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阿坝师范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阿坝师范学院学报
阿坝师范学院学报

马洪江

季刊

2096-1707

absf@chinajournal.net.cn

028-62332008

623002

四川省汶川县水磨镇

阿坝师范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Aba Teachers CollegeCHSS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国内外公开出版发行的以反映高校教学科研成果为主的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创刊于1983年,现为季刊,大16开,平均发行量为3000册。在长期的办刊实践中,本刊坚持“学术性、师范性、民族性和地方性”有机结合的特点,积极发挥理论教育、学术交流、人才培养、决策论证等各项功能,努力为高校教学科研和地方经济文化建设服务,收到良好的办刊效果。开辟有羌学研究、博士论坛、区域经济·教育研究、思想政治研究、经济研究、语言学研究、历史研究、法学研究、文学艺术研究、教育教学研究等栏目。其中,羌学研究、博士论坛、区域经济·教育研究为该刊重点建设栏目,也是该刊的特色之一,颇受社会各界好评。本刊从2000年起,已先后被《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书生数字期刊全文数据库》、《CEPS中文电子期刊》全文收录,随着本刊办刊质量的不断提高,吸引了一批清华、北大等知名大学的博士、教授和地方相关学科专家学者的优秀学术论文,使刊物特色进一步突显,社会影响力进一步增强,刊发的稿件80% 以上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收入索引,多篇被全文转载,影响因子、被引率、转载率、下载率等指标逐年提高。本刊先后荣获首届《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奖、全国质量进步社科学报、全国高职高专优秀学报一等奖、首届全国民族地区优秀学报(期刊)、首届全国民族地区学报(期刊)名栏、四川省社科优秀学报、四川省高校社科优秀栏目等荣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五个必由之路"的深刻内涵、生成逻辑与现实要求

    陈从楷
    5-10页
    查看更多>>摘要:"五个必由之路"从底气、方向、状态、理念、保障等五个方面,旗帜鲜明地指出中国走好必由之路的具体要求,是一个逻辑思维严密、内涵深刻的科学体系,是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的有机统一.新时代坚持走好"五个必由之路",必须增强历史自信、把握历史主动、保持历史清醒、迎接历史挑战,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支撑.

    五个必由之路深刻内涵生成逻辑现实要求

    苯教民间"占卜唐卡卦盘"的解读与发展研究——以四川省松潘县尕咪寺阿格雍仲收藏的"占卜唐卡卦盘"为例

    尕让他
    1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以四川省松潘县尕咪寺阿格雍仲收藏的"占卜唐卡卦盘"为例,深入挖掘其背后的历史渊源、艺术特色、制作工艺,以及它在现代社会中的发展状况与未来趋势.通过对这一珍贵文物的细致解读,全面地理解苯教占卜文化的历史缘由,并探索其在当今社会的价值与意义.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收集、实地考察和访谈等方法进行研究:文献资料揭示了苯教占卜文化的历史渊源和发展脉络,实地考察和访谈展现了"占卜唐卡卦盘"的制作工艺、艺术特色等.

    苯教占卜卦盘解读

    不同而和的灾难观:羌族毒药狐狸研究

    康健
    16-23页
    查看更多>>摘要:《羌族释比经典》中的狐狸具有打破分类、跨越边界的特征,由此成为羌民眼中的毒药狐狸.毒药狐狸一方面表明羌族社会的毒药猫不仅指向人类中的某类女性,而且包括动物狐狸,另一方面反映羌民的灾难观:其一为因果模式的禳灾思维,即通过将灾难转嫁给毒药狐狸,并以暴力驱逐毒药狐狸的方式消除灾难;其二是包容灾难,与之共存的开放心态.毒药狐狸及其所呈现的羌族地方性灾难观充实了中华民族灾难表述的方式和文化.

    《羌族释比经典》毒药猫理论狐狸灾难认知研究

    土司书写的影视表达:隐喻、渐进与地方知识——以羌族电影《红色土司》为例

    夏懿
    24-30页
    查看更多>>摘要:土司制度是中国历史上地方治理的方式之一.近年兴起的关涉土司的文学书写和影视表达,引发了历史研究和跨学科探讨.在土司影视的成长过程中,2019年上映的《红色土司》成为反映羌族革命英雄主义的里程碑.本文从该片的背景介绍出发,重点分析影片中的隐喻意涵、线性叙事的渐进手法以及地方知识的嵌入.余论展望土司影视艺术,期待土司影视系统化的规制和发展;相关史料需要进一步做艺术和情感方面的处理,使历史时代的具体经验为今所用、于今有利.

