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癌症进展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癌症进展
癌症进展

赵平

双月刊

1672-1535

aizhengjinzhan@126.com

010-65295967

100730

北京东单三条9号

癌症进展/Journal Oncology Progress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旨在贯彻党和国家卫生工作方针,反映国内外肿瘤医学的最新进展,促进国内外肿瘤学学术交流。它主要面向广大从事肿瘤临床和科研的工作人员以及其它相关的专业人员。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克唑替尼胶囊联合NP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疗效

    索美芳娄峻姜芳申国庆...
    1553-155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克唑替尼胶囊联合长春瑞滨+顺铂(NP)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疗效.方法 将104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NP组(n=51)和克唑替尼组(n=53).NP组患者采取NP方案治疗,克唑替尼组患者在NP组的基础上联合克唑替尼胶囊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疗效、血清肿瘤标志物、免疫功能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克唑替尼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高于N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癌胚抗原(CEA)、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细胞角质蛋白19片段抗原21-1(CY-FRA21-1)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克唑替尼组患者NSE、CEA、CYFRA21-1水平均低于N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CD3+、CD4+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CD8+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克唑替尼组患者CD3+、CD4+、CD8+水平均高于N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克唑替尼胶囊联合NP方案可提高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临床疗效,降低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改善患者免疫功能,且不增加不良反应.

    非小细胞肺癌克唑替尼胶囊NP方案肿瘤标志物

    术中体温干预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生命体征及术后恢复的影响

    张紫娟马珍张丽李娟...
    1557-156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术中体温干预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生命体征及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 依据术中干预方式的不同将106例NSCLC患者分为常规组(n=51)和控温组(n=55),常规组患者给予常规术中干预,控温组患者给予术中体温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生命体征指标、术后恢复指标、应激反应指标[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皮质醇(Cor)、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肾上腺素]、肺功能指标[用力肺活量(FVC)、呼气流量峰值(PEF)]、生活质量[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生命质量测定量表(EORTC QLQ-C30)]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手术10min(T1),控温组患者呼吸频率低于常规组,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体温均高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30 min(T2)~麻醉苏醒5min(T5),控温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呼吸频率均低于常规组,SpO2、体温均高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控温组患者术后下床活动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24 h,控温组患者hs-CRP、TNF-α、IL-6、Cor、ACTH、肾上腺素水平均低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前,控温组患者FVC、PEF以及EORTC QLQ-C30评分均高于常规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中体温干预能够更好地维持NSCLC手术患者生命体征的平稳,减轻术后应激反应程度和并发症发生风险,促进患者的术后恢复,提高生活质量.

    非小细胞肺癌术中体温干预术后恢复生活质量

    多发性骨髓瘤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

    杨艳敏彭丽萍谷建峰易彬...
    1562-156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多发性骨髓瘤(MM)合并肺动脉高压(PH)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 选取36例MM合并PH患者作为合并PH组,36例单纯MM患者作为MM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血清指标[脑钠肽(BN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血气指标[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分压(PaO2)]和生存情况.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各指标检测对MM合并PH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采用Cox风险比例回归模型分析MM合并PH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 MM组贫血、肾功能不全、心脏舒张功能不全患者比例均低于合并PH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M组患者BNP、TNF-α、IL-6、PaCO2水平均明显低于合并PH组,PaO2水平明显高于合并PH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MM组患者12个月总生存率和无进展生存率分别高于合并PH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BNP[曲线下面积(AUC)=0.822]、TNF-α(AUC=0.701)和IL-6(AUC=0.745)对MM合并PH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良好(P<0.05).Cox 风险比例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贫血、BNP≥4190.770 pg/ml、TNF-α≥251.031 ng/L 和 IL-6≥25.211 ng/L 均为MM合并PH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结论 合并PH的MM患者与单纯MM患者的临床特征差异较大,预后较差,且贫血、BNP、TNF-α和IL-6水平能够影响MM合并PH患者的预后.

