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癌症进展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癌症进展
癌症进展

赵平

双月刊

1672-1535

aizhengjinzhan@126.com

010-65295967

100730

北京东单三条9号

癌症进展/Journal Oncology Progress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旨在贯彻党和国家卫生工作方针,反映国内外肿瘤医学的最新进展,促进国内外肿瘤学学术交流。它主要面向广大从事肿瘤临床和科研的工作人员以及其它相关的专业人员。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替雷利珠单抗联合SP方案化疗治疗晚期食管癌患者的临床疗效

    陈涛冯光强高兴才
    2359-2361,236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替雷利珠单抗联合替吉奥+顺铂(SP)方案化疗治疗晚期食管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101例晚期食管癌患者分为对照组(n=50,SP方案化疗)和观察组(n=51,替雷利珠单抗联合SP方案化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存活蛋白(survivin)表达情况、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生存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疾病控制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survivin蛋白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CD3+、CD4+水平及CD4+/CD8+均高于本组治疗前,CD8+水平均低于本组治疗前,观察组患者CD3+、CD4+水平及CD4+/CD8+均高于对照组,CD8+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恶心呕吐、食欲下降、皮疹、骨髓抑制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生存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替雷利珠单抗联合SP方案化疗治疗晚期食管癌患者可提高临床疗效,降低survivin蛋白阳性表达率,改善免疫功能和生存情况,且具有一定的安全性.

    晚期食管癌替雷利珠单抗SP方案化疗存活蛋白生存情况

    甲磺酸阿帕替尼联合替吉奥胶囊治疗Ⅲ~Ⅳ期食管癌患者的疗效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周成赵磊李敏
    2362-236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甲磺酸阿帕替尼联合替吉奥胶囊治疗Ⅲ~Ⅳ期食管癌(EC)患者的疗效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101例Ⅲ~Ⅳ期EC患者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1例,观察组采用甲磺酸阿帕替尼联合替吉奥胶囊治疗,对照组采用替吉奥胶囊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血清因子水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患者疾病控制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周期后,两组患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患者VEGFR2、VEGF、bFGF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周期后,两组患者癌症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FACT-G)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患者FACT-G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甲磺酸阿帕替尼联合替吉奥胶囊治疗Ⅲ~Ⅳ期EC患者效果明显,能调节血清因子水平,改善生活质量.

    食管癌替吉奥甲磺酸阿帕替尼生活质量

    基于条件推断树的绝经后女性子宫内膜癌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

    文俞淇梁栩芝卢柔霏何海景...
    2366-237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条件推断树构建绝经后女性子宫内膜癌(EC)风险预测模型.方法 选取114例行全子宫切除术的绝经后女性,将55例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纳入研究组,46例老年萎缩性子宫内膜和13例增殖期子宫内膜患者纳入对照组,记录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绝经后女性EC的影响因素.将114例患者按照7∶3比例分为训练集(79例)和验证集(35例),在训练集中构建条件推断树模型,对绝经后女性EC发生风险进行分层.在验证集中,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条件推断树模型对绝经后女性EC的预测价值.结果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子宫内膜厚度增大、绝经后出血(PMB)、宫腔占位均是绝经后女性EC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根据PMB情况、子宫内膜厚度构建条件推断树模型,将绝经后女性分为EC高、中、低风险人群:出现PMB,无论子宫内膜是否增厚,均为高风险人群;未出现PMB,但子宫内膜厚度﹥3mm为中风险人群;未出现PMB,且子宫内膜厚度≤3 mm为低风险人群.条件推断树模型预测绝经后女性EC的曲线下面积为0.943,准确度为94.3%,灵敏度为94.4%,特异度为94.1%,阳性预测值为94.44%,阴性预测值为94.12%.结论 根据子宫内膜厚度与PMB情况进行风险分层,可为绝经后女性EC的初步诊断提供参考.

