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安徽农业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安徽农业科学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安徽农业科学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朱永和

旬刊

0517-6611

ahnykx@163.com;ahnykx@mail.hf.ah.cn

0551-5160973,5148869

230031

合肥市农科南路40号

安徽农业科学/Journal Journal of Anhui Agricultural Science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 《安徽农业科学》是由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农业学术期刊,创刊于1961年。A4开本,160页,封面250克铜版纸,内文80克铜版纸。2007年由半月刊改为旬刊。该刊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并获第四届全国优秀农业期刊一等奖。主要刊登全国范围的农、林、牧、副、渔业基础理论、应用研究及农业经济研究、农史研究等与农业有关的学术研究论文,追踪报道各学科的最新实用的农业科技成果。每期定价8.00元整,全年订价288.00元整。国内统一刊号CN34-1076/S,国际标准刊号ISSN 0517-6611。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邮发代号26-20,也可汇款向编辑部订阅。欢迎投稿,欢迎刊登广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生物有机肥对林下白芨生长特性的影响

    姚文武张福建陈慧楠徐敏...
    127-129,15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生物有机肥对林下白芨生长特性的影响,改善白芨的生长立地条件,以1年生白芨为试验材料,采用大田种植,以配施3 kg/m2的生物有机肥为处理,不加任何生物有机肥为对照,种植1年后在白芨花期4—6月观测白芨的生长生理指标及根际土壤环境.结果表明,配施3 kg/m2的生物有机肥处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白芨的生长发育和地上、地下部生物量积累,增加白芨叶片中叶绿素的相对含量,并有效改善根际部位土壤的理化性质.

    有机肥白芨生长特性

    甘薯新品种"龙薯35号"施肥技术研究

    林子龙黄艳霞陈根辉郭其茂...
    130-132,21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优质食用型甘薯品种"龙薯35号"的配套施肥技术,采用正交试验方法,研究有机肥、复合肥、施肥方式3个因素对该品种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肥、复合肥、施肥方式对甘薯产量有极显著影响,增施有机肥和复合肥,采用一次性追肥的方式能提高甘薯产量,在中高地力水平条件下,施用有机肥3900 kg/hm2、复合肥600 kg/hm2、肥料作为追肥一次性施用能取得较高的产量和社会经济效益.

    龙薯35号正交试验产量施肥技术

    绿肥还田对葡萄园土壤养分·酶活性及果实品质的影响

    徐变变党伟
    133-135,16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明确间作油菜绿肥后不同还田方式对葡萄园土壤养分、酶活性及果实品质的影响,通过大田试验,设置无绿肥间作、间作油菜覆盖还田、间作油菜翻压还田3个处理.结果表明,翻压还田下0~20 cm土层的有机质、全氮、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脲酶、碱性磷酸酶活性最高,较对照分别显著提高50.00%、19.40%、16.47%、25.38%、13.69%、82.35%、26.87%;20~40 cm土层,与对照相比,覆盖和翻压处理的土壤pH、全氮、速效钾、脲酶、蔗糖酶活性分别显著提高3.70%、5.07%、44.68%、40.43%、14.71%、20.85%、32.00%、35.50%、11.85%和29.84%,而两处理间差异不显著;覆盖和翻压处理的葡萄百叶干重、单穗重、可溶性糖、糖酸比、维生素C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且在翻压处理下达最高.表明间作油菜绿肥可提高土壤养分含量、促进葡萄生长及提高果实品质,其中油菜翻压还田效果要优于覆盖还田.

