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安徽农学通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安徽农学通报
安徽农学通报

郑之宽

半月刊

1007-7731

ahnxtb@sina.com

0551-62675980

230001

合肥市徽州大道193号安徽省农业委员会内

安徽农学通报/Journal Anhui Agricultural Science Bulletin
查看更多>>《安徽农学通报》是安徽省农学会主办、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是《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以文字版和电子版两种形式向国内外公开发行,刊号:ISSN1007-7731 CN34-1148/S是国家职称评定认定学术期刊。融学术性、指导性、实用性于一体,既刊登作物栽培与育种、植物保护、土壤肥料、园艺、蚕桑、茶园、畜牧、水产及其他农业科学的硬科学研究报告、综述、研究简报和实用技术;也发表农业经济、农业科技管理、农业发展战略、农产品加工及农业产业化等方面研究论文、调查报告和对策性文章,是农业推广领域唯一的科技杂志,在省内外有较高的声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徽州区农产品加工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吴润杰张建喜
    98-101页
    查看更多>>摘要:农产品加工产业的发展对促进当地农业产业升级、农民增收及区域经济持续发展发挥重要作用.本文从自然资源条件、农产品加工产业发展成效方面剖析徽州区农产品加工产业发展现状,当前该产业在产业发展环境与双招激励、精深加工基础与强势主体、科技创新与品牌建设等方面有待进一步提升.基于此,提出通过优化产业发展环境,强化"双招双引"激励工作,夯实农产品加工产业基础,打造农业产业化强势主体,提升农产品加工技术水平,提升农产品品牌竞争力,促进该地区农产品加工产业高质量发展.

    农产品加工产业产业链农业现代化精深加工

    膳食多酚与肠道微生物群的相互作用研究进展

    王艳珍
    102-105页
    查看更多>>摘要:膳食多酚广泛存在于水果和茶等食物中,具有抗氧化、抗炎等多种活性功能.本文从膳食多酚对宿主的作用,肠道微生物与宿主健康的关系以及膳食多酚与肠道微生物群之间的互作机制3个方面,分析了膳食多酚与肠道微生物群之间的相互作用研究进展.在宿主作用方面,膳食多酚因其抗菌和抗炎等特性,对治疗心血管疾病等有积极作用;肠道微生物通过产生丙酸和芳香族氨基酸等代谢物调节机体免疫功能,从而增强宿主的免疫功能.在两者间的相互作用方面,膳食多酚的摄入可以影响肠道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调节微生物群落的平衡,提高益生菌的比例,减少有害菌的数量;肠道微生物群对摄入的膳食多酚具有修饰作用,调节其代谢和吸收,进而对宿主发挥作用.研究为进一步探究膳食多酚在预防和改善肠道健康方面的作用提供参考.

    膳食多酚肠道微生物群互作机制宿主健康

    基于机器视觉的烤房成杆鲜烟叶成熟度判别研究

    喻曦李洪明戴恩孙五三...
    106-109页
    查看更多>>摘要:鲜烟叶成熟度判别是生产优质烟叶的关键环节之一,也直接影响后续烟叶环节的烘烤质量.基于机器视觉方法,使用StackingClassifier集成学习策略,建立了成杆鲜烟叶成熟度判别模型,使用外测样本进行两个批次的成杆鲜烟叶成熟度等级判别.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模型在两个批次样品中的判别准确率均在94%以上;在成杆鲜烟叶主体成熟度档次比例的预测上,预测比例与真实比例的平均绝对误差为6%.该方法实现了批量化的烟叶成熟度预测,为烤房烟叶成熟度的精准把控提供了参考.

    烤烟成熟度识别烤房机器视觉智能化烘烤

    产教融合背景下校企协同育人的茶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郑世仲陈晓慧周银珠周子维...
    110-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满足茶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对茶学专业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对该专业教学实践中存在的校企合作、"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实践教学资源、就业服务和创新创业平台等现状进行分析.结合茶学专业特点和产业需求,构建产教融合背景下校企协同育人的茶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提出相应的实施路径和策略,包括建立产教融合下的校企合作教学模式,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共享;开展多元化的实践教学,锻炼学生专业技能;搭建就业服务和创新创业平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教学改革实践成效表明,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人才质量提升等方面取得明显进步,为茶学专业校企协同育人提供参考.

