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医药临床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医药临床杂志
中华中医药学会
中医药临床杂志

中华中医药学会

王键

月刊

1672-7134

cjtcm@163.com

0551-2821750

230061

安徽省合肥市永红路15号

中医药临床杂志/Journal Clinical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查看更多>>《中医药临床杂志》是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的系列期刊之一。创刊15年来,一直坚持以临床为主,面向基层、质量第一的办刊宗旨,是中医药临床工作者不可多得的良师益友。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从"脾瘅——糖尿病前期"辨治谈中医经典的传承与发展

    阮诺冰杨矛李金菊许奇...
    599-602页
    查看更多>>摘要:"圣贤所以教人之法,俱存于经",中医经典是承载中医文化和理法方药体系的重要载体,是中医药创新发展的源泉.为适应医疗需求的改变与人类疾病谱的扩增,中医经典也亟需传承发展,其核心原则在于指导临床,解决实际问题.从"脾瘅"理论发展成熟,到糖尿病前期现代防治体系的构建,中医经典理论得到了生动的传承,实现了中西医诊疗体系的优势对接.

    中医经典脾瘅糖尿病前期传承发展

    治疗难治性咳嗽理论探讨及金利止咳颗粒组方思路分析

    李修元王腾飞刘若阳林娟...
    602-606页
    查看更多>>摘要:难治性咳嗽属于临床多发病、常见病、疑难疾病,疗效多不理想,西医以对症和病因治疗为主,效果一般.该病中医病因病机繁多而复杂,治疗难度大,仅仅从肺论治,疗效多不理想.冯佩银教授以"火郁发之"理论为指导,认为"火郁"是难治性咳嗽的核心病机,是久治不愈、反复发作的关键.主张痰热即为"郁火"或"郁热",是无形痰或有形痰遏伏火或热于内,使火热不得透达于外,而与痰胶着于内.其治则治法是"火郁发之",即清热化痰,通达气机,使郁热得以透达于外而解.在此理论指导下,冯佩银教授创制了金利止咳颗粒.金利止咳颗粒是清热透邪,展布气机,宣降肺气法的典范,疗效可靠,安全无毒,被广大患者充分认可.

    金利止咳组方思路难治性咳嗽火郁理论探讨

    基于"屡攻屡补,以平为期"理论的阴阳攻积丸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中医学认识及临床依据

    王磊顾知恩陈悦牟方政...
    607-611页
    查看更多>>摘要:阴阳攻积丸是中国著名医家李中梓治疗肠道"积聚"的代表药物,在《医宗必读》积聚篇中,李中梓强调用阴阳攻积丸治疗"积聚"类疾病的总体法则为"屡攻屡补,以平为期".此种攻补交替的治法与西医化疗的应用方法如出一辙,却较化疗的使用接近提前了400年,可见中医药治疗结直肠癌独特的优势及先进的理念,彰显了中医药理论及文化的智慧.以阴阳攻积丸为基础的各种抗癌制剂大量应用于晚期结直肠癌的临床治疗,在长期的临床实践过程中证实阴阳攻积丸疗效显著且安全性可靠.然而阴阳攻积丸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中医理论认识及临床证据并没有进行系统性的论述及分析,导致阴阳攻积丸在全国的推广和普及过程中缺少理论和临床疗效总结.就此作者在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肿瘤诊疗中心杨宇飞主任指导下,从中医学阴阳、脏腑、正邪及临床证据总结等方面详细论述阴阳攻积丸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依据,为阴阳攻积丸的推广应用提供理论来源和临床依据.

    阴阳攻积丸晚期结直肠癌中医学认识临床证据

    基于中医理论的从肺论治帕金森病抑郁

    陈伟张芸阮卓林刘雪晴...
    611-615页
    查看更多>>摘要:帕金森病是一种好发于中老年人群的神经系统特异性疾病,而帕金森病抑郁是患者常见的非运动症状之一,具有较高的发病率.长期抑郁可以加重患者临床运动症状,运动症状的进展又加重了抑郁,形成恶性循环,对患者生活质量、认知能力及预后都造成很大影响.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抑郁受到越来越多的研究,中医认为肺为气之主,在志为忧悲,肺藏气,气舍魄,当肺脏功能失司时,可出现精神情志病变.该文探讨从肺论治帕金森病抑郁的可行性,旨在为其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改善患者情绪障碍,提高生活质量.