    葡萄油菜绿肥土壤养分酶活性果实品质

    粉垄耕作对植烟土壤理化性质及团聚体特征的影响

    薄国栋胡希好王树键丁志勇...
    136-139,22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粉垄耕作对植烟土壤养分含量及团聚体结构影响,为粉垄耕作应用提供理论指导.[方法]以青岛烟区传统翻耕(CK)为对照,对比30 cm(SM1)、40 cm(SM2)、50 cm(SM3)粉垄深度下的土壤养分及团聚体特征的影响.[结果]在相同耕作深度条件下,粉垄耕作技术较传统耕作能够提高植烟土壤全氮、速效磷、有效钾及有机质含量.粉垄耕作增加>2.000 mm、>1.000~2.000 mm机械稳定性团聚体及>0.250 mm水稳定性团聚体含量,促进大团聚体及水稳定性团聚体形成,且以粉垄耕作深度40 cm时的养分含量、平均重量直径(MWD)及几何平均数(WMD)最大,分形维数(D)最小.[结论]粉垄耕作技术能够提高植烟土壤养分含量,改善土壤结构,且以40 cm粉垄深度作为青岛烟区最适宜的耕作深度.

    粉垄耕作植烟土壤土壤养分团聚体特征

    铅胁迫对薄荷幼苗生理生长特性的影响

    李璟琦孙星
    140-143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薄荷幼苗为对象,研究200、400、600、800、1000 mg/L不同浓度乙酸铅对薄荷生理生长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幼苗株高随着铅浓度上升表现出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的趋势,铅浓度为200 mg/L时促进生长效果最佳.在不同浓度乙酸铅处理下,叶绿素含量、MDA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和SOD活性随着铅浓度的升高均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脯氨酸含量随铅浓度的升高呈现一直上升趋势,铅浓度为1000 mg/L达最大值,与CK相比达到显著差异水平.

    薄荷重金属铅胁迫生理生长特性

    紫外及电子束辐照对远志中黄曲霉毒素及有效成分的影响

    赵志磊陈萌崔炎李迅...
    144-148,16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电子束及紫外辐照对远志中黄曲霉毒素的降解率及有效成分的影响.[方法]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不同辐照剂量的电子束、不同含水量、不同时间的紫外辐照对远志中黄曲霉毒素的降解率及有效成分的影响.[结果]电子束辐照剂量越大,远志中黄曲霉毒素的降解率越高.经10 kGy电子束辐照处理,远志中黄曲霉毒素AFB1、AFB2、AFG1、AFG2的降解率分别为19.27%、19.64%、15.62%、15.14%;6 kGy辐照处理含水量28%的远志中AFB1、AFB2、AFG1、AFG2的降解率均最高;紫外辐照时间越长,远志中黄曲霉毒素的降解率越高.黄曲霉毒素的降解率随着辐照距离的增加而减小.经不同辐照处理后远志中细叶远志皂苷、远志口三酮、3,6′-二芥子酰基蔗糖含量变化不显著.[结论]采用电子束辐照结合调整远志含水量及紫外辐照处理均能对远志中黄曲霉毒素进行有效降解,且对有效成分影响不大.

