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安徽农业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安徽农业科学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安徽农业科学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朱永和

旬刊

0517-6611

ahnykx@163.com;ahnykx@mail.hf.ah.cn

0551-5160973,5148869

230031

合肥市农科南路40号

安徽农业科学/Journal Journal of Anhui Agricultural Science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 《安徽农业科学》是由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农业学术期刊,创刊于1961年。A4开本,160页,封面250克铜版纸,内文80克铜版纸。2007年由半月刊改为旬刊。该刊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并获第四届全国优秀农业期刊一等奖。主要刊登全国范围的农、林、牧、副、渔业基础理论、应用研究及农业经济研究、农史研究等与农业有关的学术研究论文,追踪报道各学科的最新实用的农业科技成果。每期定价8.00元整,全年订价288.00元整。国内统一刊号CN34-1076/S,国际标准刊号ISSN 0517-6611。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邮发代号26-20,也可汇款向编辑部订阅。欢迎投稿,欢迎刊登广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施氮量对兴安盟冷凉区青贮玉米产量、品质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莽春霞赵力兴董乌云嘎其格其...
    149-15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兴安盟冷凉区青贮玉米产量、品质及氮肥利用率对不同施氮量的响应.[方法]以青贮玉米"金岭17"为试验材料,设置不同施氮量(0、100、200、300 kg/hm2),在青贮玉米乳熟期进行收割,测定其株高、产量和品质等指标,并计算氮肥利用率.[结果]随着施氮量增加,青贮玉米株高、产量和粗蛋白含量逐渐增加,而氮肥偏生产力逐渐降低,在施氮量为 200 kg/hm2 时,上述指标分别为334.40 cm、23 522.36 kg/hm2、6.51%和 117.61;在施氮量为 300 kg/hm2 时,上述指标分别为 341.80 cm、24 908.68 kg/hm2、7.81%和83.03.[结论]综合考虑青贮玉米产量、品质及氮肥利用率,建议该地区施氮量为200 kg/hm2.

    青贮玉米产量品质氮肥利用率

    控释掺混肥对冬小麦产量·氮素吸收及施肥经济效益的影响

    李子双李洪杰杜梦扬周晓琳...
    152-15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实现化肥减施增效和冬小麦生产的轻简化,于2020-2022年在德州市现代农业科技园进行连续2 年控释掺混肥试验,共设置5个处理:不施氮肥(T0)、习惯施氮(底肥∶追肥=1∶1,T1)、优化施氮(底肥∶追肥=1∶1,T2)、一次性底施50%控释氮+50%尿素掺混肥料(T3)、一次性底施70%控释氮+30%尿素的掺混肥料(T4),分析了不同处理对冬小麦产量、氮肥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冬小麦氮素累积量随生育期延长而增加.与习惯施氮(T1 处理)相比,控释掺混肥(T3 和T4 处理)在各个生育期的冬小麦含氮量和吸氮量差异不显著,产量分别增加4.1%、-5.4%(2021年)和5.9%、-1.0%(2022年).与T1 处理相比,T3 和T4 处理冬小麦氮肥利用率分别提高了7.3%~27.1%和-8.6%~30.3%,氮肥农学利用率分别提高了26.9%~34.8%和10.9%~17.6%,氮肥偏生产力分别提高了24.9%~27.1%和13.6%~18.8%.控释掺混肥(T3 和T4 处理)较习惯施氮(T1 处理)的净收益分别增加 4.5%~7.0%(2021 年)和0.4%~8.5%(2022年).冬小麦产量与有效穗数、千粒重、吸氮量、氮肥偏生产力、氮肥利用率呈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正相关.综合产量、产值及净收益考虑,一次性底施50%控释氮+50%尿素掺混肥料处理可作为适宜推荐的简约施肥方式.

