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安徽农学通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安徽农学通报
安徽农学通报

郑之宽

半月刊

1007-7731

ahnxtb@sina.com

0551-62675980

230001

合肥市徽州大道193号安徽省农业委员会内

安徽农学通报/Journal Anhui Agricultural Science Bulletin
查看更多>>《安徽农学通报》是安徽省农学会主办、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是《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以文字版和电子版两种形式向国内外公开发行,刊号:ISSN1007-7731 CN34-1148/S是国家职称评定认定学术期刊。融学术性、指导性、实用性于一体,既刊登作物栽培与育种、植物保护、土壤肥料、园艺、蚕桑、茶园、畜牧、水产及其他农业科学的硬科学研究报告、综述、研究简报和实用技术;也发表农业经济、农业科技管理、农业发展战略、农产品加工及农业产业化等方面研究论文、调查报告和对策性文章,是农业推广领域唯一的科技杂志,在省内外有较高的声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2组农药组合对桃细菌性穿孔病的田间防效试验

    秦亮奚家智徐胜
    95-9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代森锰锌80%WP和氯溴异氰尿酸 50%WP等7种农药对桃细菌性穿孔病的田间防治效果.本研究以桃树为研究对象,以不施药剂为对照(CK),设计了2组农药组合处理区I(代森锰锌80%WP 700倍+氯溴异氰尿酸50%WP 1 500倍+中生菌素3%WP 600倍+噻唑锌30%SC 750倍)和处理区II(喹啉铜33.5%SC 1 500倍+噻霉酮3%ME 1 500倍+四霉素0.3%AS 500倍+噻唑锌30%SC 750倍),测定该病害的病叶率、病情指数、病叶防效和病指防效,并观察其安全性.结果表明,处理区I和处理区II的病叶率分别是3.41%和4.49%,病情指数分别是0.51和0.91,病叶防效分别为71.75%和62.80%,病指防效分别为83.28%和70.16%.说明交替施用药剂对防控桃细菌性穿孔病具有良好的效果,本研究为桃细菌性穿孔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桃细菌性穿孔病田间防效农药组合绿色防控

    香榧常见病虫害及防治技术

    周剑
    99-102页
    查看更多>>摘要:香榧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本研究对其主要病虫害进行分析,从农业防治、物理防治、药剂防治和生物防治方面提出防治策略.该作物病害主要包括细菌性褐腐病、紫色根腐病、疫病和苗木立枯病等,虫害主要包括等翅目、直翅目、同翅目、半翅目、鞘翅目和鳞翅目等,等翅目病害包括白蚁科的黑翅土白蚁(Odontotermes ormosanus)、黄翅大白蚁(Macrotermes barneyi);直翅目虫害包括蝗科的短额负蝗(Atractomorpha sinensis)和蝼蛄科的东方蝼蛄(Gryllotalpa orientalis)等;同翅目虫害包括碧蛾蜡蝉(Geisha distinctissima)、中华象蜡蝉(Dictyophara sinica)和大青叶蝉(Cicadella viridis)等;半翅目虫害包括突背斑红蝽(Physopelta gutta)、麻皮蝽(Erthesina fullo)和香榧硕丽盲蝽(Macrolygus torreyae)等;鞘翅目虫害包括桑天牛(Apriona germari)等;鳞翅目虫害包括香榧细小卷蛾(Lepteucosma torreyae)等.为降低病虫害对该植物生长的影响,应结合病虫害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包括选用抗病品种、清理杂草和水分管理等农业措施,涂白剂、杀虫灯等物理措施,施用甲基托布津、多菌灵和苯菌脲等药剂的化学措施,引入蜘蛛、瓢虫和蜂鸟等天敌的生物措施.在香榧病虫害防治中,注意合理选择防治措施,实现其病虫害防治效果的全面提升.本文为香榧病虫害防治和高效利用提供参考.

