统具有运输量大、单位耗能低等优点,在水泥熟料输送中获得了应用.以带速和运输量控制为手段,研究水泥熟料带式输送系统的优化调度策略,旨在提升系统能源效率并抑制带速波动;还深入研究了优化时域宽度对调度策略性能的影响.选取某水泥熟料带式输送系统为例,分别在入库量波动、满负荷及低负荷3种工况下对优化调度策略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优化调度策略在3种工况下均取得了可观的节费率和节能率;当预测宽度大于等于4h,提出的调度策略即可获得较大收益,有效缩短了预测宽度.

    分时电价优化调度带式输送机能耗模型水泥熟料

    基于改进蜂群算法的电网最优无功配置研究

    朱涛海迪魏靖周胜超...
    120-127页
    查看更多>>摘要:无功补偿是改善电力系统、降低成本的实用工具之一.当前电网中的无功功率的供给需求不断上升,如何实现无功电源的最优配置是电网优化问题中的关键.通过计算各类无功电源接入电网的成本,在以优化电网电压分布和降低电力系统的损耗为目标的前提下,最小化无功电源的配置成本;在求解最优配置的过程中,提出了一种改进的人工蜂群(MABC)算法来解决优化问题,并将其与人工蜂群算法、粒子群优化算法和遗传算法进行了比较,并使用标准IEEE30节点系统进行了仿真验证.仿真结果表明,与其他三种算法相比,使用该算法进行无功配置时系统具有更低的有功损耗、无功成本、更好的电压分布和更大的稳定性.

    无功补偿最优配置电压分布人工蜂群算法

    考虑多影响因素的电动汽车充电负荷预测

    雷国平邓立蔡黎代妮娜...
    128-133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电动汽车数量呈突变式增长的问题,通过分析私人电动汽车保有量的相关影响因素,利用关联分析法筛选出公共充电桩数量、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消费支出、第二产业投资额增长率和总私人电动汽车数量五个因素,建立了引入自适应系数r的灰色模型(GM(1,N)).与现有的预测模型结果进行对比,证实了所建立模型的优越性.此外,根据重庆市充电站提供的数据,建立了私人电动汽车日充电负荷模型,采用蒙特卡洛法得出私人电动汽车在2021年和2025年保有量下的日充电负荷,渗透率分别达到为0.4%和0.85%.最后,引入IEEE33节点系统分析电动汽车在不同渗透率下充电负荷对电网的影响程度.结果显示高渗透率下对电网电压造成的波动较大,网损增加近160倍,降低了能源利用率,为重庆市未来规划电动汽车充电提供了有效的数据参考.

    私人电动汽车GM(1,N)蒙特卡洛渗透率IEEE33节点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