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癌症进展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癌症进展
癌症进展

赵平

双月刊

1672-1535

aizhengjinzhan@126.com

010-65295967

100730

北京东单三条9号

癌症进展/Journal Oncology Progress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旨在贯彻党和国家卫生工作方针,反映国内外肿瘤医学的最新进展,促进国内外肿瘤学学术交流。它主要面向广大从事肿瘤临床和科研的工作人员以及其它相关的专业人员。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术中改良体位在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中的应用

    唐宏阳支慧赵丹丹尚坤...
    1088-1091,115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术中改良体位在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108例接受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治疗的患者按术中体位的不同分为常规组54例和改良组54例.常规组术中采用常规体位,改良组术中采用改良体位.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指标、循环指标[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眼压]、呼吸指标[气道峰压(Ppeak)、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气道压]、双下肢静脉血流速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改良组患者体位摆放时间明显长于常规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常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常规组,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中,常规组患者SBP、DBP、MAP、眼压均高于体位摆放前和改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改良组患者PetCO2、Ppeak和SpO2均高于本组体位摆放前,气道压低于本组体位摆放前,常规组患者PetCO2、Ppeak、SpO2和气道压均高于本组体位摆放前,且改良组患者PetCO2、Ppeak、气道压均低于常规组,SpO2 高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两组患者双下肢血流速均低于本组体位摆放前,且改良组患者双下肢静脉血流速均高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常规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中改良体位更符合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的个性化要求,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通过减轻对患者胸腔的压迫而减轻对患者循环指标与呼吸指标的影响,减轻患者双下肢静脉血流速减缓程度,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

    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术中改良体位循环指标呼吸指标

    慢性疾病轨迹模式联合健康教育在中老年肺癌胸部放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杨帅朱竞艳沈黎丽徐青青...
    1092-109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慢性疾病轨迹模式联合健康教育在中老年肺癌胸部放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根据干预方式的不同将98例中老年肺癌胸部放疗患者分为常规组(n=45)和慢性疾病轨迹组(n=53),常规组患者给予常规干预,慢性疾病轨迹组患者给予慢性疾病轨迹模式联合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生活质量[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生命质量测定量表(EORTC QLQ-C30)]、癌因性疲乏程度[癌症疲乏量表(CFS)]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干预后,两组患者SAS、SDS评分均低于本组干预前,慢性疾病轨迹组患者SAS、SDS评分均低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CFS量表各维度评分均低于本组干预前,EORTC QLQ-C30量表各维度评分均高于本组干预前,慢性疾病轨迹组患者CFS量表各维度评分均低于常规组,EORTC QLQ-C30量表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疾病轨迹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6.42%,明显低于常规组患者的6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慢性疾病轨迹模式联合健康教育可减轻中老年肺癌胸部放疗患者的癌因性疲乏程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生活质量,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

    中老年肺癌慢性疾病轨迹模式联合健康教育胸部放疗

    吉西他滨联合替吉奥在胰腺癌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王丹杨光刘烨罗翠...
    1097-1099,110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吉西他滨联合替吉奥在胰腺癌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根据术后治疗方法的不同将86例胰腺癌患者分为对照组(n=42)和观察组(n=44),对照组患者于术后第6周接受替吉奥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吉西他滨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肿瘤标志物[糖类抗原125(CA125)、癌胚抗原(CEA)、细胞迁移诱导透明质酸结合蛋白(CEMIP)]水平、免疫功能指标(CD3+、CD4+、CD8+)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45.45%,高于对照组患者的2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CEA、CA125、CEMIP水平均低于本组治疗前,观察组患者CEA、CA125、CEMI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CD3+、CD4+水平均高于本组治疗前,CD8+水平均低于本组治疗前,观察组患者CD3+、CD4+水平均高于对照组,CD8+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吉西他滨联合替吉奥应用于胰腺癌术后患者,可提高临床疗效,降低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改善免疫功能,且不增加不良反应.

