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安徽农业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安徽农业科学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安徽农业科学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朱永和

旬刊

0517-6611

ahnykx@163.com;ahnykx@mail.hf.ah.cn

0551-5160973,5148869

230031

合肥市农科南路40号

安徽农业科学/Journal Journal of Anhui Agricultural Science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 《安徽农业科学》是由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农业学术期刊,创刊于1961年。A4开本,160页,封面250克铜版纸,内文80克铜版纸。2007年由半月刊改为旬刊。该刊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并获第四届全国优秀农业期刊一等奖。主要刊登全国范围的农、林、牧、副、渔业基础理论、应用研究及农业经济研究、农史研究等与农业有关的学术研究论文,追踪报道各学科的最新实用的农业科技成果。每期定价8.00元整,全年订价288.00元整。国内统一刊号CN34-1076/S,国际标准刊号ISSN 0517-6611。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邮发代号26-20,也可汇款向编辑部订阅。欢迎投稿,欢迎刊登广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炭粒径对不同质地黄壤烤烟光合特性·根系形态及农艺性状的影响

    吴尽舒英格
    152-15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砂壤、黏壤质地条件下炭粒径对烤烟光合特性、根系形态及农艺性状的影响,研究烤烟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蒸腾速率(Tr)、根系形态、农艺性状等指标.[方法]以烤烟K236为供试品种,设置3种炭粒径(<1 mm、1~2 mm、2~5 mm),研究其对不同质地烤烟光合特性、根系特征及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砂壤处理的烤烟净光合速率、根系形态、根系氮、钾养分吸收及农艺性状均随着炭粒径的增大先增强后减弱,但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蒸腾速率随着炭粒径的增大而增强.黏壤处理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蒸腾速率、根系形态及活力、株高、叶宽均随着炭粒径的增大而增强;但根系氮、钾养分吸收、叶长均随着炭粒径的增大而降低.其中,烟叶光合特性黏壤效果较砂壤好,但在根系形态及活力、农艺性状上砂壤处理较黏壤处理好.[结论]生物质炭能够有效促进烤烟根系形态的生长发育,并通过改善根系的发育,进而改善叶片光合生理特性及农艺性状,其中,砂壤处理在炭粒径为1~2 mm时效果最佳;黏壤处理在炭粒径为2~5 cm时效果最佳.

    炭粒径光合特性根系形态氮钾含量农艺性状

    甜玉米产量和氮磷养分利用率对施氮量的响应

    崔玉涛季贞希张彪代军...
    157-16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阐明甜玉米产量和氮磷养分利用效率对氮肥施用量的响应模式,从而为改善甜玉米的氮肥管理方案、提高养分利用效率提供支撑.[方法]在云南省大理市的洱海流域开展田间试验,设置5个氮肥施用量处理(0、100、200、300、400 kg/hm2),测定鲜穗产量、籽粒产量、地上部生物量产量,以及茎叶、苞叶、籽粒、穗轴等的氮磷含量;计算收获指数、籽粒吸氮量和吸磷量、地上部吸氮量和吸磷量、氮肥和磷肥偏生产力、氮肥农学利用效率、氮肥回收率、籽粒氮肥利用效率、籽粒氮和磷利用效率、氮和磷收获指数及氮偏平衡.在此基础上,分析以上指标对氮肥施用量的响应模式.[结果]鲜穗产量、籽粒产量、籽粒吸氮量、籽粒吸磷量及磷肥偏生产力随氮肥施用量的增加呈渐近增长的模式,最大增长幅度均为17.2%(与不施氮肥的对照相比).地上部生物量产量、地上部吸氮量和吸磷量随氮肥施用量的增加呈渐近增长的趋势,但其统计模型不显著.氮肥偏生产力、氮肥农学利用效率及籽粒氮肥利用效率在施氮量为100 kg/hm2时最大,分别为27.20、2.51 kg/kg及3.2%,三者随氮肥施用量的增加而指数下降,最大下降幅度分别为73.6%、59.8%及59.9%.收获指数、氮肥回收率、籽粒氮利用效率、氮收获指数、籽粒磷利用效率及磷收获指数等指标在处理间的变化范围分别为22.9%~25.5%、5.5%~11.9%、22.3~25.1 kg/kg、28.3%~31.9%、30.1~34.3 kg/kg及20.2%~23.0%,且随氮肥施用量的增加呈下降趋势,但有关模型不显著.施氮量为115 kg/hm2时,以地上部总吸氮量计算所得的氮平衡值等于1.0.[结论]研究区域的土壤基础肥力较高,导致在较低施氮量时有较高的氮肥偏生产力,以及较低的氮肥农学利用效率、氮肥回收率、籽粒氮肥利用效率.茎叶吸收的氮向玉米穗和籽粒转移效率较低,由此进一步降低研究区域甜玉米的氮利用效率.增施氮肥能提高甜玉米对磷的利用效率.施氮量在115 kg/hm2左右是研究区域甜玉米施氮量的合理参考值.