    远志黄曲霉毒素紫外电子束辐照高效液相色谱法有效成分

    栉孔扇贝和海湾扇贝营养及重金属蓄积分析和质量评价

    姜黎明李五王亮卢波...
    149-15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了解上市时段栉孔扇贝和海湾扇贝常食部位的营养成分及重金属含量情况.[方法]采用常规营养分析和重金属检测方法,对2种扇贝去壳软体部和闭壳肌的一般营养成分、部分矿物元素及重金属Pb、Cd、Hg、Cr的含量进行测定,并对扇贝软体部和闭壳肌营养成分和重金属蓄积程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栉孔扇贝和海湾扇贝软体部中的粗蛋白含量分别为17.13%和12.57%,粗脂肪含量分别为2.48%和0.75%;闭壳肌中的粗蛋白含量分别为26.08%和21.49%,粗脂肪含量分别为0.57%和0.44%.栉孔扇贝软体部和闭壳肌的粗蛋白含量以及软体部的粗脂肪含量均显著高于海湾扇贝(P<0.05).2种扇贝软体部和闭壳肌中的矿物元素含量均依次为P>Ca>Zn>Cu,且Ca、Cu和Zn含量均表现为海湾扇贝显著高于栉孔扇贝(P<0.05).2种扇贝重金属含量均表现为Hg含量最低,其中海湾扇贝软体部和闭壳肌中的Cd和Cr含量均显著高于栉孔扇贝(P<0.05),Pb和Hg含量显著低于栉孔扇贝(P<0.05).比较软体部和闭壳肌中重金属含量,2种扇贝均表现为软体部重金属含量高于闭壳肌,且差异显著(P<0.05).不同扇贝或相同扇贝的不同组织对不同重金属蓄积程度(Pi)有明显的差异性,其中采样海域海湾扇贝软体部中Cr的Pi值超过1.0,处于重度污染状态.[结论]栉孔扇贝粗蛋白含量高于海湾扇贝,多种矿物质含量低于海湾扇贝,不同重金属含量各有高低;2种扇贝闭壳肌更是具有高蛋白、低脂肪特点,且有害重金属蓄积少,食用价值相较软体部更高.

    栉孔扇贝海湾扇贝营养成分矿物元素重金属

    QuEChERS结合三重四极杆气质联用仪测定芒果中10种有机磷农药残留

    罗贵文林思思陈廷春张汉莉...
    154-156页
    查看更多>>摘要:前处理采用QuEChERS方法,利用三重四极杆气质联用仪对芒果样品中的10种有机磷农药残留进行检测,通过线性关系、相对标准偏差、添加回收率等指标确定方法的准确性和可行性.结果表明,10种有机磷农药在0.01~0.40 mg/L线性关系良好(R≥0.996);10种有机磷农药在0.04 mg/L的混合标准溶液相对标准偏差为1.44%~4.10%,符合检测要求;10种有机磷农药在添加浓度分别为0.02、0.04、0.08、0.16、0.32 mg/L的混合标液时,平均添加回收率为75.00%~112.50%.说明该方法定性准确、操作简单,适合芒果样品日常的有机磷农药残留检测.

    QuEChERS三重四极杆气质联用仪测定农药残留

    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快速定量测定蔬果及食用菌中126种农药及代谢物残留量

    唐淑军周春梅梁幸陈怡...
    157-162,20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建立快速定量测定蔬果及食用菌中虫螨腈等126种农药残留的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方法]样品匀浆后,称取10.0 g样品加入10.0 mL乙腈,冷冻10 min,加入萃取盐高速振荡提取3 min,提取液用分散固相萃取净化离心后取上清液过微孔滤膜上气相色谱-串联质谱仪测定,基质匹配标准外标法定量.[结果]该方法的线性范围在0.005~0.500 mg/L,相关系数为0.9912~0.9997;定量限、低、中、高4个加标浓度,蔬菜、水果和食用菌加标回收率为81.1%~107.2%,RSD(n=6)为1.0%~12.3%.[结论]该方法的前处理方法节省检测时间和溶剂,并筛选出适合农药残留检测的高效能高寿命色谱柱(检测样品数量是通用色谱柱的3倍),大大节约成本和提高检测效率.该方法准确、快速简便、环保、经济,满足大批量实际样品的检测需求.

    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快速定量测定蔬果食用菌农药残留

    内生发展视域下传统村落保护发展与路向选择研究

    逯海勇胡海燕张成秀
    163-166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当前新型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过程中,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面临着保护与传承薄弱、过度依赖外部因素、内部发展动力不足等问题.借助内生发展理论,从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的现状出发,以内生与外生的有效耦合为着力点,提出了构建适应时代发展的乡村共同体、构建内外资源统筹的网络结构、培养村民主体自发的主导意识、建立内生性新型村民自治组织、构建系统的新型"文化+"产业链、建立赓续发展的内生保障机制的新发展解决方案,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以及促进传统村落活态保护、文化传承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借鉴.

    传统村落内生发展保护与发展路向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