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医药临床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医药临床杂志
中华中医药学会
中医药临床杂志

中华中医药学会

王键

月刊

1672-7134

cjtcm@163.com

0551-2821750

230061

安徽省合肥市永红路15号

中医药临床杂志/Journal Clinical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查看更多>>《中医药临床杂志》是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的系列期刊之一。创刊15年来,一直坚持以临床为主,面向基层、质量第一的办刊宗旨,是中医药临床工作者不可多得的良师益友。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近20年耳穴阳性反应点研究动态与思考

    李晓倩程素仪马海燕艾炳蔚...
    1-6页
    查看更多>>摘要:耳穴是分布于耳廓上的反应点,目前被广泛应用于中医临床.耳穴疗法具有简便、无创、安全、效佳等优势,对于内、外、妇、儿等多学科疾病起到了满意的诊疗效果.耳穴阳性反应点是指人体脏腑或机体发生病变时,在耳廓相应部位发生颜色、形态、电阻值等的异常表现.耳穴阳性反应点在不同的疾病、不同的个体或同一疾病、同一个体的不同阶段中往往具有差异性和特异性,可呈现出不同的理化特性.在传统的耳穴基础上,通过观察、触诊、电测法等手段精准探测其阳性反应点,从而更加个体化、更加精准地指导临床研究和实践,是目前耳穴领域的研究趋势之一.大量临床试验证明,耳穴阳性反应点对于治未病、诊断和治疗疾病意义重大,但目前对于耳穴阳性反应点的研究与应用缺乏规范性,如作用机制尚无统一定论,且如何做到耳穴精准探测尚未完善等.因此,该领域仍需相关学者进一步研究以指导临床实践,提高临床疗效.该文通过查阅近 20 年来耳穴阳性反应点相关文献,了解耳穴阳性反应点的研究进展,从耳穴的中医渊源、西医发展、现代机理探讨、耳穴探测手段、取穴规律、临床意义等方面加以归纳总结,并进行思考与讨论.

    耳穴阳性反应点敏感点研究进展

    基于络病理论探讨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中医诊疗思路

    张馨心冷锦红
    6-9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糖尿病患者人数日益增多,糖尿病相关并发症的发病率亦随之上涨,其中致残率最高的痛性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约占糖尿病人群的 1/3.痛性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在临床上以疼痛为主要表现,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血糖水平,同时其疼痛症状也会因生活质量或血糖控制欠佳而加剧.因此,干预痛性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以缓解疼痛、提高疗效是糖尿病患者临床治疗上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痛性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仍是一种诊断不足、治疗不足的疾病,近年来研究发现,中医络病理论在防治痛性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方面具有独特优势,早在清代叶天士就在《临证指南医案》中提出"久痛入络"、"络中气血阻滞不通,必卒然而痛"、"络以辛为泄,以通为用"等理论.后人将其理论思想继承创新、临床应用日趋成熟.该文拟基于络病理论探讨中医"络以辛为泄"理论在痛性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中的应用,分析其疗效及优势,为临床相关诊疗提供一定的借鉴思路.

    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辛味通络法治疗

    基于糖与甘味的关系分析糖在中医领域的功效与应用

    秦灵鸽汤朝晖黄勤挽唐慧玲...
    10-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糖不仅是社会生活中广泛应用的一种调味品,而且在中医药领域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和地位.文章对糖在中医领域中的来源进行了分析,对糖与甘味中药之间的关系进行了阐述,列举了中医用糖的种类并对主要中药所含糖类成分进行了归类,进而指出了中医用糖的功效及作用,然后通过糖在中医中的临床应用分析,引出了糖被广泛地应用于中医内科、妇科、外科疾病的治疗,并得出中医用"糖"具有补益、缓和、和中、滋润及托毒生肌的重要结论,以期加深"糖"在中医领域的认识和应用.

    中医种类功效应用

    论"态靶结合"辨治方略在糖尿病性黄斑水肿中的应用

    郭琬盈罗向霞梁永林杨芮...
    14-18页
    查看更多>>摘要:"态靶辨治"是中科院院士仝小林提出的一种延续传统中医辨证论治并契合现代医学诊疗思维而创新的临床辨治新思想,它揭示了中医"态"的本质和调态的机制,使疾病视角更加立体,并充分利用中药现代药理研究成果,发挥中医药多靶点治疗优势,使用药更加精准、治疗更加对症.糖尿病性黄斑水肿是引起工龄人群中心视力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临床上西医治疗手段致其复发率高、控制率欠佳,针对这种情况,运用态靶学术思想,从宏观角度识疾病异时之态,微观角度精准定靶,调态打靶,重新构建疾病诊疗体系,旨在提高临床疗效.作者通过学习仝小林院士"态靶结合"辨治方略内涵,结合我们团队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临床实践,辨该病以"瘀"态为因为本,以"损"态为果为标,审前因,善后果,从宏观调瘀态,微观调损态,结合病靶、症靶、标靶,调态打靶,兼顾整体观念与精准治疗,可提高疗效,延缓其复发时间,从而为临床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提供新思路.