    甜玉米氮肥利用效率氮偏平衡磷肥利用效率洱海流域

    糖料蔗施用药肥混剂效果研究

    李大成王小明黄何柳富杰...
    166-16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考察药肥混剂施用对糖料蔗生产的效果,分别采用药肥混剂、药肥拌匀施用、药肥分施3种方式对新台糖22号和福农39号2个甘蔗品种进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在病虫害防治上药肥混剂对2个甘蔗品种的效果相当,均优于其他处理,但新台糖22号比福农39号的理论产量高8.4 t/hm2.因此选择新台糖22号为研究对象,继续比较药肥混剂、药肥拌匀施用与药肥分施(CK)对其作用效果.结果表明,相对于药肥分施,药肥混剂表现出更优的效果,萌芽率高15.38%,甘蔗蓟马为害率低15%,生长速度相差不大,理论产量高17.7 t/hm2,纯收益高9048元/hm2.在糖料蔗生产上施用药肥混剂省时省力,具有较好的病虫防治效果,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糖料蔗产量,增加生产效益,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糖料蔗药肥混剂田间试验病虫害甘蔗产量

    烟薯多糖的提取·鉴定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

    邓甜田小鹏冯艳丽吕明生...
    170-172,176页
    查看更多>>摘要:多糖具有免疫调节、抗肿瘤、抗衰老以及降血糖等多种生物活性,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该研究利用热水浸提法从烟薯25中提取到多糖,多糖得率为0.6%.所提取的多糖能够被α-淀粉酶和变聚糖酶水解,表明该多糖主要含有α-1,3-糖苷键与α-1,4-糖苷键;不能被右旋糖酐酶水解.经红外光谱分析,该多糖属于α型吡喃糖.该多糖具有良好的抗氧化作用,能够清除DPPH、羟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其IC50分别为2.09、1.27、2.47 mg/mL,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烟薯多糖抗氧化活性

    多孔玉米淀粉的制备与吸附性研究

    江蓉
    173-176页
    查看更多>>摘要:选用α-淀粉酶和糖化酶2种淀粉水解酶来制备多孔玉米淀粉,采用控制变量法研究酶用量、pH、反应温度、反应时间、酶配比对多孔玉米淀粉吸附性的影响.然后运用4因素3水平的正交试验法来寻找如何制备具有最佳吸附性的多孔玉米淀粉.试验结果表明:在酶用量为4%、pH为6、反应时间为24 h、温度为45℃ 时,淀粉最大吸水率为88.65%;在酶用量为3%、pH为6、反应时间为20 h、温度为50℃ 时,最大吸油率为75.36%.通过扫描电镜观察了不同反应时间下淀粉颗粒表面微孔分布的变化规律.

    酶解法多孔玉米淀粉正交试验法扫描电镜

    苦荞山楂速溶粉降血糖活性的研究

    张璐
    177-17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苦荞山楂速溶粉对四氧嘧啶模型大鼠的降血糖作用.[方法]通过比较各组大鼠体重、进食量和饮水量变化及空腹血糖(FBG)、糖耐量、肝脏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含量等指标的差异,研究苦荞山楂速溶粉对四氧嘧啶模型大鼠的降血糖作用.[结果]降糖试验中,苦荞山楂速溶粉高、中、低剂量组可以有效控制大鼠体重下降、多饮多食的状况,显著降低大鼠血糖值,提高大鼠糖耐量和肝脏组织SOD活性,降低MDA含量.[结论]苦荞山楂速溶粉可以显著降低四氧嘧啶糖尿病大鼠的血糖浓度.

