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医药临床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医药临床杂志
中华中医药学会
中医药临床杂志

中华中医药学会

王键

月刊

1672-7134

cjtcm@163.com

0551-2821750

230061

安徽省合肥市永红路15号

中医药临床杂志/Journal Clinical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查看更多>>《中医药临床杂志》是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的系列期刊之一。创刊15年来,一直坚持以临床为主,面向基层、质量第一的办刊宗旨,是中医药临床工作者不可多得的良师益友。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药对何首乌-牛膝抗骨质疏松的作用机制研究

    石安骐石舒骐林磊婷孙艳涛...
    912-9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利用网络药理学研究牛膝何首乌联用抗骨质疏松的作用机制.方法:运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与文献检索筛选何首乌、牛膝两味中药所含的活性成分.利用Disgent数据库搜索与骨质疏松相关的蛋白靶点;利用Pubchem平台,预测何首乌、牛膝所含活性成分所作用的人类蛋白靶点.分析牛膝何首乌药的交集靶点,并将交集靶点进行蛋白网络分析,构建药物-成分-靶点的网络图.通过微生信平台对关键基因作用的靶向细胞进行富集分析.结果:确定何首乌成分 5 个,牛膝成分 10 个,二者共有成分 1 个,获得药对与疾病交集基因35 个;PPI蛋白分析获得 10 个主要作用成分;绘制GO分析可视图、KEGG分析可视图并对其进行解析,解析结果表明何首乌牛膝主要成分通过抑制骨吸收,诱导骨形成等通路来减轻骨质疏松症的发展.结论:牛膝何首乌药对抗骨质疏松的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靶点与共有通路完成的,并且该药对可通过多通路、多靶点、多成分、多层次发挥对骨质疏松症的治疗作用.

    配伍机制网络药理学何首乌-牛膝药对骨质疏松症

    黄芪治疗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作用机制探讨

    张瑞林郑曙琴
    918-92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分析方法探究黄芪治疗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可能性作用靶点以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借助TCMSP平台及Uniprot数据库检索筛选黄芪的活性成分及其相应靶点;在GeneCards数据库、OMIM数据库中检索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疾病靶点,通过Cytoscape 3.9.1 得到黄芪-活性成分-靶基因的可视化网络图;将疾病与药物对应靶点共同提交Venny2.1.0 生成相交靶点,并通过蛋白质相互作用(STRING)平台构建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基于Metascape 3.9.1 数据库进行GO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明确可能涉及到的生物进程及信号通路.最后应用分子对接技术对上述猜想进行粗浅验证.结果:共获取黄芪的关键化合物 17 个,对应靶点 195 个,疾病相关靶点 3815 个,导入Venny2.1.0 中生成 163 个交集靶点.富集分析结果表明:黄芪治疗糖尿病合并冠心病主要涉及激素反应(response to hormone)、细胞有机循环化合物反应(cellular response to organic cyclic compound)、细胞脂质反应(cellular response to lipid)、无机物反应(response to inorganic substance)等生物进程;可能涉及到癌症通路(Pathways in cancer)、脂质及动脉硬化通路(Lipid and atheroscierosis)、糖尿病并发症中的AGE-RAGE信号通路(AGE-RAGE signaling pathway in diabetic complications)、P13K-AKT信号通路(P13K-AKt signaling pathway)等信号通路.分子对接结果提示药物活性分子与核心靶点有较好的结合.结论:该研究揭示了黄芪在机体内可能参与抑制胰岛素抵抗、糖脂代谢调控等众多生物进程,以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实现对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治疗作用.

