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桉树科技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桉树科技
桉树科技

谢耀坚

季刊

1674-3172

anshukeji@163.com,cerc66@126.com

0759-2250345 2250346

524022

广东省湛江市人民大道中30号

桉树科技/Journal Eucalypt Science & Technology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办刊宗旨:面向各省有条件发展按树的地区,交流桉树引种、繁育、生产、经营及加工利用等系列科研活动的经给与学术成果。译介国外先进技术资料,报导有关的科技活动动态与重要大事纪要。为广大从事桉树生产、科研或教学的林学会会员、职工、师生提供专业性学习参考资料。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接种根瘤菌和施氮对间作尾巨桉-降香黄檀生长及抗逆性的影响

    廖子华林铭业张涵邓家珍...
    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探究接种根瘤菌和施氮对间作尾巨桉-降香黄檀人工林生长及抗逆性的影响,为其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在间作体系中设置对照(CK)、单接种根瘤菌(S1、S2、S3、S4、S5、S6)、施氮(N)、混合接种根瘤菌(H)和混合接种根瘤菌+施氮(HN)处理,测定苗木生理和生长指标。结果表明:接种根瘤菌和施氮均对尾巨桉、降香黄檀的生长及抗逆性产生了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具体表现为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的增强、根系性状的改变、生物量的积累、苗高地径的增长、丙二醛的降低、可溶性糖的增加、硝酸还原酶的增加和尾巨桉可溶性蛋白的增加。这些促进作用得益于施氮和根瘤菌的固氮作用对土壤氮资源和植物氮营养的改善。综合各处理结果可知:N对尾巨桉的生长和抗逆性的促进作用最强,其次是HN和H,各单接种根瘤菌处理的促进作用相似;HN对降香黄檀的生长和抗逆性的促进作用最强,其次是H和S3,除S3 以外的各单接种根瘤菌处理和N的促进作用相似。

    根瘤菌生长抗逆性尾巨桉降香黄檀

    广西桂南桉树人工林土壤养分特征与质量评价

    林海能杨瑞青涂华龙张宏旺...
    13-23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比分析了2019-2023年广西桂南地区桉树人工林在采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后的土壤速效养分变化情况,为科学指导施肥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广西桂南地区的桉树人工林土壤普遍呈强酸性,长期高强度种植桉树导致土壤肥力下降,土壤磷含量已降至历史较低水平。赤红壤东区桉树人工林的土壤有机质和碱解氮呈现出随纬度升高而增加的空间分布规律。沿海区域的土壤肥力保持能力较差,碱解氮和速效钾含量相对较低。通过测土配方施肥调节,桂南桉树人工林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呈现稳定上升趋势,赤红壤西区的大桂山林场提升较为显著。测土配方施肥效果长时间验证,广西桂南桉树人工林现阶段仍需积极调控土壤酸碱度,增施有机肥和碱性肥料,并制定科学的施肥配方以提高肥料利用率。

    桉树人工林土壤养分测土配方施肥

    桉树连续种植对林下植被多样性和土壤肥力的影响

    刘世杰何建勇黄晨李永盛...
    24-30页
    查看更多>>摘要:分析不同种植时间T1(13 a)、T2(18 a)桉树人工林林下植被和土壤性质,探讨桉树连续种植对林下植被多样性与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桉树连续种植降低了草本多样性、林下植被养分含量和现存量,T1 桉树人工林草本的Margalef丰富度指数、Simpson优势度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均高于 T2,T1 林下植被养分储量显著高于 T2。桉树连续种植降低了土壤肥力,T1 桉树人工林土壤综合肥力指数为0。627,明显高于T2。不同土层土壤综合肥力指数大小排序均为 0~10 cm>10~20 cm>20~40 cm;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林下植被草本多样性与 0~10 cm土层土壤综合肥力指数呈显著正相关。