    冬小麦控释掺混肥氮肥利用效率产量经济效益

    商洛香菇和羊肚菌多糖提取工艺探究

    王凤娟秦绍龙
    158-16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索商洛香菇和羊肚菌中多糖的提取工艺.[方法]以商南县香菇和羊肚菌为原料,采用超声波辅助热水浸提法对多糖进行提取.通过单因素试验,对比料液比、超声时间、超声温度和热水浸提温度对香菇和羊肚菌多糖提取率的影响,借助正交试验,得出超声波辅助热水浸提法提取香菇和羊肚菌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结果]在料液比 1∶60,超声时间 30 min,超声温度 40℃,浸提温度60℃的条件下,香菇多糖提取率最高;在料液比1∶50,超声时间20 min,超声温度40℃,浸提温度50℃的条件下,羊肚菌多糖提取率最高.[结论]超声波辅助热水浸提法提取香菇和羊肚菌多糖是一种可行有效、节约、经济的提取方法.

    超声波辅助提取提取工艺多糖正交试验

    民族药羊角天麻的综合鉴定

    杨艳娟陈光明何慕涵李艳梅...
    163-167,173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对羊角天麻的原植物、组织构造和显微特征进行研究,对羊角天麻的根、茎、叶横切面的组织构造进行显微鉴定,对药材进行粉末鉴定,并对其进行理化鉴别.结果表明,羊角天麻原植物形态特征及根、茎、叶的显微特征被观察,粉末的显微特征也被描述,理化鉴别方法可行,现象明显.基源鉴别、显微鉴别、粉末鉴别和理化鉴别可以较为准确地鉴定羊角天麻,为其药材质量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羊角天麻基源鉴别性状鉴别显微鉴别理化鉴别

    丽江烟区生物质烤房燃料颗粒配方的筛选

    贺彪和雪佳和强李彦霖...
    168-17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索生物质颗粒燃料在丽江烟区的高效应用,利用区域内产量较大且稳定、便于收集的低成本烟秆作为主料,设计不同辅料的丽江烟区生物质颗粒燃料配方,对烤烟品种K326进行烘烤,通过比较不同燃料的成本与经济效益、燃烧性能、污染物排放以及烟叶烘烤的外观品质和烘烤曲线,旨在筛选出优质的生物质燃料配方.结果表明,生物质燃料烤房在节约成本、经济效益增收、燃烧性能、烟叶外观品质和烘烤曲线时间上,均优于传统燃煤烤房;其中"75%烤烟秆+25%锯末"和"50%烤烟秆+50%锯末"配比的综合效果较好,有利于烟叶风味物质积累;此外,生物质燃料排放的SO2 和颗粒污染物低于传统燃煤,排放的NOn 较高于传统燃煤.初步筛选出适合生物质烤房的燃料配方,并进一步证明生物质烤房优于传统燃煤烤房,对后续改进生物质烤房和优化生物质燃料配方提供了积极的参考意义.

    生物质燃料经济效益燃烧性能污染物排放烘烤曲线

    基于多案例研究的小米供应链模式发展探析

    李晓美李欣诺李美羽王成敏...
    174-180页
    查看更多>>摘要:探讨小米供应链模式的发展路径与趋势,通过实地调研对小米供应链现状和模式的分析,探索其在小米产业链的应用和发展前景,以期推动小米供应链模式的健康发展,为小米产业的持续、稳定、高效发展提供参考.阐述了小米供应链模式的定义,基于多案例研究法重点分析了不同的小米供应链模式的发展现状,探讨了制约小米产业供应链模式发展的因素,发现供应链组织化程度影响了小米供应链的效率,不同模式优缺各异,不可单一推行某种模式,整合资源提高效率.