    糖尿病性黄斑水肿态靶结合态靶辨治

    基于"痰瘀互结"理论论治糖尿病肾病

    赵碧莲霍晶晶于世家
    19-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糖尿病肾病的病性为本虚标实,其以脾肾亏虚为本,痰浊、瘀血相互搏结,损伤肾络为患,"痰瘀互结"是病机关键.脾为后天之本,肾为先天之本.脾胃运化失职,肾脏封藏失司,脾肾亏虚影响水谷精微的运化摄纳,使水液潴留,化液成痰,痰阻气血,血气郁结,痰瘀互结.而痰瘀内生,壅滞经络,会加重脾络肾络受损,可见痰瘀互结与脾肾亏虚又互为因果.故以"培补脾肾,通络化痰,活血化瘀"之中医治法论治糖尿病肾病,同时强调"标本兼治,补虚泄实"来使正气恢复,邪气散出,以期在临床上对糖尿病肾病的中医药治疗提供参考.

    糖尿病肾病痰瘀互结脾肾两虚中医治法

    从《伤寒论》方证角度探讨柴胡类方对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治疗

    鲜雨岑张紫娟周卫东
    23-27页
    查看更多>>摘要: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属于中医"瘿病"范畴.中医基础理论认为,人体气血津液运行障碍,阻于少阳经脉,致气、痰、瘀结于颈前,壅郁化火,成结成肿,导致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发生与发展.文章试以《伤寒论》中小柴胡汤为代表的一类方剂,从"和解少阳,畅达枢机"的论治角度,探讨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发生机制,并通过梳理柴胡类方对于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临床应用,为经方辨治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提供新思路与方法.

    中医柴胡类方《伤寒论》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浅谈《伤寒》利水法在慢性心力衰竭治疗中的应用

    栾金水黄斌
    27-31页
    查看更多>>摘要:水肿是慢性心力衰竭(CHF)常见的临床症状,利尿在现代医学治疗CHF过程中占据重要地位,然而利尿剂的长期使用会导致机体电解质的紊乱,甚至产生利尿剂抵抗,而CHF患者也时常出现反复水肿的情况,针对这一情况,在传统医学对水肿认识的基础上,着重以对《伤寒》条文及古今部分医家临床经验及研究进行浅述,从《伤寒》原文的层面探讨经方治疗CHF患者水肿症状的可行性,从而更加有效治疗不同病机的CHF患者,达到消除水肿症状、减少水肿复发的目的.通过研究,得到以下结论:对于以"咳喘"为主症的(寒饮伏肺型)CHF患者可辨证使用小青龙汤加减;因"脾阳不足,土不制水"可运用苓桂术甘汤加减治疗;因"肾阳不足,阳虚水泛"可运用真武汤加减治疗;因"三焦气机水道不利"可选用五苓散加减治疗;因"水热互结下焦出现小便不利或利尿剂抵抗"可选用猪苓汤加减治疗.

    伤寒论利水法慢性心力衰竭

    从厥阴病机论乌梅丸现代临床证治思路

    宋雪吕冠华范颖
    31-35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厥阴病寒热错杂,阴阳失和的病机入手,探析乌梅丸收敛气血,调和阴阳的作用及其临床应用范围.结合现代药理学研究及古今医家经验,总结出乌梅丸在治疗糖尿病性胃轻瘫、胃食管反流病、慢性顽固性腹泻、慢性胆囊炎、顽固性失眠和溃疡性结肠炎上所取得的显著疗效,为经方临床应用提供思路.

    厥阴乌梅丸糖尿病性胃轻瘫慢性顽固性腹泻胃食管反流病溃疡性结肠炎慢性胆囊炎顽固性失眠

    基于《名医类案》探讨补中益气汤治疗崩漏

    韩文舫李凡娥王华峰田魏巍...
    36-4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梳理总结《名医类案》中补中益气汤治疗崩漏医案的辨证施治要点,辨析其所治医案的病因病机,对医案中补中益气汤的运用规律及其化裁规范进行探讨.方法:以文献整理为基础,结合医案分析,探讨不同医案病因病机.结果:《名医类案》中应用补中益气汤治疗的崩漏案及其类方共计 5 案,围绕中气亏虚、气虚不摄崩漏案;脾气、脾阳虚崩漏案;脾虚兼夹湿热案;元气下陷,虚寒内生崩漏案;脾阳下陷崩漏案;以补中益气汤为基础方,灵活化裁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重视温补治病求本,有别与现代繁杂的加减变化.结论:补中益气汤为《名医类案》治疗崩漏最为常用方剂,疗效肯定,化裁灵活有度,总体以元气亏损,脾胃虚弱,气虚下陷为核心病机,在药物方面中重视黄芪、人参加量应用,符合"气为血之帅""补气生血"的理论,蕴含后世血症治疗"塞流"理论的基础.

    《名医类案》崩漏补中益气汤脾胃虚弱升提中气

    国医大师杨春波辨治脾胃湿热证胃肠病经验

    黄铭涵何友成杨正宁林尧...
    40-45页
    查看更多>>摘要:杨春波教授为全国第 3 届国医大师,擅长运用"脾胃湿热"理论诊治胃肠系统疾患.杨老认为,脾胃湿热由内外因素共同作用而成,应从"三因制宜"角度辨识脾胃湿热证胃肠病的个体化病因病机及临床特征.针对脾胃湿热证胃肠病的辨治用药,杨老以清化湿热、调气舒络为总治则,创制"清化饮"为基本方,并结合辨析寒热、分利三焦、顾护正气、扶正防邪等辨治心得立方.作者结合杨老临床验案,阐述杨老辨治脾胃湿热证胃肠病的临证经验,以期对指导临床诊治有所裨益.

    名医经验杨春波脾胃湿热证胃肠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