    胰腺癌吉西他滨替吉奥临床疗效肿瘤标志物免疫功能

    白细胞衍生性指标联合检测对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感染的预测价值

    李丽丽刘洋孙涛
    1100-110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白细胞衍生性指标[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比值(LMR)和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联合检测对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感染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115例恶性肿瘤患者,依据化疗后发生感染与否分为感染组(n=80)与未感染组(n=35),比较感染与未感染组、不同感染类型恶性肿瘤化疗患者的NLR、PLR、LMR.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评估NLR、PLR、LMR单独及联合检测对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感染的预测效能.结果 感染组患者NLR、PLR均明显高于未感染组,LMR明显低于未感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感染组恶性肿瘤化疗患者中,细菌感染42例,病毒感染20例,混合感染18例.细菌感染患者NLR、PLR均高于病毒感染和混合感染患者,LMR低于病毒感染和混合感染患者,且混合感染患者NLR、PLR均高于病毒感染患者,LMR低于病毒感染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显示,NLR、PLR、LMR联合检测预测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感染的AUC为0.949(95%CI:0.905~0.993),特异度为0.947,均高于各指标单独检测.结论 白细胞衍生性指标NLR、PLR及LMR联合检测预测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感染的价值较高,可作为评估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感染的有效指标.

    白细胞衍生性指标恶性肿瘤化疗感染预测价值

    病理特征、CT检查影像特征与肺癌患者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突变的关系

    李荣刘长乐王冬梅
    1105-110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病理特征、CT检查影像特征与肺癌患者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的关系.方法 选取80例肺癌患者,依据EGFR基因突变情况分为突变组和未突变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病理特征、CT检查影像特征,肺癌患者EGFR基因突变情况的影响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EGFR基因突变检测结果显示,80例肺癌患者中,EGFR基因突变49例,未突变31例.突变组与未突变组肺癌患者年龄、胸膜凹陷征、坏死征、毛刺征、分叶征、吸烟指数、病理分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胸膜凹陷征、坏死征、毛刺征、分叶征、无吸烟、病理分型为腺泡型均是肺癌患者EGFR基因突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胸膜凹陷征、坏死征、毛刺征、分叶征、无吸烟、病理分型为腺泡型均是肺癌患者EGFR基因突变的独立危险因素,这对肺癌的诊断和治疗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肺癌病理特征影像征象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对肺癌患者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

    张静夏丽娜朱兵帅
    1109-1112,11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血清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鳞状细胞癌相关抗原(SCC-Ag)、细胞角质蛋白19片段抗原21-1(CYFRA21-1)、胃泌素释放肽前体(ProGRP)]联合检测对肺癌患者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110例肺癌患者和110例健康体检者,分别作为观察组和健康组,比较两组受试者、术前和术后1年肺癌患者、复发与未复发肺癌患者术后1年血清CEA、NSE、SCC-Ag、CYFRA21-1、ProGRP水平.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评估血清CEA、NSE、SCC-Ag、CYFRA21-1、ProGRP单独及联合检测对肺癌患者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结果 观察组患者血清CEA、NSE、SCC-Ag、CY-FRA21-1、ProGRP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1年,肺癌患者血清CEA、NSE、SCC-Ag、CYFRA21-1、ProGRP水平均明显低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访1年,110肺癌手术患者中,复发30例,未复发80例,未复发肺癌患者术后1年血清CEA、NSE、SCC-Ag、CYFRA21-1、ProGRP水平均明显低于复发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ROC曲线显示,血清CEA、NSE、SCC-Ag、CYFRA21-1、ProGRP联合检测预测肺癌患者术后复发的AUC为0.930(95%CI:0.875~0.985),灵敏度为85.00%,特异度为93.75%,均高于各指标单独检测.结论 肺癌患者血清CEA、NSE、SCC-Ag、CYFRA21-1、ProGRP水平较高,上述指标联合检测预测肺癌患者术后复发的效能较高.

    肺癌癌胚抗原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鳞状细胞癌相关抗原细胞角质蛋白19片段抗原21-1胃泌素释放肽前体复发

    程序性死亡受体1/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抑制剂联合安罗替尼在广泛期小细胞肺癌维持治疗中的应用

    徐芸张鸿博王代勇郑文...
    1113-1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L1)抑制剂联合安罗替尼在广泛期小细胞肺癌(ES-SCLC)维持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信封法将80例ES-SCLC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PD-1/PD-L1抑制剂联合依托泊苷+铂类(EP)方案一线治疗后使用PD-1/PD-L1抑制剂维持治疗,联合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盐酸安罗替尼胶囊维持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客观缓解率(ORR)、疾病控制率(DCR)、无进展生存期(PFS)、总生存期(OS)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联合组患者ORR、DCR均高于对照组,中位PFS和中位OS均长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主要以1~2级为主,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D-1/PD-L1抑制剂联合安罗替尼用于ES-SCLC患者维持治疗效果显著,能有效延长患者PFS和OS,且并未增加不良反应.

