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癌症进展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癌症进展
癌症进展

赵平

双月刊

1672-1535

aizhengjinzhan@126.com

010-65295967

100730

北京东单三条9号

癌症进展/Journal Oncology Progress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旨在贯彻党和国家卫生工作方针,反映国内外肿瘤医学的最新进展,促进国内外肿瘤学学术交流。它主要面向广大从事肿瘤临床和科研的工作人员以及其它相关的专业人员。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定量参数及影像组学特征早期预测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的研究进展

    何春欧阳祖彬
    117-119,145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新辅助化疗(NAC)已经成为局部进展期乳腺癌的标准治疗方法.早期预测乳腺癌NAC疗效及鉴别治疗无反应者,有助于临床选择合适的化疗方案,以免患者接受无效治疗和发生不良反应,还可以避免术后盲目使用化疗药物,为临床制订个体化治疗方案提供参考依据.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定量参数被广泛应用于乳腺癌NAC疗效的评估中.影像组学可以评估肿瘤的异质性,具有重要的临床研究价值,是目前研究的热点.本文对DCE-MRI定量参数及影像组学特征早期预测乳腺癌NAC疗效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乳腺癌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影像组学新辅助化疗预测价值

    乙状结肠直肠膀胱术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王文佳吴建臣
    120-122,140页
    查看更多>>摘要:膀胱根治性切除联合尿流改道是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标准术式,但膀胱全切术后尿流改道方式的选择尚无统一标准.在诸多尿流改道术式中,乙状结肠直肠膀胱术的适应证相对广泛,是越来越被广泛接受的可控性尿流改道方式.该术式利用肛门括约肌控制排尿和排便,尿便可完全分流,较好地解决了储尿、控尿问题,可保护上尿路功能,效果显著;且该术式无需在腹部行输尿管或肠管造口,患者术后生活质量较高.随着现代外科学理论和技术的发展,乙状结肠直肠膀胱术也在不断改进和完善,本文对近年来乙状结肠直肠膀胱术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膀胱癌尿流改道乙状结肠直肠膀胱术

    长链非编码RNA动力蛋白3反链/反义RNA在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梁志儒郑媛张勇刚
    123-126页
    查看更多>>摘要:动力蛋白3反链/反义RNA(DNM3OS)作为一种重要的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lncRNADNM3OS参与调控多种分子过程,如染色质重塑、转录、转录后修饰或信号转导等.lncRNA DNM3OS的异常表达与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本文对lncRNA DNM3OS在肿瘤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总结DNM3OS在肿瘤中作用机制的研究成果,并强调其作为新型肿瘤治疗靶点的潜力,有望为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长链非编码RNA动力蛋白3反链/反义RNA肿瘤

    肺肉瘤样癌的研究进展

    张学兰赵健孟静叶小萌...
    127-130页
    查看更多>>摘要:肺肉瘤样癌(PSC)是非小细胞肺癌的一种病理亚型,虽然PSC在肺癌中的占比很低,但其侵袭性较强,患者的预后较差.PSC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但可出现少见的远处转移,其组织病理学具有双相特征,免疫组化检测波形蛋白和细胞角蛋白表达有助于诊断.虽然非小细胞肺癌的基因检测已普遍应用于临床,但仍无关于PSC基因测序的大规模数据.本文就PSC的临床特征、组织病理学特征、分子分型、生物学行为、治疗及预后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肺肉瘤样癌分子分型生物学行为

    放疗联合程序性死亡受体1/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李光辉冯小兵
    131-134,149页
    查看更多>>摘要: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L1)抑制剂应用于各种恶性肿瘤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放疗除了射线本身能够破坏肿瘤细胞,还可以通过激发体内免疫细胞的抗肿瘤效应达到抗肿瘤作用.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放疗的免疫调节作用为全身抗肿瘤反应提供了新的亮点.通过恢复抗肿瘤免疫发挥全身作用的PD-1/PD-L1抑制剂与放疗相结合的治疗方法近年来引起了人们的关注.许多临床前和临床研究已经显示放疗联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疗效,因此联合治疗被认为是未来肿瘤治疗的重要策略.本文就近年来关于放疗联合PD-1/PD-L1抑制剂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程序性死亡受体1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放疗联合治疗