    黄芪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网络药理学

    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抗磷脂酶A2受体抗体、幽门螺杆菌与中医证型的关系研究

    吕芳范吉辉易茹孙文军...
    924-92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抗磷脂酶A2 受体(PLA2R)抗体、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和中医证型在特发性膜性肾病(idiopathic membranous nephropathy,IMN)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 57 例IMN患者的抗PLA2R抗体、Hp检测、中医证型分布的临床资料,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结果:57 例IMN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别为肺肾气虚证、脾肾气虚证、脾肾阳虚证、肝肾阴虚证;其中脾肾气虚证可见于IMN的不同病理分期;在肺肾气虚证、脾肾气虚证、脾肾阳虚证、肝肾阴虚证的患者中,抗PLA2R抗体阳性率分别为 73.7%、72%、75%、80%;在膜性肾病(MN)Ⅱ期、MN Ⅲ期患者中,抗PLA2R抗体阳性率分别为 77.3%,70%;在肺肾气虚证、脾肾气虚证、脾肾阳虚证的患者中,Hp阳性率分别为 63.2%、68%、75%;在MN Ⅱ期、MN Ⅲ期患者中Hp阳性率分别为 63.6%、60%.结论:脾肾气虚证是IMN的主要中医证型;抗PLA2R抗体阳性可见于IMN的不同病理分期和各个中医证型;抗PLA2R抗体阳性率随着中医证型的演变而升高,抗PLA2R抗体检测联合中医证型可进行IMN的病情评估;HP阳性率在IMN不同病理分期阶段及不同的中医证型中均较高,且HP感染率随中医证型演变有明显升高趋势,在IMN的中西医治疗过程中需提高对抗Hp治疗地位重要性的认识.

    特发性膜性肾病抗磷脂酶A2受体抗体幽门螺杆菌病理分期中医证型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中医体质与证候相关性研究

    张迈程远
    930-93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VBIV)的中医体质与证候的分布及相关性特点,为其辨证论治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回顾性的调查,对 60 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的中医体质、中医症状、舌相、脉象等数据进行了收集,并运用描述性统计分析,对其主要症状、舌象、脉象、证素及中医体质的分布特点进行了分析.结果:①60 例VBIV患者中,中医体质类型判定为:痰湿质者>阴虚质者>血瘀质者>气虚质者>阳虚质者.②60例VBIV患者中有眩晕症状者 55 例(91.6%),眩晕为主要症状,其次为盗汗(40%)、发热(30%)、呕吐(30%)、心悸(32%)、头疼(28%)、健忘(26%)、多梦(24%)等.③通过对症状、舌脉分析得到的VBIV中医证候主要为肝肾阴虚证、痰浊中阻证、瘀血阻窍证、气血亏虚证、风痰上扰证等.④主要体质类型与中医证候的关系:痰湿质者易出现痰浊中阻证(P<0.05)、风痰上扰证(P<0.05);阴虚质者易出现肝肾阴虚证(P<0.05);血瘀质者易出现瘀血阻窍证(P<0.05);气虚质者易出现气血亏虚证(P<0.05)等.结论:该研究初步明确了VBIV患者的体质类型与证候具有明显相关性,为未来从中医体质与证候方面研究VBIV提供了理论及实践依据.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中医体质中医证候分析回顾性研究

    230例肝豆状核变性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

    孙娟马守亮鲍远程
    934-93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总结肝豆状核变性患者的临床特征并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 2022 年 4 月—2023 年 4 月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 230 例肝豆状核变性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临床分型、临床表现、实验室/影像学检查结果.《肝豆状核变性诊断与治疗指南》作为肝豆状核变性诊断标准.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特征,将入组患者分为 3组:肝型、脑型、肝-脑型.3 组间比较采用χ2 检验,3 组中的两两比较均经过邦弗伦尼法(Bonferroni)校正.结果:230 例患者中男 146 例,女 84 例,其中≤18 岁者 27 例(11.7%).肝型和脑型、肝型和肝-脑型的肝功能异常发生率存在统计学差异(均 P<0.05).脑型肝豆状核变性患者脑部影像学异常率高于肝型和肝-脑型(P<0.05),脑型患者有脑萎缩 93 例(89.4%),可能是由于铜沉积在脑组织中引起广泛变性,从而使脑室系统扩张,脑沟、脑裂增多增宽,造成脑萎缩.结论:肝豆状核变性多见青少年起病,临床表现主要为肝损害和神经系统损伤为主,脑型患者中脑萎缩多见,可能与铜离子沉积有关.

