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癌症进展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癌症进展
癌症进展

赵平

双月刊

1672-1535

aizhengjinzhan@126.com

010-65295967

100730

北京东单三条9号

癌症进展/Journal Oncology Progress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旨在贯彻党和国家卫生工作方针,反映国内外肿瘤医学的最新进展,促进国内外肿瘤学学术交流。它主要面向广大从事肿瘤临床和科研的工作人员以及其它相关的专业人员。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糖类抗原125阴性卵巢癌患者血清人附睾蛋白4、癌胚抗原、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表达水平及与患者预后的关系

    陈鹏张冰廖琳王峰...
    2061-206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糖类抗原125(CA125)阴性卵巢癌患者血清人附睾蛋白4(HE4)、癌胚抗原(CEA)、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表达水平及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107例CA125阴性卵巢癌患者作为观察组,81例良性卵巢肿瘤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HE4、CEA、NSE表达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CA125阴性卵巢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 观察组患者血清HE4、CEA、NSE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预后良好与预后不良患者分化程度、临床分期及HE4、CEA、NSE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E4、CEA、NSE高表达均为CA125阴性卵巢癌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与良性卵巢肿瘤患者相比,HE4、CEA、NSE在CA125阴性卵巢癌患者中呈高表达,HE4、CEA、NSE表达水平能影响CA125阴性卵巢癌患者的预后,三者水平越低,患者预后越好.

    卵巢癌人附睾蛋白4癌胚抗原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糖类抗原125阴性预后

    血府逐瘀汤对宫颈癌患者疼痛程度、致痛因子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张丹焕刘蔚霞马素娟
    2065-206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血府逐瘀汤对宫颈癌患者疼痛程度、致痛因子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依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90例宫颈癌患者分为观察组(n=46)和对照组(n=44),两组患者均接受顺铂+紫杉醇(TP)方案化疗,对照组患者在此基础上接受盐酸羟考酮缓释片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血府逐瘀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疼痛程度[数字分级评分法(NRS)]、中医证候积分、致痛因子[一氧化氮(NO)、前列腺素E2(PGE2)]、生活质量[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生命质量测定量表(EORTC QLQ-C30)].结果 治疗1、2、3周,两组患者的NRS 评分均低于本组治疗前,观察组患者NR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本组治疗前,观察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NO、PGE2水平均低于本组治疗前,观察组患者NO、PGE2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EORTC QLQ-C30各维度评分均高于本组治疗前,观察组患者EORTC QLQ-C30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宫颈癌患者采取血府逐瘀汤治疗可缓解癌因性疼痛,降低致痛因子水平,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宫颈癌癌因性疼痛血府逐瘀汤疼痛程度生活质量

    艾司氯胺酮对宫颈癌经腹广泛子宫切除术患者应激反应、炎症反应和免疫反应的影响

    李善快张芳林国雄张美兰...
    2069-207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艾司氯胺酮(esk)对宫颈癌经腹广泛子宫切除术(ARH)患者应激反应、炎症反应和免疫反应的影响.方法 将80例宫颈癌患者依据是否应用esk分为esk组(n=43)和参照组(n=37).比较不同时间点[麻醉诱导前(T0)、术后苏醒即刻(T1)、术后1天(T2)、术后3天(T3)]两组患者应激反应指标[皮质醇(Cor)、血糖(Glu)、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免疫反应指标[CD4+、CD8+、CD3+、自然杀伤(NK)细胞、CD4+/CD8+]及炎症反应指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结果 T0~T3时间段,两组患者Cor、Glu、ACTH、TNF-α、IL-8、IL-1 β水平均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T,~T3时间段,esk组患者Cor、Glu、ACTH、TNF-α、IL-8、IL-1β水平均低于参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0~T3时间段,两组患者CD3+、CD4+、NK细胞水平及CD4+/CD8+均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T1~T3时间段,esk组患者CD3+、CD4+、NK细胞水平及CD4+/CD8+均高于参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sk应用于行ARH治疗的宫颈癌患者,可有效缓解机体应激反应和炎症反应,减轻机体免疫抑制,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艾司氯胺酮宫颈癌经腹广泛子宫切除术应激反应炎症反应免疫反应