    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与不同肿瘤转移的相关性分析

    那琬琳王艳艳彭晶晶江忠勇...
    135-14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不同肿瘤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差异,分析甲状腺激素水平与不同肿瘤转移情况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713例实体肿瘤患者和309例健康人的病历资料,比较不同转移情况肿瘤患者和健康人的甲状腺激素水平,采用相关性分析法分析不同转移情况肿瘤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与脂代谢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肿瘤患者促甲状腺素(TSH)、三碘甲腺原氨酸(T3)、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水平均明显低于健康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713例肿瘤患者中,发生转移患者317例,转移发生率为44.46%.转移垂体瘤患者TSH、甲状腺素(T4)、T3和FT3均低于未转移患者,转移肺癌患者TSH和FT4均低于未转移患者,转移食管癌患者T4低于未转移患者,转移肝癌患者T4和FT4均低于未转移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患者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转移垂体瘤、肺癌、食管癌及肝癌患者的TC和LDL水平均明显高于未转移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垂体瘤患者的FT3、肺癌患者的FT4、食管癌患者的T4、肝癌患者的T4与TC和LDL均呈负相关.结论 T4、FT3和FT4与肺癌、食管癌、垂体瘤、肝癌转移具有相关性.T4、FT3和FT4降低可能通过提高TC和LDL影响脂代谢平衡,促进肿瘤转移,导致肺癌、食管癌、垂体瘤、肝癌的转移风险增加.

    甲状腺激素肿瘤转移脂代谢相关性分析

    皮肤黑色素瘤患者的预后及影响因素分析

    郭婷婷图荪阿依·吾麦尔胡佳捷杨丽丽...
    141-14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皮肤黑色素瘤(CM)患者的预后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481例CM患者的波形蛋白(vimentin)、S100、HMB45、Ki-67、Melan-A表达情况.对CM患者进行随访,根据预后情况将患者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CM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 481例CM患者随访时间为1~132个月,死亡265例,生存216例,总生存率为44.9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的溃疡情况、Clark分级、淋巴结转移情况及S100、Ki-67表达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Clark分级不是影响CM患者预后的因素(P>0.05);溃疡、淋巴结转移、S100(+++)、Ki-67≥30%均是影响CM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CM患者的预后较差;溃疡、淋巴结转移、S 100(+++)、Ki-67≥30%均是影响CM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可用于评估CM患者的预后情况,有助于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及生存率的提高.

    皮肤黑色素瘤预后影响因素

    复方斑蝥胶囊联合化疗治疗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疗效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郭会娟李彦丽王建伟
    146-14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复方斑蝥胶囊联合化疗治疗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疗效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122例三阴性乳腺癌患者分为对照组(n=57,单纯化疗)和观察组(n=65,复方斑蝥胶囊联合化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肿瘤标志物[糖类抗原125(CA125)、糖类抗原15-3(CA15-3)]水平、免疫功能指标(CD3+、CD4+、CD8+、CD4+/CD8+)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CA125、CA15-3水平均低于本组治疗前,观察组患者CA125、CA15-3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CD3+、CD4+水平及CD4+/CD8+均高于本组治疗前,CD8+水平均低于本组治疗前,观察组患者CD3+、CD4+水平及CD4+/CD8+均高于对照组,CD8+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复方斑蝥胶囊联合化疗治疗三阴性乳腺癌患者可提高疗效,降低肿瘤标志物水平,增强免疫功能,且不增加不良反应.

    三阴性乳腺癌复方斑蝥胶囊化疗临床疗效肿瘤标志物免疫功能

    转化生长因子-β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患者临床特征和预后的关系

    姜琨荆琼珊刘争李文海...
    150-15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患者临床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取81例食管癌患者的食管癌组织及相应癌旁组织,免疫组化法检测TGF-β1、IGF-1的表达情况,比较不同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情况食管癌患者食管癌组织中TGF-β1、IGF-1的表达情况.食管癌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 食管癌组织TGF-β1、IGF-1的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浸润深度为T3~4、发生淋巴结转移食管癌患者食管癌组织中TGF-β1、IGF-1的阳性表达率分别明显高于浸润深度为T1~2、未发生淋巴结转移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NM分期为Ⅲ~Ⅳ期、浸润深度为T3~4、发生淋巴结转移、TGF-β1阳性表达、IGF-1阳性表达均是食管癌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食管癌组织中TGF-β1、IGF-1阳性表达率较高,其表达与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情况密切相关,且是食管癌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食管癌转化生长因子-β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浸润转移预后

    互动干预模式对喉癌手术患者营养指标、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闫雅楠马灵草董婷
    154-157,19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互动干预模式对喉癌手术患者营养指标、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根据干预方式的不同将114例喉癌手术患者分为对照组(n=57)和观察组(n=57),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互动干预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的营养指标[血红蛋白(Hb)、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B)]、心理状态[症状自评量表(SCL-90)]、生活质量[华盛顿大学生存质量量表(UW-QOL)]及满意度.结果 干预后,两组患者Hb、ALB、PAB水平均高于本组干预前,观察组患者Hb、ALB、PAB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躯体化、抑郁、焦虑评分均低于本组干预前,观察组患者躯体化、抑郁、焦虑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UW-QOL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均高于本组干预前,观察组患者UW-QOL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总满意度为98.25%,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0.70%(P<0.01).结论 互动干预模式应用于喉癌手术患者,可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

    喉癌互动干预模式营养指标心理状态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