    子宫内膜癌绝经后条件推断树

    不同病理类型孤立性肺癌患者的多层螺旋CT影像学特征分析

    谢希朱少群邹睿
    2372-237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不同病理类型孤立性肺癌患者的多层螺旋CT(MSCT)影像学特征.方法 选取52例孤立性肺癌患者,根据病理类型的不同分为腺癌组(n=34)、鳞状细胞癌组(n=12)和小细胞癌组(n=6).所有患者均进行MSCT检查,比较3组患者的CT值、强化情况、强化方式、相对廓清值及廓清率.结果 MSCT增强扫描30、60s时,腺癌组患者CT值均高于鳞状细胞癌组和小细胞癌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SCT增强扫描120 s时,腺癌组和鳞状细胞癌组患者CT值均高于小细胞癌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腺癌组、鳞状细胞癌组患者的强化净增值均高于小细胞癌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腺癌组患者均匀强化率高于鳞状细胞癌组和小细胞癌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SCT延迟扫描180 s时,小细胞癌组患者相对廓清值、廓清率均高于腺癌组和鳞状细胞癌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SCT延迟扫描600 s时,腺癌组患者相对廓清值、廓清率均低于鳞状细胞癌组和小细胞癌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同病理类型孤立性肺癌患者的MSCT影像学特征存在明显差异,临床可综合评估不同扫描时间CT值、强化情况等多种影像学特征,为孤立性肺癌患者病理类型的诊断提供参考依据.

    多层螺旋CT孤立性肺癌影像学特征

    心理弹性训练联合垂直管理模式在子宫内膜癌患者中的应用

    郭芳王慧玲郑敏
    2376-237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心理弹性训练联合垂直管理模式在子宫内膜癌(EC)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根据干预方式的不同将108例EC患者分为对照组(55例,常规干预)和观察组(53例,心理弹性训练联合垂直管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的负性情绪[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恐惧疾病进展简化量表(FoP-Q-SF)]、心理韧性[心理弹性量表(CD-RISC)]、生活质量[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生命质量测定量表(EORTC QLQ-C30)]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干预后,两组患者SAS、SDS、FoP-Q-SF评分均低于本组干预前,EORTC QLQ-C30各维度评分、CD-RISC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均高于本组干预前,观察组患者SAS、SDS、FoP-Q-SF评分均低于对照组,EORTC QLQ-C30各维度评分、CD-RISC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理弹性训练联合垂直管理模式可有效增强EC患者的心理韧性,缓解负性情绪,提高生活质量,且不会增加并发症.

    子宫内膜癌心理弹性训练垂直管理模式

    FKBP脯氨酰异构酶10、Ⅰ型胶原蛋白α1链在肾癌组织中的表达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葛玉坤胡容珲杨红艳韩露露...
    2380-238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FKBP脯氨酰异构酶10(FKBP10)、Ⅰ型胶原蛋白α1链(COL1A1)在肾癌组织中的表达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 65 例肾癌患者,采用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法检测肾癌组织中FKBP10、COL1A1 mRNA表达水平,根据随访结果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比较两组患者的FKBP10、COL1A1 mRNA表达水平;肾癌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结果 随访1年,65例肾癌患者中,预后不良20例,预后良好45例.预后不良组肾癌患者肾癌组织中FKBP10、COL1A1 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大小、TNM分期、病理类型、FKBP10表达情况、COL1A1表达情况均可能是肾癌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FKBP10、COL1A1高表达均是肾癌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FKBP10、COL1A1高表达与肾癌患者的预后不良有关,且均是肾癌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肾癌FKBP脯氨酰异构酶10Ⅰ型胶原蛋白α1链预后影响因素

    内生型宫颈癌患者人乳头瘤病毒分型及与临床特征和预后的关系

    冯若琳师娟孙利娟
    2384-2386,239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内生型宫颈癌(ECCA)患者人乳头瘤病毒(HPV)分型及与临床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120例ECCA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取90例外生型宫颈癌患者作为对照组,全部患者均存在HPV感染,入院时检测HPV分型.比较两组患者的HPV分型,分析HPV分型与ECCA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随访12个月,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ECCA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 研究组患者31/51型HPV感染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16/18型HPV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情况ECCA患者HPV分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HPV分型为31/51型、有淋巴结转移均为ECCA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结论 ECCA患者的HPV分型多为31/51型,31/51型HPV感染、淋巴结转移均是ECCA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内生型宫颈癌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人乳头瘤病毒分型临床特征预后