    基于PERMA模式的健康管理对肝癌介入治疗患者健康素养、生活质量的影响

    祁玲玉陈珂史哲朱海鹏...
    2073-2076,208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基于PERMA模式的健康管理对肝癌介入治疗患者健康素养、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根据干预方式的不同将80例肝癌介入治疗患者分为对照组39例和观察组41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常规干预的基础上接受基于PERMA模式的健康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抑郁和焦虑症状[抑郁自评分表(SDS)、焦虑自评分表(SAS)]、健康素养[慢性病患者健康素养调查量表(HeLMS)]、生活质量[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生命质量测定量表(EORTC QLQ-C30)]和满意度.结果 干预后,两组患者SDS、SAS评分均低于本组干预前,观察组患者SDS、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HeLMS评分均高于本组干预前,观察组患者HeLM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EORTC QLQ-C30各维度评分均高于本组干预前,观察组患者EORTC QLQ-C30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总满意度为95.12%,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9.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PERMA模式的健康管理能够有效改善肝癌介入治疗患者的负性情绪,并且能够更好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健康素养以及干预满意度.

    基于PERMA模式的健康管理介入治疗肝癌健康素养

    保温干预联合疼痛管理对胃癌手术患者疼痛、体温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张璐庄姗姗王瑞雪常琴...
    2077-208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保温干预联合疼痛管理对胃癌手术患者疼痛、体温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根据干预方式的不同将86例胃癌手术患者分为对照组(n=42)和观察组(n=44),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保温干预联合疼痛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的疼痛相关指标[数字分级评分法(NRS)、患者自控镇痛(PCA)泵按压次数及舒芬太尼追加剂量]、体温、血流动力学指标[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低体温情况及躁动情况.结果 术后4、12h,观察组患者NR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PCA泵按压次数及舒芬太尼追加剂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手术1 h、手术2h及术毕,观察组患者体温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4h,两组患者HR均高于本组术前,观察组患者HR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低体温、躁动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保温干预联合疼痛管理可减少胃癌手术患者的镇痛药物使用量,减轻术后疼痛,减少热量流失,维持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降低低体温及躁动发生风险.

    胃癌手术保温干预疼痛管理血流动力学躁动

    经后腹腔入路与经腹腔入路腹腔镜肾癌根治性切除术的疗效比较

    宋瑞彬董山峰郑保良
    2081-208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经后腹腔入路与经腹腔入路腹腔镜肾癌根治性切除术的疗效.方法 选取82例腹腔镜肾癌根治性切除术患者,根据手术入路途径不同分为经后腹腔入路组(n=43)和经腹腔入路组(n=39).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情况和复发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后腹腔入路组患者住院时间、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术后引流时间、术后排气时间均短于经腹腔入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24、48 h,经后腹腔入路组患者VAS评分均低于经腹腔入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并发症总发生率、术后6个月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后腹腔入路与经腹腔入路腹腔镜肾癌根治性切除术的疗效和安全性相当,但经后腹腔入路能够改善手术相关指标,减轻患者术后疼痛.

    经后腹腔入路经腹腔入路腹腔镜肾癌根治性切除术疗效

    基于健康行为改变整合理论的个体化干预在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肺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张瑞玲张琳王会洁
    2085-208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基于健康行为改变整合理论(ITHBC)的个体化干预在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肺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根据干预方法的不同将69例行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的肺癌患者分为对照组(n=35,常规干预)和观察组(n=34,基于ITHBC的个体化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癌因性疲乏[癌症疲乏量表(CFS)]、遵医行为(遵医行为调查问卷)、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满意度.结果 干预后3个月,两组患者CFS各维度评分均低于本组干预前,观察组患者CFS各维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饮食运动管理、药物管理、自我管理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ITHBC的个体化干预可改善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肺癌患者的癌因性疲乏和遵医行为,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满意度.

    肺癌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健康行为改变整合理论癌因性疲乏遵医行为并发症满意度

    《癌症进展》杂志稿约

    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