    苦荞山楂速溶粉黄酮四氧嘧啶糖尿病

    不同产地杜仲叶中氨基酸的化学计量分析

    周利兵蒋才云蓝峻峰
    180-181页
    查看更多>>摘要:综合评价不同产地杜仲叶中氨基酸含量,采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对不同产地杜仲叶中的氨基酸含量进行分析,找出了杜仲叶中丙氨酸、甘氨酸、缬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脯氨酸、丝氨酸、苏氨酸、蛋氨酸、天冬氨酸、谷氨酸、苯丙氨酸、赖氨酸、组氨酸、酪氨酸15种氨基酸之间的关系.运用化学计量方法,结合MATLAB 2016软件,对杜仲叶中氨基酸和生物活性进行研究.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一个评价中药质量的化学计量模型,这些研究表明杜仲叶不仅具有很强的保健作用,而且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

    杜仲叶氨基酸因子分析聚类分析化学计量

    两类破壁灵芝孢子粉三萜的提取工艺优化及其含量测定

    温艳艳张静朱雅琴周俊...
    182-185,18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优化CO2超临界萃取孢子油后的破壁灵芝孢子粉残渣和破壁灵芝孢子粉中三萜类成分提取工艺以及CO2超临界萃取孢子油前后三萜类成分的含量差异.[方法]通过设计正交试验,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量提取液的吸光度,计算提取率,根据正交数据分析,确定最佳提取方案以及含量差异.[结果]对于CO2超临界萃取灵芝孢子油后的破壁灵芝孢子粉来说,最佳提取工艺为以无水乙醇作为提取溶剂,料液比为1:30(g:mL),提取时间为2 h,提取温度为70℃,提取次数为4次时提取率最高;对于破壁灵芝孢子粉来说,最佳提取工艺为以无水乙醇为提取溶剂,料液比为1:20,提取时间为1.5 h,提取温度为50℃,提取次数2次时提取率最高;且二者三萜类成分含量存在于有明显差异.[结论]该研究为进一步分析破壁灵芝孢子粉在CO2超临界萃取孢子油前后三萜类成分含量差异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破壁灵芝孢子粉提取工艺优化含量测定方法学考察正交试验设计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木瓜蛋白酶分离蛋壳壳膜研究

    李逢振
    186-188页
    查看更多>>摘要:介绍了利用木瓜蛋白酶酶解分离蛋壳壳膜的方法,探讨了木瓜蛋白酶酶解分离壳膜的最佳反应条件.结果表明,木瓜蛋白酶酶解分离壳膜的最佳反应条件如下:蛋壳粉用量为50 g,木瓜蛋白酶用量占蛋壳粉量的2.5‰,反应时间为90 min,反应温度为60℃,反应体系pH为5.5,反应体系固液比为1:8.在此最佳反应条件下,回收壳下膜的平均重量为1.65 g.

    木瓜蛋白酶分离壳膜

    甘薯预贮愈伤方法及其对贮藏保鲜效果的影响

    韦强郑丽静满杰武冬雪...
    189-19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甘薯预贮愈伤方法及其对甘薯贮藏保鲜效果的影响.[方法]以甘薯为试材,开展不同愈伤温度、时间对甘薯愈伤和贮藏期间生理性状的影响试验,进行呼吸强度、伤口愈合率、失重率、发芽率、腐烂率等指标的检测与分析.[结果]适宜的愈伤温度有利于甘薯机械创伤的愈合,降低愈伤和贮藏期间的失重率、发芽率和腐烂率.其中,以愈伤温度24℃处理6 d,或者愈伤温度27℃处理5 d,甘薯的贮藏保鲜效果较好.与未进行愈伤处理的甘薯相比,贮藏至120 d时失重率分别下降了26.05%和35.19%,发芽率分别下降了29.39%和40.92%,腐烂率分别下降了68.78%和64.47%,且均显著优于其他处理(P<0.01).[结论]实际生产应用中,进行大规模甘薯贮藏,建议采用愈伤温度24℃处理6 d的预贮方法.

    甘薯愈伤温度愈伤时间保鲜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