    《红色土司》影视表达隐喻线性叙事地方知识

    中华传统美德课堂叙事的基本内涵、价值目标及其实践原则——以高校"思想道德与法治"课为中心

    胡芮李兰英
    31-3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华传统美德课堂叙事既是"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有效途径,又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教育实践.思政课教师应该充分把握好中华传统美德课堂叙事的基本内涵、价值目标和实践原则.在教学实践中,思政课教师要发挥好课堂主导作用,引导学生主动开展中华传统美德课堂叙事,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入学生生活实际,进而实现立德树人的教学目标.

    中华传统美德课堂叙事思想道德与法治理论价值实践原则

    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及路径研究——以黔东红色文化为例

    蒋欢宜
    37-46页
    查看更多>>摘要:红色文化承载着厚重的红色历史,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和精神特质,具有很高的思想政治价值.黔东红色文化蕴含着"爱护百姓,以身卫民""关爱群众,一心为民""民族团结,共同进步"等精神内涵,具有丰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形式,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重要价值.将黔东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指导思想上要全面贯彻"三全育人"理念,多方协调,积极打造"大思政"格局;在实现途径上要以高校思想政治课堂为主阵地,丰富"第二课堂",积极占领网络"新课堂";在实行模式上要以红色文化为载体,积极打造"挖掘-宣传-传承"的育人模式.

    黔东红色文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路径

    探析数字技术赋能高校思政课红色文化育人的"三何以"

    魏俊丽王军
    47-51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化红色文化资源赋能高校思政课,能为提升育人实效性提供新动能.由此探讨,从数字技术的价值功能层面,剖析其"何以必要"的根本原因;从数字技术所带来的异化症候、算法失当和张力失度等层面,分析其"何以困扰"的现实问题;从加强顶层设计、优化算法推荐和深化理念认识等层面,阐明其"何以可为"的路径选择.

    数字技术红色文化高校思政课

    四川民族地区师范人才培养协同育人探索实践——以阿坝师范学院为例

    李久东吴文权
    52-56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民族地区基础教育师资发展困境,地方师范院校应坚持走"应用转型发展"道路,围绕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实施路径,深入探索,寻求破解之道.阿坝师范学院在师范人才培养方面坚持以需求为导向,设计教师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强化培根铸魂,突出职业能力;基于知识、素质、能力一体化考量,构建融合式教师教育课程体系;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理想信念教育为主线构建立德树人课程体系;以"理论与实践相融通,促进知识建构、能力生成"为思路,构建"四年全程不间断、目标主题递进式"的实践教学体系;坚持"一体两翼"贯通、融合一二三课堂,发挥课程综合育人效力;建立"高校、地方政府、基础教育学校三位一体"协同育人机制,探索"共建基地、共育学生、共同教研、共建教材、共促就业、共育师资"的协同育人实施路径.

    民族地区师范人才协同育人

    传统村落历史文化遗产整体性保护探析——基于对贵州省铜仁市克兰寨村的考察

    侯有德
    57-65页
    查看更多>>摘要:整体性原则是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原则.历史文化遗产的整体性保护是传统村落保护与开发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也是历史文化遗产较好保存与传统村落长远发展的必然要求.通过对贵州省铜仁市克兰寨村的实地考察,发现传统村落历史文化遗产丰富,但其整体性保护存在"重开发,轻保护""重局部,轻整体"的问题.传统村落历史文化遗产的整体性保护需要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村落环境保护并重,加强对传统村落自然环境和村落肌理的保护;静态保护与活态保护并重,加强对传统村落物质类、非物质类历史文化遗产的双重保护,加强传统村落历史文化遗产与乡村旅游的深度融合发展.

    传统村落历史文化遗产整体性保护克兰寨村

    新时代乡村文化振兴的价值意蕴、现实困境与破解进路

    黄金峰杨正军
    66-73页
    查看更多>>摘要:乡村文化振兴是凝聚乡村振兴"精气神"的关键环节,也是推动乡村文化高质量发展和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途径.新时代乡村文化振兴,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迫切需要,也是实现农民精神共同富裕的题中之义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然要求.当前,乡村文化振兴的内生动力不足、乡村传统文化的传承保护不力、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完善等问题日益凸显.新时代新征程上,要增强不同群体的主体意识,激活文化振兴内生动力;弘扬优秀传统乡土文化,促进乡村文化传承发展;完善乡村文化基础设施,搭建乡村文化振兴载体,汇聚力量,推动乡村文化振兴.

    新时代乡村文化振兴价值意蕴破解进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