    香榧病虫害综合防治农业防治

    生物辅助发酵对云产雪茄烟叶中性致香成分及感官质量的影响

    周潇徐峥嵘杨坤刘彦红...
    103-10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考察生物辅助发酵对云产雪茄烟叶中性致香成分及感官品质的影响,采用葡糖淀粉酶(GAL型)等9种外源性生物酶制剂及短小芽胞杆菌等3种微生物进行辅助发酵,以无菌水处理为对照(CK),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方法(GC-MS)测定其中性致香成分含量,并进行感官质量评价.结果表明,共测定出28种中性致香物质,其中苯丙氨酸转化产物4种,非酶棕色化反应产物2种,西柏烷类降解产物1种,类胡萝卜素降解产物8种,叶绿素降解产物1种,其他类别12种,各类成分化合物的含量差异较大.生物辅助发酵处理有利于苯丙氨酸转化产物、西柏烷类降解产物和叶绿素降解产物的积累,不利于类胡萝卜素降解产物的积累.感官评价方面,除氨基肽酶、脂肪酶处理外,其余处理样品感官质量评分均高于CK,以中性蛋白酶和巨大芽胞杆菌处理的样品感官质量评分较高,主要表现在雪茄香韵丰富性提升、烟气质感改善、降刺掩杂和余味改善等方面.利用生物技术辅助云产雪茄烟叶发酵对其化学成分改善及感官品质提升潜力巨大,本研究为云产雪茄烟叶人工干预发酵提供参考.

    生物辅助发酵云产雪茄烟叶中性致香物质感官质量

    蓝莓果实野生酵母菌株的分离鉴定及发酵性能研究

    刘熙佀胜利杨坤凡
    110-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筛选用于蓝莓果酒发酵的酵母菌,本研究利用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法和杜氏小管发酵法对蓝莓果实表面的酵母菌进行筛选,将筛选得到的菌株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以及生长曲线测定,以培养温度、初始pH、葡萄糖、乙醇和二氧化硫(SO2)为影响因素,考察其发酵性能.结果表明,从蓝莓果实表面共分离纯化得到16株酵母菌株,筛选得到1株适用于后续试验的酵母菌株ZL01;通过分子生物学鉴定和系统发育树分析,确定菌株ZL01为葡萄有孢汉逊酵母(Hanseniaspora uvarum);发酵性能结果显示,菌株ZL01的最佳培养温度和pH分别为28℃和5,能够在pH 2或38℃的环境下生长,且能耐受250 g/L葡萄糖、9%乙醇和250 mg/L SO2.综上,菌株ZL01具有应用于蓝莓果酒发酵的潜力.

    蓝莓野生酵母葡萄有孢汉逊酵母发酵性能

    园艺植物育种学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索

    孟晶晶周艳丽于洋姚方杰...
    116-11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满足对园艺专业人才的多样化需求,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核心能力和专业素养,通过明确园艺植物育种学课程的教学方案设计,对该课程进行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索.教学方案设计方面,系统梳理种质资源、引种等理论知识,应用线上线下教学模式,充分利用互联网优势实现课程教学目标.具体探索包括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问题引领教学以及小组研讨分析等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将讨论—合作—参与式教学模式引入课程,并在课前、课后推送学科前沿研究成果,使教学紧密联系科学,拓宽学生专业视野;采用科教融合的教学方法,将教学内容与教学科研基地或校外联合基地相结合;优化考核评价体系,采用多元化的过程性考核评价.实践表明,该教学改革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实现了较好的教学达成度,学生的及格率达100%,教学效果显著提升.本文为提高园艺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推动专业建设与发展提供参考.

    园艺植物育种学园艺专业人才培养混合式教学园艺植物

    园艺专业耕读教育模式优化对策研究

    汪建刚赵世荣
    120-12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充分发挥专业耕读教育的育人作用,调查现有园艺产业发展和就业市场对人才的核心需求,分析园艺专业耕读教育对人才核心能力培养的支撑情况,对该专业实施耕读教育的优化对策进行研究.核心需求方面,知识应用、推广能力是多数企业筛选园艺人才的核心标准;支撑情况方面,设立了耕读教育基础认知、耕读教育综合实习等4门课程,打造全过程耕读教育体系.具体对策包括加强实践课程的顶层设计,通过统筹学分、提高耕读教育课程考核标准等方式,优化专业耕读教育对各项核心能力的支撑力度;打破专业耕读教育集中制,将其改为"穿梭型"半学半耕制教育;拓宽知识输出渠道,增加反向教学方法;扎根基层,加强耕读教育的基层合作,通过学生实现技术输出.本文为提高地方农业高等院校专业育人成效、打造耕读教育品牌提供参考.