    肝豆状核变性疾病特征肝功能异常脑萎缩

    扶正散结方联合卡瑞丽珠单抗及阿帕替尼治疗正虚痰瘀型晚期转移性食管鳞癌的临床观察

    刘玮琪夏黎明
    939-94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扶正散结方联合卡瑞丽珠单抗、阿帕替尼治疗正虚痰瘀型晚期转移性食管鳞癌的临床效果.方法:筛选符合标准的 60 例晚期转移性食管鳞癌患者,将筛选出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以 1∶1 的比例的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30 例.观察组给予扶正散结方与卡瑞丽珠单抗、阿帕替尼联合治疗;对照组给予卡瑞丽珠单抗、阿帕替尼免疫联合靶向治疗.治疗 4 个疗程后比较观察组及对照组的临床疗效.结果:在完成治疗后,根据实体瘤反应评估标准(RECIST1.1),接受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患者和仅接受西医治疗的患者的疾病控制率分别为 83.33%和 56.67%,通过比较,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 组比较,观察组的中医证候积分改善更明显(P<0.01),高血压、肝肾功能损伤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P<0.05),且观察组的卡氏(KPS)评分比较治疗前有明显的升高(P<0.05),观察组的患者自评-主观全面评定(PG-SGA)评分和汉密尔顿(HAMD)评分较治疗均有所前降低,而观察组均未见明显改善(P>0.05).结论:扶正散结方辅助卡瑞丽珠单抗、阿帕替尼治疗正虚痰瘀型晚期转移性食管鳞癌,具有良好的疗效,能够有效的抑制肿瘤的生长,减少靶向及免疫治疗的副反应,降低中医症候积分,同时提升患者营养水平及生活质量,改善患者的情绪.

    食管鳞癌正虚痰瘀型扶正散结方卡瑞丽珠单抗阿帕替尼

    扶正解毒方联合信迪利单抗+Nab-PP方案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临床观察

    凌震杨静杨礼畅
    944-94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扶正解毒方联合新替利单抗+Nab-PP方案治疗晚期癌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 2022 年 1月—2023 年 5 月徐州市中医医院收治的 40 例晚期癌症患者.采用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 20 例.对照组单用信迪利单抗+Nab-PP方案治疗,治疗组用信迪利单抗+Nab PP方案联合扶正解毒治疗.观察两组患者4 个疗程后的疾病控制率、治疗前后肿瘤标志物指标、中医证候积分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的疾病控制率为80.0%,对照组为 7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血清细胞角蛋白 19 片段、糖类抗原 125 和癌胚抗原水平较治疗前下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下降更为显著,具有统计学显著性(P<0.05),糖类抗原125 的下降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证候积分比较,治疗组分数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呕吐、腹泻、食欲减退等方面的不良反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皮疹、甲状腺功能障碍、骨髓抑制等方面优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扶正解毒方能有效改善晚期癌症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信迪利单抗+Nab-PP方案的疗效,减少不良反应.