    桉树连续种植林下植被多样性土壤肥力

    桉树根际溶磷菌的筛选鉴定及应用

    吴诗唯王琼梅钟凤仙邱一埔...
    31-39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桉树人工林根际土壤中分离具有溶磷促生效果的根际微生物,探究其在玉米种子和桉树幼苗的促生效果,为微生物肥料的研发提供菌种资源和理论基础。采用稀释涂布法分离筛选菌株,研究菌株产淀粉水解酶、蛋白酶、过氧化氢酶以及溶磷能力等促生特征;通过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鉴定及 16S rRNA基因系统发育分析鉴定分离菌株后得到一株具有多种促生特征的菌株(XKG001)。16S rRNA 基因序列对比及系统发育树分析结果表明,XKG001 与热带芽孢杆菌属亲缘关系最近。XKG001 促生潜力良好,溶解无机磷能力为 172。65 mg·L-1,且具备产淀粉水解酶、蛋白酶和过氧化氢酶的能力。XKG001 菌液可以显著促进玉米种子的萌芽;将XKG001 的菌液及菌肥施用于桉树幼苗上后可有效促进植株生长。

    热带芽孢杆菌溶磷桉树促生种子萌芽

    基于AHP的皱果桉观赏价值综合评价

    谢秋兰李小梅王静梁伟健...
    40-47页
    查看更多>>摘要:皱果桉具有良好的观赏价值。为更好地指导皱果桉在国内园林的推广应用,该文以 3 个皱果桉品系为研究对象,对比观测树形、树干、树皮、花色、花径、花形、花的显著度等 15 个观赏要素,采用层次分析法(AHP)综合评价皱果桉的景观价值。结果表明:皱果桉的观赏价值评分总得分为53分,得分率为70。67%,总权重为92。00%,综合权重属于第Ⅰ类(S≥0。7),是城市道路绿化树种中观赏价值优等的植物。在 3 个品系中,品系 1(无性系)更接近"理想品种"。皱果桉花权重值排名前 5 的指标依次为:花的显著度>花期>花是否飞絮或者飞粉>叶色>叶的观赏期,这些指标有利于明确皱果桉的园林应用方向。皱果桉的新生嫩叶、成熟叶和花分别呈火砖红、海藻绿和绯红色,叶、花均具有较长的观赏期。6~7 周的叶色变化趋势为:嫩绿色→火砖红→黄色→黄绿色→绿色;从现蕾到落花 6 周左右的花色变化为:浅绿色→粉红色→绯红色→深红色。

    皱果桉景观价值评价层次分析法园林应用

    南宁树木园伐区桉树萌芽林调查分析

    何荣梁腾程何俊俞李昌荣...
    48-54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 2021-2023 年南宁树木园伐区桉树萌芽林的调查数据进行方差分析和聚类分析,为桉树萌芽林经营管理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同龄组在不同地点间,林分单位面积的产材量、林木数量及单株产材量均有显著差异。龄组I(4 a≤林龄<6 a)中,单位面积产材量最高的是田东县(179。25 m3·hm‒2);龄组II(6 a≤林龄<8 a)中,单位面积产材量较高的是苍梧县(183。00 m3·hm‒2)和隆安县(187。95 m3·hm‒2);龄组III(8 a≤林龄<10 a)中,单位面积产材量最高的是横州市(242。05 m3·hm‒2)。不同龄组间的单位面积产材量、单株产材量均随龄组增大而增大,龄组II、III的单位面积产材量和单株产材量均极显著高于龄组I;年均单位面积产材量随龄组增大而减小,各龄组间存在极显著差异;各龄组间的单位面积林木数量差异不显著。南宁树木园的单位面积产材量总体不高,需根据立地条件制定合理的抚育经营措施,并加强管理以提高产量。萌芽林适宜密度为 1 200~1 600 株·hm‒2,合适的采伐林龄为 6~8 a。