    耕读教育园艺半学半耕制劳动教育

    新农科背景下家禽生产学课程教学改革实践

    李河林王凤红敬晓棋
    124-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培养能从事家禽养殖的高素质人才,分析家禽生产学课程在教材知识体系、实践教学、教学互动、产业对接、课程思政以及考核评价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开展教学改革实践.教学改革包括精心编排课程内容,将其划分为以禽生产产业共性化知识为主,产业精细化分工技术为辅的模块化内容;灵活设计实践教学方案,突出强调实践重点内容,并开展"多媒体+生产实践"教学;采用案例、项目以及角色扮演等多样化教学方法;有效衔接产业发展,结合产业精细化、分工模块化修订教学内容;挖掘思政元素,并将其巧妙融入教学;优化考核评价方法,鼓励学生参加课外竞赛类活动.实践结果表明,该教学改革成效明显,学生的到课率、上课抬头率、教学参与度以及对课程的满意度均有所上升.本文为禽生产类课程教学质量提升提供参考.

    家禽生产学动物科学家禽养殖肉鸡生产蛋鸡生产

    食用菌产业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探究与实践

    曾祥羽田风华
    129-13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培养适应食用菌产业专业发展需求的复合型人才,分析了专业学位硕士(以下简称专硕)研究生教育在该产业中应用的必要性,并结合当前专硕教育发展趋势,提出相应的人才培养措施.必要性方面,食用菌产业专业化人才培养、技术革新以及产业体系完善等均展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和提升空间,迫切需要培养能够适应产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专业人才;而专硕教育以创新、实用和复合为特点,以专业实践为导向,其培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专业人才有利于满足产业发展的实际需求.具体措施包括加强跨学科课程设计,引入基因编辑等现代技术,优化课程体系;采用案例教学等方法,在实践中深化理论知识,创新教学方法;加强产学研合作,确立实践导向课题,采用"工学交替"模式,让学生分阶段在企业实习,强化实践教学;设立"产业项目报告",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的评价,创新考核评价方式.实践结果表明,该教学模式使学生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显著提升,能够独立完成食用菌栽培、管理和加工等工作;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和科研水平显著提升;企业成功引进并转化了多项食用菌先进技术,有助于优化产业链布局.本文为推动食用菌等产业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食用菌产业基因编辑农业物联网专硕教育食用菌栽培产学研合作

    城市老年人乡村旅居养老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

    蔡尚乐项锦雯
    134-139页
    查看更多>>摘要:探索城市老年人乡村旅居养老意愿的影响因素,有助于从康养功能建设视角探析乡村旅居养老发展路径.本文基于对部分乡村地区城市老年游客的调研数据,依据计划行为理论,运用二元Logit模型,探究城市老年人乡村旅居养老意愿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学历(β=0.15,P<0.05)对老年人乡村旅居养老意愿有正向影响;老年人乡村旅居的行为态度(BA)、主观规范(SN)和知觉行为控制(PBC)3个维度的驱动力正向影响其乡村旅居养老意愿,3个维度的驱动力效应排序为BA>PBC>SN;BA与SN交互项发挥显著正向作用,调节效应成立.针对影响城市老年人乡村旅居养老意愿的因素,从顶层设计、旅居地与老年群体3个方面提出乡村旅居养老发展路径.

    乡村旅居养老乡村振兴行为意愿影响因素交互作用

    凤阳县高素质农民培育现状及优化措施分析

    牟雪姣张伟
    140-14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壮大乡村人才队伍,提高农业生产技术、产业发展能力以及农民的管理水平与业务能力,本文分析了安徽凤阳近3年(2021-2023年)农业高素质农民培育的基本情况、培训内容,以及其在资源配置、实际需求和培育效果等7个方面存在的问题,结合培育经验提出一系列优化措施.该地由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农业科学研究所和地方院校等7家机构承担培育教学任务,培训班分为专业生产型、技能服务型和经营管理型3个类别,培训内容包括经营管理、专业生产和技能服务,参训人数、培训班次呈逐年增加趋势,参训人员文化素质逐年提高.优化措施包括优化资源投入及整合机构、匹配培训内容与需求、评估农民培训效果、提高农民培训参与度和热情、加强示范引领作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优化培育机构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实践结果表明,大力培育高素质农民,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

    高素质农民培训资源培训需求农村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