    茶学茶产业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涉农高校生物质能源领域传热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魏国强姚业成杨希贤易群...
    114-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适应能源产业发展需求,培养能适应和引领新一轮能源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卓越工程科技人才,本文对涉农高校生物质能源领域的必修课程传热学进行教学改革研究.针对该课程教学内容复杂、教学模式单一和考核评价方式有待优化等教学现状,结合CDIO教育理念,提出相应的教学改革措施.具体包括"线上+线下"融合,实施翻转课堂;引入CDIO教育理念,强化案例教学;以赛促学,激发学习热情;融入思政元素,增强思政觉悟;改革考核方式,加大过程性考核力度.通过具体的工程案例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加强师生互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为类似课程教学改革创新研究提供参考.

    传热学生物质能源生物质材料CDIO教学

    生物化学课程教学改革创新实践研究

    黄静刘莹于冬梅
    118-121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依托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结合OBE理念,对生物化学课程教学难度大、学生基础水平参差不齐、考核评价体系有待多元化3个方面的现状进行分析.基于实际教学情况,提出相应创新改革策略.通过增、减和融三步重构法,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构;完善线上教学平台,实现课前深度预习,优化课中教学环节,巩固课后教学效果;师生共建科研文献库,促进综合训练任务的完成;强化综合训练和学科竞赛,"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学生为中心,完善考核评价机制.实践成效表明,该创新实践教学模式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其综合考核成绩,有利于培养具有扎实理论知识、较高科研素养和较强创新思维能力的学科拔尖人才.为生物工程等相关专业课程探索新形势下的高校教学改革模式提供参考.

    生物化学生物工程OBE理念学科竞赛

    "三创"融合视域下草学类实践课教学改革探究

    杨伟光曲善民鞠晓峰李国良...
    122-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强化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创业实践能力及创意设计能力,提高草学类实践课的教学质量,有效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在"三创"(创新、创业和创意)融合视域下,对草学类实践课教学内容与方法、教师实践教学经验以及考核评价方式3个方面的现状进行分析.开展草学实践教学改革探索,具体包括优化实践教学体系,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实习实训进行创新;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发挥校外导师带领实践课题的作用;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根据理论自学、项目答辩等6个模块丰富考核内容.本研究为推动草学实践教学改革,培养具备"三创"能力的高素质草学人才提供参考.

    草学"三创"融合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草业科学

    绿色发展视域下园林生态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赵大华
    126-12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培养具有绿色发展理念的园林专业人才,本文以园林生态学课程教学为例,针对课程目标、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方法等现状,提出了适应绿色发展需求的改革措施.具体措施包括明确目标定位,完善教学体系;强化实践教学,融入低碳发展理念;落实课程思政,强化学生责任感;结合案例教学,服务乡村振兴.实施以上改革措施有利于提升该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效果,培养出更多具有绿色发展理念和较强实践能力的园林专业人才,为推动园林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绿色发展园林生态学园林专业低碳发展

    基于"SPOC+翻转课堂"的微生物学课程教学改革实践

    王春娟王金龙侯宇赵桂云...
    130-13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从教学模式设计与实施、考核评价等方面对微生物学课程教学改革进行实践.基于SPOC平台,将重要知识录制成微视频,供学生课前预习;基于翻转课堂,通过课前测试、重难点分析和小组讨论等方式,为学生提供整体的、深入的学习体验.结合SPOC和翻转课堂,在课前、课中和课后实施混合式教学;采用综合成绩、专题报告成绩多元化的考核评价方式,更客观、全面地评估学生的综合能力.实践成效表明,该教学模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习效率,教学过程更加灵活,实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教学效果得到明显提升.本研究为高等教育微生物学教学模式创新提供了新思路,并为其他学科领域的教学模式创新提供了参考.

    微生物学SPOC翻转课堂微生物形态

    基于全产业链的园林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优化与实践

    乔永旭张永平张惠敏谢荣...
    133-136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农科建设背景下,为提高农林人才培养质量,对园林专业实践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具体从授课模式、教学项目和考核评价方式3个方面进行讨论.对基于全产业链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进行深入研究,包括构建涵盖专业核心技能、产业链、授课顺序和实验项目的实践教学体系,升级产业链式实验实训基地与资源,通过校企"双师互聘"、校企合作班等途径扩大"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并优化实践技能评价体系.实践成效表明,该教学体系明显提升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新能力,"双师型"教师占比提高了20%.为涉农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优化提供参考,助力培养实践能力强、多学科交叉背景好和综合素养高的创新应用型专业人才.

    新农科全产业链园林园林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