    帕金森病抑郁肺脏颤证郁证

    眼针穴区与眼周腧穴的区别和联系

    张天一海英
    616-620页
    查看更多>>摘要:眼针疗法适应症广泛,尤擅于中风、眩晕、头痛等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且疗效显著.但目前对眼针疗法的研究大部分只是针对眼针的理论阐释,治疗疾病范围和针刺疗效情况等方面,缺乏与眼周腧穴的比较和联系研究.通过查阅文献,分别从经络理论,定位主治,针刺手法和现代研究四方面进行分析眼针穴区与眼周腧穴的区别与联系,为眼针结合眼周腧穴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八区八穴眼周腧穴眼针穴位定位

    基于气化角度探讨从三焦通调论治慢性阻塞性肺病新思路

    吴晓锐徐升
    620-623页
    查看更多>>摘要:慢性阻塞性肺病常涉及多系统、多脏腑功能障碍,其与三焦关系密切.三焦气化理论认为,上焦受邪,气机壅塞,宣降失司,痰瘀内结;上焦有邪,中焦上输之路不畅,脾胃气机升降失调,气血生化乏源,痰浊内生;上中二焦不和,下焦无以顺接,肾阳虚衰,五脏失养.三焦气化失司,致气滞、气逆、痰瘀阻滞,以致慢性阻塞性肺病反复发作,迁延不愈.治疗上应三焦通调,宣上焦之壅塞,运中焦之升降,温下焦之虚损,通调全身气机,共奏培本通滞之功效.

    气化三焦通调慢性阻塞性肺病

    《金匮要略》从调和肝脾角度论治妇人病探要

    秦雅洁周惠芳
    624-627页
    查看更多>>摘要:《金匮要略》的妇人病三篇开创了妇人病专篇的先河,为后世的中医妇科学打下了基础.通过归纳发现,仲景针对妇人病以治血为主,重视调和肝脾为其治血特色之一,一方面清肝热、散肝寒、疏肝气,另一方面利脾湿、温中焦、助运化,肝脾同调、木土相宜的思想体现在多个方药之中.深入研究张仲景这一治疗思想,对我们今后临床有深刻的指导意义.

    《金匮要略》肝脾同调妇人病中医治疗

    基于《黄帝内经》探讨从肝主疏泄论治女性围绝经期潮热盗汗

    王兴杰吴欣宇董宇昂于孙婉琪...
    627-631页
    查看更多>>摘要:潮热盗汗是女性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典型临床症状,严重干扰围绝经期女性的健康生活.女性在进入围绝经期后,出现潮热盗汗、情志不舒、月经不调、头晕目眩、眼目干涩等多种症状,而其中潮热盗汗因其多发于夜间,使人难以入眠,对女性造成严重困扰,故该文针对潮热盗汗进行分析探讨.目前西医对于其治疗多采用激素疗法,表现出明显的不良反应,且疗效有限.而从中医角度进行辨证论治,可减少产生不良反应,提高临床疗效.现中医临床多认为女性围绝经期潮热盗汗的发生与阴虚津亏密切相关,却易忽视肝失疏泄也是女性围绝经期发病的重要因素.该文基于《黄帝内经》及其他经典著作从生理、病理方面分析"肝主疏泄"理论,进一步探讨女性围绝经期的生理特点及潮热盗汗产生的病因病机,发现女性围绝经期产生潮热盗汗的重要原因在于肝失疏泄所导致的肝气郁结,气血瘀积化热,引起血热妄行、迫津外泄,以及肝失疏泄所引起的津液输布失常.故以此为依据,从恢复肝之疏泄功能进行论治,以疏肝理气为主要方法,柔肝滋阴、补肝养肾等为辅助手段,致力于为临床治疗女性围绝经期潮热盗汗提供学习和借鉴.

    肝主疏泄女性围绝经期潮热盗汗肝失疏泄

    《名医类案》产后病治验撷箐

    李凡娥韩文舫
    632-63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梳理挖掘《名医类案》中产后病用药特色,为现今产后病的预防及治疗提供临床参考及理论依据.方法:利用统计软件EXCEL分析产后篇涉列的63则医案及其他篇章中提及的产后医案共计12类疾病的论证治疗,分析证候分布特点,主要方剂应用频次,探讨产后病的发病机制及用药规律.结果:产后病篇应用频次3次(包括3次)以上的方剂为补中益气汤、六君子汤、十全大补汤、八珍汤、四物汤、八物汤.结论:明代以前医家治疗产后病重视健脾益气生血,强调产后气血不足的生理特点.常用健脾生血、益气化津的药物,同时少佐辛温药,以开启玄府微微发汗达到疏通经络,祛瘀生新,调和营卫、邪自外出的目的;临急症时多法并举,内服外治结合,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时刻注意顾护正气留人治病为基本大法.

    《名医类案》产后病健脾益气微汗法

    基于王清任调气活血理论探讨围绝经期失眠的诊治

    陈琰南陈少玫
    636-639页
    查看更多>>摘要:围绝经期是女性必须经历的特殊生理时期,而失眠是该时期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失眠,中医称之为"不寐",中医学传统认为其病机为"阴阳失调,阳不入阴".清代医家王清任于《医林改错》中首提不寐一证乃气血凝滞所致,运用血府逐瘀汤治疗,认为"夜不能睡,用安神养血药治之不效者,此方若神".文章将基于王清任调气活血理论探讨围绝经期失眠的诊治.

    围绝经期失眠调气活血法瘀血王清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