    多发性骨髓瘤肺动脉高压临床特征预后

    多层螺旋CT检查在囊腔型肺癌和薄壁空洞性肺结节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雷真真康雯雯田成斌
    1567-1569,159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检查在囊腔型肺癌和薄壁空洞性肺结节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110例囊腔型肺癌患者和110例薄壁空洞性肺结核患者,分别作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所有患者均进行MSCT检查,比较两组患者的MSCT影像学特征,并对两组患者的MSCT征象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病灶边缘、瘤肺界面、含气腔隙数、内壁光整度、内部结构、周围结构、形态分型、蜂窝征、磨玻璃征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含气腔隙壁厚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囊腔型肺癌和薄壁空洞性肺结节的MSCT征象具有一定差异,MSCT检查有助于这两种疾病的鉴别诊断.

    多层螺旋CT囊腔型肺癌薄壁空洞性肺结节鉴别诊断

    血清细胞程序性死亡蛋白5、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1水平与宫颈鳞状细胞癌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的关系

    张亚娟牛阳白晶
    1570-1572,160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血清细胞程序性死亡蛋白5(PDCD5)、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1(STAT1)水平与宫颈鳞状细胞癌(CSCC)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68例CSCC患者和60例健康体检者,分别纳入CSCC组和健康组.比较两组受试者及不同临床特征CSCC患者血清PDCD5、STAT1水平.CSCC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采用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结果 CSCC组患者血清PDCD5、STAT1水平均明显低于健康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有淋巴结转移、分化程度为低分化、临床分期为Ⅲ+Ⅳ期CSCC患者血清PDCD5、STAT1水平分别低于无淋巴结转移、分化程度为中高分化、临床分期为Ⅰ+Ⅱ期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2个月,68例CSCC患者中,生存62例,死亡6例.多因素Cox分析结果显示,血清PDCD5<0.75 ng/ml、STAT1<54.69 μg/L、淋巴结转移均是CSCC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CSCC患者血清PDCD5、STAT1水平较低,血清PDCD5<0.75 ng/ml、STAT 1<54.69 μg/L、淋巴结转移均是CSCC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宫颈鳞状细胞癌细胞程序性死亡蛋白5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1临床特征预后

    育龄女性甲状腺癌患者甲状腺激素与血脂水平的相关性研究

    莫婷燕崔静邵长香虞晨...
    1573-1576,158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育龄女性甲状腺癌患者甲状腺激素与血脂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128例育龄女性甲状腺癌患者和128例健康育龄女性,分别作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受试者的临床特征,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育龄女性甲状腺癌患者甲状腺激素与血脂水平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分析甲状腺激素水平对育龄女性甲状腺癌患者高脂血症的预测价值.结果 研究组患者促甲状腺素(TSH)、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育龄女性甲状腺癌患者TSH水平与TC、TG、LDL-C水平均呈正相关(P<0.01),与HDL-C水平呈负相关(P<0.01);FT3、FT4水平与TC、TG、LDL-C水平均呈负相关(P<0.01),与HDL-C水平均呈正相关(P<0.01).128例育龄女性甲状腺癌患者中,74例发生高脂血症,发生率为57.81%.ROC曲线显示,TSH、FT3、FT4联合检测预测育龄女性甲状腺癌患者高脂血症的AUC为0.933,灵敏度、特异度、约登指数分别为0.969、0.867、0.836,均高于各指标单独检测.结论 育龄女性甲状腺癌患者甲状腺激素与血脂水平有关,TSH水平升高及FT3、FT4水平降低会增加高脂血症的发生风险,临床应积极对症干预,以纠正血脂异常,预防高脂血症发生.