    尾巨桉萌芽林伐区龄组产材量

    不同造林密度对托里桉大径材生长的影响

    吴庆全
    55-59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分析不同造林密度对托里桉大径材生长的影响,为培育实木用途的托里桉大径材人工林提供参考。结果表明:3种不同造林密度对22年生托里桉的胸径、树高、单株材积、大径级的株数比率和材积率影响极显著,对保存率、蓄积量和离散度影响显著。造林密度为1 000株·hm‒2时,托里桉的保存率、胸径、树高、单株材积、大径级蓄积、林分蓄积量和净利润均达到最大值,分别比密度为1 667株·hm‒2时增加了21。35%、18。79%、18。35%、55。89%、100。00%、14。94%、74。44%;其离散度为1。022,接近临界值1。造林密度为1 000株·hm‒2时,托里桉大径材人工林各项生长指标均为最优,22 年生时的保存株数为 846 株·hm‒2,蓄积量达276。80 m3·hm‒2,净利润达 276 617 元·hm‒2,生产力与经济效益较高。

    托里桉造林密度大径材产量经济效益

    大花序桉不同嫩枝扦插繁殖技术对比

    陈胜吴庆全林伟杰赖东永...
    60-65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单因素试验法,对比不同生根剂、扦插容器、扦插基质对大花序桉嫩枝扦插生根率的影响,为大花序桉扦插育苗技术提供参考。结果表明:通用型生根剂处理的大花序桉嫩枝扦插易形成根状愈伤组织且生根率较低;使用抗酚剂+IAA 可以大幅减少插穗形成根状愈伤组织并促进皮部生根。扦插容器和扦插基质对大花序桉嫩枝扦插生根率有显著影响。抗酚剂+1 000 mg·L‒1 IAA+黄心土+无纺布容器的组合扦插技术具有最佳生根效果,生根率高达 72。1%。大花序桉 8 月份 30 d的嫩枝扦插生根率达52。4%,占总生根率的 78。0%,持续的阴雨天气会显著降低生根率。

    大花序桉嫩枝扦插生根剂基质容器生根率生根特性

    基于最小数据集的桂西北油茶人工林主产区土壤肥力质量评价

    杨家强玉志鹏刘霜莲邓昀...
    66-72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最小数据集(MDS)对桂西北油茶人工林主产区的土壤肥力质量进行评价,揭示了该区域土壤肥力状况的差异及其对油茶生长的影响,为油茶人工林的管理与土壤改良提供科学依据。通过采集不同地市的土壤样本并分析其土壤肥力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PCA)构建肥力评价指标体系及其权重计算,发现pH值、有机质、全钾、碱解氮、有效锌和有效硼等指标在MDS中具有较高权重,能够有效反映土壤肥力状况。对比全数据集(TDS)与MDS下的土壤肥力质量指数,结果显示两者的排序总体一致,但部分区域存在细微差异。

    最小数据集模糊数学法土壤质量评价

    不同立地因子13年生杉木人工林土壤肥力质量评价

    周娟文浩宇陈晓龙李梁华...
    73-80页
    查看更多>>摘要:分析杉木人工林在不同立地因子下的土壤肥力质量,为杉木人工林的精细化管理提供理论依据。以 13 年生杉木林为研究对象,采用隶属度函数和主成分分析法,综合 21 个立地因子对杉木人工林土壤肥力质量进行评价。结果表明:21 个样地土壤养分含量均符合正态分布,其变异系数大小顺序为:全磷(24。22%)>有机质(20。25%)>碱解氮(20。02%)>有效磷(18。06%)>全钾(16。79%)>全氮(16。24%),而不同样地间土壤养分系数差别较大。21 个样地的综合肥力指数(SI)为 18。44%~86。23%,其中以10 号样地的SI最大,属I类比较适宜;11、16、12、9、14、1、21、19、8、18 号共10 个样地(占47。62%),SI变幅为 53。12%~72。04%,属II类适宜;17、20、5、15、2、7、13 号共7 个样地(占 33。33%),SI变幅为 36。71%~48。79%,属III类一般适宜;6、4、3 号共3 个样地(占 14。29%),SI变幅为 18。44%~27。83%,属IV类不适宜。适宜与较适宜的样地基本处在北坡与东坡之间。综上,综合评价法和聚类分析可用于杉木人工林土壤肥力质量评价,北坡至东坡的林地较西坡与南坡更适合杉木生长,且对氮、磷需求较高。

    杉木人工林土壤肥力质量评价隶属度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