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医药临床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医药临床杂志
中华中医药学会
中医药临床杂志

中华中医药学会

王键

月刊

1672-7134

cjtcm@163.com

0551-2821750

230061

安徽省合肥市永红路15号

中医药临床杂志/Journal Clinical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查看更多>>《中医药临床杂志》是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的系列期刊之一。创刊15年来,一直坚持以临床为主,面向基层、质量第一的办刊宗旨,是中医药临床工作者不可多得的良师益友。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从脾胃为枢探讨厥阴病篇乌梅丸在肺系疾病的运用

    韩金花刘洋郑彩霞
    2241-2245页
    查看更多>>摘要:厥阴病的病机为脾胃气机失调,风木之升及相火之降无以助,水火不得相济,阴阳之气不接,寒热格拒为病.在肺系疾病中常出现阴阳失和、寒热错杂、虚实相兼、气机升降失常的病机特点,临证治疗注重调理脾胃,上清燥热而下温寒湿,法以升清阳,泻阴火为原则,恢复中焦脾胃升降功能为关键,方选厥阴主方乌梅丸加减治疗.通过对厥阴病篇条文、乌梅丸应用特点及脾胃气机升降规律的分析,认为厥阴病当从脾胃为枢论治,运用厥阴病主方乌梅丸加减治疗过敏性鼻炎-哮喘综合征、感染后咳嗽等,效果显著,进一步拓宽了乌梅丸的应用范围.治疗附验案2则以佐证.

    脾胃为枢厥阴病乌梅丸过敏性鼻炎-哮喘综合征感染后咳嗽

    基于"肝心和合"理论探讨肝豆状核变性失眠中医诊治思路

    邢进张娟
    2245-2248页
    查看更多>>摘要:肝豆状核变性(Wlison's disease,WD),是一种由ATP7B基因突变而导致的常染色体隐形遗传性疾病.其主要发病机制为铜蓝蛋白合成障碍,铜无法从胆汁排泄,沉积于各个脏器导致的病理变化.失眠是WD常见的一种非运动症状.中医认为失眠属于"不寐"范畴,多与心、肝、肾相关,心阳不振、肾水不足、肝郁化火均是不寐的病因,"肝心和合"理论最早被提出运用于"双心疾病",近年来多被用来作为不寐的辨治思路.文章以中医理论和现代临床研究为基础,探讨了从"肝心和合"理论诊治WD失眠的依据和临床应用要点,为WD失眠的中医诊疗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

    肝心和合肝豆状核变性失眠

    基于"形神一体观"理论探讨耳鸣的论治思路

    郭力源马铁明
    2249-2253页
    查看更多>>摘要:耳鸣是临床常见难治病症,影响患者的生活、工作质量,严重可导致失眠、焦虑等."形神一体观"是中医重要的思维模式,是传统医学对生命哲学的高度理解,系统的描述了人的形体与精神的关系,认为人是形神协调统一的整体.通过探讨"形"和"神"与耳的联系来认识耳鸣,治疗上采用"形神共调方药"和"形神共调针法"充分发挥"优势互补"的中医诊疗特色.探讨了基于"形神一体观"理论辨治耳鸣的临证思路,以期为临床治疗该病提供借鉴和参考.

    耳鸣形神一体观形神共调

    基于"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理论认识小儿特应性皮炎发病机理及辨证规律

    梁芸嘉李忻红
    2254-2258页
    查看更多>>摘要:特应性皮炎是皮肤科常见的皮肤病之一,其反复发作且瘙痒剧烈对患者造成极大困扰.李杲在其著作《脾胃论》中提出"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的核心观点,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脏腑之本.同时,脾虚是小儿特应性皮炎形成的关键因素.基于此,文章从"内伤脾胃,百病由生"观点出发,阐述小儿特应性皮炎的发病与调理,并强调顾护补益脾胃在小儿特应性皮炎治疗中的重要性.