    甲状腺癌育龄女性甲状腺激素血脂相关性

    血清总氧化态及总抗氧化态在可手术切除的进展期胃癌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杜学芳张利利马尚超张彩凤...
    1577-158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血清总氧化态(TOS)及总抗氧化态(TAS)在可手术切除的进展期胃癌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140例进展期胃癌手术患者和140例健康体检者,分别作为观察组和健康组,使用分光光度计检测两组受试者血清TOS、TAS水平,并计算氧化应激指数(OSI).比较观察组和健康组受试者TOS、TAS、OSI,以及手术前后观察组患者TOS、TAS、OSI.根据术后腹腔感染情况将进展期胃癌患者分为腹腔感染组(n=20)和无腹腔感染组(n=120),比较腹腔感染组和无腹腔感染组患者TOS、TAS、OSI.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分析TOS、TAS与OSI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及曲线下面积(AUC)分析TOS、TAS单独及联合检测对进展期胃癌患者术后腹腔感染的预测效能.结果 观察组患者TOS、OSI均明显高于健康组,TAS明显低于健康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观察组患者TOS、OSI均高于术前,TAS低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感染组患者TOS、OSI均明显高于无腹腔感染组,TAS明显低于无腹腔感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TOS与OSI呈正相关(r=0.391,P<0.01),TAS与OSI呈负相关(r=-0.388,P<0.01).TOS、TAS联合检测预测进展期胃癌患者术后腹腔感染的AUC最大,灵敏度、阴性预测值均高于二者单独检测.结论 进展期胃癌患者TOS、OSI较高,TAS较低,并且与术后腹腔感染情况密切相关.TOS、TAS联合检测对进展期胃癌患者术后腹腔感染的预测效能较高.

    总氧化态总抗氧化态氧化应激指数进展期胃癌腹腔感染

    快速康复理论联合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干预在肝癌经导管动脉栓塞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曹冬凌郭宝宁李冬梅杨莉莎...
    1581-158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快速康复理论联合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HFMEA)干预在肝癌经导管动脉栓塞化疗(TAC E)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根据干预方式的不同将8 6例行TACE治疗的肝癌患者分为对照组(n=44)和观察组(n=42),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快速康复理论联合HFMEA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指标、生活质量[卡氏功能状态(KPS)评分]、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首次进食时间、首次下床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KPS评分均明显高于本组干预前,观察组患者KP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快速康复理论联合HFMEA干预应用于肝癌TACE患者中,可以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术后恢复,提高生活质量及满意度.

    肝癌经导管动脉栓塞化疗快速康复理论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应用效果

    多维自我效能干预对多发性骨髓瘤化疗患者血液透析依从性及负性情绪的影响

    李芷芬赵阳阳韩瑞白景云...
    1585-158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多维自我效能干预对多发性骨髓瘤(MM)化疗患者血液透析依从性及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 根据干预方式的不同将40例行血液透析治疗的MM化疗患者分为对照组(n=19)和观察组(n=21),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多维自我效能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液透析依从性、负性情绪[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满意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血液透析总依从率、总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SDS、SAS评分均低于本组干预前,观察组患者SDS、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维自我效能干预可以提高MM化疗患者的血液透析依从性,缓解负性情绪,并且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多发性骨髓瘤化疗多维自我效能干预血液透析依从性负性情绪

    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患者宫颈冷刀锥切术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分析

    戴水燕孔珏齐金菊
    1589-159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患者宫颈冷刀锥切术(CKC)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76例行CKC治疗的HSIL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术后复发情况分为复发组(n=9)和未复发组(n=67),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HSIL患者CKC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结果 两组患者孕次、术前人乳头瘤病毒(HPV)高危感染情况、术后HPV持续性感染情况、切缘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次≥3次、术前HPV高危感染、术后HPV持续性感染、切缘阳性均是HSIL患者CKC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孕次≥3次、术前HPV高危感染、术后HPV持续性感染、切缘阳性均是HSIL患者CKC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需密切关注存在上述高危因素的HSIL患者.

    宫颈癌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冷刀锥切术复发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