    小米供应链模式多案例研究提升路径

    蒲菜薹营养成分及重金属含量测定与评价

    李双梅黄新芳朱红莲彭静...
    181-183,18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评价蒲菜薹的营养成分和重金属含量及其食用安全性,以香蒲中的水烛(Typha angustifolia)和宽叶香蒲(Typha latifolia)2 个种各1份种质为材料,采用现行国家标准,对蒲菜薹的14种营养成分和4种重金属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蒲菜薹的干物质、蛋白质、粗纤维、可溶性糖、钾(K)、钠(Na)、钙(Ca)、镁(Mg)、铁(Fe)、锰(Mn)、铜(Cu)、锌(Zn)、磷(P)、砷(As)、镉(Cd)含量分别为47.00 g/kg、8.70 g/kg、5.10 g/kg、5.30 g/kg、2 560.50 mg/kg、189.50 mg/kg、685.00 mg/kg、164.00 mg/kg、2.23 mg/kg、14.86 mg/kg、0.28 mg/kg、3.22 mg/kg、316.50 mg/kg、0.007 4 mg/kg、0.002 5 mg/kg,未检出硒(Se)、铅(Pb)和汞(Hg).宽叶香蒲蒲菜薹营养成分含量总体高于水烛;与104~140种(品种)新鲜蔬菜营养成分已知数据相比,2种香蒲蒲菜薹均有较高含量的K、Na、Ca、Mn及较低含量的干物质、蛋白质、粗纤维、Fe、Cu、P;蒲菜薹的As和Cd含量较低,仅为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限量值的1.25%~1.48%;蒲菜薹的Pb、As、Cd、Hg等重金属含量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蒲菜薹营养成分重金属含量食品安全

    不同种质花椒果皮风味物质测定与评价

    王玉辉李博通陈磊吴梦佳...
    184-18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韩城花椒试验站参试花椒种质风味物质含量的差异性,并进行综合评价,为当地筛选花椒优异种质.[方法]以陕西韩城花椒试验站收集的15个花椒种质为试验材料,通过测定花椒果皮主要风味物质挥发油和麻味物质的含量与组成成分,对比分析不同种质花椒的差异性.通过综合评价,初选适宜当地栽培的优良花椒种质.[结果]区试的15 个种质花椒果皮挥发油和麻味物质含量差异明显,其中挥发油含量最高的是莱芜大红袍(ZB7),为 40.04 mL/kg;麻味物质含量最高的是林州大红袍(ZB10),为87.813 mg/g.在麻味物质组分中羟基-α-山椒素贡献最大,为93.2%,是花椒麻味的主要成分.通过综合评分和聚类分析,评选出了ZB10(林州大红袍)、ZB3[韩城大红袍(优株)]、ZB4(韩城无刺)和ZB6(临沂小花椒)这 4 个花椒种质为当地初选的优良花椒种质.ZB7、ZB14(贵州油椒)和ZB1(仡佬无刺花椒)这3 个种质可作为单项优异种质,进行定向培育.[结论]该研究为后期花椒良种选育奠定基础.

    花椒挥发油麻味物质含量测定品质评价

    云南省2011-2021年用水结构变化及区域特征研究

    邹凯波杨智鲁菁刘伟...
    189-193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云南省2011-2021年用水结构数据为基础,采用区域差异模型对全省用水结构及空间差异变化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全省用水结构中仍以农业用水为主,生活用水次之,两者占用水总量的比例分别在 69%和 17%以上,且"十三五"时期净增减量较"十二五"时期更为明显.从用水结构的空间变化来看,位于滇中地区的昆明和曲靖工业与生活用水量最大,而位于滇西北地区的怒江和迪庆由于受到地理条件限制,各类用水量最少,九大高原湖泊涉湖州(市)生态用水量最大.从用水结构空间差异特征分析来看,生态用水的空间变化差异最大;用水总量、农业用水与工业用水的空间变化差异次之.建议加大用水结构调整力度,即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推进设施农业、探索区域非常规水资源利用研究等促进农业节水工作;多措并举鼓励城镇再生水回用于工业、市政杂用、景观绿化等;严格控制生活用水,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形成人水和谐及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格局.

    用水结构区域特征云南省

    1957-2022年云南富宁县气温和降水变化特征分析

    高秋韦贵华王孝卫张蕾...
    194-198,220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线性倾向率、M-K突变检验等方法,分析富宁县1957-2022年气温和降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66 年富宁县年平均最高气温、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最低气温、极端最高气温和极端最低气温均呈显著升高趋势,其中平均最高气温增高主要受夏季增温影响,平均气温增高主要受秋季增温影响,平均最低气温增高主要受冬季增温影响.年降水量减少趋势不显著,春季、夏季、秋季降水量表现为略下降趋势,冬季降水量和日最大降水量略增加,趋势均不显著.突变检验结果表明,年平均最高气温、极端最高气温、极端最低气温和年降水量的突变点分别在2013、2009、2000和1986年,而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最低气温和日最大降水量没有明显突变.

    气温降水量变化特征M-K突变检验富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