    特应性皮炎小儿脾胃

    基于玄府理论探讨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康子姮辛瑞李雅琳
    2258-2261页
    查看更多>>摘要: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MD)是老年人群低视力乃至失明的主要原因,抗VEGF治疗作为当前一线疗法,其远期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玄府理论作为中医眼科三大基础理论之一,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技术的提高,显现出了新的生机.作者结合现代医学研究成果,围绕玄府理论渊源、黄斑与玄府的生理病理联系以及开通玄府的分期论治,从中医学微观角度探讨AMD的病因病机以及治则,以期为AMD的中医药治疗提供新思路.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玄府病机治则

    刘健治疗干燥综合征合并白细胞减少症经验抉微

    李洋刘健胡月迪从承志...
    2262-2265页
    查看更多>>摘要:干燥综合征是一种以侵犯唾液腺、泪腺等全身外分泌腺体的弥漫性结缔组织病,除口干、眼干症状外,还可表现为多脏器、多系统受累,其中以白细胞减少症为主的血液系统损害较为多见.刘健教授临证注重审证求因、标本兼治,认为二者病机同根同源,皆以脾虚湿阻、津血生化乏源为本,燥毒、瘀血互结为标,故治疗上主张以健脾滋阴、益气养血为主,佐以清燥解毒、活血化瘀之品,同时注意患者燥湿相互转化,需将健脾化湿之法贯穿始终.

    干燥综合征白细胞减少症名医经验刘健健脾化湿

    徐升从"络病理论"辨治慢性阻塞性肺病经验拾萃

    李欣徐升
    2266-2270页
    查看更多>>摘要:慢性阻塞性肺病(简称慢阻肺)是以胸闷气喘、咳嗽、咳痰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常见的呼吸道疾病,其病情迁延难愈,严重时可并发呼吸困难,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及身心健康.徐升主任认为此病乃久病不愈导致肺络亏虚,肺宣发肃降功能受损,气、血、津液运行不畅而内生痰饮、瘀血,痰瘀互结,阻塞肺络.治疗上应注重补肺通络,化痰祛瘀,标本兼治,疗效极佳.文章分析了络病理论与肺胀病因病机的相关性,在络病理论基础上,结合临床医案,总结徐主任从"络病理论"辨证论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证经验,从而为肺胀疾患的预防和诊治提供新思路.

    COPD络病肺虚络瘀名医经验

    胡国俊辨治难治性瘙痒经验撷菁

    刘畅胡国俊祝永福尹硕淼...
    2270-2273页
    查看更多>>摘要:瘙痒是皮肤科常见的疾病之一,由于病情常迁延不愈,反复缠绵,令患者苦不堪言,治疗也十分棘手.胡国俊教授是全国名老中医,擅长运用中医药治疗疑难杂症,提出瘙痒的发生与风、湿、热邪的关系最为密切,并通过整体与局部相结合的辨证思路在治疗瘙痒方面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作者通过对胡教授治疗瘙痒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进行梳理总结,为中医皮肤科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瘙痒中医名医经验胡国俊

    张皖东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经验

    虞佳琪黄旦张皖东
    2274-2278页
    查看更多>>摘要:强直性脊柱炎是全身性风湿病,主要引起骶髂关节慢性炎症.张皖东系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风湿科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硕士生导师,现任中华中医药学会安徽省风湿病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兼秘书.张主任认为,大偻本在脾肾亏虚,虚不御邪,风寒、湿热之邪为标,疾病初期乃湿热作祟为主,缓解期以脾肾两虚为主,病情复杂多为虚实夹杂之证,痰瘀之邪贯穿疾病始终.临床治疗大偻,以补肾健脾、清热利湿为主,注重化痰祛瘀通络,善用藤类、虫类之品,并强调功能锻炼对于延缓疾病进展的重要作用.

    强直性脊柱炎补肾健脾清热利湿祛瘀通络

    鲍远程治疗头痛病临证经验总结

    王睿马守亮鲍远程
    2278-2281页
    查看更多>>摘要:鲍远程教授(1945 年至今),系国家级名老中医,安徽省首届国医名师,从事脑病方面的医教研工作已经 50 余年.鲍教授认为头痛的基本病机为脉络受到阻闭,神机失常,清窍不利,其常见证型可分成内伤外感两大类,外感可分为感寒、受热以及风湿;内伤头痛可分为肝阳、肾虚、血虚、痰浊以及淤血头痛,予以祛风散寒、清热除湿、平肝潜阳、补肾益气、化瘀通窍等治疗,效果甚佳.

    鲍远程头痛临证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