    腹腔镜肝切除肝细胞癌患者的术后早期营养状态及术后感染的影响因素分析

    黎焕张昱君曾三平曾志峰...
    2387-239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腹腔镜解剖性与非解剖性肝切除肝细胞癌患者的术后早期营养状态,分析术后感染的影响因素.方法 将60例腹腔镜肝切除肝细胞癌患者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n=27,行腹腔镜非解剖性肝切除术)和观察组(n=33,行腹腔镜解剖性肝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指标、营养状态[预后营养指数(PNI)、那不勒斯预后评分(NPS)].腹腔镜肝切除肝细胞癌患者术后感染的影响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不同Child-Pugh肝功能分级两组肝细胞癌患者PNI、NPS均低于本组术前,观察组患者PNI、NPS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60例肝细胞癌患者中,腹腔镜肝切除术后感染10例,未发生感染50例,分别作为感染组和未感染组,感染组与未感染组患者年龄、Child-Pugh肝功能分级、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合并基础疾病情况、术前PNI及术前NPS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hild-Pugh肝功能分级为B级、术前PNI﹤51、术前NPS﹤3分均是腹腔镜肝切除肝细胞癌患者术后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腹腔镜解剖性肝切除术对肝细胞癌患者术后早期营养状态的影响较小,有利于患者的术后恢复.Child-Pugh肝功能分级为B级、术前PNI﹤51、术前NPS﹤3分均是腹腔镜肝切除肝细胞癌患者术后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肝细胞癌腹腔镜解剖性肝切除术营养状态术后感染

    健康教育联合个性化心理干预对肺癌化疗患者心理弹性及依从性的影响

    贺海燕张娟张琳黄洪娟...
    2392-239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联合个性化心理干预对肺癌化疗患者心理弹性及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依据干预方式的不同将80例肺癌化疗患者分为观察组(n=39)和对照组(n=41),对照组患者在常规干预的基础上联合健康教育,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个性化心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理弹性[Connor-Davidson心理弹性量表(CD-RISC)]、依从性、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满意度.结果 干预后,两组患者CD-RISC各维度评分均高于本组干预前,观察组患者CD-RISC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化疗周期、个人管理、日常护理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7.95%,低于对照组患者的39.02%,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为100%,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2.9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健康教育联合个性化心理干预能够提高肺癌化疗患者的心理弹性及依从性,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肺癌个性化心理干预健康教育不良反应

    多模态MRI检查在脑胶质瘤术前分级及术后疗效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刘天笑周晶贺曦
    2396-239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多模态MRI检查在脑胶质瘤(BG)术前分级及术后疗效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根据病理检查结果将60例BG手术患者分为低级别BG组(n=30)和高级别BG组(n=30),术前两组患者均行多模态MRI检查,比较低级别BG组和高级别BG组患者表观弥散系数(ADC)、脑血流量(CBF)及胆碱(Cho)/肌酸(Cr).根据术后疗效将60例BG手术患者分为治疗有效组(n=45)和治疗无效组(n=15),比较治疗有效组和治疗无效组患者ADC、CBF及Cho/Cr.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及曲线下面积(AUC)分析ADC、CBF、Cho/Cr单独及联合检测对高级别BG的诊断价值以及对BG患者术后疗效的预测价值.结果 低级别BG组患者ADC高于高级别BG组,CBF及Cho/Cr均低于高级别BG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DC、CBF及Cho/Cr联合检测诊断高级别BG的AUC为0.883,高于各项指标单独检测.治疗有效组患者的ADC高于治疗无效组,CBF及Cho/Cr均低于治疗无效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DC、CBF及Cho/Cr联合检测预测BG患者术后疗效的AUC为0.878,高于各项指标单独检测.结论 多模态MRI检查可用于BG术前分级及术后疗效评估,在BG临床诊治中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脑胶质瘤多模态MRI检查诊断价值术后疗效