    程序性死亡受体1/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安罗替尼广泛期小细胞肺癌维持治疗

    基于Heider平衡理论的健康教育在CT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王艺静陈伟娜崔丽萍
    1117-11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基于Heider平衡理论的健康教育在CT引导下射频消融(RFA)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根据干预方法的不同将112例行RFA治疗的早期NSCLC患者分为Heider平衡理论健康教育组(n=57,基于Heider平衡理论的健康教育)和常规健康教育组(n=55,常规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负性情绪[(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压力感知情况[知觉压力量表(PSS)、抑郁-焦虑-压力量表(DASS)]、疾病不确定感[Mishel疾病不确定感量表(MUIS)]、生活质量[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生命质量测定量表(EORTC QLQ-C30)]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干预完成时、家访时,两组患者VAS评分均低于本组干预前,Heider平衡理论健康教育组患者VAS评分均低于常规健康教育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SAS、SDS、PSS、DASS评分均低于本组干预前,Heider平衡理论健康教育组患者SAS、SDS、PSS、DASS评分均低于常规健康教育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MUIS各维度评分均低于本组干预前,Heider平衡理论健康教育组患者MUIS各维度评分均低于常规健康教育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EORTC QLQ-C30各维度评分均高于本组干预前,Heider平衡理论健康教育组患者EORTC QLQ-C30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常规健康教育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eider平衡理论健康教育组患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常规健康教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Heider平衡理论的健康教育应用于CT引导下RFA治疗的早期NSCLC患者,可降低疼痛程度,缓解负性情绪,减轻疾病不确定感和压力感知,提高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Heider平衡理论健康教育非小细胞肺癌射频消融

    恩沃利单抗联合阿帕替尼二线治疗复发/转移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阳性晚期宫颈癌患者的效果

    万晶晶韩永清
    1123-11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恩沃利单抗联合阿帕替尼二线治疗复发/转移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L1)阳性晚期宫颈癌患者的效果.方法 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70例复发/转移PD-L1阳性晚期宫颈癌患者分为观察组(n=39,恩沃利单抗联合阿帕替尼二线治疗)和对照组(n=31,阿帕替尼二线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肿瘤标志物[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水平、免疫功能指标(CD3+、CD4+、CD8+、CD4+/CD8+)、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VEGF、SCCA、CD8+水平均低于本组治疗前,CD3+、CD4+水平及CD4+/CD8+均高于本组治疗前,观察组患者VEGF、SCCA、CD8+水平均低于对照组,CD3+、CD4+水平及CD4+/CD8+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恩沃利单抗联合阿帕替尼二线治疗复发/转移PD-L1阳性晚期宫颈癌患者,能够降低肿瘤标志物水平,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且安全性高.

    恩沃利单抗阿帕替尼宫颈癌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二线治疗

    单孔胸腔镜肺癌根治术联合阶梯性镇痛干预在肺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孙郑华刘玉荣陈静儒李珊珊...
    1127-113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单孔胸腔镜肺癌根治术联合阶梯性镇痛干预在肺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10例肺癌患者根据干预方式的不同分为常规组(n=100)和镇痛组(n=110),两组患者均行单孔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常规组患者围手术期接受常规干预,镇痛组患者围手术期接受阶梯性镇痛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指标、镇痛情况、肺功能指标[最大自主通气量(MVV)、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认知功能[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及满意情况.结果 镇痛组患者首次下床时间、引流管留置时间均明显短于常规组,镇痛药物使用率明显低于常规组,总满意率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后2天,两组患者FVC、MVV、FEV1及VAS评分均低于本组干预前1天,MMSE评分高于本组干预前1天,镇痛组患者FVC、MVV、FEV1及MMSE评分均高于常规组,VAS评分低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单孔胸腔镜肺癌根治术联合阶梯性镇痛干预可以促进肺癌患者术后恢复,有效减轻患者疼痛,改善患者认知状态及肺功能,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肺癌单孔胸腔镜肺癌根治术阶梯性镇痛干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