    非小细胞肺癌扶正解毒汤信迪利单抗Nab-PP方案

    扶正消癥汤加减联合西医治疗正气亏虚型晚期肝癌的效果探讨

    胡俊伟武喜眀
    949-95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扶正消癥汤加减联合西医对正气亏虚型晚期肝癌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8年10月—2019 年 10 月收治的 112 例正气亏虚型晚期肝癌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西医组(56 例,给予西医治疗)和联合组(56 例,给予扶正消癥汤加减联合西医治疗),治疗周期为 3 个月.比较 2 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评分,治疗效果,治疗前后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和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4+/CD8+)水平,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和随访 1 年内生存率.结果:治疗前 2 组各项观察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2 组中医症状评分,血清甲胎蛋白、癌胚抗原、糖类抗原 199、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均下降(P<0.05),联合组治疗后上述指标均低于西医组(P<0.05);治疗后联合组CD3+、CD4+、CD4+/CD8+均升高(P<0.05),西医组均降低(P<0.05),且治疗后联合组CD3+、CD4+、CD4+/CD8+均高于西医组(P<0.05);2 组各项不良反应等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联合组发生率均低于西医组(P<0.05);联合组随访 1 年内生存率高于西医组(P<0.05).结论:对正气亏虚型晚期肝癌采用扶正消癥汤加减联合西医治疗不仅可减轻症状,增强疗效,还可降低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增强机体T细胞免疫功能,且有助于减少不良反应,提高 1 年生存率.

    扶正消癥汤正气亏虚肝癌肿瘤标志物T淋巴细胞亚群

    雷火灸联合耳针防治结直肠癌化疗毒副反应的效果及对患者癌痛改善效应

    李娜娜宫嘉张晓晓
    956-96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雷火灸联合耳针防治结直肠癌化疗毒副反应及对患者癌痛、睡眠质量改善效应.方法:将河南理工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符合纳入标准 2020 年 1 月—2022 年 6 月住院的 116 例结直肠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参照组(58 例)、联合组(58 例).参照组给予化疗药物治疗,联合组在化疗基础上使用雷火灸联合耳针治疗.比较 2 组临床疗效、化疗毒副反应、血细胞水平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s,WBC)、血红蛋白(Hemoglobin,Hb)、血小板(Platelet,PLT)、淋巴细胞计数(Lymphocyte count,TLC)、治疗前后癌痛程度以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 scales,VAS)评估、癌因性疲乏(Cancer-related fatigue,CRF)以Piper疲乏修正量表(Piper fatigue fcale-revised,PFS-R)评估、睡眠质量以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评估.结果:联合组ORR、DCR为82.76%、100.00%,与参照组的 68.97%、91.3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胃肠道反应、贫血、骨髓抑制、神经毒性发生率均低于参照组(P<0.05);治疗后联合组TLC、PLT、WBC、Hb水平高于参照组(P<0.05);治疗后联合组VAS、PFS-R、PSQI评分较治疗前降低,且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雷火灸联合耳针治疗能减少结直肠癌患者化疗后毒副反应出现,缩小病灶,减轻患者癌痛,提高睡眠质量,改善身体疲乏,利于病情恢复.

    结直肠癌雷火灸耳针毒副反应癌痛

    耳穴刺激联合火龙罐综合灸在肺癌化疗患者中的应用

    许冬霞李凤英陈阳吴启相...
    961-96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耳穴刺激联合火龙罐综合灸在肺癌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分析法,随机数表法将符合标准的 2020 年 6 月—2022 年 6 月河南省开封市中医院 120 例肺癌化疗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60 例.2 组均采用常规临床干预,观察组同时给予耳穴刺激联合火龙罐综合灸干预.对干预前 24h和干预完成后 24h2 组的负性情绪、癌因性疲乏、睡眠质量、中医证候积分、癌症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FACT-G)进行评估,并对 2 组患者的胃肠道不良反应进行评估.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干预后观察组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降低(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躯体、行为、情感、认知评分均降低(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睡眠时间、入睡时间、睡眠效率、睡眠质量评分均降低(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中医证候积分、FACT-C评分均降低(P<0.05),干预后观察组胃肠道不良反应总有效率升高(P<0.05).结论:耳穴刺激联合火龙罐综合灸能够促进肺癌化疗患者负性情绪缓解,改善癌因性疲乏和睡眠质量,促进化疗相关症状恢复,减少胃肠道不良反应,改善生命质量.

    肺癌化疗耳穴刺激火龙罐综合灸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